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非无:
杂文最喜鲁迅、李熬。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竟不遑多让。哈哈,有尖酸刻薄处如同挠痒,读来一片舒爽。
亘古之秋水:
上高一的时候我曾经扫荡了当时所能找到的所有世界级文学大师的作品,即便在那个时候,比如罗曼罗兰,我都不可能重复阅读的,
但鲁迅,他的全集我却看过两遍。算是相当欣赏他!他的“入木三分”极为痛快!等到我高二的时候,我就已经彻底放弃他了的作品,
是因为那时候我不仅仅是心胸眼界已经大开,因为涉及到实证境界,我的证量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于是在我向先圣先贤求助的时候,他的入木三分在我眼里从隔靴搔痒早就变为无关痛痒的东西,因为涉及不到真正的深度。
嗯嗯。至于李敖,我没看过他的文字,只看过他的几个节目。因为对他了解不够,所以不置评。非要我就看过的几个节目来评论他的话,那么我只能说:从他的谈吐里面可以看出这个人很聪明,既不是腐儒,也不庸俗。归类的话,或许可以和鲁迅归为一堆儿。
段非无:
我对佛学没有太多研读,所以秋水君的几个词汇,理解上似是而非,只明白大体的意思。在我想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见者,着眼点不同罢了。只是涉及到我崇敬的人,总要说点什么,否则便成了叶公好龙式的虚伪与孱弱。
“涉及不到真正的深度”这句话我没明白,揣摩了很久也浑然不着边际,其中的讥讽意味还是能感受得到的。我学识浅薄,对秋水君更是知之不深,只是很沉吟,能对鲁迅先生蔑而视之的人会是如何的惊才绝艳?
秋水君“解决实际问题”这句话,我也不懂。读书看书只在心领神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怕是没有多少。儒教典藏叁万卷,我想来想去符合这句话要求的是不是只有《齐民要术》或者《素女经》了?
如果秋水君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引申到佛道典籍上,那我便无话可说了。儒道释叁教向轻,自古有之,辩论起来,百无壹用。但是我想,就算看释迦牟尼、老聃、孔丘叁位至圣的书籍,也只能单纯的用朝圣、欣赏、借鉴的角度才能看吧?若混杂了,是不是读着全无是处!
讨论不涉及针对,说理无关乎交情。因为不懂,所以问。因为不敢苟同,所以说。
故妄言。
无咎无誉:
呵呵,其实段非兄你的问题,秋水在冷饭系列里已经讲过很多遍了,多读几遍应该可以明白了。
从我的理解来看,秋水固然‘惊才绝艳’有之,但是以之来蔑视鲁迅倒是你误会他了,毕竟鲁迅先生写书,面向的读者群也不是秋水这一类。其实以前我也一直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遑论什么这个道那个道,能解决温饱否?
悉达多自己到处修行,根本不顾父母感受,就算成佛了,可以让众生脱离苦海,但是他的父母却因为儿子出家做和上了而一直处在痛苦中,我以前想不通这个问题,所以对所谓佛教更是屑一顾。
然则一直到遇见秋水后,他所一直强调的‘智慧’,‘体用’,‘实证’却是大大触动了我,才知自己以前有多愚昧,追求实际所得本来就是一种偏颇执着,整天妄想也更是缘木求鱼。这不是揣摩就可以揣摩明白的,否则成道也太容易了。嗯,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啦!
冬水生:
关于鲁迅的书,其实我觉得梁实秋的一些说法还是很正确的,跟是否惊才绝艳无关……只是可能在兄台眼中,鲁迅已是到了到了很高的境界……可是在一些人眼中,当真不算。
此外,个人认为鲁迅前期的文章要比后期好一些,后期太过于偏激了,政治意味实在太过浓烈。
至于儒释道三家……其实万法归一,皆非朝圣之学,只是在平白地用不同的方式告诉每个人应该如何去看待自身,看待这个世界而已。
段非无:
每个人可以有不用的见解和想法,莫衷一是。但是冬水用梁实秋的眼光来驳鲁迅窃以为过矣,被骂成了“走狗”的人,在人去世后跳将出来大放厥词,不是老糊涂了就是在风度上有失偏颇。细节我就不做陈述,看网上评论自见分晓。
我只是在想,中国几千年文学史,若按照冬水的看法,怕是被一网打尽了!因为一成的传世佳作都是文人的牢骚!毕竟有欧阳修运气的少之又少,限于篇幅,我就不去举例子了,爱好文学的大体都能说出几个来。
文学,大部分的亮点是胸怀沟壑者吐不出块垒的愤世嫉俗!
至于说政治目的,我则很踌躇。有句话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其实说的就是政治。世间万事万物,有什么不被政治左右的呢?儒教清高,争来争去也只不过去做政治家的走狗;佛道圣洁,说来说去也不过是统治者的昌妇!
评价帝王功勋最大的标尺是版图,始皇帝焚书坑儒,在历史上其功德无出其右者,原因是他统一了七国之乱;康熙因满人弓马废除了火药,致使中国近代史的孱弱却被誉为千古一帝,何也?因为他的铁骑到过布达拉宫,柯尔克(这几个字不好打,就用这个吧),他也是红黄两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始作俑者。至于无誉说的三教和一,还举出西游和封神的例子,我却要谢谢无誉赞成我的观点,而不是在反驳,原因不说也罢。
秋水、冬水、无誉等都是有学识的人,我真的很敬重!不像我,大学毕业后就从商了,十几年蝇营狗苟,一无所成。所以在想法或是思维上,或有偏执卑劣,海涵则是。如此,心怀畅之。
段非无:
用政治家的眼光来看鲁迅的破而不立,我怀疑这里是政治或宗教网站,而不是中文网。郭沫若倒是宽厚,实为儒门耻辱!这两天俗世缠身,要出去了,回复或不精确,勿怪。
冬水生:
可能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或者我们的说辞让你有所误会。但是只希望您能知道,我口中的宽厚,并非是表面上的虚伪,而是内心的人文关怀。
至于儒释道,如果你仅从“教”的层次来理解,那我也是真的无话可说。但是我们是否能够抛开那些被用于工具的说辞,在了解了它们真的在说什么之后,再来去评价?而不是徘徊在门外,因教众的一些所作所为以及常识认知去判断?我相信,大家心中自有定论。
冬水生:
ps传世佳作能够打动人的,往往并非牢骚,而是那一份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这也是圣贤之所以称为圣贤的关键所在,也即秋水所言“能否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实际问题其实在哲学典籍中屡有提及,自然在儒释道的典籍中也均有关注,只是表述方法不同,实修道路不一。可是亲要是把这个实际问题只理解成为日常的吃穿用行之类,亦即《齐民要术》涉及的那种……那只能说真的是理解偏差了……而其实这个实际,是贯穿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血脉之中的,也是在传世佳作中均包涵着的,但鲁迅的文学作品,对这方面并未触及,因此我们说他没有涉及真正的深度。
所以建议段非兄,真的能够放下心中藩篱,读一读儒释道的典籍,用正常看书的方式就好,不必带着宗教或者政治的思维去看。你就会发现,所谓用之如政府的工具,那些用法是相当偏离典籍的原有思想的。
冬水生:
段非无君所言:而冬水君(女士?诧异!)说的深奥的道理,我是不从这上面找到,因为道不同而各行其所。儒者百无一用,安邦定国三千年来不可或缺。佛道精湛,可给世人带来些许功德?只能说,儒者并非百无一用,做人处事之道真的比现在的很多心灵鸡汤要有用许多。
不要看被程朱他们修改过之后的那部分啊,要看看原文,品原版,也不要看被现在很多所谓的解读者讲解的。
至于佛家所言,你说如传销……那还是以“宗教”的形式再看他,但是我们提倡的是“学”而不是“教”。宗教都是告诉你有个形而上的东西,你要去拜,要去信。但真正的“学问”或者人文关怀,都是告诉你你要从自身出发,从自身着手,去如何实修,如何走自己的道路,如何用自己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
秋水不许骂我“我相”哦~~~这一点,在佛儒道三家的学问而言,是相通的,都是让人从自身着手,从来没让谁去顶礼膜拜旁人,因为众生平等。因此,功德并非佛道带给你的,是你自身带给自身的。
正如秋水之前说无誉是一样的,功夫不在别人,在自己。
冬水生:
段非无兄……你真的不明白我在说啥……我从来没有瞧不起其他学派。
我说的程朱,是说他们在曲解儒家,这是真心话,这难道是瞧不起么?再比如鲁迅,他的思想并不成系统,又如何成为学派?而我说鲁迅,至少还是因为我通读过他的全部文章,可是亲在儒家、释家经典少有涉及的情况下,以旁人所言就认定二者只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才有使用价值……岂不太主观了么?
所以我说希望你能够看看他们在说什么,再去评价。在我看来,儒家更多的是讲人之为人应该如何去做,道家则是在讲人之为生命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佛家在讲的则是众生究竟是什么。
空并不是虚妄,道家佛家的学说也并不如大众所认为的那么消极。这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值得每个人为之自豪的……而在古代,因为绝大部分人不识字,自然是政府会从有利于他们的角度去进行诠释,但这样的做法只是在曲解其中的含义,并不是正知正见。
因此我希望你能抛弃那些看法,自己去看原版,再来评述,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做学问看书读书的态度啊,不是吗?
(https://www.mangg.com/id41524/223013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