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纵横于万历年间 > 章七十四 酒色财气疏

?

  因此,“考成法”的弊端就无限的放大了起来。上级压下级,下级压百姓,一般的年景,倒是还能对付过去。想淮河流域今年遇上的大旱,这可就惨了。

  衙役还是照样的上门收税,说家里面遭了灾,他点头,说家里面死了人,他还是点头,说完了这些,衙役让你该交的税还是要交。揭不开锅也好,全家死绝也好,收不上税来官可就没了,你说这些衙役收不收?还不是玩命的压榨百姓。

  而且,在淮河流域的某一些地方,事情是越发的恶劣。

  由于考成法的业绩和官位挂钩,工作完成的越多,越快,平定也就越好,升官就越快。因此,许多地方的官员开始报虚数,狗不拉屎的穷乡僻壤,也敢往大了报,反正自己也不吃亏。

  可是朝廷对这些可管不着,你只要是报了,就要拿钱,于是挨家挨户的收税,收不上来就逼,比不上来就打,搞得是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即便是如此,不少地方官对这些还是不闻不问,你日子过的苦不苦和我没关系,我现在的要求就是你把你该交的税钱必须一分不少的给我交上来,要是凑不齐,我在罢官之前,一定会和你玩命。

  百姓短时间内玩命自然是玩不过衙役,县官,活不下去了怎么办呢?一是造反,不过造反这份职业的风险太大,一不留神可就要掉脑袋,古往今来这些造反的领头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可是成功的寥寥无几。这个时候就要说第二个方法了,那就是跑路。

  所谓跑路,就是从原来的住籍地跑到另外一个住籍地,并且因为这些人没有交够税,也就一直不敢回家,就在这大明四处游荡,因此就形成了大明朝特有的一个群体,流民。

  流民,在万历年间已经形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这些人离开家乡,不事生产,四处游荡,没有户籍,也没有住所,更没有今天万恶的暂住证了,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叶帆从南京护送银子进北京城的时候,在北京的城郊外面,就看到了数量惊人的流民,而且这帮人都不是什么老实巴交的农民,偷个盗抢个劫什么的那是家常便饭,美其名曰:绿林好汉。朝廷隔三差五的就要派兵来扫荡一次,十分的难办,这是张居正当天推动考成法所没有想到的。

  叶帆这一说,说了大半天,冬天的白天短,太阳都快要落山了,外面的天色都已经是昏暗了下来。

  叶帆一口气说完之后,觉着有些口渴,站在申时行背后的楼兰对叶帆的学识非常敬佩,叶帆说的这些对不对还用不着他来操心,但是叶帆所说的这些弊端,倒真是说道他的心坎上了,不等申时行吩咐,就让丫鬟们送了一杯茶上来。

  叶帆也顾不得茶叶滚烫,吐着舌头喝了几口。

  申时行在叶帆说完之后并未答话,而是考虑了良久,这才皱着眉头道:“叶帆,你所说的很有道理,你把你所说的写成一个折子递上来,我和几位内阁大臣商量一下。”

  叶帆慌忙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来道:“是,大人。”

  “你所写的‘平寇八策’不日我就会呈送给皇上,里面处理的条陈清晰,皇上应该会采纳,你回去好好准备吧。”申时行说道。

  叶帆心中一喜,如此说来,要是皇上真的采纳了自己的意见,剿灭淮河流域乱民之事,自己很有可能使的上力气啊。

  不过这个时候叶帆也不敢问,他听出了申时行话语中要“送客”的意思,躬身行礼道:“多谢大人,下官告退。”

  申时行点了点头,叶帆倒退着出了门。门口自然有伺候的小厮,带着叶帆七绕八拐的出了府邸。

  待叶帆退出门之后,申时行捻着长须,缓缓的点了点头道:“想不到叶帆这么小的年纪,倒还是真有几分真知灼见。”

  楼兰在申时行的背后插话道:“大人既然看好他,提拔提拔他,他就感恩戴德了。”

  这时,申时行却叹了一口气道:“可惜啊,要不是因为他的起点太低了,假以时日,在内阁之中必定会有他一席啊。”

  楼兰大吃一惊,没想到申时行竟然会对叶帆的评价这么高。不过他也知道申时行可惜什么,明代的内阁大学士自从设立的那一天开始,历任内阁大学士皆是进士出身,并且大部分都是榜眼,探花,最差的也是二甲的头几名,这才有资格被提拔成为庶吉士。而叶帆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举人,想要入阁,那可就是天方夜谭了。

  叶帆匆匆的回到了驿站,连夜写了一份奏折,把考成法的利弊都写在了奏折之中,第二天一早,就把折子递给了内阁。

  等了两天,万里十七年腊月二十九日傍晚,楼侍卫亲自过来传了话,说是在大年初一申时行要和叶帆一起进宫,要叶帆上殿,万历皇上可能要对叶帆问话。

  这可把叶帆给紧张坏了,不管是自己前世今生,从来就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并且宫中的礼仪他是一概不知,也没个人来教他,惶恐不安的大年三十都没有过好。

  在叶帆万分紧张的心情之中,万历十八年来到了。

  叶帆天还没亮就赶到了申时行的府邸,申时行这个时候已经起来了,大年初一,他作为内阁首辅要进宫给皇上拜年。

  在乌漆墨黑的天色之中,申时行乘轿在前,叶帆骑马在后,带着几个家丁侍卫进了皇宫。过了汉水桥,天色昏暗,除了朱漆的宫墙和汉白玉铺地,叶帆也看不出现在的皇宫和几百年之后的故宫有什么区别。

  申时行下了轿,招手让叶帆过去,在叶帆的耳边说道:“圣上这个时候估摸着龙颜大怒,一会儿皇上要召见我们俩,你自己可小心着点,可别被皇上迁怒了。”

  叶帆大吃一惊,这大年初一,本来就应该是喜气洋洋的时候,历史之中的万历确实是有些神经兮兮的,但是怎么会在这个时候龙颜大怒呢。

  叶帆吓的当即额头上的汗水就留了下来,小心肝是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

  申时行也没有想到自己一句话竟然把叶帆给吓坏了,连忙安慰道:“这次圣上大怒与你无关,一会儿见皇上的时候你只要表现的毕恭毕敬就行了,要是皇上问你什么,你就说这么,一些不该说的千万别说。”

  即便是如此,叶帆紧张的心情也没有放松半分,暗道:自己怎么就这么倒霉,第一次见皇上就碰到这么个情况。

  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走过了那片汉白玉的广场,站在宫门前,申时行朝着宫门鞠躬,叶帆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申时行都鞠躬了,他总不能在后面眼睁睁的杵着,也跟着鞠了一躬。

  半晌之后,申时行直起身来,转身就走。口中还有些兴奋的嘟囔道:“还好,还好,看来皇上没召见咱。”

  叶帆不明所以,心中暴怒,开什么玩笑,二十九日下午特地派楼兰去传话,说是皇上要召见自己,怎么到了今天皇上又不召见了。你就算是内阁首辅,也不待这么涮自己玩的吧。但是这些话也只敢在心里面说几句,面上是一点也不敢表现出来。

  两个刚走了没两步,猛然身后传来了一个尖利的声音:“申大人,申大人,皇上召见你进宫。”

  叶帆明显感觉到申时行的脚步一顿,极不情愿的转过身来。叶帆这才转过头来看到,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太监正站在宫门口朝着这边招手呢。

  申时行不情不愿的转过身来,磨磨蹭蹭的走到了那个小太监的跟前,挤出了一丝笑容问道:“敢问公公,皇上召见本官所谓何事?”

  小太监年纪很小,可能是第一次来办这种事情,在申时行跟前也挺紧张的,半天才挤出了几个字,结结巴巴的回答道:“三十那天,皇上看了雒于人的奏折,龙颜大怒,这才命奴才急着召见您那。”

  叶帆在后面明显的看到申时行的身子一抖,半晌之后申时行才说道:“请公公前面带路。”

  穿过宫门,小公公在前面走,申时行和叶帆跟在了后面,天色太早,宫门和路两旁站着不少的侍卫,一个个就像是雕像一样一动不动,没发出一丝丝的声音。除了能听见小太监,申时行,和叶帆自己的脚步声,其余的是什么都听不见了。

  走到半路,叶帆实在是忍不住了,快走了两步到申时行的身边,低声问道:“申大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封奏折啊,怎么在这大年初一就把皇上气成了这样?”

  申时行想了一下,觉着还是要告诉叶帆,皇上这次估计雒于人气出了真火,要是一会儿叶帆不知道情况那句话没说对,白白的松了性命,那可就可惜了。

  万历十七年腊月底,明代,甚至是中国历史上胆最大,气最足的奏疏问世了。就连海瑞当年骂嘉靖的“治安疏”也只能够排在这份奏折的后面,其作者,为大理寺官员雒于人,而奏折的名字,就叫做“酒色财气四箴疏”。

  PS:求红票

(https://www.mangg.com/id18560/158658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