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坤易之焚城 > 第三章 余杭之殇 2

?

  布政使陈大人刚入巡抚衙门的厅堂,便发现四周皆是江南提领张明奎的亲兵,却不见衙门里的府兵,惊道:“张将军,这是何意?”

  张明奎并未正面回答他,只是道:“如今余杭已成死地,现在撤退尚有望能保存实力。若在拖延,恐全城皆难逃荼毒。方才我已与杨大人商议,决定从速北撤。”

  布政使陈大人不是泛泛之辈,自然晓得当今的时局。观此情形,他冷笑道:“恐怕朝廷的撤军令还尚未下达吧。眼下也并非全如张将军所言,是你胁迫杨大人要求北撤的吧!”

  陈大人双眼死死地盯着张明奎,张明奎却一脸诚恳道:“不瞒陈大人,大人所料不错。但眼下时局艰难,末将不得不出此下策!还请大人为了城中百姓,多多体谅。”

  陈大人没料到张明奎竟是如此坦白,略有些惊呀道:“张大人要北撤,又有什么撤退良方呢?”

  张明奎见势吸了口气,道:“现如今我余杭东、南、西、北四门外皆有蛮族军队,其中以南门外的蛮兵最,是其主营。我将领铁骑冲营,蛮人见主营被攻必然回防。我等便可引蛮人于南门决战,此时,蛮族在北、东、西三门的兵力便最为空虚,请大人领百姓由北、东、西三门撤走。另外,还请大人在城南布满干草等易燃物。待战机成熟,我会引蛮兵入城,点燃城南火烧蛮军,然后由北门出城,与大人会和。大致上便是如此,如若大人应允,请坐下细细商议。”

  布政使想了想,觉得此计甚是可行,只是很多细节还需商议。来回踱了几步,叹了口气,一掌重重的拍在张明奎的肩上道:“好,就依张将军的计策办,我陈某人活了大半辈子够本了,为了余杭城,豁出去同你干一回!”

  张明奎还以为他会有什么异动,没想到却是如此顺利,布政使陈大人不是泛泛之辈,能得到他的支持自然能事半功倍。他赞叹道:“陈大人,不顾个人安危,审时度势,末将佩服!”

  一旁的杨巡抚见状心想,“一群不顾性命的乱臣贼子!”脸上却不敢露出声色。

  布政使笑了笑道:“张老弟,你敢为了全城不计自家性命,难道我就不敢么?未免太小看我陈某人了吧。打仗的事我不懂,你还是同我从细商议下细节吧。”

  陈布政使理政的确是一把好手,不到两个时辰余杭城中的妇孺百姓已尽在东、西、北三门前云集。眼下余杭城中的军队仅有不足两千人,尚可战斗的男丁倒有近八万人,但是男丁毕竟不是军队,守城或可一用,真个上阵对敌就难有建树了。这一点张明奎自然清楚,因此他已将手下的六万男丁分派给东、西、北三门,以保护维持妇孺北撤。剩下的两万男丁由王副将统领在南门守卫。而他自己则亲率两千士兵,出南门主动迎战蛮族,以吸引蛮人的主力。

  此时,巡抚衙门外,一支鹰隼冲天而起,向南飞去。

  陈布政使已将一切准备停当,城南也已备好干草等物,只等张明奎的号令了。依张明奎的意思,原本是望陈大人率百姓一同出城,但陈布政使坚持要坐镇城中,为百姓做最后的调度以防不测。他清楚早一刻出城,便多一份生机。但他身为朝廷正三品的布政使,江南的父母官,如何能置全城百姓的危难于不顾,而自己率先脱逃!

  张明奎看着大军出城,两千人的队伍在城头看去却好似浩浩荡荡的长龙。南门的气氛凝重,谁都知道这是余杭城最后的一战。余杭城四十余万众要出门北逃,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就算调度得当至少也得两个时辰。依照张明奎的策略,就算一切顺利,南门的将士也必须坚守住蛮族这两个时辰的猛烈进攻。这一仗很多人会死,但只有挺过去,才会有活下来的机会。

  阵型列好,这两千人的队伍原本并非皆为骑军,此时却都骑上了战马。可能他们当中尚有些骑技不熟练者,但骑兵速度快机动性强,在战场上会多一份生的希望。

  张明奎纵马阵前,高声道:“余杭的勇士们,你们都是我江南的子弟,都是我两江的好儿郎!而今,时局艰难,妖兽横行!身后便是我们的父母妻儿,我等若不死战,父母必遭荼毒,妻儿必被凌辱。今日我与你们共存亡!用我们的血与肉,为我们的父母亲族开辟一条生的坦途!杀!”

  “杀!杀!杀!”与蛮子不能野战,这是所有人共识。我怕,我不想死。我不想死在这肮脏的雪地里。但我更不想我襁褓中的幼儿没有长大成人的一天,更不想我新婚的妻子无法看见明日的朝阳,更不想抚我成长的父母不能安详在床前!所以我要上前杀敌,直到战血流干!每个人身后都有值得自己守护的那个人,为了他们即使付出性命亦是一种幸福。这不是一支必胜的队伍,却是一群不屈的战士,他们在夹缝中绽放出自己最美的生命!喊杀声震天而起,马蹄声滚滚踏来,仿佛是吞噬天地的擂鼓。

  擂鼓涌动,旌旗荡,不图文曲备刀枪。

  金戈铁马,掣雷电,张弓搭箭射贪狼。

  江水碧红,刀枪折,屠诛巨门惩邪皇。

  纵横万里,战血尽,英雄破军定家帮。

  戎马半生,开太平,廉贞大圣为民祥。

  老骥伏枥,挑长剑,武曲健儿守四方。

  遥看春秋,众心归,紫微禄存万世昌。

  这首《战歌》便是帝朝的军歌,是当年高祖皇帝得国后,命礼部协同弘文馆、钦天监一同编写的。全歌讲述的自然是高祖皇帝解民倒悬,推翻前朝的故事。不过与那首苍劲凄凉的《英雄路》相较,却是气势非凡,让人听了也热血沸腾。钦天监官员们在词里融入了天罡北斗之阵,以杀一切邪气,保万世之太平。北斗主死,南斗主生,因此这首《战歌》被定为帝朝的军歌,以佑旻朝的军队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歌声在空中飘荡,就着阵阵蹄音,穿透云霄直插宇内。将士们的内心仿佛烈火在燃烧,让人沸腾渴望战斗;战马也已跑法了性,在黑夜的冰雪里狂奔起来。两千人的队伍如同一把锐不可当的利剑,将贯穿所有敢于前来阻挡的敌人,这是余杭的最后斗争!

  南门外的蛮人感受到一股冲天的杀气直扑而来。他们没有料到形同鱼肉的余杭军士,居然还敢出城野战。三里的距离对于骑兵的冲锋不过一瞬而已,蛮人们尚未在营前组织起有效的防御,骑兵的战刀已纷纷砍下。

  张明奎一马当先长刀劈利,加之战马的冲锋,真个有雷霆万钧之势,身前的一个蛮兵尚未来得及防备,便已被他斩成两段,鲜血四溅。旁侧的蛮人也不含糊,见势一刀向张明奎砍来。张明奎分毫不让,借着战马的冲劲大刀一挥,使出一招横扫千军。两刀相撞,霎时火花四溅,张明奎只觉浑身一震,双臂酸疼难耐,长刀也险些脱手。骑下的战马被震得人立而起,发出一声嘶鸣。那蛮人也好不到哪去,连退了数步方才止住颓势。张明奎哪会给它喘息的时机,见此漏洞便策马上前,又是一刀当头劈来。那蛮人已退无可退,一咬牙,横刀去挡。两刀再次相交,刀口也被崩开了裂缝。张明奎双手一麻,他清楚若没战马的冲锋,蛮人的力量自己是难以抵挡的,再次交手自己很难不落下风。那蛮人知道张明奎已然势颓,刀锋一转,横扫过来。战场上瞬息万变,方才还是占尽上风,现在已只剩得招架之功了。他挥刀挡去,两刀三次交锋,“当”的一声,张明奎只觉右肩挫骨疼痛钻心而来,双手的虎口也渗出血来。战马被击得倒退了两步。原本明晃晃的刀锋,顺时暗淡下来,刀面上布满蛛网般的裂缝。蛮人的强悍终非人力所能及,虽然只是短短的三个照面,张明奎已经使出了浑身的解数,而今再无还手之力了。

  就在此时,身后的大队骑军已然赶到。那蛮人虽然强悍,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骑兵们人多势众,很快便将他斩杀在乱刀之中。两千将士已然到齐,仓促里蛮人在营门外却只集结了百十于众,一时间,余杭的将士们优势尽显。“砰”的一声,蛮人的营门被拉到在地,骑兵们一阵欢呼,鱼贯而人。蛮人的军营很是粗糙,只是些用木头和帆布扎成的长栏与帐篷。

  张明奎高声道:“快点火!”士兵们将刚点着的火把扔向里去,那些火把原本就浸满了油,蛮人的营帐又都是些易燃的干货,加之冬季的干燥,军营一下子便燃了起来。风助火势,未久,火光冲天而起。这火便是向城中发出的信号!

  蛮人们见南门的军营被袭,必然分兵来援,那时便是百姓出城的最好时机。张明奎还得继续冲营,再坚持一阵,直到蛮族的援兵赶到。南门城楼上,王副将望见南方的火势,兴奋道:“张将军成了!快密切注意蛮兵的动向,通知陈大人准备放百姓出城!”

  张明奎且战且行,他不敢走得太快,怕一旦陷入敌阵,便再难抽身出来。四周的蛮兵已愈来愈多,将士们却越战越勇,蛮营里像是炸开了锅,四处惨叫声不绝。二十余天的围城蹂躏,今日必当血洗!蛮子们定然想不到自己军营也会有被践踏的一天,虽然这种优势只是暂时的,但张明奎的心中还是腾起了一阵快意,他恨不得大吼一声,仿佛全身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他的战刀已然报废,此时握着一杆长枪带领将士们继续征战。

  “金戈铁马,掣雷电,张弓搭箭射贪狼。江水碧红,刀枪折,屠诛巨门惩邪皇。纵横万里,战血尽,英雄破军定家帮。”军歌嘹亮,气势高扬。其实这两千骑兵的损失已然不小,此时的伤亡已经超过了五百。但大家却浑然不知,即使这里便是阿鼻地狱,也要将它搅得天翻地覆。

  张明奎一枪刺倒了个蛮人,边上的另一个蛮军又向他扑了过来。那蛮兵手中握着一柄巨斧,张明奎长枪刚欲刺出,巨斧已是当头劈下。不由分说,张明奎左手举枪去挡,“当”的一声巨响,张明奎只觉头脑一翁,手臂麻木得像是失去了知觉,长枪脱手而出。他脑中来不急反应,右手伸出一把抓住长枪,稳住了颓势。枪杆被削落掉半截,巨斧顺势滑下。张明奎不敢再等它出手,右手一抖,长枪由下而上地画了一道弧,枪尖在那蛮人的胸前划过。这一招懒龙出海使得行云流水,蛮人瞬时开膛破肚,鲜血内脏喷涌而出,溅了张明奎一身。

  张明奎“呸”地啐了一口血在地上,大叫道:“你们也有今天!”

  这时,他身边的亲兵高声道:“将军,快看城楼!”只见南门城楼上灯语闪烁。这是王副将在给他发信号,意为蛮军各部已回援南营,城内正在疏散百姓北退,让他们马上撤回余杭。

  张明奎看向四周,众将士都像从血泊里捞出来似的,他自己也已杀红了眼,险些贻误了战机。还好一切都算顺利,局势正按着自己的计划一步步进行,现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到了。他高声道:“兄弟们,我们回余杭!杀出去,不要恋战!”

(https://www.mangg.com/id21266/129712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