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伐清 > 第五十七节 信件

?    这次对永历的南明朝廷发起大举防御后,清军称得上是顺风顺水,从湖广到贵州再到云南,戴剑雄就没见过明军停止过一次像样的抵抗。

  

      这次要是由于南明三王内讧形成的严重混乱,清军每到一处简直必定有人带兵投诚,就算没人投诚也有内应把明军的部署、真假报告得一清二楚,因此清军总能攻击在明军的薄弱环节。异样由于三王内讧,西营上下也缺乏斗志,秦王、晋王、蜀王三系的兵将之间还相互敌视,清军来了不是相互拆台就是见死不救。

  

      因此清军对明军的战役力是相当轻视的,磨盘山一战则是由于全是晋王系统的明军出战,没有什么内讧成绩所以给清军形成较大的损失,但清军并没有因此改变对明军的轻视——毕竟磨盘山清军也没有战胜。

  

      一末尾怀着对敌人的轻视,戴剑雄以为很快这场防御就会变成一边倒的屠杀,但他和两路友军都被蜂拥而来的西营兵将围住,几经冲突一直杀不出重围,直到城北五万大军杀到分散了西营官兵的留意力,戴剑雄才得以从重围中杀出。

  

      直到这个时分,清军依然以为对面的敌军不过是一些费事而已。但越打下去,清军就越感觉不对,对面的西军人人舍死忘生,哪怕是身负重伤的敌人仍狂呼悍斗不止,哪怕手臂断了都要扑下去咬你一口。今夜不管投诚的三万的西营来自哪个系统,他们只知道清军这是要把他们西营都杀光,正如吴三桂刚才担心的一样,如今西营将士里满脑子想着的都是杀降坑卒的旧例,他们如今不是为了永历天子、孙可望、李定国或是刘文秀拼命,而是要在临死前弄死一个对面的清兵报仇。

  

      假设是普通没有月亮的夜晚,敌人的斗志再强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毕竟他们也要担心误伤的成绩,但明天旁边的昆明城燃着熊熊大火,把城边都照得明亮。清军伤亡不断添加,官兵都看法到无法随便取胜后士气末尾渐渐低落,而三万多西军则愈战愈勇,把简直是他们两倍的清军打得不停地前进。

  

      此时火势曾经蔓延到南面的城楼上,高耸的昆明城楼末尾熊熊熄灭的时分,清军变得愈加人心惶惶,都不知道城内到底进入了多少敌兵,有不少清兵更疑心昆明快要失守了。戴剑雄左翼的友军率先末尾败退,身后还追着曾经杀红眼了西军。不久后左翼的一股友军也宣告崩溃,还有溃兵向戴剑雄这里跑过去,嚷嚷着说他们的将军阵亡了。

  

      戴剑雄赶忙带着本人的本部向北前进,等他回身后发现前方也是一片混乱,还有的军队仿佛正在撤离战场。见状戴剑雄气得破口大骂,正在他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分,听到远处有仿佛在喊本人。

  

      片刻后,一个部下带来个骑兵,这个骑兵正是吴三桂派出的心腹之一,见到戴剑雄后这个骑士也是长出了一口吻,如今曾经没有明白的阵线,东一团、西一团四处都是乱战的兵士,虽然有昆明的火光照明,他也是好不容易才在这一片混乱中找到戴剑雄的面前。

  

      “戴将军,洪经略在哪里?”这个骑士一路上边寻觅吴三桂要找的将领,便打探洪承畴的地位,但一切他遇到的人都没见过洪承畴。

  

      “洪经略?”戴剑雄也是一头雾水。

  

      这时从黑暗中突然飞出来一支箭,戴剑雄身边的一个卫士还来不及喊小心就被这箭射落下马。

  

      “大帅命令,”这个骑士也知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场合,急忙拿出吴三桂的令箭:“戴将军火速带队回营!”

  

      戴剑雄承受了命令,同时心里还一阵奇异,为什么要回营?如今激战正酣,怎样不见吴三桂的本部前来?而且他对吴三桂的传令兵带着令箭来也有点迷惑,这战场上传个令怎样还搞得这样郑重其事?

  

      西营的降将马宝仍在奋勇冲杀,他面前的清军不断地前进,有些清军脱身后头也不回地参加战场,北方急速退去。本来马宝是李定国的部将,昆明失守后他与晋王的联络被切断,部下完全丧失了斗志,马宝见势不可为就投诚了吴三桂。

  

      当初投诚的时分马宝忧心忡忡,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命运等待着本人和部下,可吴三桂对他也相当客气,没有拆散他的军队,允许他**扎营,还提供应他粮食。虽然马宝对吴三桂要求防御李定国这个命令感到很屈辱,但渐渐他也打算接授命运,部下们眼看能有一条生路,拒绝吴三桂的结果可想而知。

  

      直到明天早晨,马宝觉得前些日子完全是被捉弄了,吴三桂终究还是不打算放过他们。既然吴三桂决计对付他们,那马宝以为对方多半是有了稳妥的方案,逃出升天的能够性很小,他带着部下冲出来拼命的时分也没想过明天还能活着分开昆明。

  

      但这仗越打越随手,又有一队清军被马宝冲垮,那些清兵丢盔弃甲地四下逃散,马宝和部下不依不饶地追在他们身后,砍死每一个被他们追上的敌人。当最后一个敌人倒下后,马宝环顾周围,附近居然曾经没有敌军了!

  

      “怎样回事?”马宝登时也迷惑了,想杀光降军的清军,曾经被击败了吗?居然会有这样的事!

  

      看到面前的道路上曾经没有妨碍,马宝的作战**也迅速地消逝了——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撤!”马宝大叫一声,带领部下迅速远离昆明而去,同时还不忘派出几个传令兵告诉身后的西营友军,告诉他们本人曾经杀开了一条生路,要他们赶快跟着本人的队伍一同逃生。

  

      ……

  

      分开昆明后邓名再接再励地撤向东川府,日夜兼程还不断小心提防,怕有追兵赶来,但不断等他快到东川府境内的时分还是没有遇到,也没有听说昆明发出的警报——靠着吴三桂的亲卫腰牌邓名掠走了遇到的一切驿站的快马,没日没夜地向北狂奔。

  

      “吴三桂的反应为何会这么慢?”邓名对昆明迟迟没有下令全境捉拿本人很不解,不过这对他来说当然不是坏事,在分开云南前,邓名在最后一个清军驿站取出吴三桂的令箭,向驿卒要了笔墨,一口吻写了十几封内容如出一辙的信。

  

      封好第一封的信口,邓名把它交给毕恭毕敬的驿站站长:“火速送去昆明,这是给吴大帅的急件。”

  

      看到一个驿卒急如星火地带着信件离去后,邓名又把其他信件逐一封好,分别发向其他府县,除了云南还包括贵州等地。这些优先级就不必很高了,邓名没有指定要发给某个人,而是发给当地的衙门。

  

      “先生写的什么?怎样写了这么多封信?”分开这座驿站后,周拓荒迫不及待的问道,他们这些卫士异样不知道一切的信内容都是如出一辙的。

  

      “是一封给吴三桂的公开信。”邓名悄然一笑,他先给卫士们解释了下公开信的意思,然后告诉他们:“在信里我自称将军,你们觉得如何?”

  

      众人自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邓名就是自称殿下他们也不会觉得过份。

  

      “来昆明之前,我觉得假设让吴三桂以为我们是建昌的兵比较好,会让他死了劝降建昌的心,不过我们大闹昆明之后,估量吴三桂很快就会仔细打听我们的来历,不久他就会知道我们和建昌并没有什么关系。”邓名很清楚就算以前本人不出名,昆明之后也会名扬天下了:“所以我也就不再假扮庆阳王或是狄将军的部下了。”

  

      虽然不能持续让吴三桂误解是建昌的兵在东川搞破坏,不过如今邓名觉得也没有这个必要了,经过昆明一火,邓名觉得一时半刻吴三桂一定有力北顾,就算他明知本人和建昌没有任何关系,他也拿不出资源和兵力要挟建昌。相反,邓名此行远比他预想的愈加成功,想必足以让冯双礼等人恢复一些战役下去决计,而且可以堵住那些主降派的口。

  

      “邓先生在信里写了什么?”李星汉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内容,刚才邓名说这封信会发到东北清廷的十几个衙门中,昆明的大乱一定会震动东北,甚至惊扰天下,有了邓名这封公开信就会变得愈加有目共睹。李星汉如今心境也非常冲动,二十多岁就可以参与到这种惊动天下的事情中——他如今觉得本人也有点了不起了。

  

      “我写到……”邓名把信复述给部下们听,他在信中首先提到了本人和其他十七个人的人名,然后声明本人就是搅乱东川和昆明的人。详细举动并没有写的很细,有些内容邓名还是打算保密的,而且邓名觉得本人写的模模糊糊对宣传也没有坏影响,东北各地的满清衙门得知昆明大火,又看到本人的这封对详细进程语焉不详信,一定会猎奇心发作去打听,说不定还会瞎猜,把本人想像的比实践状况愈加神武一些。

  

      说完信的前半截的内容后,邓名又对一些卫士们抱怨道:“你们的名字太复杂了,比如武三、吴三这种,天下重名的不知道有多少,而且别人一看就会觉得是无名之辈,记不住你们的丰功伟绩。”

  

      “本来卑职想在学字后给本人起个名字的,”武三抓住时机,趁机向邓名要求道:“那就请先生帮我起个名字吧。”

  

      “好吧,”邓名明天的心境非常愉快,就问武三道:“你有什么样的志向,愿望?”

  

      “我的志向?”武三皱眉揣摩了一下,答复道:“卑职的志向就是保得先生安全。”

  

      “不好。”邓名哈哈大笑,他如今觉得被人恭维的确是一件令人畅快的事,不过总这样恐怕会得到自知之明:“应该立志保天下安全才对啊。”

  

      “先生说的是,那卑职当前就以保天下安全为志。”

  

      “嗯,那就叫武保平吧。”邓名点点头,给武保平起了名字。

  

      “谢先生赐名。”武三喜笑颜开。

  

      “卑职的志向也是一样的。”吴三看得眼热,也急忙赶到邓名身边叫道。

  

      “你们俩名字本来就差不多,还想如出一辙,不行!”邓名摇头道:“你换个志向,不,你有什么愿望吗?如花美眷,田土宅地?”

  

      吴三有些误解邓名这话仿佛有论功行赏的意思,这次他的功劳的确很大,虽然邓名如今没有什么但可以先记着,吴三仔细地想了想,答道:“卑职听说江南很好,气候好,吃的不比四川差,还有大海和海产,若是未来天下太平了,卑职很希望能去江南终老。”

  

      “其实四川物产一点不比江南差,不过的确,没有海产。”邓名想了想:“那你就叫吴越望吧。”

  

      其他没有大名的几个卫士也纷纷下去,都嚷嚷着要邓名一视同仁,也帮他们把名字给起了。

  

      “还有呢?”好不容易等邓名给大家起完名字,曾经等得不耐烦的李星汉和周拓荒同时问道:“信前面还有什么?”

  

      “还有一段应战书,”邓名笑道:“我说:……”

  

      ……

  

      昆明城内的氛围极端沉重,由于完全没有集中人力救火,昆明的城区简直全毁,连城楼都被烧掉了两座,大火不断烧到第二天半夜还完全没有熄灭的意思,假设不是下了场雨估量最后的那点城区也要毁掉。

  

      驻扎在城内的一万清军也被大火卷去了两千多,这些都是吴三桂和洪承畴的精兵;城南的三万西营尽数逃走了,吴三桂的心都要碎了;而城北的五万兵马在混战中损失了上千,随后在败退中又被西营追杀了好几千。本来城内外接近十万的大军,如今只要原来的一半。

  

      数日前昆明的清军还趾高气扬,赵良栋也雄心勃勃,打算穷追李定国,哪怕深化缅甸也在所不辞。而如今五万清军士气低迷,军营里看不见任何愁容,听不到任何欢声,赵良栋也不用出征了,如今昆明的独一工作就是设法征粮,大火把昆明储备的粮草烧了个一干二净,放在营外的军粮只够大军数日所需。

  

      虽然从城南各营翻出了一些西贼没来得带走的粮食,但这对吴三桂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而且他知道征粮工作一定不会顺利,之前吴三桂曾经细心征收过了——他怕官方有粮食会协助散步在云南各地的残余明军;而且昆明的大火震动方圆百里,附近的百姓见又发生大战,都尽能够地远远逃离了昆明。还有那些逃走的西贼,他们洗劫了沿途的清军驿站和小仓库,吴三桂由于缺乏军粮还无法派兵去追击他们。

  

      在把清军将领召回来后,一切的人都说他们根本没有接到洪经略的命令,而是有一队吴三桂的亲卫持着他的令箭来传达的命令。这些将领一对口供,发现他们接到的命令都一样,全是“便宜行事”。

  

      一末尾吴三桂还不信,甚至一通大发雷霆,但人人都这么说,由不得他不信。

  

      第二天下午和早晨,吴三桂忙着整理部队,同时持续寻觅有关那个奥秘的亲兵的线索——他和赵良栋彻底醒酒了,重新末尾疑心那个保宁千总,带“李名”来的那个亲卫报告那队人加上保宁千总本人一共有十八个,而城北众将看到的也都是十几个骑兵,戴剑雄的一个部下更出来作证,他当时也数了一下人数,的确是十八个没错。

  

      不过吴三桂还是很难置信这么大乱子全是那个家伙搞出来的。这时他们两个最想见到的就是洪承畴,以便问问他都了解到什么状况。但这老头子就像是人世蒸发了,一直不见踪影,好不容易找到了几个曾跟着洪承畴去救火的亲卫,他们说最后见到老头子的地方是粮库。这几个亲卫不是本人逃走的,就是奉命去寻觅部队但根本没回去的,而跟在老头子身边的那几个异样没有音讯。

  

      听完他们的描画后,吴三桂和赵良栋都起了不祥的预见,等下雨后大火熄灭,吴三桂就派了一队兵士,押着那几个冲锋陷阵的洪承畴亲卫去粮库找人,不过不断找到第三天天亮也还没有找到洪承畴。

  

      第三天早上,吴三桂又接到一份报告,他的亲卫从原来的西城楼守卫那里问明,在大爆炸发生前,有一队武装到牙齿的骑兵出城去了,拿着吴三桂的亲卫腰牌以及他的令箭。吴三桂和赵良栋一同上场,细心盘诘完这守城官后,二人都确认领头的那家伙十有**就是保宁千总李名,装束和城北的众将描画相当吻合。

  

      “这厮!”搞清楚一切后,吴三桂气得暴跳如雷,大骂道:“多半东川也是他烧的吧?然后烧到云南境内,凑巧有个笨蛋去找他,他想想闲来无事,就特地昆明侦查下地形吧;然后他一看能混进武库,就随手又点了把火;杀了我的人抢了令箭混出城,出城后意犹未尽,特地又假传了一通命令!这贼,休要落到我的手里!”

  

      “恐怕,大帅去建昌的人也是他伏击的。”等吴三桂骂完,赵良栋低声说道,如今回想起来,那保宁千总对建昌一战的叙说怎样看都太完美了,但假设是他就是袭击者,那一切就解释的得通了。

  

      “狗贼!”吴三桂拍案大怒,到如今洪承畴还没有找到,看来也是凶多吉少了。

  

      “大帅,”这时一个亲卫出去,手里还拿着封信:“急报,说是您的一个亲卫让送来昆明的。”

(https://www.mangg.com/id8837/508810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