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伐清 > 第五十节 怀疑

?    进入昆明城在兵站里住下,趁着吃午饭的时分邓名和卫士急忙停止了一些扼要的侦查。昆明城外警戒威严,但城内却显得相当宽松,兵站里有一些照顾饮食的伙夫,但并没有仿佛城外驿站那样四处都是卫兵。

  

      如今云南境内四处都有西营残兵出没,昆明一带刚刚平定,清军在地方上又大肆劫擦过一番,他们也知道百姓对本人的敌意很重。所以吴三桂把原来住在城里的人全都轰走了,如今昆明城内没有百姓、没有外来的商贩、没有旅客,就连杂牌军都没有,三个多月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就算有胆大包天的人希图混进城来,也难以经过把守城门的卫兵的严厉反省。

  

      经过初步的察看,邓名一行觉得逃离这个兵站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想要逃出城却是一个很大的成绩。邓名收起一切肇事的心思,打算低调地拜见吴三桂一次。

  

      一路上,邓名曾经拐弯抹角地讯问召他来昆明的缘由,吴三桂的卫士明白地告诉他,就是要讯问一些有关东川府境内战役的成绩——吴三桂工夫有限,没有工夫也没有心境和一个小兵磨叽,所以亲兵的职责之一就是在吴三桂接见之前,让邓名明白他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不要耽搁了吴三桂的宝贵工夫。

  

      在路上的时分,吴三桂的卫士曾经问过几次,邓名宣称本人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只是奉命从重庆去建昌受降,后来听说有吴三桂的云南使者到了,就去会面,然后就遭到建昌兵的突袭,军队溃散,他们就撤到了东川府,然后沿着大道离开昆明,打算走贵州这条路前往重庆。至于东川府境内的战役,邓名宣称本人什么也没有看到,在经过沿途据点的时分一切还都是好好的。他们经过当前,才看到身后的许多烽火台被点燃,但是他们并没有前往去看一眼。总而言之一句话,邓名提供不了任何有价值的音讯。邓名绝不承认本人曾经拿到过东川府守将的令箭和印信——他作为一个保宁兵自然严守本份,除了承受沿途据点的招待外,相对不会干涉他们的举动,也不会打探他们能否接到什么音讯,更不会讯问他们传递的军情内容。

  

      吴三桂的这个亲卫没有谈起东川府报下去的音讯,邓名也绝口不提此事。他早在经过东川据点的时分讯问过清军兵士,知道他们收到了本人写的那份假通报,其中提到了有一队保宁兵,但并没有人知道就是这队保宁兵首先送出的通报。

  

      吴三桂的亲卫听完邓名的叙说,觉得这个人的用途不大。不过吴三桂既然交代了,那怎样也要把人带回去给他看看,说不定吴三桂能问出什么有用的东西;而假设不把人带回去,那就是这个亲卫的渎职了。

  

      邓名估量吴三桂不会把一个小小的保宁千总放在心上,所以让周拓荒等人做好预备,他下午跟着这个亲卫去见吴三桂,等对方不耐烦把本人轰出来当前,大家马上就启程分开昆明。如今每多呆一刻都很风险,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分就有东川府的溃兵逃回云南,到时分把保宁千总“李名”飞扬跋扈的事情一说,上报到昆明,谎言立刻就会被戳穿。

  

      吃完午饭邓名分开兵站,周拓荒等人就在外面等他回来,大家连行李都没有打开,就等着邓名一回来就马上启程。但不断等到日头偏西邓名也没回来,眼看再不动身明天就没法赶在城门封闭前分开了。

  

      好不容易邓名总算是回来了,但他们如今还不能分开,由于吴三桂根本没有见邓名。洪承畴刚刚前往昆明,和吴三桂、赵良栋二人商议行将对李定国、白文选发起的新一波攻势,在这种重要的军事成绩前,吴三桂和赵良栋那个有关紧要的小赌博自然要放在一边。

  

      邓名就这样等了一下午,然后出来一个亲兵让邓名先回去,明天再来拜见。由于吴三桂和洪承畴他们要用晚饭了,明天不会接见邓名了。

  

      周拓荒等人听完就连声叫苦,若是吴三桂昔日有事、明日又有事,岂不是要旷日持久地在昆明待下去吗?随着工夫的推移他们暴露的风险变得越来越大,可是进城的时分大伙儿把武器都交出去了,到时分就是想拉个垫背的都做不到。

  

      李星汉则提议在城中放火。一万清军集中驻扎在几个城门附近的营地里,大部分昆明城区都空荡荡的,就是偷偷点火也不会被发现,火势得大到一定地步才会被发现。这些日子邓名的手下差不多人人都成了纵火专家,见到这种特别适宜纵火的形势,真让李星汉等人不觉技痒。

  

      不过这个意见马上就被大家否决了。夜正点火倒是容易,但是一见到城中火起,守卫城门的兵士更不会放人出城,就凭这十八个赤手空拳的人,难道还能斩关而出不成?

  

      “再等一天,假设明天吴三桂还不见我,我们就趁傍晚溜走。”邓名觉得立刻溜走有些太显眼,所以打算再忍一天,若是明天又无所事事,大概吴三桂的亲卫也不会再对此事特别上心。

  

      ……

  

      一些吴三桂的年轻卫士久闻洪承畴的大名,但却是初次见到他。等见到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后,一些卫士心底下都有些出人预料,也有些绝望。此时洪承畴曾经老迈不堪,走路都需求渐渐而行,老得仿佛连眼睛都不怎样睁得开了,看地图或是公文的时分需求把眼睛凑到近前。吴三桂和赵良栋对洪承畴说话时都拼命地扯着嗓子喊,但这位经略大人还是常常会听不清,就算听清了也很少发表意见,对吴三桂和赵良栋提出的各种方案一副无可无不可的样子,仿佛精神曾经完全不够用了。

  

      之前还有不少人总是津津有味几年前洪承畴临危赶到湖广的事,他阻挠住气势正盛的李定国,让明军从此再也无法寸进一步。再加上之前洪承畴为满清南征北讨的功绩,那些没见过此人的清军官兵都觉得洪承畴一定是个天神普通的人物。可看到洪承畴老迈年高的这个表现后,不少边上的卫士,还有那些没有和洪承畴打过交道的清军将领,心里都暗暗觉得他真该回野生老去了——看来最近几年在湖广挡住李定国也未必是洪承畴的功劳,都老朽成这个样子了,还怎样指挥大军?不临阵犯迷糊、不把部下送进虎口里就不错了,多半当时李定国曾经是强弩之末,洪承畴运气好,适逢其会。

  

      吴三桂预备的招待晚宴菜肴很丰盛,包括各种云南特产,有幸参与的众将都吃得喜形于色。只要洪承畴仍是一副反应迟钝的容貌,满口的牙掉得不剩几颗,只是尝了几口粥就把调羹放下了。

  

      见洪承畴仿佛就要睡着了,吴三桂就说起了一些最近遇到的趣事来生动氛围,惹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满堂欢笑。但洪承畴却并没就此提起什么肉体,他勉力显露几次浅笑后,眼皮耷拉得更低了,眼看就要在宴会上打起瞌睡来。

  

      “最近东川府那里有一件事,末将有些疑惑,还望老经略指点。”吴三桂说着说着就提起了东川府的战事,赵良栋坐在边上也插了几嘴,两人各抒己见登时又是一番争论。旁边有几个将领也凑趣议论了几句,其中颇多荒唐之处,遭到了吴、赵二人的分歧嘲笑。

  

      争了几句后,吴三桂突然醒悟过去,这是招待洪承畴的宴会,怎样好不搭理主人,但等他转头再望向洪承畴那边时,看到这老头曾经脑袋一歪,斜靠在座位上睡着了。

  

      “老大人的确是累了。”吴三桂索然无味,就表示洪承畴的卫士们送他回去休息。

  

      但洪承畴这时本人惊醒过去,接着就向在座的众人致歉,宣称本人岁数大了真实不经熬,他让随行的部将都留下持续好好吃饭,本人在几个卫士的搀扶下先行离去。

  

      分开吴三桂的住处,坐下马车后洪承畴就在车厢里闭目养神。如今他对这种人事交际毫无兴味,他觉得本人离入土不远了,人际关系曾经意义不大——对洪承畴来说最大的悬念就是满清能不能深根固本,牢牢地把整个中国控制在手中。

  

      洪承畴知道本人被天下人鄙弃诅咒,他也知道本人在历史上一定得不到什么好评价,甚至就连他的满清主子未来都不会讲他的坏话。至于什么“维护祖国一致”、“顺应历史潮流”、“促进各民族文明大融合”之类的佳誉,洪承畴还不懂这些名词,就算懂,做梦也不会指望可以扣到本人的脑袋上。至于家乡的新居,如今连洪承畴的亲生母亲和嫡亲弟弟都拒绝回去住,连亲人都鄙夷洪承畴到这种地步,他更不会想到有那么一天,这种人人路过都要吐一口唾沫的地方,居然有人会把它树立成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既然被世人骂得这样惨,洪承畴就下定决计要帮着满清树立万世不拔之基业。假设中国人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被鞑子统治,假设全中国的人到最后都是鞑子的主子——那么你们又能比我强到哪里去?

  

      至于吴三桂和赵良栋的争论,洪承畴刚才也听见了,此时他在心里哼了一声:“终出借是两个武夫,只会从军事上想。这很分明是建昌在闹内讧,有人主战、有人主降,主降的一定还占了下风,所以主战的就拼死一战,要断了建昌投诚的后路。”

  

      不过在吴三桂、赵良栋两个人面前或是众将面前,洪承畴没有出风头的兴味。刚才吴三桂不是说曾经有人从建昌回来了么?洪承畴知道等吴三桂问过状况后就会了解真相,洪承畴觉得本人与其在那里费劲压服众人,还不如回家再细心琢磨一遍明天吴三桂和赵良栋讲述给他的防御方案。洪承畴觉得方案上没有什么大成绩。不过眼看就要协助鞑子拿下全中国来啦,马上大家就都要和我一样给鞑子当主子,再也没时机翻身了,可不能在最后这个节骨眼上出个漏,给别人留下反抗鞑子的时机。

  

      ……

  

      兵站里,邓名在和卫士们偷偷商议明日混出城后的脱逃道路,突然门口一阵喧哗,听起来像是有几个骑兵赶到。

  

      片刻后,另外一个身带吴三桂亲卫腰牌的清兵步入兵站,站在厅中高喊:“保宁千总李名!”闻声邓名就出去参见。

  

      原来洪承畴离席后,吴三桂就告诉赵良栋曾经有个目击者被带到昆明了,二人既然谈起了关于东川府战事的话头,就让卫士去把邓名带来问话。

  

      得知状况后邓名心中有喜有忧,喜的是在酒宴上,吴三桂能够愈加不耐烦多问;担忧的是酒宴没有工夫限制,吴三桂也有能够问起来没完没了。此外人多口杂,谁知道其别人会不会突然提出什么难以答复的成绩来。怀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思,邓名跟着吴三桂的亲卫,独自一人离开平西王的暂时王府。

  

      亲卫出来报告的时分,吴三桂他们的话题曾经扯到了别处,人也有了几分酒意。刚才派人去找的时分,吴三桂把那个带邓名来昆明的亲卫找来问了两句,知道这个保宁千总其实啥也不知道。如今说话的兴致过去了,来人又提供不了什么有用的信息,吴三桂眉头一皱,就让亲卫把人轰走。但赵良栋在边上说了一句,觉得既然来了就见一下为好,说不定这保宁千总还有点有用的音讯,随意问上几句再打发他走人也不迟。

  

      吴三桂一想也是,人都带到昆明来了,不见一面也寒了卫士一片犬马忠心。为了这么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家伙再专门抽空,吴三桂也没有这份闲心。

  

      “带出去吧。”吴三桂于是下令道。

  

      邓名就这样被带到了闹哄哄的宴会上。本来已有几分醉意的吴三桂,见到来人后倒是眼前一亮。这个年轻人看上去身体不错——邓名由于营养好所以发育良好,腰板挺直,容颜看上去也可以。

  

      以吴三桂为将多年的目光,他还看出这个年轻军官身上有一股勇武之气:“这是个上过战场,打过仗、杀过人的汉子,还这么年轻,不错嘛。”吴三桂在心里评价道。他边上的赵良栋向邓名扫了两眼,心里对此人的判别和吴三桂也差不多。

  

      吴三桂问了一些东川府的状况,邓名就按照事前想好的一概推说不知,本人只是忙着南下,打算绕道早些前往重庆,根本没空去管前面的战事。东川府境内传递的军情报告,邓名由于职权所限更是不能够讯问得知。至于建昌如今的状况,邓名的说法和他送来的报告差不多,就是建昌目前是狄三喜主政,能够是为了获取威信吧,就向李国英和吴三桂诈降,骗几个清兵过去杀了立威。邓名反复强调这都是他的猜测,详细实情并不清楚。

  

      假设是普通人,那么说话大概也就到此完毕了,吴三桂能够会扔几个赏钱给这个跑了一通冤枉路的保宁千总,把邓名打发走让他明天分开昆明。不过由于邓名给吴三桂留下的第一印象不错,他就多问了一声:“你们在建昌是怎样被伏击的?”

  

      ……

  

      两个时辰后,洪承畴的部将从平西王府前往。一个心腹将领回到府中后见到书房照旧是灯火透明,洪承畴面冲着桌上铺开的庞大的滇东北和缅甸地图,正在皱眉沉思着,在他的手边则是厚厚的一摞前线将领的报告。

  

      “老大人太辛劳了。”这个心腹见状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在吴三桂的宴会上狂欢时,洪承畴却独自默默琢磨着军事方案中的破绽。

  

      “王事岂容疏忽?”洪承畴淡淡地说了一声,问了几句晚宴上发生的事情。

  

      听到吴三桂把那个去过建昌的目击者找来时,洪承畴悄然一笑,头也不抬地问道:“建昌谁主战?谁主和?”

  

      “嗯?”洪承畴的话让将领一愣,他对洪经略可是非常熟习,知道这老头子看上去返老还童,其实仍是宝刀不老、言必有中。

  

      “难道建昌不是一派主战、一派主降吗?”洪承畴见部将没有回话,就渐渐抬起头,慢吞吞地问道:“那个保宁千总是怎样说的?”

  

      “他说……”部将赶紧把邓名叙说的大概意思反复了一遍:看不到建昌明军有内讧、分歧的迹象,很能够就是狄三喜为了立威。

  

      “不对!”洪承畴没听完就末尾摇头。

  

      吴三桂和赵良栋其实曾经想到了明军的军事举动,但由于无法从政治上解释所以又畏缩回去,洪承畴却很清楚在东川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个保宁千总的陈述与洪承畴认定的理想不符,让明明一清二楚的理想变得模糊不清。刚才洪承畴没提示吴三桂,由于他觉得片刻后就会真相大白,这并不是什么特别要紧的事。但听了心腹的报告,立刻让洪承畴有了一丝不安:有人在设法蒙蔽满清的将领,虽然不知道出于什么缘由,但分明的是这个人希图对鞑子降服中国的大业不利!

  

      “此人说话不尽不实,”洪承畴伸手从竹筒里取出一支令箭,扔给那个部将。此时他双目睁开,其中更没有一点迟钝、混浊之色:“速速前去,将这个保宁千总给本经略拿来!”

(https://www.mangg.com/id8837/508809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