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排完矿区的工作后,郑森又马不停蹄的赶回码头,听取徐文靖与张明琪回报各项事情的进展。
“明琪,你抽空将灾民中孤儿集中到这里,腾出几个屋子开始教导他们识字,我知道你们很忙,所以我已经拜托天福叔带几个教书先生回来,这段时间你们先坚持一下,对了,这里是我整理的阿拉伯数字与我们数字的对照表及使用口诀(也就是乘法口诀),你们这些记账的先生可以回去研究一下,应该可以提高记账的效率。”
“是大人,多谢大人的体谅,我会尽力的。”
“嗯,对了,如果做帐的时候配合一些表格的话会更加便捷,这个可以找文靖教一下你们。还有,明琪,我们这里的物资还能支撑多久?我已经让高山去招矿工,需要给他们支付一定的粮食与食盐,如果库存数量不足的话我就让高山暂缓一下”
“请大人放心,这里的物资除去给工匠们发放的粮食、食盐等,我们还可以支撑两个月不成问题。”张明琪对数字很敏感,每天的库存及用度都记在心里。
“那就好,另外我答应普拉王要教导山民种植的技术,同时承诺给他们分发土地,规矩都一样,每个成人三亩地,十抽一,这个你也负责起来,就把靠近鸡笼山的土地分发给他们好了,不过要多预留些土地,我估计南面的山民也会出山来投靠我们的。”
“小人知道了,大人请放心,小人会找专人负责的。”这种小事随便找个办事员就可以搞定,现在的账房先生也都改称为办事员,郑森已经开始初步架构一个官僚系统,以后这些办事员就是官府的文吏,像张明琪就可以算是主簿,施琅就相当于县丞。
“文靖,你组织铁匠在施琅的军营附近建立一个铁匠铺,不妨规划的大点,可以容纳五百人左右,我们在山里找到了铁矿,需要就近进行冶炼,距离施琅的军营差不多有十多里地,冶炼完的生铁会运到铁匠铺,铁匠铺先期主要打造农具,待这里的道路修好后,安排石匠去修一条山路,方便把生铁从山里运出来。”
“少爷放心,我会安排好的,少爷还有其它事情需要交代小人的吗?”
“那些打造水车的木匠暂时不要全部抽调到码头,留几个人继续打造水车,下批百姓过来就不需要临时打造了,码头的进度控制好就行,不要贪快,你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少爷,小人觉得码头上的仓库现在虽然够用,但是等到后续发张起来后,尤其等到有了海贸之后肯定不够使用,另外现在的农具只多不少,为何还要打造?”
“这个是我考虑不周,码头扩建完成之后优先建造大型仓库,原先的仓库也要重新进行改造,农具的话暂时不打造新的,只将原来那些不适用的农具回炉重造,让这些铁匠练练手,至于多出来的铁锭我另有用处。”
“小人这就安排,请少爷放心。”
一切都在按照既定的计划有序的进行着,只等施天福带领第二批的灾民到达,原本预计一个月就会返回的施天福,晚了将近半个月才到,郑森收到消息后立即带着张明琪与徐文靖到码头迎接施天福。
“天福叔,怎么晚了这么多天,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郑森生怕家里出事,焦急的问道。
“没什么大事,家里一切平安,只是张献忠荼毒湖广,皇上任命杨嗣昌为五省督师,前往湖广坐镇。”
“那有没有李自成的消息?”
“听说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不过跟之前的十数万大军相比,只能算是疥癣之痒。”
“天福叔,不要小看了李自成,毕竟人家征战了那么多年,在陕西有很高的人望,同时大明天下天灾不断,到处是流民,他随时都能重整旗鼓的,算了,不说他们,天福叔还没有说怎么耽搁了这么久才回来?”
“是这样的,森少爷,这次应邀移民的百姓不多,大人让卑职多等了半个月,随便把各地逃难到福建的流民一起带过来,对了,大人还让卑职带了三十个造船的工匠过来,在这里修理受损的船只。”
“父亲想的太周到了,文靖,你去安排一下,在靠近鸡笼山的一侧建个造船厂。”真是急我所急啊,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这两天正想着问问看这些木匠里面有没有会造船的呢,不过就算有也跟自己家船厂的专业师傅没法比。
“啊,森少爷,老爷的意思只是维修船只,可没有说要建造船厂,再说那得要多少人啊?”
“天福叔,你这样说就不对了吧,不建船厂怎么修船,我知道,父亲的意思是建个工坊就行,但是天福叔,你要知道等这个基地建设好之后,很多前往北方的船只都可以到这里停留,小工坊肯定是不够用的。”
“可是少爷,那人手从哪里来,总不能再问大人要吧?”
“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们这里人有的是,那么多的木匠,等建好简易房之后,就可以跟着这些船匠学习造船了,另外我已经抽调了几个石匠开始建窑烧砖。对了,天福叔,教书先生有请到吗?”郑森根本就不给施天福反对的机会,再说这也只是打擦边球,他根本不怕自己的老爹知道。
倒是教书先生比较重要,要给张明琪他们减负,如果把他们累垮了,自己的损失那就大了去。
“森少爷,我一共聘请了五位教书先生,其中有一个叫陈鼎的举人是自愿随我们来的。”
“这太好了,看来最近好信息不断啊。”郑森不知道的是,这个叫陈鼎的十年前就考中举人了,可是会试的时候屡试不中,但是又怀着一颗救国救民之心,对郑家移民台湾的善举大加赞赏,听说郑家招收教书先生就义无反顾的跟来了。
“对了,天福叔,下次回去的时候告知一下父亲,最好也到直隶山东等地方招收一些流民,经过清军入关的祸害后很多百姓肯定衣食无靠,我们能救一人是一人,同时也可为朝廷减轻一些负担,相信也可以给朝廷留下一个好印象。”
“这位公子,宅心仁厚,在下佩服,不知公子怎么称呼?”郑森还没有说完,就听后后面有人打断了自己,但是又不认识这个人,只好询问的看着施天福。
“森少爷,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陈鼎,陈举人,这位就是我家大人的大公子郑森。”施天福赶紧为双方介绍了一下。
“哦,原来是陈先生,久仰,陈先生可以放下泉州富裕的生活来到到此穷乡僻壤来教化这些百姓,实在让郑森佩服不已。”
“哪里,在下对公子的大仁大义之举才是真正的佩服,而且公子年纪轻轻就已经考中秀才,可以说是年轻一代中少有的为国为民者,老夫也不能落后于后辈啊,哈哈。”陈鼎并不是个酸儒,而是个实用主义者,所以郑森的脾气很对他的胃口。
“先生夸奖了,森只是觉得移民台湾却可以救助一方的百姓,如果把这里经营好的话还可以通过这里来救助更多的百姓,所以过来略尽绵薄之力而已,倒是陈先生放弃科举毅然来台湾令在下佩服不已。”
“好了,你们二位就不要互相恭维了,还是先安排百姓上岸吧。”施天福有些看不下,见两人越说越肉麻,不得不出言催促。
“还是天福叔想的周到,陈先生请先到鄙舍休息一下,文靖帮我招呼一下陈先生。”
“郑公子不用管老夫,只管忙自己的事,老夫先去私塾看看状况,告辞。”陈鼎也不等郑森回复就急匆匆的走了。
郑森对这个陈鼎的好感直线上升,在大明已经很少有这么务实的人了,看来自己这次又捡到了个宝。
“明琪,你赶紧组织人手疏导百姓下船,走,文靖,我们去找个位置好点的地方建造船厂。”郑森说完扔下施天福等人,带着船匠就开溜,看的施天福直翻白眼。
“少爷,小人觉得这样做不妥吧,万一老爷追究起来,小人怕施大叔也担待不了。”徐文靖对郑森如此大胆的举动还是有些担心,只好出言劝谏。
“文靖,你就放心好了,我们又不是在这里大造战船,只是将来用于改造船只,现在只是建造一些中小型渔船而已,你就放宽心,不过技术储备要提前做。”
“小人明白了,不过小人感觉少爷这次出来的目的好像不止于此。”
“呵呵,看来文靖又长进了不少,不错,我就是看到这几年民军越剿越多,而且关外女真不断做大,已经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才提前做些打算而已,这叫未雨绸缪。”
“可是少爷,这几年朝廷对着民军不是连战连捷,闯王高迎祥授首,新的闯王李自成只剩下数千人马,就算是刚刚复振的张献忠也只有几万人马,至于关外的女真人只是一些只知道抢掠的野蛮人,根本不足为虑。”
“文靖,你不要小看这些民军,现在中原大地连年大旱,流民遍地,官府不知赈济,这李自成是剿不灭的,我敢肯定大明是亡于此,不过你不要对外说,我是不会承认说过这话的。”只要一有机会郑森就会对徐文靖灌输大明必亡的思想,虽然效果不太好,但是至少让对方有了心理准备。
“少爷难道还信不过小人吗?小人这条命就是少爷给的,文靖此生都惟少爷之命是从。”
“嗯,你的忠心我当然知道,我只是想让你对大明有个更深刻的认识,但是这些话是绝对不能外传的,尤其是父亲那里。”
“小人知道,只是少爷为什么断定大明必亡呢,大明怎么说还有百万大军,只要等到彻底剿灭民军,朝廷再委一员大将出兵关外,顺势扫灭女真,天下又会重归和平。”
“好了,我们不要探讨这个话题了,这些跟我们都没有关系,眼下我们的任务是把台湾岛经营好。”郑森发现身在局中的人根本就没有人认为大明会灭亡,但是这确是真正的历史啊,虽然自己来到大明已经九年,但是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改变这段历史。
(https://www.mangg.com/id39386/211069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