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丕传 > 第二十七章 广陵

?“此乃公达的长子荀缉,表字孟熙。”不等我发问,荀彧便向我介绍道。

  原来是他荀攸之子,我心中了然。但是紧接着我又有了新的疑问,以荀攸的身份地位,为何他的这个长子却声名不显?听他方才抚琴,技法娴熟,寓情于琴音之中,绝非一般纨绔所能为之。他定是个风雅而有才华之人,不应当泯然众人之中。而且他的身体明显的十分羸弱,却又看不出有什么疾病,这又是一个奇怪之处。

  不过他倒是个洒脱之人,微微一笑,双手依然抚在琴弦之上,向我点头致意,“方才听子倩在门外言道,有知音在此。不知曹公子在我的琴音中听出了什么?”

  我尚未搭话,荀恽摇头笑骂道:“好你个孟熙,端的是孟浪!曹公子当面,你也大大咧咧的称我的字,难不成称我一声叔便辱没了你不成?”

  荀缉斜觑他一眼,“我是怕叫老了你。”

  看着荀恽瞪着眼睛,张口结舌的尴尬模样,我不禁噗嗤一乐。荀攸虽然比荀彧大上六七岁,但他的父亲荀彝却是荀彧的同辈从兄,荀攸要称荀彧为叔。同理,荀缉也要称荀恽为叔。不过听他二人的对话,怕是荀缉从来没有这本尊称过他。

  这是个视礼法如无物的家伙,当真是个妙人啊!

  看起来荀恽在这个问题上和荀缉斗口,从来没有赢过,被他一句话搪塞的沮丧的苦笑。荀彧却也不在意,笑着对我说道:“孟熙就是这般性子,浪荡不羁,公子莫怪。”

  浪荡不羁,不是什么好的形容,但是荀彧的语气中却有些宠溺的意味,看来他很看重他的这个侄孙。能被荀彧看重的人必然不简单,这又加重了我心中的疑问。

  我笑道:“孟熙兄这份洒脱酷似郭祭酒,我岂有见怪之意?”

  不错,这家伙的神韵气质的确酷似郭嘉,连身体羸弱这一点都十分相似。

  听我将荀缉比作郭嘉,荀彧抚掌大笑。他与郭嘉是至交好友,当年正是他向我父亲举荐的郭嘉,顶替死去的戏志才。若说浪荡不羁这个评语,父亲麾下,唯有郭嘉能居之。他的才华无人不服,但是他那不修边幅、言行无忌的性格倒是引起过许多人的不满。在官渡时,陈群在和我交谈的时候,只要提起郭嘉就皱眉头,对他的为人颇不以为然。

  不过荀彧倒是兼容并包的紧啊!他不但能和郭嘉这样的人结成好友,也能招陈群这样性情严整、一本正经的人为女婿,该说他是大度还是善于调和呢?

  “郭奉孝?”荀缉随意拨动着琴弦,摇着头说道:“我岂敢与他相比!我不过是个无用之人罢了。”

  “又来了不是?”荀恽撇着嘴说道,“方才公子说你的琴音中有不足之意,胸中有块垒,岂非真是你的知音?”

  荀缉拨动琴弦的手指突然顿住,深深的看了我一眼,倏忽一笑,言道:“请公子再听我一曲。”

  言罢他双目闭上,表情变得肃穆,手指在琴弦上连拨数下,铮铮之声顿起,接着他十指挥舞,激昂高亢之声骤然回响,其间却又有一股悲凉之意。

  我一怔,他弹奏的居然是《广陵散》!

  后世有一个叫金庸的文人写过一本名叫《笑傲江湖》的书。书中有《笑傲江湖曲》,乃是一对江湖侠客根据《广陵散》从新编排而成,琴箫合奏,道尽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读这本书的人多不胜数,但是只怕大多不知《广陵散》究竟是何曲目,又如何会与江湖侠客契合。

  因为他们多不知道《广陵散》还有一个名目,叫做《聂政刺韩王曲》。

  聂政刺侠累的义举流传千古,但有关此事却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据《琴操》记载,聂政之父乃是韩国铸剑名家,韩王使之为其铸造一把宝剑,聂政之父未能如期完工,被韩王所杀。其时聂政尚在母腹之中,待他成年之后,其母将此事告知。他立志为父报仇,苦练剑术。剑法大成之后,聂政伪装成工匠,潜入王宫,意图刺杀韩王。韩王身边守备严密,聂政刺杀未遂,只得从王宫逃出。

  之后他逃入泰山,跟随仙人学琴。为了防止被人认出,他用火漆涂身,将浑身皮肤弄得腐烂,吞火炭将喉咙烧坏,改变声音,更将满口牙齿击落。他苦练琴技十年,终成名家,声名远播。他的名声传入到韩王耳中,召他入宫演奏。聂政藏利刃于琴中,避开禁卫搜查,步履从容进入王宫。在韩王驾前,他演奏了一曲如仙乐般的琴曲。韩王和宫中侍卫听得如痴如醉。趁此良机,聂政自琴中抽出短剑,扑身上去,一剑就将韩王刺死当场。而后他自己用短剑划破面皮,剜出双眼,剖腹流肠而死。韩王宫中,竟没有人能认出他是何人。

  后人为了纪念聂政,根据这一事迹,演绎出了《聂政刺韩王曲》,又名《广陵散》。

  所以《广陵散》的意境不是逍遥江湖、看破红尘,而是慷慨豪迈、义无反顾、舍生取义!这是一曲豪杰壮士的赞歌!

  我实在没有想到,以荀缉那副病怏怏的身躯,居然能弹奏出这般强音。这首琴曲很复杂,需要用到各种繁复的技法,而且必须将胸中的悲壮豪迈的情感寄予琴中,才能演奏出壮士舍生取义的情怀,对操琴之人的要求极高。

  荀缉弹奏的极为认真,一双手臂,随着手指的拨动,有力的挥舞。他脸上的表情时而悲愤、时而激昂、时而苦闷、时而狰狞,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鬓角滑过他那消瘦的脸颊,一粒一粒的滴落到衣襟之上。

  我情不自禁的被他的琴音感染,直想拔剑起舞。直到琴声在达到最强音之时戛然而止的时候,我的手掌已经不自觉的握到了腰间的剑柄之上,一双腿在微微发抖。

  荀缉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佝偻着身躯,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片刻之后,他突然双肩抖动,发出大笑,将那张琴推开,振衣而起,像是喝醉了一般,脚下无根,摇摇晃晃的往门外走,边走边笑,径直出门而去。他的身影渐远,直到完全看不见之时,声音却传入堂中:“我岂能比得郭奉孝!无用之人,无用之人啊!”

  我和荀彧、荀恽面面相觑。我心中惊疑不定,而荀彧父子却是摇头苦笑。

  “孟煕心中是否有大不快之事?”我沉声问道。

  荀彧长叹一口气,说道:“公子所见孟煕才华如何?”

  “虽不见其余,但观其琴技便让人叹为观止,非是凡庸之人。”

  荀彧说了一句让我瞪大眼睛的话,“公子不知,孟煕之才,不在公达之下!”

  我真的把眼睛瞪大了,而且瞪的滚圆。

  荀攸是谁?

  他是父亲的军师、谋主。

  他算无遗策,智计百出。论及兵法韬略,行兵用谋,荀彧、郭嘉、贾诩、刘烨这些才华横溢之辈也不能与之相比。官渡一战,从头至尾,完全都是在他的谋划之下进行的,父亲用不及袁绍十之二三的兵马,克而胜之,荀攸厥功至伟!

  现在,荀彧却说荀缉的才华不在其父荀攸之下。

  那他为何默默无闻?为何心中苦闷?

  我急切的看着荀彧,等待着他给我的解释。

  ;

(https://www.mangg.com/id46010/240228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