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李鸿章平步青云 > 谢恩折子

?

  安徽宿松湘军大营,曾国藩查看军营回到签押房,见有两个军机处的大信封,不用问,又有上谕寄到了。这一阵江南形势紧张,三天两头奉到上谕,先是要官文与曾国藩、胡林翼熟商妥议江南局势,接着又奉旨,何桂清革职逮讯,以张玉良暂署钦差大臣关防,总统江南诸军。不知今天又有何谕。

  江南大营崩溃,长江下游局势靡烂,对湘军而言亦喜亦忧。忧自不必说,江南大营被破,长毛无后顾之忧,腾出手来一心西进安徽、湖北,湘军会面临巨大压力,尤其安庆刚刚合围,如果长毛大军回救,难免会前功尽弃。喜则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几年来,官军只把主力屯在金陵城外,湘军则在上游苦战,即使是傻子也看得出朝廷的小九九,无非是让湘军拼命,而八旗绿营独得攻克金陵的大攻。而今江南大营崩溃,官军一败涂地,湘军就转而成为朝廷的依赖,无论朝廷乐不乐意,湘军的地位自此会一路攀升,将来攻克金陵的大功,十有八九也要湘军来收取。就眼下局势而言,江南一系列人事变动会马上展开。尤其何桂清被解职,他空出的两江总督,不可能久悬。如今两江总督不同一往,从前是以财赋重天下,如今系天下之安危,朝野目光都聚焦两江,其地位甚至超过向称天下第一督的直隶总督。这个位子,恐怕要由湘军的大员来充任。以曾国藩推测,胡林翼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在湖北,与湖广总督官文关系极为融洽,堪为天下督抚楷模。胡林翼是湘军出身,军兴以来对曾国藩礼敬有加,而且在粮饷上一直是湘军的依赖,由他出任两江,对湘军也是件大好事。当然,曾国藩隐隐也期望这大任降于自己肩头,只是感觉希望渺茫。

  曾国藩拿剪刀剪开封口,抽出军机处的寄谕,信很短,一眼可见全文,禁不住心砰砰乱跳:

  军机处本日奉上谕:曾国藩着先行赏加兵部尚书衔,迅速驰往江苏,署理两江总督。

  曾国藩满脸喜气,走到外面说:“快,快,摆香案。”

  朝廷有恩赏,大员照例要摆设香案,恭谢天恩。幕僚们都围拢过来,眼巴巴的问:“大帅,朝廷有何恩赏!”

  曾国藩拱手说:“我放两江了!”

  “终于盼来了!”

  “不出所料,两江总督非大帅莫属嘛!”

  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的消息立即在整个大营传遍了。幕僚和将军们纷纷前来祝贺,曾国藩喜怒不形于色的功夫再到家,此时也掩不住心头的喜悦,嘴很难闭紧,脸色想崩也崩不住。一再拱手说:“皇上天恩高厚,诸位帮扶之功。”

  曾国藩太需要实权了,他盼督抚之位,已经五六年了。当年他在湖南、江西倍受排挤,尤其在江西,九江战败后在省城南昌受尽欺辱。他带兵江西,为人家守城池,本应从江西解决粮饷,而江西官绅动则以没有明诏为由不供粮饷,巡抚陈启迈更是以断饷为要胁,随意调动湘军,擅自刑讯湘军将领。那时曾国藩的湘军因为闹饷,几近崩溃,为了粮饷,他只有向江西官绅忍屈受辱,打碎牙和血吞。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没有督抚实权,他的湘军客居他乡,一切要看人家脸色。如今他一旦手握总督大权,两江一切用人行政,要参要保,皆出自他一支笔下,两江三省,唯他曾国藩马首是瞻,要粮要饷,谁敢殆慢?想来真是痛快之极。

  忙了半天,众人散去,李鸿章等几个心腹幕僚跟随曾国藩进了签押房,曾国藩坐定了,说:“如今我署理两江,长江上下游的军事必须统筹拿出个盘子来,请诸位来一同商议。”

  李鸿章眼尖,说:“老师,军机处还有一件。”

  曾国藩一拍额头说:“一忙起来忘记了。”

  李鸿章帮他剪开封套,曾国藩拿出来,看了几行说:“果然不出所料。”

  这件上谕是要求曾国藩统筹江南局势:

  目下军情紧急,曾国藩素顾大局,不避艰险,务当兼程前进,保卫苏、常,次第收复失陷之地。重整军威,肃清丑类,朕实有厚望焉!

  此时苏常都已陷敌,如今的长江下游三角洲,只有上海还在官军手里,所以兼程前进,保卫苏、常已经是空话。那么还有上海、苏北、浙北,长毛都有可能进攻,要不要兼程前往?

  如今曾国藩是两江总督,两江任何地方有失,都难辞其咎,所以应当派兵兼程前往。这是一种看法。

  苏东地方既然已经尽失,如今再去,已是昨日黄花,劳师远征,徒劳而已。这又是一种看法。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兵。老九正在围攻安庆,皖北、皖南、江西都有战事,抽不出兵力来。关键是,就是有兵能不能到苏东去?彻底平复长毛之乱,必须据长江形胜,由上而下,由西而东。不如此,不能凑功!”这是曾国藩的主意,“难处在于怎么说通朝廷!”曾国藩捻着胡须说,“平定长毛,不能东一棒棰,西一榔头,不能哪里丢了就追到哪里去,必须有一个统盘的考虑。请大家都帮我设想,我呢也要仔细推敲,此事还不宜久拖,咱们明天再议如何?”

  但是谢恩的折子必须立即上,所以他吩咐说:“少荃辛苦一下,代我起草谢恩的折子,说明叩谢天恩之意,至于江南的局势,说明随后会有个专折就行了,暂不必详谈。”

  起草奏折是李鸿章的长项,稍做思考,立即开笔,写完后修改润色,个把时辰就完成了。先说曾国藩的感激之情,“立即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接着要谦虚几句:“伏念臣从戎七载,未展一筹。既无横草之功,兼有采薪之患,乃蒙龙光曲被,虎节遥颁,膺九陛之殊恩,畀两江之重寄。鸿慈逾格,感悚难名。”然后再说现在不能立即拿出统筹两江的办法,因为两江“统辖三省,兼理盐政、河漕、江防诸务,地大物众,任重事繁”,而自己才能有限,“在平时已才力之难胜,况目下实艰危之尤甚。”但是还必须表明不负朝廷所托的决心,“惟国家多事之秋,岂臣子怀安之日?计唯有殚心奉职,速拯疮痍,庶几仰答高厚生成于万一。”最后说明,除了军情会随后具报外,“所有微臣感激下忱,理合专折付驿,叩谢天恩,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李鸿章誊录清楚,立即给老师送去。曾国藩正在伏案,招招手说:“少荃稍坐,我正给老九写封信,告诉他我已放两江的喜讯。”

  所谓老九,就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如今正在围攻安庆。

  “九叔接到信,不知怎么高兴呢!”李鸿章与曾国藩有师生之谊,曾老九与李鸿章年龄相仿,但也在叔辈上,所以李鸿章称“九叔”。

  “我这些功劳,都是老九和大家给我挣的,我坐收渔利而已。”曾国藩一边写信,一边谦虚几句。

  李鸿章不再打扰,静坐等候。

  曾国藩把信封好,李鸿章代为招呼外面的仆役:“老师的信,立即发给安庆的九帅。”

  曾国藩接过李鸿章代拟的奏折,一边看一边点头:“少荃这支笔,真是倚马可待!尤其‘既无横草之功,兼有采薪之患’,用典恰当,恰如其分!难得难得!”

  “横草”语出《汉书?终军传》:“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所谓横草就是让草横下来倒在地上,很简单最容易的事情。无横草之功,就是说很小的功劳也没有。苦战八九年的曾国藩却说无横草之功,那真是谦到家了。“采薪”语出《孟子?公孙丑下》:“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采薪就是上山采柴,有采薪之忧,意思是自己有病,连上山打柴也办不到。曾国藩的确身体有毛病,请过几次假。不过,反过来看,有病还坚持带兵,无异又是一种表功。

  唯一不足,是觉得决心还表的不够坚决。曾国藩思考一会儿,提笔在“惟有殚心奉职”后面加上“啮齿誓师,揽辔而志澄清;尽收疆土,下车而问疾苦”。总督所谓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曾国藩加的这几句把总督管军理政的职责都说到了,尤其是“啮齿誓师”四字,亏老师想得出,让李鸿章敬佩不已。

  “在其位某其政,我出任两江总督,自然要以两江的全局来说话。”曾国藩说,“其实谢恩的折子,我自己动笔也未尝不可,之所以要你动笔,并非仅仅是让你在文字上下功夫,更是要让你从中体味做事的学问、虑事的方向和方法。当然,也是为了能够省出我的时间。”曾国藩把折子放到案上,继续沿着他的思路说话:“一个官员,总要有属于他自己的时间,来思考他该思考的问题。一个群体中,大家都是各司其职,你干好你该干的事,他干好他该干的事,这个群体才是一个好群体。特别是一个官员,万万不能事必躬亲,事无巨细。这可不是偷懒,即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培养替手。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精神可嘉,其方法却不敢苟同。因为他事必躬亲,所以无人可替代,一旦他病疫,蜀汉便走到头了。少荃你想,这是不是非常可惜?”

  曾国藩这样评价诸葛亮,还真是出乎意料,也令人耳目一新。

(https://www.mangg.com/id39464/211443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