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伐清 > 第四十九节 败像

?    从穆潭口中得到一定的答复后,周拓荒和赵天霸都吃了一惊。//更新最快//

  

      郑成功的军队多次由于兵士思归而中止作战,还有一次被耿继茂偷袭基地,所以郑成功此番远征前就曾经确定要把家眷都带走,穆潭对此也很清楚。

  

      过了一会儿,周拓荒安慰穆潭,说本人所说的都是从闯营长辈那里听到的,情势并不一定真会变得那么糟,不过周拓荒说这几句话时分明地决计不足。

  

      而赵天霸则私下对邓名建议前往湖广,他对郑成功的成功曾经不报太大希望:“连张尚书的家眷都到了,那延平藩的家眷当然更早就到军中了,十几万大军的军心一旦松散,收拾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还是先回湖广,以免陷于危局;若是延平郡王比张尚书慎重一些,等他赢了当前我们再去南京也不迟。”

  

      邓名摇摇头说:“恐怕赢不了。假设延平郡王想到这些,又怎样会不提示张尚书?”郑成功从未有过活动作战的阅历,邓名估量他并不清楚外面的窍门,他对赵天霸说道:“十几万闽军和数万浙军眼下曾经处于险地,我们前去南京虽然未必能起到什么大的作用,但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多好男儿遇险而什么都不做。”

  

      既然邓名决计持续前行,卫士们自然也不反对,大家当夜就磋商如何协助郑成功收拢军心,但商议了半天也没有拿出个可行的对策来。赵天霸更断言,即使延平郡王对邓名言听计从,此事也难以挽回,恐怕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从南京的城下撤离,至少退回镇江。摆脱敌军后动员军属分离,将这些眷属安置妥当后再东山再起。不过这样做不但要破费很多工夫,而且让家眷安全摆脱敌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个结论让邓名感到有些绝望。

  

      郑成功自从进入长江以来所向无敌,清军完全不是闽军的对手,南京又是郑成功志在必得的目的,眼看成功在望又怎样能够压服他暂且退兵?不过如今更担忧的是工夫,周拓荒说过,家眷抵达后,十ri之内闽军就会变成一盘散沙,不知道如今家眷曾经抵达了几ri,是不是清军曾经末尾留意到了明军的混乱。

  

      ……

  

      南京,八月五ri,明天是郑军抵达南京城下的第十三天,也是家眷抵达后的第十一天。

  

      最近城外明军的动向让清军感到很疑惑,作为最接近南京的余新所部,他们的营地如今仿佛变成了一个城镇,明军修建起大量的粗陋住宅,这些杂乱无章的修建不但毫无防御才能,更妨碍了明军本人的侦查、联络才能。

  

      看着城外那大片的宿营地,管效忠、梁化凤和其他清军将佐都面面相觑,对面的明军哪里还像军队,更像是一群逃难而来的流民。

  

      余新的部队更暴露在城上清军的眼睛底下。兵士们三、五成群地每ri前往江边捕鱼,数ri前有兵士为家人钓来长江的江鱼后,邻居的孩子看着眼馋,就也嚷嚷着要吃,于是营中的父亲们纷纷结伙前去打渔。管效忠他们可以看到长江边密密层层的满是余新所部的兵士,往来于江边和营地路上的明军,随身携带的都是渔具而不是武器、盔甲。

  

      当看到这些明军中带兵器的人少,而带孩子的人多当前,就有清军将领提议攻击一下这些明军试试看。不过几天前这种出击的声响还很微弱,大家都以为这是郑成功成心诱惑清军出击。一旦清军发起防御,就会被成心逞强的郑成功伏击。而且如今好不容易用诈降拖延了一段工夫,南京城ri夜盼望着北方的援军,本来还打算在三十天期满后再借口人心不定持续拖延的,如今若是出动防御,岂不是连拖延工夫的时机都没有了么?

  

      随着工夫的推移,要求自动出击的声响变得响亮起来,由于城外明军的动静越看越不像是诱敌之计。如今不但余新所部阵营松散,就连前面其他的郑军也完全没有军队的样子。包括郑成功的中军在内,各路明军不但和余新所部一样扩展营地,在江边撒网垂钓,而且不再严厉地盘查商贩。

  

      或许是由于不足新在前面挡着吧,位于二线的明军显得比前军还要散漫,最近三天来营地里繁华得就像是集市,南京城周围的商贩和农民每ri都去明军营地赶集,向明军兜售禽蛋、布匹、米酒等物。

  

      一末尾南京城内的清军还不置信,后来他们派出兵士化装成商贩去明军营地侦查,果真轻松经过关卡,简直没有遭到仔细的盘查。一队化装成菜贩子的清军探子甚至不断离开通军水师的边上,还被舰船上的明军招呼过去。他们带着货物上船后,马上就有不少妇人围拢过去挑选、购置他们的各式菜蔬。

  

      清军细作没有破费多少气力,就刺探到大量南京城内急需的情报,短短几天的工夫清军就曾经在地图上标明了郑军各部的驻扎地点,对郑军的兵力和装备也了解到大概的状况。

  

      虽然明军如此荒唐,但对能否自动出击城内的清军依然争论不休。巡抚蒋国柱坚决反对出战,他亲眼目击过闽军的弱小战役力,而且镇江一战,郑成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和对军队的控制才能,城外明军如今的一片混乱,怎样看都透着诡异。其他参与过镇江之战的将领也都是主守派,那些从瓜州包围逃回南京的将佐,也是这一派的支持者。

  

      但其它尚未与郑成功交手过的将领,有不少都以为可以一试,其中主战最坚决的就是从崇明岛赶来援助的梁化凤。

  

      之前由于苏松水师根本不敢阻拦明军,所以郑成功得以迅速突入长江。首先,梁化凤曾经遭到了大量的弹劾,南京的文文官员都想拿他当替罪羊,以推脱本人交兵不利的罪责;其次,马逢知和梁化凤的避战也被不少人疑心是与郑成功有什么秘约,当初梁化凤赶来增援南京时,城内就有人担心他此来是替郑成功赚城,差点不放他出去。

  

      为了洗脱之前避敌的罪名和通敌的嫌疑,梁化凤力主出城反击,打郑成功一个措手不及。

  

      刚赶来南京的五百杭州驻防八旗是南京城内最大的突击力气,主战派都觉得若是用这支骑兵发后来次防御会有较大战果。但统领这支八旗兵的京章不赞同,他与那些逃回来八旗兵交谈后,以为郑军的战役力不可小视,本来的南京驻防八旗无论是兵力上还是素质上都高于杭州驻防八旗。而且在南京驻防八旗覆灭后,这五百八旗兵是南京城中最牢靠的一支力气,若是再有什么不测的话,难以预料城内鱼龙混杂的守军会有什么举动。

  

      虽然大部分与郑成功交过手的清将都心不足悸,但镇江一战的统帅管效忠却赞同梁化凤的意见,向掌管明天会议的满清两江总督郎廷佐保证明军这绝不是诱敌之计,而是由于某些缘由突然发生了军心瓦解。

  

      众将吵成一团,郎廷佐看着竭力主战的管效忠和梁化凤,对这二人的心思也是心知肚明。梁化凤若不能戴罪犯罪,那么未来一个“顿兵不战、导致东南腐败”的罪名是跑不掉的;而管效忠的情势更差,举国的满八旗不过两、三万之数,镇江一战就丢了四千,管效忠作为此战的统帅,未来清廷不会轻饶了他。若是管效忠不能犯罪自赎,那未来炒家灭族都是大有能够的。

  

      “使功不如使过,就让管效忠和梁化凤这两个人出城拼命去好了,但是满洲大兵不可妄动。”郎廷佐在心里揣摩着。他对守住南京不是很有把握,不过十余年来,满清不断稳稳处于下风,看起来南明不过是苟延残喘,郎廷佐决计站在成功者一边。两江总督郎廷佐掌管东南膏腴之地,即使投诚了郑成功,也不能够得到比目前更好的职务,明廷不能够把关键地区的大权交给一个降官。

  

      打定主意后,郎廷佐就命令南京各军警戒,派管效忠和梁化凤夜袭余新所部,试探一下明军的真假。杭州八旗不参与这次防御,而是留在城中,监视城内的各路绿营。

  

      “若是此战不胜,等到管效忠和梁化凤失败回来当前就把他们俩杀了,把首级送去郑成功那里请罪,一口咬定是此二人自作主张。”二人各自去整理兵马时,郎廷佐曾经想好退路。这二人都曾经和郑成功经过信,看见他们诈降又反复,郑成功定然愤怒,只需把他们的人头送去,郎廷佐觉得还是有能够持续拖延工夫的。而且这两个人都是清廷眼中的罪将,就是杀了他们也不会让朝廷大为不满,毕竟郎廷佐的目的是为了拖延工夫,等待北方的援军南下。

  

      虽然竭力主战,但管效忠和梁化凤都没想到只派他们两个人去打郑军,而且郎总督还命令他们只能带骑兵去,显然是做着打不过就跑的预备。军令如山,两个人刚才喊得那么响亮,事到临头无法畏缩,只好各自去做预备。

  

      “虽然郑逆看上去像是麻木大意,但此战仍是不可掉以轻心,”管效忠对梁化凤说道:“若是情势不利,不妨……”

  

      “就算情势不利,难道我们还能前往江宁么?”梁化凤反问道。

  

      堂堂的提督管效忠,如今只能带着几百个绿营骑兵亲身出城劫营,而梁化凤明明是苏松水师的指挥官,也奉令带着五百个骑马的水师官兵去与上万明军野战……在两江总督郎廷佐的心中,管效忠和梁化凤的罪过有多大,不问可知。

  

      管效忠无言以对,就向梁化凤匆匆一拱手,去整理兵马做出城劫营的预备了。跟着管效忠出城的绿营骑兵有不少都是从镇江、瓜州逃回来的,听说要用这么少的兵马去与明军交兵,不少人脸上都是畏惧之se。

  

      “郑逆的确曾经是军心瓦解,士气败坏,这件事绝非虚伪。”管效忠费尽口舌鼓舞手下的士气:“今夜若是能给郑逆以迎头痛击,定能让郑逆震惊,再也不敢小看江宁的官兵……”管效忠告诉部下,只需这仗能把余新打疼,让郑成功产生迟疑,就给南京争取到更多的工夫,或许可以等到更多的援兵抵达。

  

      战前预备终了,管效忠就下令用布裹住马蹄,系住马口,然后趁着夜se打开城门,闹哄哄地走出城外。

  

      虽然和梁化凤各运用一座城门,但是几百名骑兵出城依然破费了很长的工夫。尤其是清军为了隐蔽行迹,既不能举起火把照明,也不敢纵马疾驰,而是人人牵着坐骑,轻手轻脚地摸黑从城门下鱼贯而出。

  

      眼看兵马迟迟不能尽数出城,管效忠心急如焚,虽然用上了全部的隐蔽手腕,但这么多人马的动静依然不小。根据管效忠的阅历,围城时防御的一方必定会在各个城门外设置暗哨,而且不止一处。好几次清兵不慎发出较大的响动时,管效忠都有心跳骤停之感,以为马上会有响箭冲天而起。

  

      但周围仍是闹哄哄的,一切都没有发生,管效忠总算带领全部人马走出城外。清军仍不敢大意,马蹄上包裹的棉布也不曾取下,管效忠亲身带队,在黑暗中向余新营地的方向渐渐潜行。

  

      被暗哨发现应该是不可避免的,但越晚被发现劫营的战果就会越大。管效忠事前曾经交代过,大家都把存火折子的竹筒放在腰间,一旦被明军暗哨发现就立刻点火,然后全速冲向明军营地,力图在明军反应过去之前尽能够地多杀伤敌人。

  

      可周围一直不曾有任何响动,明军暗哨的信号让管效忠等得心焦。而且越是苦等不来,管效忠就越是提心吊胆,疑心明军是不是有什么更隐蔽的报jing手腕,说不定对方曾经布下圈套,就等着本人前去自投罗网。

  

      突然,身侧出现了一道火光,管效忠呆若木鸡地看着那条火龙急速地向明军营地驰去,从方向和规模上看,管效忠断定这是从仪凤门出城的梁化凤部。后者虽然遵从管效忠的建议,出城时也是人衔枚、马裹蹄,但出城破费的工夫比管效忠还长。梁化凤等五百手下尽数出城后,就迫不及待地解开马蹄上的包裹,打起火把直扑向余新的营地。

  

      “这么远就举火,这是劫营还是送死去了?”管效忠在心中大骂起来。他知道梁化凤的手下本都是苏松水师的官兵,连他们的马匹也大多是沿途搜集的驿马:“老子今夜是被你们害死了。”

  

      既然曾经暴露,管效忠急忙发令,官兵一同动手,三下五除二除去马蹄上的布片,掏出火折点燃火把,然后全体下马,向明军营地发起冲锋。

  

      冲进明军的营地时,管效忠想像中的箭雨和如林的刀枪并未出现,清兵的铁骑在明军的营房间呼啸而过。沿途的房屋纷纷被火把点燃,但管效忠还是没有看到有成列的明军步兵披甲列阵于身前,身后也没有杀喊声,反而四处都是妇孺的惊慌哭喊声。

  

      不断冲到明军的中军帐附近,也就是余新最末尾的营地营墙前,管效忠也没有看到营墙上有任何处于防守姿态的敌军兵士,照旧没有任何呼吁厮杀声,只要震天动地的哭嚎声。如今管效忠感觉本人仿佛不是在劫营,而是在洗劫一座不设防的城镇。冲入明军营墙后,迎面终于有一队骑兵挡住去路,但借着火光,管效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人身上的清军军服,还有他们举着的绿旗。

  

      这队骑兵是梁化凤的手下,他们兴致勃勃地告诉管效忠,明军前锋官余新曾经被生擒。

  

      “抓到余新了?”管效忠再次确认道,他感觉本人仿佛在做梦。

  

      “手到擒来。”那个梁部官兵满脸的喜se。,出城前他们的长官也讲了一番,称明军麻木大意,但兵士们的心中仍忐忑不安,毕竟他们面对的敌人非常弱小,仅仅两天就把南京的清军jing锐打得全军覆没,而本人不久前还是崇明岛的水师人员。可是成功居然来得如此轻松,梁化凤从营外一路冲到了余新的大营,根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郑成功的先锋大将还没有睡醒就被清兵捆了起来。

  

      管效忠更觉得这是一场梦了。他曾经在镇江战场上见识过这位郑军大将的勇猛。当时余新手持长长的斩马剑,冲杀在闽军的最前线,管效忠亲眼看到余新把一个挡在他身前的八旗兵一挥两段。至于余新的亲卫也是异样的锐不可当,跟在主将背后把清军阵线迅速地切开,围歼了管效忠的前军jing锐。

  

      “此人的亲兵呢?”管效忠又问道。无论军队如何不济,主将的亲兵总会有一定的战役力,管效忠想不通余新的亲兵都跑到哪里去了。

  

      “一个也没跑掉。”梁化凤的部下得意地报告道:“我家将军冲进大帐时,他们没有一个人来得及披上盔甲。”

  

      “没有一个人披着盔甲吗?”管效忠轻声反复了一声。理想摆在眼前,曾经力克满洲八旗和南京绿营的强军,就这样被五百苏松水师不费吹灰之力地消灭了。

(https://www.mangg.com/id8837/508815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