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悦晴、颜笑、古灵通走出乾坤客栈,漫步极乐天宁城。
少男少女感叹着繁华,厌倦了喧哗,却随着人潮赶奔演出现场。
街道巷陌曲直纵横,走了一会儿,仨人遥见一个园林,门前巨石挺立。
又靠近点儿。颜悦晴冲锋在前,眼还尖,见白石红字:乐天园。
红蜻蜓回身招手:“哎,到了到了,就这儿,你们俩快点儿!”
不少人正往这赶,百川汇海;这里已人山人海,海纳百川。川流不息,蜂拥潮涌,车水马龙。男女老少,三教九流,南腔北调,极乐天宁城的人气狗叫似的:旺旺旺(汪汪汪)!
长条缣帛随风飘摆,墨字时掩时展,稍微一联系就能明白:内有金玉班百戏表演。
一看买票的长龙,仨人顿时心灰意冷,从票贩子手买了高价票就钻进人潮。仨年轻人极具个性,这回也须随大流。颜笑开路,护着师妹,古灵通压队。真可谓寸步难移,时不时原地踏步,甚至干脆停步,逼不得已还须退两步,以免硌着人家脚跟。不少人大汗淋漓如雨,深感极乐天宁城的热情。
敢情当观众也是个力气活儿,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这就是“凑热闹”:凑到一块儿,热还闹心。
他们仨怎么不施展轻功呢?怕飞起来没地儿落,总不能和别的观众“首”足情深,落在人家脑袋上啊。
颜悦晴急性子,叫苦不迭,要真是只红蜻蜓就好了。
好家伙,人就这么多!
好一番挪蹭,总算到了片开阔地,相对来说地广人稀。小孩终于能尽情撒欢儿了,抱小孩的大人可“扬眉吐气”了。
梨树圈出个圆形场地,里面东边就是金玉班的表演平台。
这时,天蓝色的越罗大幕落着,上绣三个亮紫大字:金玉班。金玉二字之间彩绣金童,玉女绣像嵌在玉班俩字当中。金童似仙官,玉女如飞天。幕后酝酿着金玉班的精彩表演,也是观众的精神食粮、极品盛宴大餐。
有人渴盼大家闺秀拉开罗帐,好一睹睡美人初醒的原生态画面。
在大伙满怀期待猜想中,天蓝大幕左右分开,好似开了天幕。“双颜一古”一看,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排队弄潮的烦躁一扫而光,欣然观望。
在平台后侧,矗立着一扇紫檀木框大屏风,上面布满小格子,如同棋枰。台中央摆着一张香樟琴案。琴案上摆着一张落霞式、桐面梓底、蛇腹断纹的巨型瑶琴,名为“丝木之恋”。当然了,有些细节,观众看不见。台前正中有张黑漆长条案。条案上有俩大白瓷盆。
人们看着极具雅趣的道具,猜想着即将上演的好戏:总不会是下棋、弹琴这么简单吧?百戏、大戏都是戏,可百戏主要是杂技,大戏更贴近文艺。莫非杂技也来点儿书画琴棋?
在观众的悬念和掌声里,“红男绿女”从屏风两边走出。红衫公子风度翩翩,绿衣女子飘飘若仙。
大伙猜想,想必,这两位就是金玉班的灵魂人物:九首金童钟离尘、千手玉女王烟萝。
金童文质彬彬,眉宇间凝结着一丝忧郁,好像一位婉约派词人。他拱手长揖晃了半圈,向全场观众致意。
玉女身段苗条,前凸后翘,桃面柳腰,外罩绿罗窄袖紧身褙子,长可及膝,膝下露着宽松的素罗长裤,光着白嫩丰润的脚丫。她明眸不眨,含情脉脉地飘飘万福,左中右三番,辐射全场。
观众很捧场,吹口哨鼓掌,欢呼声此消彼长。
千手玉女来到瑶琴旁,疾扬玉臂,纤指拂弦一掠而过,回手抚弦。群弦相继振颤,一串弦音乍起而顿息。展示完道具,她双脚足尖点地,舞步挪移,既自转也公转,臂如波涌蛇游。
王烟萝绕场一周,回到瑶琴边屈膝弯腰,蹬地弹身而跃上瑶琴。嘿,何止身轻如燕,简直像只蝴蝶落上丝弦。接下来的活儿,蝴蝶可干不了。
玉女双脚轮番试了试音,然后左脚按弦取音,右脚弹弦出音,莲步轻移,琴声缓起。她手舞足蹈,踏弦起舞如履平地,移步换音成曲。
这就是传说中的的“踏弦飞天舞”,其难度堪比蹬萍渡水、马踏燕隼,足见千手玉女的轻身术不凡。
九首金童以箫相和,管弦交鸣。金童玉女琴箫合奏一曲《空谷足音》。
曲终舞罢,余音袅袅。金童隐于屏风后,玉女飘下琴弦歇脚。对她来说,脚踏实地就是休息。玉女也不闲着,为观众献舞,体态婀娜,舞姿婆娑。
过了一会儿,屏风后出来位武生公子。他身形匀称,挺拔健美,一身火红裋褐装束,腰扎绿丝绦,右手执竹骨折纸扇,扇面草书“金玉班”。
武生公子脚步轻盈稳健,先热了热身,活动活动关节。玉女独舞片刻垫场,然后给搭档伴舞。
武生公子时而移步转圈,时而飞身空翻,一会儿踢腿,一会儿打拳,折扇遮面,撤扇变脸。扇子开合自如,脸谱也随着自由变换。他每次亮相都换成新面孔:修罗、罗刹、夜叉、菩萨……天罡地煞,神佛鬼怪,诸子百家,包罗万象,变化无穷。
武生公子和玉女配合默契,演武、跳舞,对打、相拥,还有故事情节:郎女鹊桥会、白许断桥会、霸王别姬、梁祝化蝶飞……
俩人一到黑漆条案切近,就探手进白瓷盆取物击屏。原来,俩白瓷盆里盛着黑白子,一色一盆。
武生公子和玉女轮番掷子,不对弈下棋而只摆字。黑白子排满棋枰,显出白底黑字:金玉班。
那是磁石屏风,也当棋枰。铁棋子打上去贴住不难,而要棋子平面抵枰到位,还要均匀排布,且摆出“金玉班”仨字,则有一定难度,尤其对玉女来说。
完成投子摆字,武生公子脚尖点地,腾空而起,一鹤冲天,空中旋身转体下落,终于平稳着地,站在玉女身边,背对观众。他揭去最后一张脸谱,转身恢复本来面目,依然是九首金童。这小伙时而俊美文雅,时而英武阳刚。
金童玉女摆个郎才女貌的姿势,礼待全场观众。
人潮涌起声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浪高过一浪。观众尽享视听之娱,拍手加油、开口喝彩之余,还评头论足。
观众里有两位:一位儒雅飘然的老者,五绺长髯随风飘摆;一位高壮白俊的壮年男子,鼻唇间一副鲢尾须,硬挺乌亮,精美绝伦。
老者看着看着,脑海里灵光一闪,抽空儿悄悄对鲢尾须壮士道:“骏驰,咱们组织还少阎罗王,缺钟馗,而千手玉女刚好叫王烟萝,‘九首金童’恰是‘钟(鐘)馗’,你说巧不巧?”
所谓的骏驰琢磨着,小声道:“王烟萝,阎罗王。九首金童钟(鐘)馗,此鐘非彼鍾。不过,据说他叫钟离尘,而且姓钟不姓钟离。真巧哎,师父!”
老者抚长髯微笑道:“等回头和组织通通气,通过的话就恭请玉女、金童,争取阎罗、钟馗尽快到位,幽冥九煞早日聚齐。”
骏驰点头赞道:“师父高见。”
“好!”“精彩!”师徒俩叫好喝彩,尽职地当着文明的观众。
他们俩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可惜还是让人听见了。闻者没在他们切近,恰恰离得很远。
此时微风缓吹,那师徒在看台南边,是上风口。看台北面出于下风,闻者就在那头。
人声喧闹中,离那么远,还能听见悄悄话,可见这位多么不一般。有远视眼,还有“远听耳”?哎,这位的就是。
毕竟,人家练就“龙阳顺风耳”,听得远还能过滤杂音,好不容易才接收到秘密情报。
(https://www.mangg.com/id41191/219514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