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兰的话一说完,朱权一拍额头,然有些难为情的说道:
“瞧瞧,是孤疏忽了,不过若兰,你放心,今年孤肯定会销了你的籍,今晚,你就放心的跟孤走便是!”
朱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看到朱权这幅神情,若兰的心中却是流动着一股暖流。
若兰不到十岁便跟着母亲流亡大宁,而到了大宁之后不久便被迫投身到了花容阁,为的便是能够活下去。
这些年,在花容阁之中,若兰虽说也见过了不少俊俏**的男子,而且凭着容貌,若兰也是被奉为了花容阁的几个魁首之一。
但是若兰清楚,这些男子大多都是为了自己的身子。
那日遇到朱权,对于若兰来说是一次意外,一次生命之中或许只有那么一次的意外,但是偏偏正是这一次意外改变了若兰的人生。
本来若兰在多次求不得门路的时候,甚至都快要绝望放弃了,在若兰心中甚至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无非就是王氏一族被李成桂彻底铲除,但是谁料结识了朱权改变了她和王氏一族的命运。
那日,朱权在花容阁遇到刺客之后,虽说朱权并没有大肆生长,不过在朱权返回王府之后还是立即下令护卫亲军出动,与大宁城内彻查不法之辈。
朱权此举却也帮了若兰大忙,原来李成桂派到大宁的刺客远远不止那一人,只不过那一人的任务目标乃是若兰。
作为大宁的藩王,朱权在这座城市和整个行省拥有最高的权利,当然朱权必须保证自己并没有滥用这种权利,否则这种权利他也就只能动用一次,之后就被剥夺。
揪出了这些刺客之后,朱权全部都交给了若兰处置。
这在若兰看来,无疑就是朱权坦荡胸襟的展现。
一个女人能够遇到对她好的男人,那么就应该珍惜。
“奴婢遵命!”
若兰竭力的保持神色的平静对着朱权轻声说道。
看到若兰答应了下来,朱权的脸上又是一笑。
.....................................................
上元节对于那些京城高官来说似乎再也没有了喜庆的气氛,看着街上那些不知所谓欢天喜地的商贾与百姓,不少勋贵大臣们的眼中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尽管洪武帝下令封锁了东宫的消息,但是京城内的高层一个个都是人精一般的人物。
太医院上下一个个忙忙碌碌,甚至连家都没回。而洪武帝往日都会将朱允炆待在身边处理政事,但是今日却没有。一些勋贵大臣们求见皇太孙,往日皇太孙早就接见了,但是昨日与今日却被各种借口打发了。
种种消息都露出了东宫似乎出现了什么情况。
尽管大臣们并不清楚到底出现了什么情况,但是对于这些混迹朝堂多年的人精来说,他们不得不做出最好和最坏的打算。
京城、天子脚下、首善之都,一系列的词语似乎都代表着笼罩在京城之上的那夺目的光环,但是对于勋贵大臣们而来,京城却也是天下最危险的地方。
不少勋贵们借着上元节休沐,三三两两的聚在了起来,左右无人之时不免说到朝政。
更为甚者,不少人信誓坦坦的说,东宫的皇太孙却是生了重病,日后说不得国朝还要再立储君!
这些勋贵们自以为保密,但是殊不知锦衣卫无孔不入。
不过半天的时间,这些勋贵们私下相聚乃至是谈了些什么,大多都出现在了洪武帝的案头。
对于这些满嘴乱说的勋贵大臣,洪武帝的心中厌恶至极,甚至恨不得杀之,但是洪武帝也清楚,眼下时局不对,此时大动干戈只会让所有人清楚,恐怕那些被杀之人所说的话是真事。
朱允炆清醒之后,当即便有宫人将这一消息传给了洪武帝。
不过洪武帝除了传了一份旨意之外,却也没有再去东宫。
眼下洪武帝还有一件更为紧要的事情。
陆望败亡之后,彻查陆望朋党的事情在年前便发往了各个都司,而各个都司提交上来的名单让洪武帝此时并不乐观。
尽管洪武帝曾经暗示冯胜,他可以对陆望之事不再大搞牵连,但是这但是仅仅是为了稳住冯胜,而如今既然冯胜依旧站在蓝玉那一边,那么洪武帝便断然没有心慈手软的道理。
按照各个都司上交上来的名单,少则数人,多着十数人,算上一算,各个都司总共居然传来了足有近五十人的名单。
这些人之中不乏一位指挥使一级的高级军官,这种情况让洪武帝的神情很是凝重。
洪武帝知道,出现在各个都司名单上的人,除了真的是与陆望相交甚迷的人之外,便是各个都司之中各方势力博弈,趁机排除异己的牺牲品。
而且,即便是这些人真的是陆望的朋党,那么也绝对是一小部分。
陆望是冯胜的人,而冯胜在各个都司特别是北方各个都司之中也是有着不少人手的,这近五十个人完全可以看成是被推出来平息洪武帝怒火的,在洪武帝看来,这背后绝对还有人!
就好比蓝玉,若说蓝玉一党仅仅只有数十个人,洪武帝是断然不会相信的,要知道在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名册之中,单单是蓝玉的义子便有超过千人!
洪武帝的左手不停的敲击的案桌。
此时的洪武帝也是在盘算着,到底要不要继续将事态扩大。
洪武帝之所以要惩治无疑是为了朱允炆的上位扫清阻碍,但是如今朱允炆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变故,虽说仅仅是小变,但是情况并不稳定。
洪武帝虽说亲自将朱允炆扶上了皇太孙的位置,但是在他心中除了是对这位孙子的疼爱之外,更多的也是为了朱明皇朝的千秋百代!
而一旦朱允炆出现了变故,那么纵然洪武帝曾经对朱允熥有多不满,那么他也只能立朱允熥了。
国立储君向来有几个原则,1、嫡长子继承。2、有嫡立嫡,无嫡立长。3、在皇帝死后无皇子的情况下,采取“兄终弟及”的原则。4、非常时期采取“国赖长君”的原则。
而嫡长子继承制自然是无可动摇的第一位,特别是在嫡长子神职正常的情况下。
这是洪武帝曾经明颁天下的诏书之中特意提及的,而如今朱允炆若是真的出现了变故,比如半身不遂或者长期昏迷的话,那么即便洪武帝曾经再怎么厌恶朱允熥也只能将朱允熥好言安抚,而后若是朱允炆不行的话,便只能立朱允熥为储了。
当然,洪武帝也可以从其他藩王之中选择储君,但是天下藩王如此之多,选谁都会引起其他藩王的不满。
更不要说一旦选择其他藩王为储,那么到时候至朱标这一支为何地!
另外,朱允熥之下,虽说吕妃还生有两子,但是这其中大的朱允熞,生于洪武十八年,如今不过八岁的年纪。
试想若是弃了朱允熥立一个八岁的孩子为储,将会引起天下怎样的非议!
洪武帝今年六十多了,不定还能活到什么时候,在洪武帝想来,自己也就还有五到十年的时间,而若是五年的话,五年之后朱允熞不过十三岁,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登上大宝,怎么能够镇得住天下!
而若是朱允炆真的有变的话,那么为了朱明天下,洪武帝还真的不能将事态扩大乃至对蓝玉一党彻底清洗。
朱允熥背后最大的支持力量正是蓝玉,若是没了蓝玉,朱允熥又不像朱允炆一般与文官们交好,到时候手里没有了力量,又凭什么让天下服你。
想着,洪武帝只能将这份奏章押后了。
夜晚的京城,街道之上车水马龙,叫骂声、呼喊声、吆喝声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花灯点缀在道路两旁的房屋以及花楼之上,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今年洪武帝也没有登上宫城与文官百官们共庆上元,而一些勋贵们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中也在想着果然如此。
东宫敏秀宫偏殿。
“黄大人,现在大家都是人心惶惶的,你问过吴院令了没有,殿下这身体到底怎么样了?”
一名太**中属官神情焦躁的拉着黄子澄的衣袖窃窃私语的问道。
与这名官员一样,黄子澄的脸色同样不好,但是听了这番话之后,黄子澄的脸上顿时便是浮现了怒色。
“郁大人,皇太孙的身体也是你能够问的,慌什么慌,陛下还在,翻不了天去!”
所幸的是眼下殿中只有他们两人,否则的话,黄子澄的这番话无疑就是逾越了。
得了黄子澄的训斥,这名郁大人也是一脸尴尬的,但是脸上的焦躁却是怎么都减免不了的。
要知道他们这些人都是朱允炆的亲信,眼下他们的宝都押在了朱允炆的身上,已经将蓝玉那一党得罪到死了,万一朱允炆要是真的身体不堪,他们这些人即便想要改换门庭恐怕都是来不及了。
黄子澄拿眼瞧了瞧这位郁大人,想到他也是关心则乱,心中也是一软说道:
“吴院令那边得了陛下的命令,半点消息也是透露不给的,不过我倒也听到了一些,殿下的身体只是小恙,所以,你们还是放宽心吧!”
黄子澄的话说完,姓郁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
而就在这时,侧殿之中又走进了一人。
“齐大人,怎样了,可有消息!”
看到此人走进殿中,黄子澄立马打起了招呼,此人正是守在朱允炆榻前的齐泰。
听了黄子澄的话,齐泰点了点头说道:
“皇太孙殿下的神情已经好了不少,刚刚进了些粥水,太医们正在给殿下行针灸,想必没什么事情”
原本在这种时候,齐泰是不可能入了东宫来的,但是洪武帝考虑到朱允炆与齐泰的关系不一般,而且齐泰当日也正在东宫之中,为了封锁消息倒也将齐泰留在了宫中。
听了齐泰的话,黄子澄与那位郁大人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而就在这时,齐泰再次开口说道:
“皇太孙眼下出现的变故料想凉国公是脱不了干系的,黄大人,我们还需早作准备!”
听了齐泰的话,黄子澄神情肃穆的点了点头。
他们这些人的身家性命全在朱允炆的身上,因此朱允炆若是出了什么变故,他们不仅未来渺茫,甚至连眼下的身家性命也不一定能够保得住,这样一来,自然也对导致朱允炆出现变故的罪魁祸首倍感愤怒了。
“齐大人,听闻兵部之中积累了不少的案件,其中不乏某位大人物的义子们犯下的作奸犯科之事,不知兵部怎么怎么办的?”
黄子澄堂而皇之的对着齐泰问道。
按理来说,黄子澄仅仅是皇太孙之师又不在兵部挂职,他去关心兵部的事情无疑就是在管闲事。
但是怎奈黄子澄毕竟是朱允炆一党的首领,而且眼下兵部之中,因为洪武帝对齐泰的看重,更是升其做了侍郎,这样一来齐泰便得了兵部的话事权,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黄子澄又在齐泰之上。
再加上两人现在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对付军中蓝玉一党。
因此,听了黄子澄的话之后,齐泰也不怪这样是否符合规矩,张口说道:
“黄大人说的不错,这段时间,兵部之中却是挤压了不少事情,等我回去和尚书大人商议一番,定做决定!”
听了齐泰的话,黄子澄的脸上微微露出了丝笑意。
而就在这时,齐泰想了想又说道:
“另外,黄大人,我这里倒还有一件事情,据闻凉国公的某位义子牵涉到了陆望一案之中,而且也有了证据,不如过几日,我等一同上书要求陛下严惩可好!”
听得齐泰此言,黄子澄的目光之中顿时有些兴奋。
朱允炆的身体若是不出现变故,那么洪武帝肯定是要出手拿下蓝玉的,当然这种事情总归要有个先后顺序,总不能拿下蓝玉的同时将蓝玉一党一时间全部扫尽,这也是不现实的,毕竟这几乎牵扯了整个国朝的军队。
蓝玉有一个义子参与了陆望一案,那么便可以从这名义子处打开缺口,到时候大肆牵连,总归还是要到蓝玉的头上,再加上洪武帝给蓝玉安置的罪名。
齐泰此举乃是将一把指着蓝玉背后庞大势力的刀子递交到了黄子澄的手中,而后他们再一起交给洪武帝。
想必到时候洪武帝总归不会忘了他们出的力气的。
齐泰又与黄子澄商议了一番,对他们这些人下一步的行动作出了一个大概的规划,而在他们商议完毕之后,也是有一名小太监匆匆的跑进了侧殿之中。
“齐大人、黄大人,殿下要见你们!”
听到这名小太监的话,齐泰和黄子澄连忙冲出了侧殿。
而齐泰和黄子澄没有注意到的是,在他们离开之后,他们背后的郁大人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
此人齐泰与黄子澄对话的时候,这名郁大人只是静静的站在一旁并不出言,这也让黄子澄和齐泰忽视了他的存在。
再者说这名郁大人也算是东宫之人,往日也是为皇太孙效力不少,因此黄子澄和齐泰也没有特意避着他。
但是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谁又能知道一个人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
眼下东宫既然被锦衣卫封锁了,那么自然也就不好出去,不过在这位郁大人想来,既然皇太孙醒了,那么想必东宫的封锁马上也就能够解除了,到时候再出去不迟。
这名郁大人并不是朱允熥的人,实际上也不是朱允炆的人,真正来说,他应该算是燕王朱棣的人!
朱棣在京城之中有着一张庞大的情报网,每年朱棣砸下了不少钱在这上面,当然这些钱也没有白费,往往京城之中一有了什么新动静,朱棣总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知晓。
譬如当年朱棣得知自己王府之中有锦衣卫存在一般。
这个消息便是朱棣从京城的情报线上得知的。
眼下的朱棣正在北平城内的燕王府之中与一干妃嫔儿女共度上元佳节。
新的一年对于朱棣来说也是新的气象,陆望一事之后,虽说朱棣还没到将整个北平行都司握在手掌心的地步,但是其在军中的势力无疑是进一步扩大了。
而随着势力的扩大,操心的事也是越来越多,如果今日不是上元佳节,再加上徐王妃的要求,恐怕朱棣还是窝在自己的书房之中不出来。
“殿下,你看看,这盏灯可漂亮?”
徐王妃手中拎着一盏金色的八宝琉璃灯对着朱棣笑道。
“漂亮,不过前些日子我不是和你说了么,这盏灯还是前两年的,不如重新换一盏,你又将它拿出来了!”
朱棣看着徐王妃,脸上不无怪罪的说道。
谁知听了朱棣的话,徐王妃的神情却是丝毫不以为意。
“殿下,正是因为这盏灯陪了我们好些年,所以换下它才可惜,而且王府虽说还有些闲散银子,但是也不能耗在这上面,殿下拿去做大事才是正理!”
徐王妃的话一时之间让朱棣的心中有种莫名的感动,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
(https://www.mangg.com/id43087/234714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