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这个时候,杨妃阻止了这个宫女的动作,只见杨妃亲手从这个宫女的手上接过然后亲自给朱权穿上。
“母妃,我自己来吧!”
“不,权儿,说不得这是母后最后一次给你披甲了,母妃要亲手完成它!”
说着,杨妃不容朱权反驳便将山文甲套在了朱权的身上。
套好山文甲后,杨妃的眼眶再次湿润了起来,但是杨妃忍住了泪意,接着从架子上拿下护腹甲慢慢的给朱权穿上,每穿上一件,杨妃的泪意便深一份。
当杨妃最后给朱权戴上兜鍪的时候,杨妃终于没有忍住留下了泪水。
这幅盔甲穿在朱权的身上稍显大了一点,毕竟眼下朱权的身子骨还没有彻底长成。
穿好这幅盔甲之后,朱权只觉得自己身子上沉了不少,尽管这是朱元璋从皇家宝库之中挑出来的由精铁打造的盔甲,但是毕竟重量摆在这里,根据朱权的估算,这身盔甲起码有近二十斤的重量。
好在,朱权这些年的身体不是白练的,二十斤的重量还是能够承受的,不会影响到行动。
穿上整套盔甲之后,朱权整个人的气质为之一变,甲胄在身让朱权更多了一种威势。
这一身盔甲穿戴起来,足足用了杨妃和朱权半个时辰的功夫。
“你父皇命你什么时候离京?”
“圣旨之中说是尽快,最迟不得超过二月初!”
“这就说最多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
穿戴好盔甲之后,杨妃看着全身戎装的朱权,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我儿不愧是人中龙凤,这样一来真正是一位大将军了!”
听到杨妃的话,朱权的脸上却是看不出多少喜色,母子两人之间因为朱权即将离京而显得气氛有些沉闷。
而这个时候,宫正司的典正同时也是长春宫之中的管事路小蕊在一旁笑着说道:
“娘娘说的是,宁王殿下现在真的是一位大将军了呢!陛下特意命令宁王殿下节制大宁都司的兵马,这样一来,殿下可是手握大宁八万雄军,即便是放在国朝来说也是仅次于蓝大将军等寥寥几人而已!”
路小蕊的话刚一说完,杨妃的脸上便露出了惊色。
让朱权节制大宁都司的兵马,这个消息洪武帝可从来没有透露过!
由洪武帝亲手创立的明朝的军制与中原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有所不同,洪武十七年,洪武帝在全国设立军卫,军卫之下设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一卫若是满编将会达五千六百人。
卫所隶属与五军都督府,而兵部亦有管辖之权。
洪武二十一年,编制全国黄册(也就是户口),其上规定军户为世袭,除非丁尽户绝、家中有人成为高官或是皇帝敕免,否则是无法除军籍的。
而根据五军都督府的资料显示,目前整个大名共有都司十七个,内外诸卫三百二十九个,守御千户所六十五个。
而大宁都司正是十七个都司之一,目前大宁都司加上朱权的亲军卫共有十八个卫及三个守御千户所,如果再加上朵颜三卫,即便大宁诸卫并不满员,但是按照五军都督府之中的黄册上所载,朱权麾下的兵马将一跃达到八万余人。
在北方诸王和众将之中将仅次于燕王朱棣。
不一会,杨妃脸色越发的难看了起来,之后等到朱权将一身盔甲换下之后,杨妃便命殿中伺候的宫人全部退下。
等到殿中仅剩杨妃和朱权之后,杨妃担忧的说道:
“孩儿可知,你父皇为何赐予你节制大宁都司之权?”
“儿臣不知!”
说起来,朱权也是有些雾水。
虽然说明朝册封诸皇子为王并敕封三卫亲军就藩封国乃是国策,但是要知道,在洪武帝册立的这么多儿子当中,真正刚一封王便授予如此大兵权的只有朱权一人而已。
例如朱棣,当初驻地就藩北平不过三卫亲军,而后多次北征大漠立下赫赫战功之后,为了酬燕王之功以及出于让燕王发挥更大的能力思考之下,这才让燕王节制了北平行都司的部分兵马。
但是眼下朱权可算得上是寸功未立,洪武帝如此大规格的敕封如何不让杨妃感到有些心惊。
而且杨妃并非一般妇人,不然的话也不可能在这诺大的**之中赚的一份好人缘。
对于杨妃来说,固然朱权能够被洪武帝看重是一件喜事,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洪武帝已经六十四岁了,说句难听的话,这个年纪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得上是寿元将尽了,谁也不知道洪武帝还能够活多久。
而一旦洪武帝归天了,下一任皇帝是否还会将藩国为帝室屏障这一条国策执行下去还是个问题,而一旦新皇认为手掌重兵的亲王威胁到他的皇位,那么势必将会是新一轮的腥风血雨。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由不得杨妃不担心。
杨妃从来没有过让自己儿子登上大宝的想法,因为她清楚,这条路实在是太艰难了,说不得便是一个人死道消的下场。
“我儿到了大宁之后,一定要记得多向陛下问安,另外每逢佳节定要托人向东宫问好,重兵在手固然是一种荣耀,但是谁又呢鞥知道,日后这是否会成为祸端!”
“儿臣谨记母妃教诲!”
朱权心中不由的对杨妃更加敬重起来。
能够在**生存下来的果然都不是一般人,即便是这样一个在外人看来与人为善的杨妃,心中何尝不是有着一片天地。
..............................................
之后的几天,朱权不是在长宁宫中陪伴杨妃,便是和朱栴几人聚在一起。
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朱栴今年也将就藩宁夏,到时候兄弟几人天各一方,想必若非诏令,一年都难得见上一次。
而且对于这些藩王,洪武帝一向都是看管甚严,藩王之间甚至不得私下通信。
因此,趁着几个兄弟还没有离京,经常聚聚加深一下感情对于朱权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洪武二十五年,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一天正是朱权等几位藩王离京的日子。
尽管之前,洪武帝曾经说最迟二月初六离京即可,但是这几位皇子可没有人敢说真的就卡在二月初六那天离京。
而且在此之前,那些来京的藩王也都陆续离京了,他们这几个小弟自然也就不好多待了。
根据钦天监的测算,二月二乃是一个吉日,因此几个兄弟一商量干脆都在今天离京罢了。
上午卯时,朱权、朱植、朱栴、朱桂四王离京就藩。
一大早,和所有的母亲一样,杨妃便开始默默的收拾起朱权的行装来。
虽说杨妃大可不必如此,毕竟朱权离京并不是他一人离开,金陵城外可是驻扎着大宁两卫的兵力,而朱权正是要在这两卫的护卫之下就藩的。
再加上洪武帝任命的一干王府属官和太监宫人等,朱权离京之后的饮食起居大可不必过多担心。
但是又有哪一位母亲能够真正说舍得自己的儿子千里远行,而且这一分别说不得还要多久才能够再相见。
不光是杨妃,包括永宁宫的韩妃、永安宫的余贵人、永寿宫的郭惠妃皆是如此。
卯时二刻,四位皇子从各自宫中走出一齐来到谨身殿拜见洪武帝。
在领了洪武帝的嘱托和圣旨之后,四位亲王离开皇宫之中前往城外,在城外的兵营之中,四位亲王的护卫亲军早已做好了准备。
而洪武帝也是亲自送三王到了北安门。
北安门是宫城与皇城的分界线,而宫城便是紫禁城,这也意味着坐在马车内的四位后妃在没有得到洪武帝允许的情况之下,只能止步北安门内目送自己儿子的背影离开。
站在北安门外,看着城门内的四辆马车,朱权等四位亲王纷纷低头不语。
“啪”
突然朱权转过身来面向北安门跪下,而看到朱权的俊东,朱植三人互视了一眼也是心有所感,之后也是跟着朱权一样转身跪下。
“儿臣,为国戎边!烦请父皇与母妃不必过多牵挂,儿臣定谨遵圣谕,定让胡马不敢再踏足我大明边境!”
朱权说完之后便低头大力俯首叩拜,看到朱权此举,朱植等三王也纷纷效仿之。
碍于宫规,杨妃不能掀开马车的门帘,而当朱权的声音传进她耳中之后,只见杨妃已经是泣不成声。
三叩首之后,朱权的额头上已经是破了一层皮,但是朱权却浑然不在乎。
朱权起身看向了北安门城楼之上,那里便是洪武帝的所在。
与洪武帝的目光对视了两秒之后,朱权毅然决然的挥了挥衣袖然后转身跨上了城门外已经备好的战马然后便扬鞭离开。
四王的背影越行越远,而北安门城门内的四辆马车却依然簇立在那里,久久不曾离开。
“朕的好宁王,但愿你不要辜负了朕的良苦用心!”
;
(https://www.mangg.com/id43087/234701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