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欲火大明 > 第十四章 目标荷兰城堡 上

?

  时间很快就到了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的正月底,经过一个月的强化训练后,两百新兵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还没有见过血,可是在山林里三天的生存训练已经让他们有了很浓的煞气。

  其实他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兵,只是从水师的年轻士兵中挑选的一批人,另外就是郑森在泉州附近招募的乡勇,虽然年纪最大的也不超过二十岁,可是有些人已经当了三四年的兵。

  前前后后,如果算上在码头上做苦力,这两百人已经被操练了超过四个月,而其中有近三个月的现代化操练,已经可以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上午巳时一刻,徐文靖准时带着新兵们进入了施琅的军营,两百人步伐一致的行走给人一种压迫感,对面的士兵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本来以为郑森也就是小孩子过家家,随随便便操练的,谁知道一露面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两百人从进入军营到完成整队,只花了几分钟的时间,站在施琅旁边的姜兴彦越发的感到不安。

  “施将军,这些新兵的杀气很足啊,我看我们这次要小心应付了。”

  “是啊,我也没有想到,才操练了几个月而已,在气势上已经完全超过了我们这些老兵。”此时的施琅也感觉有些不妙,不停的跟姜兴彦小心讨论。

  徐文靖就像没有看见这些,完成整队后向点将台上的郑森等人行了一个军礼,然后说道:“报告少将军,新兵营应道一百九十七人,实到一百九十七人,请少将军指示。”

  郑森走上前扫视了新兵们一圈,开口道:“大家最近辛苦了,可能有人会有怨言,但是我要说的是,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今天就到了证明你们能力的时候,待会儿你们会挑战那些已经在战场上厮杀多年的老兵,你们怕吗?”

  “不怕,不怕!”二百人的气势在这一刻直接盖过了施琅手下的一千人。

  “嗯,很好,你们是我们郑家未来的柱石,将挑起我们郑家的明天,所以大家不要怪我对大家太严厉,这也是为了大家好。”

  “为了郑家,为了郑家。”场下又爆出了士兵们的吼声。

  郑森对此很满意,看来徐文靖洗脑洗的很彻底,郑森的开场白将他们的士气提升到了顶点,随着郑森的一个手势,校场上瞬间鸦雀无声。

  施琅与姜兴彦看到这一幕,都倒吸了一口气,开始后悔自己轻敌了,估计这次对阵演练获胜的希望不大。

  “施将军,我们已经准备好,请问是否可以开始。”

  “当然当然,兴彦,这次对阵就交给你了,注意安全。”此时的施琅已经有些惊慌失措,说话都有些结巴。

  毕竟是对阵演练,为了保障安全,每个人都不能拿真兵器,只能使用木棍木刀之类的,而且在身上要做适当的保护。

  徐文靖派出的主力是长枪兵,两侧是刀盾手进行掩护,防御对方的远程攻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自己这边压根就没有弓箭手,火铳又不能使用,可以说在两军对进的时候,新兵们吃了很大的亏,他们主要练的是火绳枪,射箭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不过当真正对阵的时候,姜兴彦就傻眼了,自己一方始终被透对方的枪林压制住,明明看起来只是平淡无奇的突刺,却蕴含着惊人的威力,眼看着自己的损失越来越多,姜兴彦只能干着急,自己一方的长枪兵经过一百多步的行进之后完全就不成队形,对方也不能给自己整队的时间,在演练场上越来越多的老兵被判出局。

  姜兴彦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带着几个武艺高强的刀盾手硬冲,虽然暂时让徐文靖的队形出现了一丝的不稳,可是当后续的长枪兵补齐阵型之后,仍然守得严丝合缝,自己几人却连续受伤退出演武,姜兴彦被迫退回了自己的方阵。

  “停,今天就到此为止,少爷你说呢?”在损失过半之后施琅果断的叫停了演武,如果等全军覆没再停止的话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嗯,今天就这样,大家就算平手,晚上都加餐。”郑森也不想让施琅难堪,见好就收这点他还是懂的,而且也不忘对士兵广施恩惠。

  姜兴彦听到叫停切切实实松了一口气,别看现在双方伤亡差不多,那是欺负人家远程攻击太烂,如果持续打下去估计败得就会是自己了。

  这才打了半个时辰,自己的手下已经有些气喘吁吁,而对方好像机器一般,完全没有累的现象,尤其是第一排的长枪手,这让他很诧异,不知道郑森是怎么操练他们的。

  不过士兵们可不管这些,他们现在只知道晚上要加餐,所以大家都开心,尤其是那些新兵,他们以前在这些老兵面前只能装孙子,现在终于扬眉吐气了。

  这次的对决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双方都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施琅也收起了自己的轻视之心,开始认真操练自己的手下,这是后话不提。

  郑森也对自己的操练方式有了信心,虽说当时认为现代的肯定会比古代的强,可那毕竟只是自己对现代军队训练方式的猜测,并不正规,看来那些电视剧演的还是蛮靠谱的。

  就在此时,就有士兵进来通报说施天福已经到了,现在正在码头安置百姓,这个消息也吹散了双方的尴尬,郑森急忙向施琅告罪之后往码头上赶。

  码头上张明琪已经安排好人手,百姓正有序的下船登记,施天福看到郑森就直抱怨:“我说少爷,去山东这个差事可不是一般的苦,还没有赶上回家过年。”

  “天福叔,我知道你辛苦,可是我们多拯救很多百姓,积了很多德,这可是件功德无量的事,如果没有天福叔的操持,别人可做不来。”

  “哈哈,想不到少爷也这么会夸人,不过这次去山东真是去对了,本来以为我们福建受灾后百姓已经很苦,但是没有想到,北方百姓的苦难是他们的十倍,那些女真人如蝗虫一般,一路上破家无数,官府就是想管也管不过来,山东的上任巡抚才七个月就累死了,哎。”

  “这就是大明百姓的不幸,关外女真人猖獗无比,关内天灾不断,百姓无所生存,只能依附民军,这就是恶性循环,算了,不说这些,天福叔还是给我们讲讲在山东的见闻。”

  “老夫是不去北方不知道,整个山东现在是满目疮痍,百姓根本无所为依,清军过后,浮尸满地,太惨了,老夫是想管也管不过来,只能尽量就抚一些靠海的地方。

  想要深入内地也怕引起那些文官的不安,给郑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看来大明想要平定天下要花大力气了,对了少爷,施琅这段时间还听话吧?”

  “天福叔说哪里话,施琅比我还大两岁呢,而且已经进入军中数年,你就放心吧,只是小侄有个小小的请求,就是想请天福叔支援点火绳枪,不知道可不可行?”

  “少爷,施琅不是已经给你百支火绳枪了吗,你要那么多的火器干嘛?”

  “天福叔,随着安置的百姓越来越多,安全隐患也变大了,再说父亲也不会一直让这一千水师常驻台湾岛,所以小侄想要扩军。”

  “嗯,这个倒是要优先考虑的,不知少爷准备编练多少军队?”

  “先期也就三千人马,所以需要天福叔支援一点火器,最好能支援千支。”

  “多少,千支,少爷你要老夫的命啊,这次护航的整个水师也才几百支而已。”郑森的狮子大开口吓了施天福一大跳。

  “不会吧,施琅那里不是二百余支火绳枪吗?”

  “那是为了保证陆上的安全,老夫特意加强给他的,现在战船上的火绳枪不到五百支。”

  “那好吧,天福叔支援给我百支就好了,其他的我自己想办法。”

  “少爷,难道你想自己花钱去买火绳枪,这枪可不便宜。”

  “只能如此,不过我也不会去找父亲化缘,天福叔你就放心好了。”

  “那老夫这就给少爷调拨百支火枪,不过这个可不能让老爷知道。”

  “天福叔尽管放心,我不会傻到去自己告发自己的,嘻嘻。”得到便宜的郑森笑得如同刚给公鸡拜完年的黄鼠狼,让一旁的施天福有一种被坑的感觉。

  郑森也不想让自己的老爹知道自己在秘密的研制火枪,只能花点小钱到外面买个几十支枪转移注意力,两个人很默契的都隐瞒了此事。

  “天福叔这次带来了多少百姓,山东那里的粮食足够吗?我已经让明琪准备了一批,正好返回山东的时候捎上。”

  “这次老夫一共带来了不到九千的百姓,预计还有三万余人会转移过来,粮食就不用了,老夫已经筹到,在山东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哦,山东不是饿死了很多百姓吗,还有多余的粮食?不知天福叔是从哪里筹到的?”郑森对士绅阶层的接触还是太少,没有了解社会矛盾的根源。

  “曲阜孔家,少爷想不到吧。”

  “孔家,真是想不到,我估计孔子知道自己的后代如此无德的话,能气的从坟里跳出来。”

  “少爷你想太多了,本朝的孔家口碑就没有好过,之前还有被朝廷取缔过封号呢。”

  “呵呵,不说他们,我们只要问心无愧就好,想来天福叔一路劳顿也累了,赶紧回去休息,这里有我就行。”

  “好,老夫先告辞。”

  郑森看着施天福离开之后,才对身后吩咐道:“明琪,你开始从这次的百姓中招募士兵,总额为三千人,年龄在十八至二十三岁之间,而且要身体强壮的,一定要严格把控。

  人数不够没有关系,也可以从下山务农的山民中招募一些,我会让文靖协助你的,到时直接安排至军营进行操练,还有帮我在工匠中打听一下有没有会造火铳的。”郑森觉得时间有点紧迫,真不知道吴三桂何时引清军入关,需要加快速度了。

  “小人明白,那不知大人规定的饷银是多少?”

  “暂时为每年十二两,可以分四次发饷,不过饷银不能让军官发放。”

  “少爷是怕军官吃空饷,这是没办法杜绝的。”

  “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专门成立后勤部门来负责饷银的发放,不过这也可以破解,除非提高士兵的地位。”

  “少爷,士兵自古就是贱业,古人云: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所以这个观念必须要改变,如果没有军队我们的朝廷如何抵御外辱,就是因为朝廷总是看轻他们,才造成现在大明的局势。”

  “确实如此,大人想的就是久远,小人望尘莫及。”

  “你不用奉承我,万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不定这个注意行不通呢,我也就是随便一说而已。”

  “小人以为可行,只是这个后勤部门的人员需要进行轮换。”

  “军官也需要轮换,不能再采用世袭制,大明的军户制度在初期还是有效果,可是经过数十年之后,这些军户就变成了地道的农民,而且把军队与百姓彻底隔绝,很容易造成军民不合,百姓看不起军户,而士兵也会劫掠百姓,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吗,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可是少爷,以大明军队的数量,如果不实行军户制度,朝廷根本养不了那么多军队。”

  “大明的军队数量太庞大了,光靠土地的税收肯定无法供养,这也跟太祖重农抑商的策略有关,可以说朝廷的税收一直不足,虽然张太岳实行一条鞭法曾经让朝廷宽裕过,可还是逃不过人亡政息的命运,再说了,大明朝养那么多的军队干嘛,虽说当初太祖是参考唐朝的府兵制,制定的卫所制,可是卫所兵经过几代人之后就是农民,而且也没有办法管控吃空饷的问题,现在大明朝的账上估计还有百万大军吧,可是哪里来那么多的军队。”

  “大人说的太透彻了,不知大人认为现在朝廷该如何行事才能挽回颓势呢?”

  “我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寄希望于杨嗣昌可以剿灭张献忠与李自成。”郑森不想对大明做过多的评论。

  张明琪其实就是想试探一下郑森的真实想法,不过很可惜,郑森隐藏的很好,目前看起来他只是志在台湾岛,想给郑家找条后路而已。

(https://www.mangg.com/id39386/212296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