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那湖来到了那山的山里。那湖生在湖边长在湖边,对于山的概念虽然不是很模糊,但真正领略大山的神秘和奥妙,也还是从那山的山里开始的。
和洞庭湖中的君山比较起来,这里才是真正的山。君山只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山岛,自然也不是那么秀丽和神奇,并且毕竟太小太小,古代诗人比做“白银盘里一青螺,”似乎再恰当不过。
那山到山外来接那湖,他们没有搭乘任何的交通工具,双双相携着向山里走。
山很高,仰头望去,半山腰间云缠雾绕,莽莽山林吐翠,一望无际,大山套着小山,峰峦重迭,像起起伏伏的苍龙。
山很陡,走路的时候身体必须微微倾斜,每一个脚步都必须向上迈出,走一步,身体向上提一下,比走平路吃力多了。
太阳很强的,却不很热,绿色的植被吸去了阳光的火气,释放出清新的空气,人走在里边,惬意得很。古树参天,如一把把巨大的绿伞,阳光斑驳地从枝叶间筛过来,失去了本来的炙热,富有诗情画意。
那湖和那山行走在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林间路上,没有丝毫疲劳的感觉。那山兴致勃勃地边走边介绍山里的风土人情,奇树异石。
他们在一处叫“五龙戏珠”的景点停下来,观赏这奇异的景象,那是在一个山坳间,坳中间乱石嶙峋,一块乱石的缝隙间却顽强地生长出一株山茶来,树冠呈球形,青翠欲滴。周围的山崖上,生长着五棵奇形怪状的古树,虽形态各异,却一律的都是生长在崖壁之上,根部以上先是向下生长,然后再转过身向上生长,枝繁叶茂,虬枝盘复,像一条条张牙舞爪的金龙,盘旋在山茶球树的上空,说是五龙戏珠,真的毫不夸张。
那山茶也真是顽强,那么大一块顽石,看不见半点泥土,它楞是从石缝间生长出来,而且生长得蓬蓬勃勃,枝间叶里透出一股坚毅不拔的韧气。
那五条金龙,倒挂在山崖峭壁之上,在石缝间奋力挣脱出来,虬枝挺拔,风吹动着枝叶,更如舞动的爪子,一上一下地,似乎在探寻什么,又似乎是在诉说什么。
大自然的灵气,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那湖想。
他们又来到一处景地,叫做十三棵松。
十三棵松无序地排列在一处断崖的壁间,伟岸挺拔,枝繁叶茂,山风吹过,松涛翻滚,又像在细细私语,诉说着大山的神奇和历史的沧桑。
更奇地是在十三棵松的旁边,一个靠近山坳边的山洼里,有一株倒立的桦树,两根枝条等同粗细,分开向上伸出,而两枝的连接处平坦而又光滑,呈现出一些横着的纹理。
那山笑指这株树对那湖说:“你看这株树像什么,看出来了就知道这树叫什么了”。
那湖用心去看,打开手机的摄像头把它拍了下来,及至打开照片,他欣喜地脱口而出:“这两根树杆不是两只玉女的秀腿么”?
那山嗤嗤地笑了:“对,这树就叫‘晒羞树’”。
晒羞树,晒羞树。那湖盯着照片看,不看不像,越看越像,真是神啊,我的天!
那湖伸出手指刮了一下那山的鼻子,那山笑得更响了,眼光流露出诡秘的光芒。
他们相携着又往前走,边走边说笑。
大山里有大山里的故事,大山里有各种奇花异草,也就有各种奇特的故事。
他们在一块“福”地上坐下来。那山说这就是一块福地。在一处陡峭的石崖边,三丈许外有一块突出的奇石,竹笋一般独立在那里,高五丈许,阔三丈余。奇石上和峭壁上派生出几棵大树,如遮如盖,两石间是一块平坦的空地,长年不会有太阳直射进来,两石对峙,冬暖夏凉,人站在山边,便是一个“仙”字的组合。
那山给那湖讲述了一个矮地茶的故事。
矮地茶是一种普通的药材,大山里漫山遍野皆是,它植株矮小,高不过三五寸,三五片真叶,三五个红果,有清热明目的功效。
古时候有一年,洞庭湖边上流行一种眼病,得了这种眼病的人两眼发红、流泪、看不清东西,眼睛慢慢就瞎了。湖区的百姓,无钱的请不起医,有钱的买不到药,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病人一个个的瞎了。
狮子山脚下住着一对穷苦的老夫妻,他俩见乡亲们受苦,心里很难过,有一天,老倌子对婆婆说:“小时候我听爹爹说:他的爹爹告诉他,狮子山上有颗夜明珠,得到它就能消祸灭灾,根除百病。”
“有这样的好事?”老婆婆一听高兴极了,扯着老倌子的衣袖就往外走:“我们就去寻。”
老倌子说:“莫讲是一座狮子山,就是找遍一千座狮子山,八百里洞庭湖,也比眼巴巴地看着乡亲们吃苦强啊!”
“好,待我明天就去找找看。”老倌子又说。
第二天,老婆婆为老倌子准备了干粮,收拾好衣服,送他上了山。
每天早上,太阳还没升起,婆婆子就煮好早饭,站在门前的禾场边往路上望,盼着老倌子带回夜明珠;晚上,太阳还没落山,婆婆子就早早煮好晚饭,站在门前的白果树底下往山上望,盼着老倌子带来好消息。一天、两天,一连三天过去了,老倌子没有回来。到了第四天,老倌子回来了。不过,他是拄着棍子一跛一拐摸回来的。老倌子的眼睛也瞎了。
老婆婆把老倌子扶进房里,安慰她:“莫急,天无绝人之路,高山总能爬过去的。”
当晚,婆婆子再也没说什么。一到天亮,她收拾了衣服、带了干粮,自己上山去了。老倌子拦不住她,就把自己几天知道的丁丁点点,都告诉了她,还叮嘱她处处要小心,不管找到或找不到都要早点回来。
老婆婆在山上爬了一天又一天,一连四天过去了,哪里也找不到夜明珠。到第五天干粮吃完了,天黑了,天又下着雨,老婆婆只好找了个山洞躲了进去。这天晚上,她冻得上牙打下牙,很久都无法入睡。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从洞外走来一个拄着藤缠拐杖的白胡子老头笑哈哈对她说:“我是本境土地公。你不是要取夜明珠吗?”没等老婆婆回答,土地神指了指前面的山头说:“狮子口,朝南开,有胆无志莫进来。”说完,白胡子老头一闪就不见了。
老婆婆一惊,醒了,原来是个梦。她急忙走出洞,脑海里回想土地神指的方向,朝那一看真的看见前面的一个山崖就像是张开的狮子脑袋,那嘴里还闪着一团绿莹莹的光。
老婆婆望着那团光,一身的酸疼立刻丢到了爪哇国去了。她紧了紧腰带,拾起柴刀,一口气爬进了狮子山口。
狮子口黑压压的,一走进去就听见轰轰作响,阴深深地直冒冷气。老婆婆扒着洞口望内看,哦!一条好大好大的蛇横在洞门口,前面不见头,后面不见尾。老婆婆把眼睛一闭一咬牙就从蛇身上跨了过去。那条蛇动都不动,回头一看,原来蛇身是石头的。老婆婆捏了把冷汗,再往前走,啊呀!一颗又大又亮的夜明珠就挂在洞壁上。她刚刚伸手要摘珠子,只听见顶上一声炸雷响,抬头一看,一个又高又大的山神手里提着大斧挡在她面前,两个铜铃似的眼睛,还一闪一闪的发光。
老婆婆对山神说:“穷人的心最直,菩萨的心最善,我不是为自己贪寿求财来的,乡亲们的眼睛都瞎了,请你把夜明珠借给我,等我治好了乡亲们的眼睛,我一定给你们送回来。”
语音刚落,山神就不见了。老婆婆取下夜明珠,立刻奔出狮子口。呀!外面天早就亮了,一条宽敞的大道一直通到山底。她还看见老倌子正站在白果树下望她哩!
老婆婆飞快地跑回家,把夜明珠在老倌子眼前一晃,老倌子的眼睛马上就好了,人也觉得轻松、舒服多了,他俩高兴极了。他们立刻挨家挨户的给穷人治病,几天功夫所有人的眼睛都治好了。
老婆婆说:“人要讲信用,说了的话就要算数。今天晚上我就要把夜明珠送回山上去。“于是她带着干粮又一次上了狮子山。
这天晚上,老倌子刚刚睡下,就听见外面咚咚咚有人敲门。老倌子刚把们打开,哗——本乡财主带一群打手拥进来了,财主把手一招,狗腿子就到屋里乱翻起来。老倌子心里明白,他们是来找夜明珠的。幸好婆婆子已经把夜明珠带走了,所以他稳稳站在原地,尽他们去发疯。忽然,他看见老婆婆由一个打手押着走了进来。老倌子开始急了,不知道她是在去山上的路上还是回来的时候被抓的,他朝婆婆看看,婆婆的脸上很坦然。于是老倌子的心有安定下来了。
“夜明珠到那里去了?”财主要笑又不笑的问。
“丢了。”老婆婆说。
“怪事!稀世珍宝能丢了?”
“不信你就去找吧!”老倌子说。
财主冷笑了一下,说:“你把夜明珠交出来,要什么都行,要是不交,可没你的好处。”
狗腿子“叭”地抽了老倌子一鞭子。老婆婆见狗腿子打了老倌子,心里很难受。于是她就走到财主面前说:“你莫打他,夜明珠是我送上山去的,你想要我带你去取。”
财主笑眯着眼,把手一招,打手“咚”的一拳把老倌子打到墙角,拉着老婆婆就走。
老婆婆把他们带进了山里,弯七个弯,拐八个拐,上上下下走了三天,什么也没找到。气的财主要发疯了,扯下荆条狠命的抽打老婆婆。打得她身上绽出了鲜红的血花。老婆婆一屁股坐到地上,说:“我不走了,让你们打死吧!”财主气得直咬牙,又拿她没办法,只好央求她走。
第四天,老婆婆把这家伙领到一个山崖边,然后转过身来说道:“其余的人滚开些,我只讲给你们家老爷听。”
财主以为婆婆为难不了他,就喝退了走狗,走到崖边上。老婆婆指着对面的山崖说:“你看,夜明珠就在那……”财主顺老婆婆的手指,瞪着眼睛,伸长颈根,看哪,看哪,什么也没看见。他回过头来问:“在哪里?”话还没说完,老婆婆喊了声:“见鬼去吧!”将财主推下了万丈深渊,紧接着她自己也跳下去了……
后来,人们在深渊底下找到了善良的婆婆。乡亲们从每家大门上抽下一块木板,做成一付“百门棺”把老婆婆葬在她死去的地方。老倌子十分难过,天天扶着拐棍到婆婆坟前哭。过了几天,乡亲们前来扫墓,发现白门棺露出了地面,和坟前的老倌子一起化为了石头。坟前坟后到处长满了一丛丛、一簇簇枝叶青翠,红果累累的矮地茶。
后来,人们凡有眼病的,都到白门棺前来采摘矮地茶,煎水服下,吃一个好一个,老人们都说:“这是老婆婆为穷人治眼病到山神土地那里把夜明珠讨来栽在坟边的。要不为什么它的果实那么圆,那么红呢?”
那山讲完了,那湖还在静静的听着,完全被那故事感动了。民间故事有一条总的法则,那就是穷人好人多,财主恶人多。最后好人死了,坏人也得到了报应。还有一条法则,那就是大团圆的结局。
未开发的大山里是没有游客的,一片宁静,到处是说不出的清静,一般的道路半天也没有一个人经过,更何况是在这样一处偏僻的地方,何况是在这样一处福地。
那湖静静地看着那山。那山斜坐着,一只手撑在身后的草地上,如一尊雕塑的女神。
那山感觉到那那湖的眼神,拿眼瞟去,果然看到那山痴痴的眼神,停留在自己的胸前。那山脸上蓦地腾起一片红云,慌忙收起撑在身后的手,正欲坐直身子。
那湖冲动地拥住了那山。那山挣扎不脱,顺势依偎在那湖的怀里。
那湖俯下身去,伸手拥住了那湖的背颈。
四只手越抱越紧,呼吸贪婪地急促起来。
大山的山腰间有一处泉眼,汨汨地向处涌着泉水,深遂、纯凈、甘甜,沁人心脾,掏一捧这样的甘泉,顿觉神清气爽,浑身说不出的畅快。
山在湖中,湖在山中。
“你是一个已知数。
是山的女儿,山的朋友。
你是一个未知数,
是山的灵秀还是山的厚重?”
那湖清楚地记得发给那山的第一条短信。
那条短信发出以后,一如泥牛入海,带给他无尽的遐思和猜测。
那山有多高?那山是什么山呢?他无法去想象,也不想去想象。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的心境!一句笑话,一个号码,如此而已。
春,孕育了生命;
夏,孕育了火热;
秋,孕育了成熟;
冬,孕育了春天。
是春,是夏,是秋,是冬?
当时的情景一一历历在目地映现出来。
春夏秋冬,琴棋书画,梅兰竹菊,风雨雷电,山石田土,没有渴望,没有期待,有意无意,他每天给那个号码发一条短信。
而此刻,他真真正正地领略到了大山的雄浑与实在,品尝到了大山的灵秀和娇媚。
世界是多么地美好,大山是多么地美好,他恨不得自己立刻化作一股甘泉,完完全全地融入到大山之中去。
那泉深遂,深不可测。那泉润滑,浸人心脾。
他想努力地去探寻那泉的奥妙,全身心地感受那泉的芬芳。
泉水叮咚,演奏出一曲绝纶绝妙的美丽乐章。
(https://www.mangg.com/id46183/251209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