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之战开始的很突然,结束的也迅速,开战不到半个时辰敌人就崩溃了。颜良被关羽突然袭杀,河北军将士一下子全部蒙掉了。张辽见关羽拔取了头功,也不甘人后,带着麾下骑兵,来回驰骋,跃马横抢,把敢于抵抗的河北军将领一一刺于马下。
等我们杀过去的时候,大部分敌人已经放弃了抵抗,我军骑兵以什为单位,在敌群中纵横交错,将他们分割成零散的小部分,但敢有反抗者立刻斩杀。我们上去基本上就只剩下受降的工作,我甚至连亲手杀敌的机会都没有捞到。
此役,我军战果丰盛,歼敌三千余人,生俘六千,余下的一哄而散,数十员敌将被俘投降,兵甲辎重更是堆成了小山,而我军的战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面对这样的战果,每个人都是兴高采烈,虽然在战前我们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成功迷惑了袁绍,达成了调动敌军的目的,对于胜利有着充分的信心。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胜利会来的这么容易,预料中的恶战根本没有发生。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关羽,是他出其不意的袭杀颜良,一下子将本就仓促应战的敌军士气摧垮,才换来了这般轻易的胜利。
父亲拉住关羽的手,欣赏喜爱之色溢于言表,“一战功成,全仗云长神勇!此功须得好好犒赏,我要上表天子,给你封侯!”
看得出关羽此次诛杀名将,他本人也很得意,毕竟是蹉跎岁月到三十多岁才终于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不得意反而不正常。但听到父亲要表奏他为候,却也不禁脸上现惊讶的神色。周围的诸将也人人变色。要知道,封侯拜将就是对武将最高的奖赏,许多人终其一生也得不到这个荣耀。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是此意。而关羽仅凭侥幸刺死颜良的功劳,就得以封侯,父亲对他的偏爱也太明显了吧!
“关某岂敢!”关羽想要推迟。父亲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拉着他的手,迈步就走,大笑道:“就这么定了!来,随我进入白马。”
诸将面面相觑,不忿的表情在许多人的脸上出现。唯有贾诩揣着手轻笑。
“文和先生为何发笑?”我问他。其实我是知道原因的,但有些人不清楚,需要借助一张嘴说出来。
贾诩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见众人都在看他,他看了我一眼,目光中透着狡黠,显然已经看破了我的用意,他拱拱手,用谦和的语气说:“不知诸位发现了没有,关云长对主公的称呼一直是明公或者曹公,而不是主公。说明他并非是实心蹋地的降服于主公的,在他的心中还念着刘备。他是个义气深厚之人,主公待他恩厚,他必要立大功报答,而后才会在得知刘备消息后安心离去。如今他立功后主公表奏他为候,正是要用更厚的恩典拴住其心。诸位都是多年追随主公的亲近大将,往后时日尚且长久,就无需和他争一时之长短了。”
诸将恍然大悟,唯有曹仁啐了一口唾沫,骂道:“给脸不要脸!刘备算个什么东西!”
快速清理完战场,全军进入白马。白马是在黄河渡口的基础上建设的屯口,在我军的整条防线中位置最为突前。经过敌军两个多月的攻打,城池败坏,四千守军活下来的仅存一千来人,而且幸存的士卒几乎人人带伤,足见这两个多月战况之惨烈。如果不是我军及时赶到,可能他们很快就坚持不下了。当看到东郡太守刘延的时候,他的样子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原本壮硕的他现在却又黑又廋,眼窝深陷,双目熬的通红,憔悴的几乎不成人形。
父亲赶上前去,抱住他的双肩,激动的只能说出三个字:“辛苦了!”
刘延倒是无所谓的一笑,用沙哑的嗓音说:“末将幸不辱命,总算没有丢了白马。”
白马城中,几乎已经没有了完整的房屋,到处都是断垣残壁,受伤的士卒就伏卧在瓦砾中修养。刘延淡淡的解释道:“敌军势大,弓箭早已用完,我只能下令拆除房屋,用砖瓦守城。”
众人看刘延的眼光都变了。
在将星如云的父亲的属下中,刘延不出众,他为政的能力要比他为将的能力更强,所以他的职位是东郡太守。可是现在,每一个将军望向他的目光都充满了尊敬。以四千守军,硬是将袁绍的先锋大将挡在这里整整两个月,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武勇,更重要的是信念和忠诚。单凭这一点,他就有资格赢得尊重。
父亲当即命令我写表章,上奏天子,封刘延为关内侯。这一次没有任何人不服,我笔不加点,一蹴而就。紧接着就在瓦砾中,众人围坐,商讨撤退一事。刘延也知道白马如今的情况实在是不能再坚守下去,所以并未提出异议。但看得出他有几分不舍,似乎对战死的袍泽更感到愧疚,眼睛里水光闪动。
“刘太守不必如此,我们早晚会打回来!”曹仁拍着他的肩膀愤然道。
“对,且让袁绍猖狂几天,早晚要他好看!”
看到诸将纷纷劝慰自己,刘延紧握着拳头,神色坚毅的点着头。
见统一意见,父亲很欣慰,但随即皱着眉头说:“我击溃袁绍的先锋,斩杀颜良,以他的为人,受到如此大的损失,必会迁怒此地百姓,只怕会屠城泄愤。”
大家的神色都暗淡下来,在这个人命为草芥的乱世,百姓的死活在出身高贵的人眼中有时候真是不值一株钱,父亲在愤怒满胸膛的时候也屠过城。但在多数时候,父亲还是很在乎百姓的人,尤其是他治下的百姓。
“我有一策献于主公。”在大家思索的时候,贾诩开口说道。
这是贾诩自归降父亲以来第一次献计,对于这个如同陈平一样有奇谋的谋士,我对他的计策很期待。
“文和有策?快快讲来!”
贾诩依旧是一副很谦卑的样子,“且不说袁绍会不会屠城,我军退出白马、延津一线,把官渡以东的领土让给袁绍,这是既定之策。但城池可让,人口不能让!否则袁绍就能利用此地百姓耕种,到秋天就地取粮。主公在延津令当地百姓前往甄城,窃以为乃是上策。主公当传令濮水两岸所有百姓,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全部南迁。如此,袁绍才能无法就地取粮,只能从河北跋涉调集粮草。”
我知道,在延津时父亲只不过是情绪激动之下的一时失态,当时肯定并未深想,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贾诩计策的欣赏,两手一拍,“好,就这么办!”
“只是百姓从来都是故土难离,要在袁绍大军追上来之前全部迁走,劝说的难度很大。”荀攸皱着眉头说。
贾诩呵呵一下,“这有何难?可令士卒放火,将他们的房屋焚烧便可!”
我倒吸一口凉气,头皮发麻。这个贾诩,真不愧在后世被人调侃为“毒士”,放火焚烧百姓房屋,用酷烈的手段达到目的,他就这么平淡的说出来。这家伙,真是个无所不用其极的人!
父亲的枭雄秉性在这一刻完全体现,他哈哈一笑,没有任何犹豫,当即拍板,“妙计!着令立刻去办!”
我又向他们学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欲成大事者,为达目的,往往是不择手段的。目的大于手段,结果重于过程!
众人散后,我故意走到贾诩的身边,低声说:“文和先生好手段,想必当年宛城之事也是出自先生的手笔吧?”
贾诩一怔,目光中掠过一丝慌乱,但立刻被他掩饰过去,平静的说:“是。那不过是为人谋主,忠人之事罢了。”
我轻笑道:“先生之计往往出人意料,谁会想到在举城投降之后,父亲意得志满之时,张绣还会先派人将父亲的亲卫大将灌醉,而后悄无声息的直袭中军。可惜,就差了那么一点儿,只死了典韦和我的两个兄长。”
贾诩尴尬的笑了一下,“此乃天意,非我之谋划所能想到。”
“先生不必如此谦虚。”我盯着他的眼睛,“如果我在先生的位置上,也会和你一般。不过,若我是张绣,我就不会像他那么做。所以,我只恨张绣,不恨你!”
看着他惊讶的神态,我拉着他的手,紧紧握了一下,“文和先生,以后还要多多请教才是。”
说完之后,我转身就走。迁徙百姓,清点物资,统计士卒,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这个临时书佐去做。
我相信贾诩能领会我的意思,和聪明人说话只需要点到为止,不用拐弯抹角的兜圈子。贾诩是头老狐狸,他这个人永远都只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力的选择。从他力劝张绣投降父亲而不是去投靠袁绍就可以看出。这个堪称当世最聪明的几个人之一的人,在未来对我将有着非同一般的用处。
毒士贾诩,你应该成为我的谋士才对啊!
;
(https://www.mangg.com/id46010/240223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