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年7月1日周二
上午发总书记讲话文件,总结文化革命前期导致国内混乱的因素,主要两点:1、能否存在不同意见问题;2、能否有私利问题。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以身正人,以行教人。克己复礼,并非简单的事,国事根本转归,症结就在于立法格人,贤者令其为政,不贤归而为民,自谋生路。社会应容许每个人拥有平等权利,为所欲为,而有法律保障个人生命和财产,并规范个人行为。
对吾而言,对社会政治的认识基本成型,源于教育和学习所得,唯有关于艺术的探讨和表现力明显不足,问题出在学习方法不得当。
1986年7月3日周四
今日生日,近些年来每逢七月都在不由自主的紧张生活中度过,而这一天总是在时过境迁后才想起来,而此时此刻却泛起一股难言的酸楚。
离毕业还有三年,感觉上确乎太过漫长,从当初上学盘算里面又有太多意外。路怎么走?何处寻?似乎也能说清楚和想得明白,但内心依然怯怯,头脑思绪混杂。人生是否命中注定,不以自我所求,唯亦步亦趋,随遇而安,拾阶而上罢了。
几日翻阅《戴笠其人》,认识世间灰暗之内因,明鲁迅时代生死之压力,伤国家不兴之源流。
1986年7月4日周五
晚补考拉丁文。
人只有从书本的文学浪漫中挣脱出来,再重新审视社会生活之际,才开始变得真正成熟,逐步踏实地争取理想和事业上的成功。
今日默想中国未能产生科学技术发达的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们生活观念的影响。中国人应该是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勤劳源于生活困苦压力和折磨。
1986年7月5日周五
人智力开化后,最可怕的是思维活跃而敏感,精力不容易集中。由此也认识到各行业大师的技巧,贵在“精”和“专”。无论做什么学问,像音乐、绘画、文学描述,其中的能力就在于思考和观察的是否全面而精道,尤其思想最为重要,一个人若能穷尽宇宙、社会和人生之根本缘,仅如此既能握住“才柄”,至于作品的产出往往是时势冲击所致。
古之贤达之人,多言道。道之祖宗,是云游宇宙之间,而从不去顾及人世间生死纷纭者。儒家所为,意欲万民悟道为理想。所谓哲学,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创建哲学理论之人,往往出于美好愿望。然而,这些哲学在社会生活运用之中,经常却被曲解和误用,有的借以利己害人,有的则是自愚且愚人。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大家,从领袖到文化贤达,各有所长,亦各有所弊。共同的长处,最多是立足民族文化和时事政治,急于兴国安邦、国富民强。而其弊端,最明显莫过于不敢于积极面对西方仅三四百年来迅猛崛起的事实和动力。仅就领军人物其个人“德、才、学、识”之比较中,总感觉印度的甘地和泰戈尔,很值得借鉴。
1986年7月7日周一
社会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平静的,如同《封神演义》所揭示的,民众生生灭灭,唯智者变着花样斗法术、精神和理想。
一本书,像《封神演义》,有的读来津津乐道,有的却读不下去。其中问题或许在于读者所关注的事项,或自我认识的角度、深度和广度上面。
1986年7月14日周一
上午,微生物考试,午海水浴场一游,晚风雨。
一周考试,心烦气躁。大学学习平时不用心理解,不能广泛联系各门功课之间的特性脉络,仅靠复习和考试,所能掌握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下学期应借鉴高考时的学习办法,平时记好课堂笔记,侧重课堂听讲,课间读习其它书籍。
其实,人不怕无知,最可怕的是不诚实和盲目迷乱。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国人是被知识拖累了,数千年的优秀文化,舍弃可惜,钻进去却又不容易很快走出来!
孔孟克己复礼,老庄无为无不为。王和霸,君和民……孰行?孰不行?
1986年7月16日周三
今日全部考完!人生就是一场战斗,考试亦如战场。
全部认清人生、社会、世界和宇宙,且不论是否能够认清其全貌,即便都认识清楚了,就某个人一生而言亦不过一场游戏而已。
“对于这个辉煌的世界,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浮光掠影一斑。”……爱因斯坦
“凡追悔某个行为者,双重地悲惨或软弱”……斯宾若莎
1986年7月20日周日
昨日回家,一日悄然而逝。午后,朋友相议周围杂事,内心黯然。
路要自己来走,左右无所适从之际,唯有刻苦读书思学。
1986年7月25日周五
几日来,同学、朋友来来往往。畅谈社会纷纭,众人皆感知其中诸多弊病,却无能为力,唯静观其变。
午后,得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假期读之。
1986年7月27日周日
人生于世,理想、事业和生活。其中生活者,儿女情长、财物、房产等。立国不能不虑人性,创业和建业之不同,远矣。一个国家民族如能蒸蒸日上,无论自上而下抑或自下而上之发展和变动,均需要拥有自我主见。当下中国,首先保障人身安全,无此根本,何来稳定与发展?
近来,尤念前途生活安排,学业为当务之急,求中庸、稳妥,再求上进。若真正摒弃心中诸多揣念,必须自立、自强、自主、自愚为己念。
虽孤掌难鸣,但独立才能联广。人一旦失去自己,也就失去了一如既往的朋友。
1986年7月28日周一
从《参考消息》观,社会主义阵营全面改革的局面渐开。
1986年7月29日周二
《歌德谈话录》几日读来,头脑日渐清晰。从中不仅了解到歌德对于政治、科学和艺术的诸多见解,也领略到诗人自身境遇与一般人们生活的差距所在,从中也可透视国内学术思想领域,于建国三十年来关于社会理想和人性等问题上,存在的诸多分歧及其争执聚焦。仅从而今学习中,可辨识美学界朱光潜先生和哲学界冯友兰先生,均同情并潜在地声援人性论,却又迎合社会上倡导的非人性论,并盛赞现行制度。而冯先生又直言,自身只作学问,而非论证事业。
仅从《歌德谈话录》中,凭直觉歌德的确没能理解但丁,也未真正全面认识自己。这从他对天才的模棱两可态度上,窥见一斑。究其原因,可能其一生没有真正爱过一个女人,或者在彼此爱情之中,没有真正体验过但丁笔下那样一种具有超凡能力的情感激越。
本以为歌德“少年维特”的境遇,可以认识但丁的所以然。比较来看,马克思是但丁心灵的真正沟通者,而歌德仅是认识到其中的因果和要求,但没能摆脱市民庸俗欲望的狭隘,否则就是故作姿态,自欺欺人罢了。恩格斯评价歌德为伟大诗人和德国庸俗市民的话语,这其中所触及的类似双重性格一样矛盾,在表现形式上尽管多种多样,但其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却不是常人所能通识的。
历史上伟人或言天才般人物,或因自私欲望(贪恋名、利、色、权)而逊色,或因品行怯懦(贪生怕死)而逊色,虽然每个人物依然通过其成就和权势,或自己或利益集团都给予了自圆其说或百般开脱,然而历史终究会给予公正的判断。
1986年7月31日周四
《补考》
默默登上回校的列车
羞颜面对母亲的慰藉
生活
像不平的江河
礁石怎能阻挡它的浪波
静静坐在这冷落的桌前
无言答复昔日尊师的期盼
学习
如泛舟苍茫海上
迷惘将被无情水雾埋没
粗略翻阅了上学期和以往的日记。的确这些年来,在思想认识上有很多收获,但这些认识又缺乏明确性和针对性,多是自我情感的表露。有意整理其中的文字做投稿的努力,但怀揣着这种作为结果和影响,尤其是内容志趣和社会合拍与否,当慎思之。
1986年8月1日周五
转眼一星期又过去了,功课学习计划未完成,看到其他书籍,内心十分不安。算了,少说话,挨过这一劫,另起炉灶吧。
自古所谓“齐家”者,多见于医学之门。究其原因,行医者必须要冷静,也就是诸多名家所倡导的理智。
1986年8月2日周六
这一星期心情其实非常不好,来回寻思其根源和医治办法。世界原本就是散文式的,人们各持怀抱,自我乐趣或愁苦也就构成了其一生的篇章。作为一个人最不应该强求世界合乎自我情调,像上大学,当初在报考和专业选择上,原本想法各异,在大学中行为姿态各不相同也就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关于学习的方法,冯友兰先生有言:“基础课博学,专科精攻。”若能如此分阶段理智把握住自我作为,一定会在生活中左右逢源,无论旁观者还是自身都会感觉的十分惬意。而歌德认为人一生应该专心致志于一业,并比喻说人不能同时骑上两匹马。对于歌德的说法,一般这样的人生途不会有太大的起伏跌宕。因为这样的人,最容易选择眼前社会容许自我行将的路途,走着“个人”和“自我”的道路,不会遭遇类似朝三暮四、跨行越界一样必然会有的能力储备、坎坷波折和心理磨练。
歌德的“维特”的确是变态的精神执著者,鲁迅先生称其为“狂人”,也正因为如此。而由歌德到鲁迅也正是经历过了这样一段几近疯狂的过程后,才都走向了更高的理性之路。再观,马、列、普希金、易卜生到毛姆,通过他们人生轨迹的探究,不得不说但丁《神曲》更像一部心理学专著,他指出了一个规律,即相关一个人如何成才及其艰难进取中所需历经的磨难。
任何一本书都在告知人们一生之中应该做些什么或不该做些什么,尤其一些名人巨匠,多抱着善意的愿望,劝慰读者尽量避开和不要再犯自己曾经的失误和错误。然而,这些高尚的人和善良的愿望忽视了一点,一个人如果不经历或遭遇同样艰难的身心创痛,也就永远无法理解圣贤的忠告和提醒。所以,在那些名目繁多的书籍和人物偶像之中,种种“应该”或“不应该”的忠告,对于一个追求理想和完美生活的人格而言,完全可以归为一句话,也就是《神曲》上昭示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也无论生活经历和作为已经成了何等模样,只要不是被自私的怯懦和品行的卑鄙而处于胆破心惊的地步,就应该鼓起勇气和信心果断直前,并矢志不渝。
1986年8月3日周日
夜读《三松堂自序》,较往昔读之,收获颇丰。
今得一认识:信用是社会文明的标尺。在社会化生活之中,要求每个人讲究“信用”,这不单纯是讲“义气”或是否有“仁爱之心”的问题,而“信用”恰是社会倡导“民权”的范畴。
晚XX(同乡同学)告知,政治经济学要重考。虽感意外,但近周来心绪不宁,终得澄清。
谚语:船行八面风。
1986年8月8日周五
《日记》
海雾朦胧的汪洋
孤舟载着梦想和愚妄
智星闪烁
伴你记下迷惘和张扬
因此舟儿
才有了行动的方向
艰难孤寂的奋进中
唯有虔诚
可以换得点点奖赏
虽是点点
珍贵的
如同眼睛的瞳光
1986年8月11日周一
在家中假期大半过去,回首期间思路,虽反复无常,但从中也领悟路途艰辛对于个人一生的影响。近来,反复沉思《卡斯特桥市长》,体会“人心不古”在东西方的异同之处。
狄更斯的孤苦、乔伊斯的独断、海明威的狂横……很难说他们如此行为是为了让人们效仿还是规劝。或许所谓艺术家就是燃烧自己照亮世人,以他们自身轨迹劝慰人们避开孤苦而去享乐更加美好的生活。
1986年8月14日周四
而今报纸、广播和电视的普及,让人们更乐于处在期待和享乐之中,位置社会基层的人们源于目光和思路的狭隘,固缩或胆怯于艰辛贫瘠的狭小生活空间,即便给予带来真正改善生活的宣传鼓动,若没有即刻见到的利益,也难以将其说服。
“知足常乐”是一句很漂亮的话,也是具有欺骗性的话语,更经常是人们违心掩饰。人之天性本心是不知足的,有人愈是表白“很知足了”的时候,其内心往往是最不满足之际。人之一生,尤其在身强力壮、精力充沛时刻,应该有些野心和狂骄,但若真正去实现自我梦想则还是需要智慧、勇气和勤劳。
高中时节,时常愤恨自己心雄手拙,怯于实践。而眼下又责怪自己应该安心读书,不该去顾及周围的纷扰,尤其应该忘却过去的一切,只安心于眼前的心满意足。其实,人能够克服那些异常痛苦的日子,许久以后却会成了幸福回忆。
近来感觉多年来的一些宣传内容或灌输思想,给青年人种下了一个病根,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一些既定模式言论和教育基调,这一集体或某些个人终将爆发一幕幕恶性的丑剧和悲剧。
1986年8月15日周五
夜深沉,除了自然的风声和秋虫的鸣叫,没有了任何干扰和焦躁,于此耕耘的人们,此刻最容易沟通宇宙万物的品性,领略世间真实虚假的极乐境界,回味似我非我的人生梦幻。
“三侠五义”中曾言画符诅咒令人生病的事情,这让我联想特异功能和遥感问题,在人们相处之中或许存在一种类似磁场波的东西纠缠其中,影响人之情绪和体质吧。
今日读《丁易杂文》对于国内形势变化的因由情况有所认识。
1986年8月17日周日
傅立叶认为:“妇女解放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天然尺度。”其实,青年和少年的思想开明程度和知识范围高低,才是这样的的客观标尺。因为只有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自觉选择前程,这样他们对家庭、社会或国家才没有愤懑、怨恨和责怪的病根或说心理障碍吧。
上午看日本影片《家族》,其中可见青年的精力旺盛,且自尊心和自信心也甚强,故而果敢并勇于创新,但恰是这样的年轻人又由于不善于反省和醒悟,其勇气和冲动当遇到困难时,也最容易陷入后悔和退却的泥沼。同样情况下,老人则不同,他们可以用种种借口掩盖人心惧怕变故而来的怯懦胸怀,保持着一种乐观和理性的姿态,起码从外表上确实如此。
有人说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看事物的立场、角度和观点也就发生了自然的变化,如同青年时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定是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而涕零落泪不已,而等到了老年却在为男女主人公父母的丧葬悲痛去伤心不止。
离回校仅有一个星期了,眼下心境才恢复往昔的平静。如同但丁所言:“人间哲理,明了后,若不记住,绝不会成为知识。”
一个人一生之中最为难得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无论处在什么境况下,都能说出自我心底的感受和认知,最可怕的也就是随地位和处境的变化而去哗众取宠或自欺欺人。人之间所谓的知己,就是能够理解彼此的思想和易于沟通情感变化。知己最为难能可贵的还是在直感、直觉上相似而类同。
1986年8月18日周一
中国古书上有一种认识,人不过就是玉珠沉入泥水之中,不是自身不明,而是环境使然。这样一种认识,虽然不如希腊名言“认识你自己”简洁明了,但同样极富启发和教育意义。
《徜徉》
流连群贤徜徉的云海
聆听一一把身世慢慢讲来
赋予希望和梦想
爱化作清风舒畅胸怀
世人称你们是天才
满天星宿是您的实在
即便是动植物
瞬间的生死依然感恩造物主的青睐
那无处不在的灵犀啊
多少人
得到了又将其抛弃
最终坠入残酷无助的深渊与火海。
1986年8月21日周四
假期一直想放弃写日记,但每每独处一隅,却欲罢不能。其实,日记到此其生命和责任已尽。一个人青少年时节最应该记日记,倾诉自我对世间的一切苦闷、惆怅和疑惑,引导自己寻觅可能前行的目标和方向,最难能可贵之处大概在于能够给自己一个有理有据有节的行为解释和说明,一旦陷入自怨自艾、自责自悔的阴暗心态之中,能够有一个自我拯救的办法和途径。眼下自我虽然依旧为能弄通《秋水》所言、《劝学》所道、《日喻》之理,却一再自警:放弃日记书写,归于自然,求助科学而稳进吧。
(https://www.mangg.com/id42958/256963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