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小小说专集草木人生 > 第十章难忘1986年 4月

?

  1986年4月4日周五

  努力的一切略见曙光,此刻心情却显得犹豫和悲苦起来。前后思量,此次努力自己得以慰籍的只有事在人为,而没有去自欺欺人。在姐姐信中,见父亲裁剪的报纸上,红笔画出的“轻则失本,燥则失君。”亦如同但丁所言:“没有金银钥匙的使用,任何调换都是愚蠢的……”

  临窗望远,仿佛身处泉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念父母之艰辛和姐姐之哀怜,思良师益友之关注,责己此刻怯懦之心。人生何求?不可失本逐末,但亦应去伪存真!

  1986年4月5日周六

  下午同学相约游八大关,共餐后,倾吐肺腑之言。其实,年轻人都有一股激情和自信,只是这一切不被他人理解和发现。

  而今社会的改观只能寄希望去发掘青年人的这股激情和热血,鼓励他们改造现实,去创建美好未来。

  1986年4月7日周一

  近两日读《世界文学》和《外国文学欣赏》。下午课堂上,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作下篇舒怀。

  《忆游历下亭》

  湖水荡漾,泛舟其上,心轻意淡,欲舞欲唱。憩历下亭,见杜甫之咏叹:“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雄思豪气,顿生胸怀。易安之隽永,稼轩之慷慨,非源此乎?

  观而今世界,日盛日荣!若大中国,历史伟长,心雄而形穷!祖辈之功业,民族之尊容,莫非如此滞懈、殆尽乎!

  遥望历山,思舜创业之艰辛,助尔信心。男儿者,不怕力所不及,恐思之不齐。一人立世,不惧身死尸焚,悲国民涂遭辱凌!

  清风荷香,此思此情,与谁共畅?天理人情,其志其行,与谁共承?笑长天给我思,哭大地容我生。平平淡淡,孤苦伶俜。唯如此,自行自乐矣!

  这两日读外国文学,感觉编辑用若大篇幅介绍作者生平,其用心良苦,其主旨借此启发和引导国内青年,用于借鉴,敢于创新。

  1986年4月9日周三

  晚与宿舍同学闲聊写诗的问题,说到思想、语言、行动的一致性,若明若暗。现实生活之中,一个人身体力行者,就应是这三者的一致,也只有一致起来,自我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和快慰。而事实上,真正能够达到一致性的情况确实很少很少,究其原因,既有主观努力上的成因,也有客观存在的限制和影响。或许正因为如此,才有“凡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学说。但是,生活中这种不一致性带给个性的折磨和痛楚,绝非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了的。诗歌难道就因此而产生吗?肯定和否定都不难!确乎有更深刻的道理在这里面。

  不知为何?心情依然忐忑不安。并非为此事失败而忧虑,而是这份努力被一再拖延备受煎熬而痛苦。如果就是一点动静也没有或直接轻蔑、率直的回敬,也就一了百了。如此似明似暗,无所适从,欲哭无泪,欲怒无所使!

  1986年4月10日周四

  我此刻最为顾虑和恐惧的是如何在这过程中,自己不走向歧途。用什么来引导自身呢?

  晚观电影《一次特殊行动》,有关打击刑事犯罪的问题。引起我入学前目睹集中打击犯罪的场景,并联想而今行为的起因。社会确实不是单纯划一,各色人等千奇百怪,涉及犯罪问题还是个人因素最为关键。一个人真正能够自始至终保持感情和行为冲动的纯真,行为和处境一时的利弊得失,不会置人于死地的。

  1986年4月11日周五

  下午,微生物实验,回来的路上,盘算着眼下牵肠挂肚的事情,大概有八九件了吧。而且每一件都也够实在的,所以说实在,是因为拿出来任何一个放到别的同学身上,都能琢磨半天了。想起来自己也挺奇怪的,太爱给自己过不去!然而,走到这一步又好像始终有什么科学依据支撑着,令吾欲罢不能!

  1986年4月12日周六

  晚到张阿姨家(青岛某中学教师曾经济南家属院的邻居),谈自己打算和想法,老师的顾虑和见解,很容易理解,也是学校明言直说的问题。现实社会和现实中的个人是多么相仿啊,一条路不敢走也不敢正视,更不敢去尝试,但又渴望着将来有所改变。

  这几日和同学和老师交谈,担心、顾虑和怀疑的事情也都揭开了,内心虽然接受不了,但也让我尽快静了下来。

  晚,得朱光潜先生《悲剧心理学》,神遇也,明天读之。

  1986年4月13日周日

  几日来省悟,之所以成了如此性格,多源于固执青少年时的爱憎。有关这些爱憎内容,虽然不是时时事事脑子里都清清楚楚,但又在实实在在地规范着自我的情绪和行为。由此,今后生活中,只要自我能够保持住过去根基,就不会失去自身。同样,国家的发展也是如此,只有大力宣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品质,结合现代社会进步理念,求发展,求提高,才是正途。

  晚观连场电影《望乡》和《战地浪漫曲》,其中揭露和撩拨的是人的自然性情。人生于世,当克己以纯正善良,期间必须柔以明智和实际。中国而今,人们心理负担太重,无论先天还是后天的臆年和冲动,都一样顾虑重重,这一切均来自近代历史使然。

  1986年4月14日周一

  不要草率行事,待头脑清醒、心情舒畅时,再去作为;不要空悲、空谈,相信他人做人做事的合理性,善于发现自身问题;敢于承认错误,突破自己,坚忍不拔,贵在坚持;不要怨天尤人,莫要患得患失……远见、勇气、自信,做好眼前工作。

  1986年4月15日周二

  晚观电影《乱世佳人》,静思其中人生哲理。

  下午得家信,心中泛起难言的苦衷。

  1986年4月18日周五

  思想使人产生热情,热情令人作文舒怀,人以文章得勇气和信心,文章因人而传播与增值。

  下午,开春季运动会。期间,于校图书室,重见《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已经不能完全指明我途,当广泛求索、求知。翻阅《无期徒刑》(澳大利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尤其对社会和人性挖掘至深,但就其社会影响而言,没有文学评论的引导,读者难免误入茫然之境。

  1986年4月20日周日

  “官家何多怒?权势蒙洁心。”自古圣贤为何求清高而远离官权,原来如此。和官员打交道没有道理可讲,令人愤懑备受折磨!

  人生一世或许就不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你一旦拥有就会因此而去处心积虑,愈是自己心爱的事物,愈发担心失去,并为之担惊受怕,而且还会再进一步想方设法进行“保全”的努力;如果热衷的是权力,则是很危险的爱好,因为不可能都成为帝王将相,也就好理解社会上的诸多言不由衷、冠冕堂皇的姿态了。但是,一个人如果追求受到人们尊重,并谋求大家和公共环境的美满幸福,特别有权有势的人,由此出发点哪怕只做过一点小事,也可视为有所担当的一个大写的人了。

  有许多人的确不清楚如何登入仕途的,更不清楚自己如何成了过去自己轻蔑的官僚。有些人可能官身不由己,依旧保持过去的纯正洁白,但会痛心民众不理解或不信任。如果是这样的人,真希望不要再痛心了,多看些书,思考思考,凡事都有因由,也不难找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记住一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直觉判断也最为公正,不要欺骗民众,一时的欺骗也能够得意得利,多时的欺骗则会令人丧命。民心不可欺,真理是无情的,人们可以原谅一个人,真理确乎没有那么多的同情和怜悯。

  1986年4月24日周四

  重读《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言语间总感到作者太拘泥上帝的意志,忽视了人的客观性,似乎陷入了唯心的泥坑。

  别林斯基认为基督是人类完美的典范,我认为作为旁观者可以这样评价基督,但就人性的普遍性和实在性来说,基督是不完美的。就今日历史人物,真正完美的人物的确不少,但在众多人物之中,马克思应为出色的一位。完美的人物不单纯是向人们广播思想和真知,还要以自身为表率,使每个人热望追随你的足迹,乐于宣扬你言论。因为,一个号召人们接受其所宣扬真理的人,其自身生活却是孤单、苍白、悲凉的,无论这里面有多少时代的局限性,现实的人们总是怯于追随你的行迹。

  中国历史上,人们崇尚的人物,有许多是合乎人类完美理想的,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若能容得这一切于一身,并呈现于世,则堪称完美的楷模了。但是,“治国、平天下”之道路,也是三六九等,不一雷同。其中完美者,即被人们视为“天才”,抛开这种迷信的唯天命论,而近乎成为类似“通才”的人物确实来自不易,但这一完美之人的客观性,或说可以不断再造重生的办法和途径,应该“折中”在“天才”和“通才”之间。

  在不长时间的阅读中,感到现今一些宣传,也就是一种变相的宗教样麻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其之所以成为人类理想社会,绝不是因为某一个人通过主观想象而得出的虚幻梦境,如同陶渊明幻想出一个桃花源一样。恰恰相反,近代凡自称科学、客观的东西,无一例外是合乎天理人情,是需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社会之所以称其为社会,绝不会是玄妙的东西,而是这里面必须有人们真情实感的生活才行。社会如果不合乎民情民意,无论其冠以什么没有美好、华丽、理想的名字,都不保证其繁荣和稳定。

  在阅读别林斯基言语之间,他的一种认识颇令我诧异,确乎颇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即:宣传工具的普及,世界信息的流通,也使人类个人产生了怯懦感,不敢于公开宣称自我思想和认识,尤其是不敢于宣扬新奇的言论了。

  1986年4月12日周六

  昨夜,一直如睡如醒,思考的结果,写一本佯狂之作《狂想录》,副标题“实话实说”。

  人或许都是“逼上梁山”的。就内心言,本不乐意做眼前选择,其中却因人性的怯懦作怪。但自己如何落入此种境地呢?这或许又应了乔伊斯所宣扬的人性“光点”学说,一种执意让人们发现光点的可贵吧。普罗米修斯的精神乃是艺术家的精神,但在踏入寻求艺术美感的征途之中,人们都不难发现在这样一条道路上,有无数你过去见过名字却未曾谋面的人物,于路中道旁不时会出来和你论天说地、谈日聊月,而他们的音容笑貌,反而并不比那些肉体行走而精神已枯竭的麻木不仁者显得苍白、虚无和乏味。如若有谁能够体会到这种境界,并且从中总能品味人世间难以被束缚和阻挡的心神自由自在之舒畅时,请千万不要向其他人宣言:“你是一路笑着走入这种境界的。”因为,那可是确凿无疑的“自欺欺人”啊!此种境地的人们务必应该清楚并谨慎:“失规”(脱落人生正常宿命轨道者…2015年元月注解)的坏兆头,总是隐身在“自欺欺人”的背后。真理只是同情孩子,从不原谅懦夫。

  ……当你津津乐道地读念着但丁《神曲》、荷马《伊利亚特》和莎士比亚杰出的诗篇时,你若不是摆出样子在那里骗人,而是真正心灵情感上发生了共鸣。即便这共鸣不是丝弦和谐的震颤……那么,朋友,你已经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了。真的,这不是虚情假意的恭维,而是真相的揭示。因为,你看人间事务的情感和心底依然那样的纯真,你有一颗尚且没有麻木的灵魂,智慧光环还盘桓你的周身。朋友,去捕捉她吧,那可真是个好玩意儿!带上她,你会得到上升的力量。这力量让你遨游人间福地,自由来往于天神般的空间和时光。

  《气息》

  一缕馨香

  总是绕匝我的身旁

  四处寻觅

  却找不到来去的方向

  是你吗?我可爱的姑娘

  化作春风

  伴我把思念的泪水流淌

  1986年4月31日周三

  生途多舛,对我而言不是夸大其词,虽像是亦步亦趋,完全因个人行为导致,但前两日在学校和今日归家,出现的问题还是令我茫然而不知所措。

  同学一语:“而今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适应社会而不是改造(改进)社会。”我之读书而形成的价值观,却是人生价值在于创造,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这种创造的劳作之中。这一观念的树立和明确,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何样成就的关键之在。

(https://www.mangg.com/id42958/256186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