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丕传 > 第二十二章 民变

?卫觊有什么办法弄到粮食我没有问,既然钟繇把事情交给他了,那就一定是相信他有办法把宝贵的粮食弄到手。做为河东卫家这样传承了几百年的世家的子弟,他最不缺的可能就是门路和人脉了。天下的人都知道,河东卫家,是大汉有数的豪门,家财多不胜数,而这些钱财单靠种地和为官是积累不下来的,他们必然和各地的豪商相互串联。在这个乱世里,也许百姓和朝廷缺粮,但是那些豪商却总有办法弄到粮食,并向四方高价兜售,从缺粮的诸侯们手中摄取财富。那些豪商的背后站立的就是一个个门第高大、盘根错节的世家豪族。

  掌握了天下人才的世家必然会把天下的经济命脉也握在手中,这是题中应有之意。

  商议完粮食之事,钟繇当即让卫觊给他的从弟卫固写了一封信,并亲自提笔给河东太守王邑写下公文,让他们即刻整军备战,并随时做好接应关中的大军进入晋地的准备。这样的公文,父亲已经在官渡给王邑下达过了,只是不知他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钟繇告诉我,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王邑这个对父亲有成见,并固执的拒绝父亲往河东派去驻军的“大汉忠臣”,会把父亲发去的警告当做是我们借故进入河东的诡计,不去防备敌人,反而防备起我们来。果真如此,战事一起,河东的局势就会因为他们的顽固和偏见迅速的糜烂。所以他同时做了另外一手准备,派去斥候向河东散布流言,在百姓中间传播匈奴人和河北军要入侵的消息。这些斥候进入河东和散布流言的途径自然也是交给卫觊提供的。

  这只是万一的准备罢了,敌人确切发动进攻的时间我们并不清楚,也许他们已经开始了进军也说不定,毕竟逢纪被俘的消息定然早已被袁尚得知,他极有可能提前行事。这些准备不过是尽人事而听天命,真正靠得住的还是我们这里预备的兵马。

  集合诸将之事就刻不容缓了。钟繇当即给关中的八部将领书写手令,令他们在临近河东的临晋县集合大军,等待命令。这八部将领是:梁兴、候选、程银、李堪、张横、杨秋、成宜、马玩。又是一些熟悉的名字,“将来”和马超、韩遂一起作乱关中的“著名人物”。当然他们不是演义中韩遂的部下,而确切就是关中的将领,甚至现在他们和马腾、韩遂还是有重大的矛盾的。至于原因,当然是因为争夺地盘。

  是的,地盘。

  天下的糜烂是从关陇开始的,早在黄巾之乱以前凉州和关中就乱成了一团。索性的是当时还有张温和董卓这样的强人在,并没有酿成席卷天下的大祸。那时的董卓还是大汉的英雄人物,正是他将马腾、韩遂、北宫伯玉、李文候这些逆贼掀起的声势浩大的叛乱挡在了函谷关以西,并将其暂时平息,也因此他在关陇拥有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声望。所以关陇和中原不同,在这里影响最大的不是世家,那些世家大多早已在战乱中灰飞烟灭,这里的最大的势力是各路军阀,要么是马腾、韩遂这样的叛贼出身的老军阀头子,要么就是如梁兴、候选等人这样的追随董卓在平叛过程中被卓拔起来的出身卑贱的将领。

  董卓死了,被他的巨大威望聚合起来的军阀势力也就陷入了乱战之中,强大的李傕和郭汜灭亡了,张济出走中原,董承等人投靠了汉天子,段煨选择听命父亲控制的朝廷。梁兴、候选这些原本不起眼的家伙们就在关中过起了天不管、地不管的逍遥日子。但是好景不长,一直垂涎关中的马腾和韩遂相继乘虚而入,不但互相之间大打出手,还和关中诸将因为争夺地盘乱战一团。若不是钟繇来到关中,在北地太守段煨和凉州牧韦端的配合下将这些人劝解下来,关陇一带还不知会被他们破坏成什么样子?

  所谓劝解,不过是重新给他们划分地盘罢了。关中的北部给了马腾和韩遂,余下的地方就被这八部将领给瓜分了。而钟繇所能实际控制的地方只有京兆而已,就这还要依靠伍习带领的郭汜的残部。

  这就是当我说问到为何要向马腾、韩遂借兵,而不依靠关中诸将的兵马的时候钟繇苦笑的原因。让这些人出兵,不但要提供粮草,说不定钟繇还会被他们架空。而马腾和韩遂如果派兵来,就组成了由多股势力合成的联军,钟繇可以凭借超然的地位居中协调各方,成为联军的主导者。

  正事谈完之后,在钟繇为我举办的简单的接风筵席上,卫觊将上述情况详细的解释给我听。他的这番话让我在长安的第一个晚上几乎彻夜不能入眠。

  接下来的河东之战将是怎样的一个乱局啊!

  河东的兵马、马腾的兵马、韩遂的兵马、关中诸将的兵马、钟繇直属的伍习的兵马,对了,还有张晟承诺的河洛群贼组成的乌合之众,这支联军看上去声势浩大,但是互相之间却互不信任,矛盾重重。我们就要带着这些大杂烩一般的人马去和凶残的匈奴人和河北军作战,想起来就让人头疼。

  更重要的还是怎样控制关中的问题。

  关中目前的稳定是钟繇用平衡之术暂时得来的稳定,这种稳定是虚假的。军阀的本性是什么?是短谋寡见和贪得无厌,董卓这个军阀头子如此,李傕和郭汜如此,马腾、韩遂和关中诸将同样如此。这种用平衡之术换来的稳定也许只要有一个小小的诱因就会崩塌,到那个时候关中之乱依旧不可避免。

  如今在我看来,卫觊的策略只是听起来很好,实则是不可能成功的。司隶校尉府那没有强大武力保护的财权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迟早会成为这些军阀眼中的肥肉,必欲吞之而后快。而那些返乡的百姓不过是给这些军阀提供更多的兵源罢了,想让他们安心生产,得先要问问他们手中的刀枪答不答应。

  所以,不论是钟繇还是卫觊都没有找到真正能稳定关中的办法。

  这时我分外想念起来被我留在官渡的荀缉和吴质,他们绝没有预料到如今的关中是这个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糟糕的局面。如今,我想要和他们商议都不可得了,一切只能靠我自己。

  怎么办?我辗转反侧了整整一夜。

  一直到临近黎明的时候我才昏昏沉沉的睡着,连日的鞍马劳顿加上彻夜的苦思,我这一觉一直睡到午后方才醒来。我错过了和钟繇话里的那个了不起的大才张既的会面,他已经被钟繇派去面见马腾、韩遂了。

  从即日起,钟繇就开始为河东之战预做准备了。调集军队,筹措粮草,征发民夫,安排他出征后关中的事物。接下来的这几日,我见到了许多关中的官员,大多都不算是什么杰出的人才,毕竟关中如今的现状是留不住人才的。甚至就连这些人再见到我后也表现出了阿谀逢迎,极力想和我拉近关系。我微一思索便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他们是想通过我的关系,脱离关中这个“苦海”,就连那个京兆尹张时也是如此。

  如今的关中,的确算得上是苦海。

  就在一切紧锣密鼓的筹备之时,发生了一件事差点酿成了大祸。

  西安门的高耸宽大的城墙之上,背面就是未央宫。我和钟繇、卫觊等人站在城墙上,望着底下聚集的那些密密麻麻、衣衫褴褛的百姓。

  他们扶老携幼,带着不多的行礼,成片成片的在城外静坐。这些百姓都是先前在战乱的时候逃出关中,如今听闻关中已经稳定,官府放粮安置返乡之民的消息,陆续赶赴回来的。他们满怀着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安定生活的希望回归故里,却没想到回来后不但面临的是一片如同白地一样的家乡旧园,而且官府承诺的粮食也没有了,还要被征发去服劳役,巨大的落差让他们失望了,以至愤怒了。不知是出于自发,还是有人挑唆,总之他们纷纷聚集到了长安,要向“欺骗”他们的司隶校尉府讨要说法。

  “是谁把停止放粮的消息泄露出去的?”钟繇铁青着脸,怒声问道。他的双手抓住城墙的墙垛,因为太过用力,指节都变得发白。

  我知道钟繇虽然让卫觊停止向百姓发放粮食,但是却不是永远不再给百姓放粮了。他的本意是暂停一阵,用现存的粮食支持河东之战,而后再恢复这一措施。这就需要向百姓隐瞒这件事,用尽一切办法稳住他们,而后尽快打垮河东之敌。没想到仅仅十来天的时间,流言就传遍了整个关中大地。

  卫觊苦笑道:“有可能的人太多了。各方心怀不轨的敌人派来的斥候;咱们内部想挑唆事端,乱中取利之人;也许就是咱们自己人,那些负责放粮的官员,都有这个可能。”

  钟繇喝道:“查,给我去查!查出走漏消息之人给我腰斩弃市,不论是谁!”

  他的话吓得那些站在他身后的官员们一个个战战兢兢,脸色发白。做为持假节的司隶校尉,钟繇有权处置整个司隶轶比两千石以下的官员,而不必上奏朝廷。钟繇是文人,但他是个能居“卧虎”之位的文人。既然是虎,就会噬人!

  京兆尹张时轻咳一声,上前对钟繇说道:“元常公,查出走漏消息的人固然要紧。只是眼前之事须得赶紧处置才是,否则这些百姓聚集在此,一旦民变,就是天大的祸事。”

  “那你说怎么处置?这还不算是民变么?”钟繇回过头,厉声问道。

  想让张时拿主意那是强人所难。经过这些天的接触,我已经对这个杜畿的昔日好友有所了解,他本质上不是个坏人,只是有些清高、有些自傲罢了。但是他的能力有限,做为京兆尹其实是不称职的。是他的资历和名望把他推到了这个位置上,而如今的关中又没有人能够取代他,所以就只能继续让他担任这个职务。

  张时脸色尴尬,讪讪的说道:“下官也无计可施。”

  钟繇的心情很糟糕,眼神冷冽的看着他。张时不敢和他对视,拱了拱手,叹息着退下。

  伍习突然跑到钟繇身前,抱拳道:“不如此事就交给末将处置。“

  “你?”钟繇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你准备怎么处置?”

  伍习轻蔑的一笑,说道:“城下的这些草民居然胆敢威胁大人您,当真是不知死活!末将这就去召集手下的兵将,打开城门,我保证只用一个冲刺,就把这些猪狗一样的东西全部驱散干净!”

  “闭嘴!”钟繇尚未答话,我就已经忍不住怒火,拔步上前指着伍习的鼻子喝道。

  ;

(https://www.mangg.com/id46010/240232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