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自己逢人就说大明会灭亡,估计会被当作神经病,不过郑森至今也就是跟徐文靖提过这事,但还是说服不了他,现在郑森已经彻底放弃,任何事情只要顺其自然就好。
“少爷,经营台湾岛至少要两三年时间,那不是跟科举考试冲突了吗?而且老爷说年底前就要回去的。”
“怕什么,不就是考科举嘛,尽管去考好了,中不中另当别论,再说年前说自己生病不就可以不回去了嘛。”
“这个,少爷,是不是有些假,我怕老爷会生气,再说万一明年考不中举人,小人估计老爷不回再让少爷出来了。”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考举人我还是很有信心的,考进士在我看来根本就没戏,现在的进士都被东林党一手把持,我们福建就不是这个圈子里的,怎么考也不会中的。”
“少爷说的这些小人也有一些耳闻,不过当今圣上是明君在世,一定会主持公道的。”
“好了,我们还是先看一下造船厂的选址吧,依我看这里不错,这里有河流入海,离鸡笼山也不远,山上的木头可以顺流直下,减少人力运输。”郑森现在根本就不想讨论崇祯,在他看来即便再圣明也逃不出亡国的命运。
“嗯,少爷的眼光就是好,水力确实是目前最便捷的运输方式,就是不知道少爷说的那个火车如何建造,如果有了火车可就方便不少。”
“呃,文靖,你倒是提醒我了,虽然我们不能造火车,但是可以造铁轨与车厢,用数匹马来拉动,也比人力运输强啊。”郑森普及的知识面有些太广,居然还跟人说火车,真是无知无畏。
“少爷总是可以异想天开,不过小人觉得如果可以造出少爷说的水泥的话,对我们的帮助会更大。”
“水泥我也想造,可是我只知道大概的成分,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制造,哎,有机会应该去一趟南洋,看看那些西洋人有没有发明出来。”
“看来这个暂时只能放弃了,不过造出马拉火车也足够码头使用。”
“文靖,造船厂我就托付给你了,当然码头与仓库的事情也不能拉下。”
“请少爷放心,文靖的能力少爷难道还不清楚吗?就是再多的事情也可以应付。”
“哈哈,想不到文靖现在也敢吹牛了,不过这也是信心的体现,对了,那些新兵现在表现得如何?”
“自从少爷把那几个刺头踢回去后安分很多,每天还坚持进行晨练,小人觉得造船厂也可以让他们出出力,磨练一下。”
“这我不管,你自己看着办,但是这些是我以后组建民兵的骨干,也要对他们进行一些思想上的教育,我看不如这样,请位先生每天教导他们认字,当然我也会每天来给他们讲解一些武略。”
“还是少爷想的周到,小人这就去安排。”
郑森看着徐文靖的背影很是欣慰,这个是自己的第一个弟子,可以说完全是按照现代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而徐文靖也没有让郑森失望。
不过只有一个徒弟明显是不够的,这近两百个新兵就是郑森的第一批试验品,不过只是过度产品,真正的主力是移民过来这数万百姓中的少年一代。
施天福这边由于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灾民安置时间只用了不到五天,主要也是这次坐船过来的灾民还不到一万人,不过这次灾民中工匠的数量居然比上次只多不少,张明琪还是安排木匠帮助百姓建造简易房屋,铁匠则全部送到铁匠铺打造农具。
这天郑森又赶到现在的砖窑查看出砖的进度,建造的木屋都是用的没有烘干的木材,估计能保持三个月不变形就不错了。
而且台湾岛多台风,木屋根本经受不住台风的冲击,台风季节要到明年的六月以后,暂时还有时间烧砖改造这些临时的木屋。
负责砖窑的是一个叫王大柱的石匠,看到郑森后激动不已,直接行了跪礼:“小民王大柱见过郑大人,多谢郑大人的活命之恩。”
“王师傅,我不是说过了吗,我们这里不兴跪礼,赶紧起来,不然我可要走了。”
“是是,看小老儿这个记性,郑大人是来看出砖的进度吧?”
“是啊,这个木屋临时住一下还行,时间长了就容易变形,怎么样,现在赶得上建造的进度吗?”
“不瞒郑大人,小民身后的这帮子人就是来拉砖头的,可是一个窑一天就只能出一次砖,我们还要自己做泥胚,根本赶不上。”
“怎么回事,明琪,你没有给他们配一些人专门做泥胚吗,光靠王师傅他们三五十个石匠,那不是要把他们都累死啊。”
“请大人恕罪,实在是第一批的百姓都已经安置好了,大家都忙着开垦荒地,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帮忙。”
“原来是这样,没事,那就从这次转移过来的百姓中专门挑选两百人,分配到砖窑,还有砖窑太少,再多建几座,明年年初之前必须要烧出足够的砖。”郑森一边说,张明琪则在不停的进行记录。
“还有,王师傅你知不知道如何烧制水泥?”
“水泥?不知道郑大人说的水泥是什么事物,小老儿从来没有听说过。”
“哦,水泥是一种建筑用的材料,与水融合再晾干后非常坚硬,就算是火炮都无法轰开,只要成分就是石灰石跟粘土,具体还有其他什么成分我也不是很清楚。”
“石灰石与粘土小老儿都听说过,不过没有人混合使用过,不知道效用如何,如果郑大人需要,小老儿可以帮忙做一些出来。”
“这个先不急,王师傅,你们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烧砖,当然也可以建个小窑试做一下水泥。”
“好嘞,郑大人就放心,只要人手足够,小老儿绝不会误了大人的事情。”
任何的技术革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现在郑森要做得就是技术积累,在他的印象中欧洲现在好像也还没有发明水泥,不然的话郑成功攻打台湾不会那么容易的。
只要给这些石匠足够的时间,郑森认为没有中国人发明不出来的东西,自古中国人都不比任何人差,主要还是受到祖传思想的严重影响,甚至有什么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一旦遇到大灾大难,很多先进的技术也就归于尘土了。
同时郑森觉得百姓的饮食结构也存在问题,根本不补充肉类跟蛋白,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吃不起,不过台湾靠海,有丰富的鱼类资源,这个问题可以轻松解决。
所以郑森特意从这批灾民中招募了一批有打渔经验的人安置为渔民,同时在造船厂没有建成之前先露天打造渔船,而渔民则优先编织渔网,待渔船打造好之后就可以尽快出海打渔。
经过一个多月的耕作,百姓们基本都完成了秋粮的种植,郑森望着一片冒出嫩芽的稻田,心情无比激动,等明年四五月间这批粮食收上来之后,郑家就不需要再去南洋大量购买粮食了。
台湾岛的最南端一年可以种植三季,不过收成不高,郑森为了保证产量,宁愿百姓们精耕细作,特意规定只能生产两季,在百废待兴的时候,计划经济的力量绝对超过自由经济。
“大爷,这里的土地还算肥沃吧?”郑森看见一个正在除草的老大爷,心血来潮的上前搭讪。
“嗯,年轻人,这里的土地可比中原都肥沃啊,小老儿估计这一亩地至少可以打上三石粮食。”
古代一石是就是一百二十斤上下,在郑森看来一亩地三石也才三百六十斤而已,跟现代动不动就是上千斤的亩产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不过也没有办法,现在既没有杂交水稻,也没有化肥,有这个产量也不容易。
“那大爷,粮食够用吗?”
“够用,怎么不够用,第一年免租,只要用粮食还农具的钱就行,大伙都能吃上白花花的大米饭,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郑家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老大爷说着就对着福建的方向遥拜一下。
“够用就好,那我就不打扰大爷了。”郑森在附近走了一圈,发现其实老人还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青壮年,还有一些孩童在田里帮忙,看来大灾之后老人的幸存率实在太低,估计有些老人宁愿自己饿死也要给后辈留下足够的粮食。
“明琪,我不是让你组织这些孩童到私塾去上学吗,怎么田里还有这么多孩童?”
“回少爷,这些孩童都还不到年岁,现在私塾里已经容纳不下那么多的学生,所以小人自作主张优先教授十岁以上的少年,等过几年先生的人数足够之后再安排这些孩童进入私塾。”
“嗯,看来确实是我考虑不周,先生还是太少了,算上陈先生他们也不过才十数人,而且你们还要忙很多事,看来还是要从福建加紧招募更多地人手过来。”
“少爷,请恕小人直言,除了陈先生是自愿前来,其他的几位先生可是不太愿意来台湾岛的。”
“我知道你的意思,这里太荒凉了,没有多少读书人愿意来这里吃苦,不过没有关系,只要银子到位,我相信还是有一些人愿意来的,我们也不是非要有功名在身的,没有功名在身的禀生也可以,这个我跟天福叔说一下。”
“那少爷就得尽快了,这几天施将军就要返回泉州,好像少爷也要回去吧。”
“呵呵,我就不回去了,让天福叔把我的想法带回去就可以。”
“可是少爷,这好像是老爷的交代吧,恐怕不妥,而且会影响少爷明年的乡试。”
“在福建考乡试你说我会通不过嘛?我想巡抚大人这点面子还是会给郑家的,另外就说我最近身体不适,需要在台湾岛静养,舟车劳顿容易加重病情。”
(https://www.mangg.com/id39386/211069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