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朱权恢复过来之后,他并没有放弃对这匹桀骜不驯战马的驯服,在这幅身体本来的技艺的帮助之下,朱权成功的降服了这匹乌骓马。
降服之后,大喜的朱权却是为这匹马起了一个“威武大将军”的诨名,当然这个诨名只流传在天潢贵胄的小圈子里面,不然的话,若是让洪武帝和当今那位声势正赫的蓝大将军知道了,恐怕没有朱权什么好果子吃。
临清练兵之后,朱权在几个兄弟之中威名更盛,其中除了朱权成功的驯服这匹在外人看来几乎无法降服的烈马之外,更多的是朱权在军事方面展现出来的天赋。
洪武帝命令六王在临清练兵,除了是让六王和麾下的护卫亲军相亲近之外,其实也是对六王的一种考核。
要知道练兵可不是一天到晚在军营之中磨练体力,洪武帝命六王各自统和麾下亲军对抗,类似与后世的红蓝军对战。
而在这一对抗之中,朱权率领的大宁三卫可谓是相当的出彩。
虽说在有明一代甚至更早之前就有了沙盘和兵棋推演的雏形,但是不得不说这种推演的方式相较于后世存在很大的差距。
而朱权所做的便是将这种差距缩小,事实证明朱权所做的并非无用功。
在预先的推演之中发现不足,而后加以更正,战场上虽说是瞬息万变,但是有些时候也是万变不离其宗。
因此,朱权并没有像其他的几个兄弟一样急吼吼的率领军队攻伐而是采取了步步为营的策略,最终在临清练兵之中脱颖而出笑到了最后。
对于朱权的获胜,洪武帝也是表现的非常欣喜。
洪武帝开创的明帝国从某种制度上来说和之前的帝国有着很多的不同,而藩王就藩统兵无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似乎是开了历史的倒车。
其实洪武帝分封诸子为王,统帅藩国亲军深层次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无奈之选。
洪武帝要的是朱家大明万世一系,而这便要求帝国内的一切都要在朱家的掌控之下,为此洪武帝不惜拿手下的各大功臣开刀。
在历史上,洪武帝对功臣的屠戮成为了他身上无法抹去的污点。
但是如果洪武帝不对这些功臣进行清洗的话,难道又能百分一百的保证这些掌控着军权和政权的功臣对朱家王朝的忠心吗?
如果说历史上那位皇帝对权臣最为提防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便是洪武帝,甚至为了防止自己开创的王朝被权臣篡夺,在洪武帝亲自撰写的《皇明祖训》还特意提到了“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朱家王朝想要万世永昌,那么就必须保证不会出现权臣威胁到朱家的统治。
而从历史上的教训来说,军权是确保王朝统治的关键所在。
另外,因为洪武帝对功臣的屠戮,导致了大明军队高层将领的缺乏,再加上虽然在洪武帝的数次北伐之下,元庭已经式微到不得不远远避其锋芒,但是元庭的威胁是所有没有经历过蒙古人统治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使得洪武帝必须要在中原和北方特别是北方部署大量的军队,这些军队不仅要防备元庭的反扑,同时也是起到了巩固明朝对北方地区统治权的作用。
而这样一来,在洪武帝看来能够被信任的儿子们封王就藩统兵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
朱栴又在朱权身边磨叽了一会,得到了朱权的许诺之后,朱栴也是一抱拳然后大步流星的离开了御花园。
一个人在御花园之中又待了一会之后,朱权叹了一口气看着口中吐出的白雾在空气之中升腾乃至消散不见,朱权也是转身离开了御花园前往自己母妃的寝宫长宁宫。
洪武帝因为是开国之君,在举措之上多有创新,这一点从洪武帝对**妃嫔的制度上也可以看得出来。
为了管束**,洪武帝并没有效仿前朝设立的所谓“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在洪武帝的**之中,最高的除了皇宫之外,其次便是贵妃,而贵妃之下便是各妃,当然之后还有贵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级别。
朱权的母亲杨妃正是妃子之一。
杨妃出生与淮北,在洪武九年选秀入宫,洪武十年被洪武帝册封为杨妃,之后与洪武十一年生朱权。
与其他妃子相比,杨妃更多的时候却是如同小家碧玉一般,从来不会在**之中与她人生隙,也因此在**之中有了一份好人缘。
当然,对于自己的这位母亲,朱权心中还是佩服不已的。
杨妃的好性子并不是没有缘故的,从品级上来说,杨妃只是洪武帝诸多妃嫔之中的一员,地位上并不占优。而从子嗣上来说,杨妃至今也就只有朱权这一个儿子,至于女儿却是没有。
再加上杨妃的家世只能算是普通,因此在深宫之地,这种好性子又何尝不是自保的一种手段。
虽然说杨妃在洪武帝的心目之中并没有显得多么重要,但是因为洪武帝对朱权的喜爱也让杨妃在**之中的处境要好上不少。
“参见殿下!”
当朱权一脚跨进自己母亲的寝宫长宁宫的时候,寝宫之中的宫女太监纷纷对朱权行礼,而后一个宫女便面露喜色的迎了上来说道:
“殿下,您可算来了,娘娘等了您好一会了!”
“路典正,你可用不着和我这么客气!”
说着,朱权的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自唐以后,因为**之中对男人的避讳,因此女官便成为了相当重要的存在,而在洪武五年,洪武帝对**的女官制度进行了部分修改,目前明朝**之中由女官组成的六局一司成为了诺大**的管理协调机构。
“十七殿下可不能这么说,礼不可废!”
这位被朱权称呼为路典正的正是**六局一司之中宫正司的典正路小蕊。
朱权是杨妃的亲儿子,但是他现在可不是与杨妃住在一起,洪武帝的儿子从六岁开始便因洪武帝制定的规矩搬出母亲的寝宫在皇宫之中独立居住。
当然,并不用因此而担心这些皇子们的生活会受到多大的影响,要知道洪武帝对他的这些儿子们可以寄予厚望,因此除了一些军事化管理之外并不会对这些皇子们太过苛刻。
“权儿来了,快来看看娘给你做的这件披风!”
“参见母妃!”
朱权刚一撂袍子准备参拜自己的母亲,但是却被杨妃双手扶住了。
“这里只有我们母子二人,哪里来的那么多规矩,快将披风系上试试!”
说着,杨妃的眼眶不由的泛红了。
朱权将会被册封为宁王的消息,不仅满朝知晓,就连深宫之中的杨妃也是知道的,尽管已经有了诸多的例子,但是一想到自己唯一的儿子将要被派到大宁,那个距离京师千里之遥的塞外,杨妃心中便是一阵阵的难以自制。
没等母子两人说完话,就听到寝宫之外突然响起了一群脚步声,然后只听到一个太监高声唱诺道:
“皇帝陛下到!”
听到这声,杨妃立即带着朱权向着寝宫外走去。
不一会,当朱权看到那个身穿明黄色锦袍的威严老人走进了长宁宫的大门时,和杨妃一般,朱权立即跪拜了下来高呼
“儿臣参见父皇陛下!”
这名走进长宁宫大门的老人正是明皇朝的开创者和统治者洪武帝朱元璋。
朱元璋的身上并没有穿着正式冕服,而是身着常服,头戴乌纱折上巾,身着黄色的绫罗盘领袍,袍子前后及两肩绣有龙、翟纹及十二章纹,玉带皮靴。
现在的朱元璋已经是六十四岁的老人了,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恐怕很难将这位龙行虎步、气势冲天的男人和垂暮一词联系在一起。
“小十七,起来吧,听说你刚刚和小十六一起去御花园吹了大半个时辰的冷风,这样可不行,你的身子骨还没有彻底长开,平时还是要多注意一些!”
朱元璋走到朱权的身边,脸色显得有些关切的说道。
杨妃虽然在**之中并不是最得宠的,但是毫无疑问朱权这个还未出宫的皇子在同年龄段的皇子之中是最为出色的。
从九岁开始,朱元璋便让朱权进入金陵城外的府军之中历练,洪武二十三年,也就是朱权十三岁的时候,他便被朱元璋派到了晋王朱棡麾下参与北伐。
在这次北伐之中,朱权的表现得到了朱棡的称赞,并且在回京之后更是得到了朱元璋的夸奖。
而在今年的临清练兵之中,朱权更是力压几位兄弟笑到了最后,也正是因为朱权的出色使得朱元璋对其相当的看重和宠爱。
;
(https://www.mangg.com/id43087/234700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