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欲火大明 > 第四十三章 清军入关

?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七月,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连续攻打两个月无果后,李自成掘开黄河堤坝,水淹开封,九月开封陷落,河南巡抚等一众官员殉难,自此整个河南脱离朝廷的控制。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正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三月,杀与之合军的农民领袖罗汝才,四月杀叛将袁时中。

  五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十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大明朝最后一位杰出的军事家陨落,大明已经翻身无望。随后的几个月里李自成迅速席卷整个陕西,除了西部偏远的几个府没有攻下外,基本上陕西大部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崇祯不得不急令五省总督丁启睿派兵进剿李自成,可是现在的丁启睿能保住江南半壁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有什么兵力可以进剿。

  收到消息的郑芝龙整日坐立不安,想起了之前郑森对大明朝廷的种种语言,现在一一得到了验证,郑芝龙整日都在福州的总兵府忙碌,此时的大明已经人心惶惶,五省总督丁启睿则在想方设法到处调兵,现在已经把注意打到了福建这里,谁让郑家的水师那么出名呢。

  可是张肯堂也不是省油的灯,把福建的兵将调走了,谁来保卫福建,所以他也借口闽浙边界不宁,派兵进剿,就是不给丁启睿口实,郑芝龙现在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反正他肯定是不会离开福建的。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不过用的还是宋献策这个神棍搞出来的十八王子主神器那一套,虽然很可笑,但是对普通老百姓的迷惑力很强,李自成可是说利用了老百姓崇尚迷信的弱点顺利取得民心。

  同月,李自成誓师东征北京,二月初二,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杀卢江王朱载堙。初五攻克太原,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克忻州官民迎降,代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在关前悉力拒守,最后火药用尽,开门力战而死,全身矢集如猬毛。

  三月初一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伤亡将士数万人,伤亡惨重,李自成下令屠城。当晚,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

  崇桢听闻消息后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三月十五日农民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

  十七日进高碑店、西直门,以大炮轰城,入午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

  双方谈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入城,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桢带著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后崇祯前往景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李自成下令将崇祯“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同年四月,吴三桂降清,并引清军入关,与李自成激战于一片石,李自成不敌退出北京,而另一方面明马士英、史可法等遗臣,拥福王即位南京,改次年(公元1645年)为弘光元年,以史可法晋师江北。八月,郑芝龙与郑鸿逵原任总兵,加封安南伯及靖虏伯。

  此时在台湾的郑森好像被遗忘了,根本没有注意到他,局势的变化只能用瞬息万变来形容,郑森的婚事也被遗忘,老爹郑芝龙只是派人来确定他是否还在台湾,再也不说什么考不考进士这种废话,形式的急转直下让郑森都有点应接不暇,更不用他说老爹。

  “森哥,难道大明真要灭亡不成?”

  “如果此时金陵的那些朝廷大佬能够认清形势的话,我虽不敢说大明还有救,至少能保住这半壁江山。”

  “那如果,圆圆是说如果,大明真的会亡吗?”

  郑森摇了摇头,他虽然知道大明必亡,可是还是没有忍心打击陈圆圆,毕竟近三百年的正统突然垮塌,大家很难接受。

  “圆圆,我想去一趟金陵,老师还在那里,我想去劝劝他。”

  “嗯,这是应该的,圆圆也随森哥一起去。”

  “那不行,现在江南兵荒马乱,圆圆就在这里等我,要听话。”

  看到郑森如此的坚决的答复,陈圆圆也知道自己说服不了他,只能在心里祈祷郑森一帆风顺。

  十一月,郑森乘着自己船厂生产的最新战船扬帆出航,这已经是船厂生产的第五艘新式战船,载重量达到了惊人的两百吨,船帆依旧用的是硬质船帆,只是做了一些小的改动,稍微提高了船只的航行速度,可以说现在的这艘船只不输于西方的任何战船,只是水师士兵的海战经验还很欠缺。

  “大人,现在金陵那么危险,何必亲自去呢,交给末将就行。”

  “施琅,金陵的情况你不了解,交给你我怎么放心。”

  “大人想的太多了,只要给末将名单,保证把他们都请回台湾。”

  “你不懂,我现在的心情也很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是不希望老师陷入困境,所以才想要去一趟金陵。”

  “末将多嘴,可是大人为什么不多带些人马,说不定还能帮上忙呢。”

  “不添乱就不错了,现在金陵风声鹤唳,我们这样冒冒失失的过去,说不定被误认为是清军的奸细呢。”

  “大人说的也是,现在的金陵已经是惊弓之鸟,我看我们还是停靠在崇明吧,然后从海门登岸,走陆路进南京城。”

  “嗯,这个注意不错,你们都留在崇明,我只带水猫跟小伍就行。”

  现在的崇明岛上也是人心慌乱,好在没过多久,郑森就派了两艘战船过来,以防清军南下,崇明岛上可是储存着小伍这些年帮郑森赚的数十万两银子呢,不能便宜了满清鞑子。

  “甘辉快看,又有一艘战船来了。”水猫的眼睛比较尖,首先发现了郑森的坐船。

  “咦,少将军不是已经派了两艘过来吗,这艘战船好像更大,会不会是少将军本人,小伍你那些东西都装船了吗?”

  “我办事你放心,你刚才说什么,少爷来了?”

  “真的是少爷!”论对郑森的熟悉程度,没有人比得上小伍,他从船上晃过的身影就认出了郑森,急忙跑过来献殷勤。

  “少爷怎么来了,小伍绝对没有偷懒,这些年赚的银两已经装船,少爷要不要清点一下。”

  “我说小伍,见到我能不能不要老提钱,我有那么俗吗?”

  “少爷不俗,小伍最俗。”这也难为小伍,他现在就只负责钱的事,不提钱没法跟郑森套近乎不是。

  “水猫,最近金陵有什么动静?”

  “少将军还真问对了人,卑职刚从金陵回来,可以说现在南明的形势不容乐观,有传闻说太子已经来到金陵,但是朝廷并没有承认,另外传闻说左良玉要清君侧。”

  “嗯,是够乱的,那金陵城内有增加巡视的士兵吗?”

  “还是跟往常一样,没有异常。”

  “没有异常,现在国势颓废如此,他们居然还在醉生梦死。”郑森对那些朝廷大佬跟东林党可谓失望透顶,满清已经进驻北京,成为悬在头上的利刃,他们居然没有任何作为。

  “甘辉,现在岛上共有多少人?”

  “不到五千人,少将军是想都转移到台湾?”

  “那些不愿意留下的可以先行运往台湾安置,我会多派几艘船过来,眼下这里还很安全。”

  匆匆交代完事情,郑森从海门买了几匹马,直奔金陵的钱府,丝毫不敢耽搁,金陵的城门口依然只有三三两两的士卒在看城门,而且只顾在那里喝茶聊天,郑森看到这些也只能摇摇头。

  “老师,学生前来拜望。”

  “明俨,你可算回来了,为师这几日心绪不宁,担心朝廷会出新的变故。”

  “怎么,老师还不知道左良玉要进京清君侧的消息?”

  “怎么可能,左良玉他可是西线的干城啊,形势怎么会变成这样,定是朱大典与高宏图等人窜唆的,老夫已经告诫他们大局为重,想不到这些人还是走了这一步。”

  “老师,难道两位先生没有与你商量吗?”

  “商量过的,可是老夫并不同意,江北的史道邻(史可法)也不同意。”

  “学生只能说他们已经没有了底线,如此这般,人心更加不稳,老师还是随我先行返回台湾吧,这里已经不安全。”

  “何以见得,满清那边只说为先皇报仇,并没有南下的意思,内阁已经在商讨连虏剿匪之策。”

  “什么,连虏剿匪,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吗?鞑子的话也能信,洪承畴可是已经投靠了满清鞑子,他们现在控制了直隶,山东数省之地,怎么可能不南下,他们现在等的只是时机而已。”

  “明俨不要吓为师,情况没有那么糟吧,清军不是停留在济南府并没有南下的意思吗?”

  “老师难道真的是这样认为的?满清才多少人,占领如此大的地方,也是需要时间稳定局势的啊。”

  “不行,为师要马上进宫,向皇上进言。”钱谦益被郑森的话吓了个半死,他终于知道自己为何心绪不宁。

  “老师,你认为皇上会听你的吗?要知道现在的内阁是马士英在执掌啊。”

  “那可如何是好?”刚站起来的钱谦益只好颓废的坐下,马士英与东林现在可是斗得不可开交,想要说服他谈何容易。

  “老师,还是先随我回台湾,我们从长计议。”

  “不行,为师还是朝廷命官,怎么能临阵逃脱呢?”

(https://www.mangg.com/id39386/216646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