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纵横于万历年间 > 章七十三 考成法

?

  叶帆规规矩矩的坐在凳子上,连个屁都不敢放。也确实是不敢放。

  听了好一会儿,申时行才开口道:“你上的折子,我已经看了,难的你小小年纪,还有这份为国为民的心思。”

  叶帆慌忙站起身来行礼道:“臣职责所在。”

  申时行拿起桌子上的茶杯喝了口茶,看着眼前年纪轻轻,一脸严肃的叶帆,仿佛是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豪情万丈,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而自己经过了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代宰辅权利倾扎,党派纷争,甚至是皇帝和文官集团之间的争斗,身上的棱角早已经磨平了。再也没有年轻时候的雄姿英发,远大抱负。

  把青瓷茶碗放回桌上,点了点头道:“你献上来的‘平寇八策’我已经看过了,写的很好,现在已经交由内阁讨论,不日将递送给皇上。”说到这,申时行停了一下,这才接着问道:“你认为这次引起洪泽湖民乱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叶帆一惊,没想到申时行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沉默了片刻,这才开口道:“民众暴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张太岳当年推行的考成法。”

  申时行身子一震,饶有兴趣看了叶帆一眼,问道:“这是为何?”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隆庆皇帝朱载垕驾崩,时年三十六岁。

  隆庆皇帝朱载垕虽然不像他老爹嘉靖喜欢炼丹修仙,成天研究有机化学。但是隆庆当年毕竟是做了二十几年的太子替补,心里压力太大,就造成了身体一直就不太好。再加上隆庆继位之后,那些御史言官们口水乱飞,铺天盖地。他有没有嘉靖皇帝那和天下为敌的强悍的心理素质,这一来二去,就一病不起了。

  隆庆皇帝在位期间,知道自己不能干,就把工作交给了能干的人干,比如高拱。在他统治的六年时间里,经济得到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连蒙古都和大明都开始互市通商,不再和他老爹嘉靖一样隔三差五的就进来打一次秋风。一句话,算是相当不错了。

  当年明月对隆庆的一句评价,在此借用一下:隆庆是个老实人。

  可惜,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老实人隆庆当了六年的皇帝就去拜见他那位得道升仙的老爹嘉靖了,撇下十岁的小太子朱翊钧和李太后孤儿寡母。

  隆庆本来是把这孤儿寡母托付给高拱,可是高拱可能觉着自己熬了这么多年终于熬出头了,对十岁小太子十分不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传到了李太后的耳朵里面:十岁孩童,如何做天子。

  话经过冯保和张居正就传到了李太后的耳朵里面,于是这位宫女出身的李太后出离的愤怒了:皇帝刚刚去世,你高拱作为内阁首辅居然来这么一下,这不是明摆着欺负我们孤儿寡母!

  连当时年仅十岁的朱翊钧都憋不住了,高拱的话深深的伤害了当时年仅十岁的朱翊钧幼小的心灵,最后等到高拱死于老家,朱翊钧连个葬礼都没批,可见对高拱的恨有多深。

  高拱被赶走了之后,当时内阁仅剩下的一名成员就成了万历朝的第一位宰辅,这一名成员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配合李太和和冯保赶走了高拱,在李太后和冯保的支持下,大权独揽,着力推动改革。

  改革之中有最重要的两项,一项就是“一条鞭法”,另外一条就是“考成法”。

  “一条鞭法”在此就不细说了,大体的意思就是朝廷颁布了一项规定,从那以后,收税由实物税改成了货币税,通俗一点说就是朝廷以后不收那些大枣,麻布,小麦等等东西,都直接折成银两运往京城。

  张居正也正是凭借着“一条鞭法”名垂青史,衍生出了无数的变种,自张居正以后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也就是二零零九年,农业税被取消之后,“一条鞭法”才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而张居正推行的另外一条改革,就是“考成法”。

  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上疏皇帝,其实就是上疏给他自己,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月有考,岁有稽,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考成”政策就此诞生了。

  考成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相当于今天的考勤。

  张居正在当首辅大力推行改革,搞出了一整套的制度,但是张居正很清楚,制度是次要的,执行是主要的。万历时期,大明朝经过将近二百年的发展,封疆大吏除了想法设法的捞银子,享清福,没几个愿意干实事。指望着这群懒汉突然良心发现,辛勤工作,那就是天方夜谭了。

  于是,张居正想出了一个办法,具体来说,就是记账。比如是一个知府,在年前的时候就要把今年想要完成的工作一一列明,抄录成册,自己留一份,然后往朝廷,甚至说是往张居正那送一份,到了年底,就是秋后算账的时候了。

  其实我怀疑秋后算账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

  到了年底,知府和张居正留的那份册子一对,要是都做完了,当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没过完,那么就恭喜你了,现在是知府,明年就是县令了。

  如果你到了县城还是如此吊儿郎当的样子,对你的处分依然如此,直到你卷着铺盖滚蛋。

  该法令的适用范围无穷大,从中央六部到边远山区,如不照办,一切都是要按照规矩处理的。

  按照以往约定俗成的惯例,新官上任三把火,雄心勃勃一回,烧完之后也就完了,有些官吏也就不在意,以为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可是这次,他们把牙都咬碎了,也没有等到完成的那一天。

  看似这个条例是非常的完美,但是,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是人想出来的制度,肯定就会有缺陷。而这个缺陷不是出在下,而是出在了上。

  张居正作为当朝第一宰辅和实际的皇帝,这次可是动了真格的,真格到了令人恶心的程度。比如万历三年,有地方府县官吏反应,赋税实在是太难收了,你说十万就十万,要是遇到了天灾人祸,农作物歉收什么的,你让我上哪给你弄银子去。

  张居正接到了奏折之后回家想了想,觉着下面人反应上来的问题也确实是有道理。于是在很民主的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又颁布了一条规定,从万历三年开始,各个地方的赋税,只要是收到了一定的数量,就算是没有收全,也不问罪。

  但是这个一定的数量,张居正给的十分明确,就是九成,哪怕是少一分都不行。

  这不明摆着把大家当白痴涮着玩吗?要是能收到九成,那还能叫苦吗?可是张居正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收不收得到,那是你的事,处不处分你,那是我的事。

  第一次被当火锅底料的,是山东的几个难兄难弟,运气实在是不太好,死收活收就是没有收全,最为搞笑的就是,其中的某一位仁兄,收到了八成八了,可是剩下的就是收不上来了,还是被张居正咔擦一刀,降职处分了。

  考成法,算是张居正的得意之作,改革的主要内容,即工作指标层层落实,完不成轻则罢官,重则问罪,坐牢杀头,令各级官员闻风丧胆。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效的提升了明代各级官员的工作效率。

  然而,考成法有一个十分严重的缺陷。

  比如,朝廷今年要收一百万两的税银,分配到了浙江,就是三十万两,这事就是户部浙江司郎中来管,由他监督执行。

  郎中接到命令,就会传给巡抚。巡抚就要去找浙江布政使司大人,要求其限期之内收齐。

  浙江布政使自然不会闲着,把任务分配给各个知府,限期收齐。知府又传达给知县,限期收齐。知县回去再召集衙役,命令其限期收齐。最后衙役就是干活的人,挨家挨户的上门收税银。

  自明朝开国以来,一直就是这么个收法,看上去成效还不错,两百多年间,还没出过什么问题。

  可是考成法一出,事情就出麻烦了。

  原先是帝国中央下达命令,地方执行,遇上个天灾人祸,就执行不了,这也好商量,反正是三年一次的考核,政策灵活掌握,今年完不成,明年努力干。

  但是考成法一出来,就不行了,给多少的任务,必须要在今年就完成了,缺斤少两你就要自己补上,补不上就要下课遭罪受罚。

  这下就要了老命了,衙役收不齐,连累知县,知县在连累知府,知府连累布政使,要一层一层的追究责任,大家都是穿在一个绳上的蚂蚱,出了事,谁都跑不了。

  与其自上而下垮台,不如自上而下的压台。一声令下,各地官吏纷纷行动起来,不问事由,没有借口,单位时间之内必须要完成任务。

  于是顺序又反了过来,布政使压知府,知府压知县,知县压衙役,衙役最后就只能压榨百姓了。

(https://www.mangg.com/id18560/158658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