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丕传 > 第三十二章 恶战

?我和父亲站在城墙的最高处,六丈多高的城墙,再加上二丈多高的城楼,河北军射出的弩箭基本上没有可能攻击到这里,即使有几支流矢射上来,周围持盾护卫的虎士也会将其拦截。站在这里,我们可以俯视整个战场。

  在我的视线之内是一阵由箭矢交汇成的风暴,数千只强弩射出的箭矢破空的声音汇集在一起,巨大的轰鸣伴随着中箭士卒的惨叫,奏响了一首死亡交响。

  在火器发明出来之前,弩箭绝对是杀人效率最高的兵器。我军凭借着城墙之利,居高临下,用连弩保持对城下敌军的覆盖攻击,用强弩精准射杀。

  说起连弩,后世的人总以为是诸葛亮发明的,其实不然。连弩古已有之,最迟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只不过这种连弩是一发单矢,通过机关可以连续射击,匣仓内能同时装备十到二十支箭矢。两个士卒同时操作,匣仓内的箭矢射完之后,另一个士卒快速将其补满,保持攻击的连续性。诸葛亮只是在固有连弩的基础上改良,使其能一发十矢,加大了它的攻击密度。【作者按:文中提到的连弩的确是史实,考古发现证明在战国时代这种兵器就已经出现,直到明代随着火器的盛行才被淘汰。现实中有人制作的连弩其实就是这种兵器,而不是所谓的一发十矢的诸葛连弩,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人能搞清楚诸葛连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结构的兵器。】

  不得不说河北军的弓弩手还是很精锐的,也许是他们常年在北方同骑兵作战的缘故,对于对付骑兵最有效的兵器弓弩的使用很有心得,即使在劣势之下,依然能够还击,我军城墙上没有隐蔽好的士卒纷纷中箭。

  但是,一道高大的城墙决定了这场对决的不公平,即使有橹盾的保护,我军的弓弩手依然能够将那些暴漏在盾牌之外的士卒一一射杀。突进到靠近城墙的河北军前曲正在迅速的减员,但他们不能躲在盾牌之下,必须冒着死亡的威胁还击。他们的任务就是吸引我军的攻击,以便为后面的攻城部队开辟道路。

  父亲的嘴唇紧紧的抿着,眼神锐利的望着河北军后面的军阵。顺着他的眼光去看,我顿时被惊吓的长大了嘴巴。

  无数的河北军士卒汹涌着向这里冲锋,在他们中间,有二十多辆高橹在缓缓的移动。

  高橹,又称楼橹。顾名思义,那是一种高大的攻城器械,底下有车轮,靠人力推动行走,上面是几丈高的塔楼,比一般的城墙都高,士卒站在上面,可以俯视城池内的情景,也可以用弩箭对城墙上的士卒进行覆盖攻击。一件兵器必有另一件兵器克制,城墙也不例外。高橹的出现就是为了抹平守城一方的城墙之利。

  我见过高橹,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橹车同时出现。那些高大的橹车轰隆隆的移动,每个塔楼上都站立着五六名士卒,装备着强弩。

  河北军!果然实力雄厚,财大气粗!

  可以预见,等这些高橹移动到城墙下方的时候,会给我方的士卒造成多大的伤亡!

  夏侯渊怒喝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大弩准备,目标高橹,齐射!”

  绞盘上弦的声音响起,吱吱呀呀异常刺耳。

  “放!”

  当高橹进入射程,十二支巨大的箭支又疾射而出。

  但是效果却极其有限,笨重的大弩很难做到精准射击。几支箭从高橹的旁边划过,有几支倒是射中了,只不过将塔楼的木架击穿,并没有对其造成致命的损害。只有一支箭射中了塔楼上的士卒,一箭将两个士卒洞穿在一起,巨大的冲击力将他们抛飞,带着一个明显的抛物线,重重的砸落到后面的人群中。

  “子桓,被你说中了!”父亲阴沉着声音说道。

  不错!袁绍肯定是有备而来,他早就准备在官渡打一场持久攻城战,否则他哪里会准备这么多的高橹?前次的交战,不仅是父亲在试探他,也是他在试探父亲,看能否用野战一战而定。发现不行,他就按既定之策攻城。

  能在乱世中立足的枭雄,就没有一个是可以小觑的!

  我没有沾沾自喜,我的先知先觉并非出自我的判断,而是我早就确切的“知道”。对我来说,这没有什么好自豪的。

  高橹移动的速度不快,我方的大弩可以再进行一轮齐射,可惜依然没有取得像样的战果。

  我走到城楼边上,去看我军的士卒。他们一定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高橹同时出现,刚开始有点慌乱。但是很快就在各级将校的喝令下恢复了镇定,调整攻击状态,一部分人继续对付底下的河北军前曲,一部分人等着和高橹上的河北军弓弩手对射。

  河北军的高橹移动到强弩刚刚能够着城头的地方停了下来,弩箭立刻向城墙上倾泻,我方士卒还射。但是更多的河北军弓弩手夹杂在底下的大部队中进入到前曲布置的盾阵中去,这些弓弩手也许没有先前的精锐,但他们的数量实在众多,弩箭像不要钱似得往城头上射去。一个自上而下立体的攻击网将我军的城墙笼罩,一时间反而是河北军占据了优势。在城墙上的士卒只有在盾牌的掩护之下才能够还击,如此一来自然无法做到精准射击。双方都在盲射,伤亡变成了对等的。

  听着士卒中箭的惨叫声不绝于耳的响起,我的心在一下一下的颤抖。

  “父亲,何不令骑兵出城,将敌军冲散!”我奔到父亲身边大声问道。

  这一次父亲没有用不耐烦的粗暴语气回答我,“子桓你记住,掌兵之人不能心慈手软。只有心硬如铁,方能审时度势。”

  他的声音很冰冷,就像严冬时节的寒风,不带一丝的感情,指着河北军的军阵对我说,“你看他们的大股骑兵就在两千步开外的地方集结,就等着我军出城。一旦如此,就是一场混战!我们的骑兵是千辛万苦才拉起来的,留着有大用,岂能消耗在这里?

  “恶战才刚刚开始,更严酷的场面还在后面,给我咬着牙挺着!”

  的确,河北军足有上万骑兵奔涌到全军之前集结,掀起一阵巨大的土幕。

  原来真正的战场就是这样的!没有指点江山的豪情!没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就是一个冰冷的狰狞面目!

  我瞪大眼睛,看着这个血花四溅的杀斗场。我要把这一幕牢牢的记在心里,刻到骨头上!

  所谓英雄业绩,从来都是在万具骷髅上建立起来的!

  要结束乱世,就要用残酷的血与火将旧的世界摧垮,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建立新的世界!

  既然踏上了这条路就注定不能回头,要么咬牙挺住,要么灰飞烟灭!

  父亲啊!你那冰冷的外表下,心头是否和我一样在滴血?

  你当年是否和我一样痛苦的挣扎过,经历过万箭攒刺般的痛苦,这才放下怜悯和懦弱,变得这般冰冷强硬?

  能受天磨真铁汉!英雄不是在风花雪月中就能当上的!

  恶战仍在继续,河北军见我军迟迟没有动静,他们开始了我预料之中的举动,在前面弓弩的掩护下,一队一队的士卒背负着黄土,在高橹的后面筑造土山。

  “妙才,交给你了!”父亲看了一眼,淡淡的对夏侯渊说,然后头也不回的就往城下走去。我也追随着他离去,再在这里待着只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

  刘晔,看你的了!

  &&&&&&&&&&&&&&&&&&&&&&&&&&&

  接下来的几日,惨烈的激战依然在继续。河北军在城墙的下方布了一道坚固的盾阵,他们的士卒轮流着夜里宿营,白天和我军对射,他们的土山也越来越高。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我军士卒从城头上撤下来,有的是走下来,包扎过伤口还能再上阵,有的却是被抬下来的……

  终于在五日之后,河北军的土山筑成,那是一道比我方城墙还高的土坡。他们把所有人都撤到土山在后,把高橹架设到土山之上,令士卒在上面瞭望。土山顶上,布满了弓弩手和弩机,只要发现我军将士移动,高橹上的士卒就发旗号,土山上的弓弩手就狂暴的向城中放箭。

  我军的士卒只能举着盾牌每日驻守在城墙上,伤亡成倍的增加。更加要命的是,我们的箭支不够用了,库存的几十万支箭矢在连续多日的消耗中已经快要告罄。

  父亲又把任峻叫了过来,对他吩咐道:“伯达,还要辛苦你了。你回去督运军械,如果有可能,再弄一些粮草来。”

  这是一个比先前更加艰巨的人物,但是任峻依然没有推脱,只是低头沉思了一会儿,问道:“就怕袁绍派游骑袭扰!”

  郭嘉拿起一根竹箸,在地上画了一个军阵,说道:“伯达将军,你以此法将辎重队分一千辆车为一部,每部相隔三里,十条纵队并行,在车队两侧结复阵护卫,如此袁绍便无从下口,万无一失!”

  任峻低头研究了一番那个军阵,又向郭嘉仔细询问布阵的细节,完全搞明白之后,向父亲重重的一抱拳,拿着手令,拖着疲累瘦弱的身躯走了。

  郭嘉看着他的背影,对父亲说道:“此战若胜,唯有任伯达才能居首功。”

  “伯达不会在意这些。”父亲淡淡的说。

  把首功给任峻,那些冲锋陷阵的将军们不会心服。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任峻为这一战付出了多少呢?是他用他那瘦弱的双肩撑起了数万大军和官渡这座坚城不倒,可他却甘愿默默无闻,把功劳和荣誉让给别人。

  父亲理解任峻,一句“伯达不会在意”就道明了在心中对他的定位。这是最亲厚的自己人啊!

  官渡城中伤亡的士卒已经占到了全军的十之二三,没有人有时间悲痛,所有人都把眼睛投向了工坊,等待着刘晔能带来好消息!

  ;

(https://www.mangg.com/id46010/240224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