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曹丕传 > 第十章 刀

?父亲入城后直接奔赴霸府,投入到紧张繁忙的事物中,虽然鞍马劳顿,却不得安歇。

  不管我们嘴上说的多么慷慨激昂,表现出对袁绍的不屑一顾,但实际上袁绍就是现今天下最强大的诸侯。论名望他是四世三公之后,其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而他本人少年时便有豪杰之名,当年讨伐董卓的时候更是天下诸侯的盟主,所以他有非凡的号召力;论地盘他独占四州之地,天下的三分之一都在他的掌控中,治下的冀州更是天下户籍最多之地,随时可以征召十万大军;论兵力他麾下有大军二十万左右,更占据幽州、并州产马之地,战马丰富,骑兵众多;论人才他凭借着巨大的声望和非凡的权势,吸引了许多豪杰相投,田丰、审配、辛评、沮授、郭图、逢纪,还有父亲当年的好友以及同僚许攸、淳于琼等天下名士都在他的座下效命。

  而父亲现在占据的地盘是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和司隶,司隶经过董卓当年的暴乱统治几乎已经是赤地千里的白地,兖州、徐州、豫州地处四战之地,诸侯常年杀伐不断,父亲经过和陶谦、吕布、袁术、张绣、刘备等人的反复争夺才掌控这些地方,如今经过战火的冲击已经是人口锐减,大片的耕地处在无人耕种的撂荒状态,把父亲治下的全部可用兵力统统算上也不过三、四万人而已。为了应付袁绍的全面进攻还要分兵徐州北部的臧霸牵制袁绍的青州兵马,同时还要防备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父亲手中可以用来和袁绍大军正面作战的兵马只有两万多人,而他自己亲领的军队仅仅不足万人。但是袁绍已经在黄河沿岸集结了十万兵马,而且这还不是他的极限,根据需要他随时可以增加兵马。

  说实话,父亲对上袁绍优势真的不多。后世的史书记载这一战父亲胜了,但是胜的非常惊险,是在内忧外患,几乎穷途末路之际凭借乌巢的一把火才把局面翻转过来,反败为胜的。

  但是这一仗父亲还不得不打,而且必须现在就打,哪怕袁绍不打过来父亲也要寻求和他决战。因为父亲如今治下所统之地的潜能就这么大,向南发展荆州和江东的刘表、孙策已经站稳了脚跟,急切不可图谋,而且袁绍也不会允许父亲从容的扩充疆土。袁绍刚刚击败公孙瓒,还没有完全消化得到的地盘,如果现在不打,等他完全稳定后方之后,那就成了真正的不可图谋的巨无霸了。所以这一仗父亲非现在就打不可。

  对于父亲来说这一仗是一场豪赌,压上一切的豪赌,赢了则能统一北方,奠定一统天下的根基,输了则万事具休,甚至连翻盘的机会都不会再有。甚至于我来说,对于这一场战争的信心都不是很充足,必胜的口号喊的越响越是心中没底,源自未来的记忆让我知道有所谓蝴蝶效应的说法,没有什么是必然的,所谓的大势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历史”上官渡之战父亲击败强大的袁绍虽说有很多胜利的原因,但其实也很侥幸。

  我有强烈的意愿想在其中尽一份力,想改变这种局面,但是不论是我自身还是所能用到的外部力量都太弱小了。现在的我除了顶着一个曹操长子的名头之外,就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除了曹真对我言听计从外我谁也指使不动。我越发的讨厌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父亲忙于决战前的最后部署,没有时间叙享天伦。我像往常一样读书练武,只是吩咐玉儿为我准备行装,很快我就会用得上了。

  次日的早晨我照旧在院中练剑,曹真没有陪我,他一定是寻曹休去军营中玩耍去了。没有人陪练不是我偷懒的理由,无法对练我就练习套路。

  迎着朝阳,我挥舞着手中的长剑,明晃晃的剑身被我舞动成一条白练,剑锋破开空气,嗖嗖作响。我在脑海中幻想出一个强大的敌人在和我以死相搏,我在努力的杀死他。

  我并没有期望自己能练成为像关羽那样的万夫莫敌的身手,曹彰有这个可能性,而我受天赋所限,永远也达不到那样的境界,这一点史阿在教我剑术的时候就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了。他教我的腾蛇刺击术其实就是一种高超的江湖剑术,侠客行走江湖,与敌人狭路相逢,以此剑术对敌无往不利。但是在战阵中搏杀,根本就没有空间去给你辗转挪移,以巧破敌就是一个笑话。

  但我依然喜欢习剑,不仅是为了以武傍身,更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提醒自己,这是乱世,危险对我来说无处不在!

  我把想象中的敌人设定的很强大,他比我强壮,比我灵活,我们在厮斗,我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更凶狠的杀意才能杀死这个敌人。渐渐的,我干脆闭上眼睛,那敌人宛如就在眼前,看不清他的面目,但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杀意却更加真实。我用尽手段,挑刺格挡,抵挡着他源源不断的攻势。

  突然,一阵锐利的恶风向我扑来,我挥出去的剑和一件兵器真实的碰撞在一起,那一股强横的力量差点让我手中的剑脱手掉落。

  我睁开眼睛,看见一个三十多岁的人站在我的面前,手里拿着一把长刀。他穿着一身黑衣,纶巾束发,面孔冷峻,站在那里,一身杀气犹如实质一般的浓烈,正是我的剑术老师史阿!那身杀气是他多年在江湖和战场上杀人如麻积累出来的。

  “攻过来!”史阿见我停住了动作,于是喝道。

  这家伙真是一个尽责的老师,刚刚随父亲出征回来,第二天就来考验我的剑术。只是他今天为什么不拿剑而是拿了一把环首刀?我没有细想,史阿比我强太多,我以守为攻的办法对他是没有用的,于是我迅猛的欺身上去,用最快的速度刺出手中的剑。

  史阿没有太多的动作,只是向旁边稍稍滑步,就闪开了我的攻击,抡刀劈斩在我的剑上。我连忙甩臂,卸开长刀传来的冲击力,饶是如此,依然手掌发麻。

  我的额头上冒出细汗,史阿轻松的躲开我的攻击,如果他刚才长刀斩向的不是我手中的剑,而是我的脖子,现在我已经被砍去头颅了吧!差距真是大啊!

  史阿用眼神示意我继续,我咬咬牙,发足疾奔,绕着史阿转圈,手中变缓着各种招式向史阿攻击。史阿显得很从容,双腿斜分,微微弯曲,眼睛半睁半闭,步伐很简单,随着我的踪迹直进直退。他就像是故意给我演示刀法一样,每一刀都力求精准,竖劈、横斩、斜削、直刺,持刀的姿势,如何配合腰、肘之力,如何以脚步迫敌、规避,用后世的话说每一个动作都如教科书一样的标准。

  这么做很困难,要知道我们是用真的刀剑在比斗,而且我已经用尽了全力,剑招凶狠的往他的要害招呼。而史阿既要保证不被我所伤,还要保证不伤到我,而且游刃有余,把招式用最标准的姿势演示给我看,这家伙真是厉害啊!

  如果是真正的沙场搏杀,我不知已经被他杀死几次了。不管我用怎样刁钻的角度出剑,史阿总能用刀把我的剑格挡开来,而且随后一刀就会递到我的要害,劈头颅、斩脖子、刺心脏、削胳膊,只不过他是一触即退,并不真的下手。

  在这种打法下,我心惊肉跳,往日的信心被破碎的一干二净,很快就感到非常的疲累,终于在他一刀停在我眉心之前的时候,我浑身脱力,双腿发软,一屁股坐倒在地,大口大口的喘气,只觉得脸颊热的发烫,胸口好似要裂开一般。

  史阿把刀缓缓的收回鞘中,等我的气息逐渐平息之后,史阿伸手把我拉起来,说道:“公子都看清楚了?”

  我点点头,“看清楚了。”

  史阿道:“其实大汉的环首刀就是用长剑改制的,去掉一边的剑锋,把剑身加厚,把剑尖改为斜尖就是长刀。所以刀法和剑法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剑法多用刺,而刀法多用劈斩,剑法追求多变,而刀法力求简单。要调用全身的力量挥刀,从腰到肘,力量一以贯之,用最大的力气,雷霆万钧一般的杀敌。公子的剑法很纯熟,虽然刀法和剑法有差别,但用刀却比用剑简单的多,应当很快就能掌握其中精要。”

  我细细回味了一下刚才史阿的招式,果然如他所说。但我不明白,他为什么突然想教我刀法,心中所想,口中就问了出来。

  史阿的表情带着一丝落寞,说道:“我自幼痴迷剑术,后师从先师王越学习上乘剑术,在洛阳会尽天下剑师,从来没有遇到过敌手。当时我以为凭借着我的剑术,天下之大那里都能去得。从军之后才发现我原先的想法太天真,原来剑法在战场上已经没落了!

  “虽说剑法有别,自然有沙场上的实用剑法存在。我不敢说天下剑法都精通,但只要是有名望的剑术我都会使。可在战场上我却发现剑法毕竟没有刀法好用,尤其是骑兵作战,用刀更实用,威力更大,而且不易损坏兵器。在军中剑已经被淘汰掉了,所以我也学会了用刀。”

  不错,从大汉为了对抗匈奴,大规模组建骑兵以后,长刀就代替了长剑成为了军中的主要短兵器。而剑法却在民间被剑客、游侠们发扬光大。战场上属于剑的时代,随着战争方式的改变已经属于明日黄花。春秋战国时代的车战以剑为主兵器,而骑兵作战只能选择刀为主要兵器。作为一个纵横无敌的剑侠,见到自己坚持的东西被时代淘汰,史阿的心中难免落寞。

  我突然有些好奇,就问:“老师的刀法和关羽比起来如何?”

  “我见过关羽用刀,他是高手,而且从他的身形来看他一定是个马战的高手,善使马槊。如果马战,我不是他的对手。短兵相接的话……”史阿微微一笑,神色又恢复了冷峻自傲,“这世上没有几人是我的对手,不管是用刀还是用剑。”

  我也笑了,这才是我认识的史阿,只要拿起剑就有无敌天下气概的史阿。

  史阿把腰间的长刀解下来,递给我,道:“这把环首刀是我请工匠用上好的镔铁打造的,虽不能说是神兵,但也是一件利器。很快就要去北方和河北军大战了,虽说以公子之尊不用上战场,但拿着防身,以备不时之需吧。”

  这把环首刀很漂亮,收在鞘中从外表上看和大汉流行的长剑没有差别,只是在刀柄的端部有一个铮亮的铜环,环上镂刻有云纹。护手和剑一样,两面刻着兽纹。黄褐色的剑鞘,是用上好的檀木制成。佩在腰间和长剑一样轻便。

  “多谢老师。”我没有和他客气,将长刀接过来。我想起了后世史书上描写的官渡之战的凶险,也许这把刀会有它的用武之地也说不定。

  ;

(https://www.mangg.com/id46010/240222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