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欲火大明 > 第九章 台湾初开发 下

?

  距离兵营还有五里的时候,巡哨就发现了郑鸿逵一行,接到报告的施琅急忙出营迎接郑鸿逵,这可是他的二老板,得罪不起,施琅行了个军礼之后说道:“卑职见过将军,不知将军到访有何指示?”

  “额,没事,就是想看看附近有没有什么情况?”

  “回将军,山那边的佛朗基人没有任何举动,卑职一直都有安排斥候查探附近的地形,淡水河上的烽火台也已经初步建立,不过数量还是不够,目前正在加紧建造。”施琅领着郑鸿逵一边巡视军营,一边回报近况。

  “嗯,施琅你做得不错,没有让我失望,好好辅助森儿,这里就交给你们,我要回家了。”郑鸿逵巡视了一圈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就准备回去,说白了军营也没啥好逛的,没有仗打的他混身上下都不舒坦。

  “难道将军要准备返回南安吗?”

  “差不多吧,这里交给森儿和你叔父打理就可以了,我还要回去准备明年的武举考核,等过两个月我再来接森儿回去,你可要保证森儿的安全啊。“

  “请将军放心,只要有卑职在,决不让少爷少一根毫毛。”

  郑鸿逵交代完了施琅,又把姜兴彦招到一旁交代了一番才打道回船,正好在码头上碰到了郑森。

  不到半个月郑森就瘦了一圈,也黑了很多,看的郑鸿逵心疼的要死,急忙把他拉到一旁说道:“森儿,虽说你这次出来是历练的,可是也不用事事亲历亲为啊,这个天福怎么回事,都没有把你照顾好,我的去找他。”

  “三叔,不用找了,这是森儿的意思,再说森儿的身体好着呢,你就尽管放心。”正说着呢,郑鸿逵惦记着的施天福就出现在了眼前。

  “森少爷,我看这里的情况还算顺利,物质也卸的差不多,我估摸着是该回去接下一批的灾民了。”

  “天福叔说的有理,这次天福叔回去帮小侄找几个教书先生过来,这里的百姓中有不少孤儿,可以安排他们先上私塾,另外还需要天福叔搜罗一些铁匠的工具。

  虽然灾民中有一些铁匠,但他们都是孤身上路,根本就没有打铁的工具,这也是当初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要铁匠们能在这里打造农具,我们也就不再需要每次从福州转运农具过来,可以节省不少人力与时间。”

  “嗯,森少爷想的很周到,不过不知道这里产不产铁,如果产铁的话就更好了,连生铁都不用贩运。”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郑森其实也不知道台湾产不产铁,不管了,觉得还是先让西蒙带人去探探矿,一般深山老林多少都有点,也不需要多,够用就可以。

  “天福叔说得有道理,我找人去探探,天福叔打算何时回福州?”郑森也觉得要回去一趟,可以多运些灾民过来,多跑一趟就能多救活一些人。

  “越快越好,我看就明天吧,这里就交给森少爷,施琅那里我已经打过招呼,让他听从森少爷的安排。”施天福想的也比较周到,生怕施琅不听使唤,其实很多余,施琅那里郑鸿逵刚刚交代过。

  “我说天福啊,森儿是你的副手啊,我怎么看你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他打理呢?”郑鸿逵有点看不下去,施天福这个老家伙怎么把顺序搞颠倒了。

  “将军,这可是森少爷的意思,再说老是在海上漂也不安全不是。”

  “得,我说不过你,森儿我就交给你,这次我跟你一起回去,年前我再来接森儿。”

  “三叔,你这就回去了啊,那这里的安全怎么办?”

  “森儿放心,三叔会把一半的舰队留在这里保护你们,不过有些话我可说在前面,你可不要打他们的注意,要是让你父亲知道,我可不帮你说话。”

  “三叔说什么呢,我怎么会打舰队的注意,岸上的事情我都处理不完。”郑森的心思一下就让郑鸿逵看穿了,虽说知子莫如父,但是郑森跟郑鸿逵的时间比郑芝龙可长得多,只要郑森一撅屁股郑鸿逵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

  其实郑森就是想用这支舰队把西班牙人赶走,省得还要防备他们,只有千里做贼,没有千里防贼的道理,不过看起来这个愿望实现不了了。

  “将军说的对,任何舰队的调派没有都督大人的手令是绝对不行的,不过在港口防御不在此限。”施天福这个老狐狸也闻出了点味道,虽然他对郑森主导移民这件事不反对,对岛上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原则性的事情他也不敢违背,郑芝龙治军还是很严的。

  第二天施天福就带着船队在郑鸿逵的护卫下返回泉州,而郑森则依据自己的起居习惯,完成晨练后,开始对各个安置点进行巡视,这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这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各地的情况,还是毛太祖的那句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今天郑森先到大夫们的临时住所进行巡视,这些大夫说是聘请来的,其实很多是半胁迫的,谁也不想好好的地方不待,跑到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来啊,所以郑森每次来都要安抚一下他们。

  郑森一路走来看到还是有一些人生病了,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有现代意识的他深知防患于未燃的重要性,想到这里他赶紧把大夫召集起来。

  “各位大夫,在下知道你们不太愿意过来这里。”郑森伸手阻止一些想说话的人,继续说道;“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更何况救死扶伤本就是做医者的本分,我在这里承诺只留各位三年,不过在这三年之内各位需要帮我教导一批徒弟,不能藏私,只有徒弟出师了,各位就可以返回泉州。”郑森为了调动这些大夫的积极性,不得不开出一些优惠条件。

  “大人请放心,我们会尽心教导徒弟的,鄙人也很佩服大人的胸襟,为了安置流民亲身前往这个不毛之地。”其中一个大夫站出来代表大家发言道。

  “哦,看来你认识我,不知道这位大夫怎么称呼。”郑森没有想到居然有人认识自己。

  “回大人,鄙人是回春堂的坐堂大夫,姓任名士权,之前有幸为大人资助的几个乞丐看过病,而且也听说大人刚刚考得秀才功名,只是不知道此次安置灾民的主官是大人而已。”

  “呵呵,原来是任先生,既然相识那就更好了,我这里还有一件紧急的事情需要请任先生帮忙处理一下。”

  “大人只管吩咐,先生一说不敢当,大人还是称呼鄙人为士权吧。”任士权连连对郑森躬身谦让,心里面则是感动莫名,很少有士人看得起医者的,在大明只有出了名的大夫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毕竟大夫这个职业也是比较低贱的。

  “那,士权,你拿我的手令去仓库那里找徐文靖调拨五十人,然后用石灰粉将村庄周围洒一边,同时劝导百姓不可随地大小便,而且千万不要饮用生水,以免引发疫病。”郑森觉得一些卫生常识有必要经常性的进行劝导,百姓的自制能力还是不太强,只能用疫病来恐吓一下。

  还有士权,你们有空的时候把治疗常见病的药材尽量制成药丸,方便百姓使用,毕竟熬药对现下的百姓来说很难做到,当然人手你不用担心。”郑森不忘提醒这些大夫制作一些中成药,方便携带。

  交代完这里事情,郑森就前往附件的村庄找张明琪,让他找二十余个十三到十六岁之间的少年随那些大夫学医。

  之后郑森又前往码头查看仓库的建造进度,虽然这里有徐文靖在监督,但是不走一趟郑森还是觉得心里不踏实。

  码头上的新兵以为跟随郑森过来是喝香吃辣的,谁知道居然是做苦力的,当时就有很多人抱怨,不过郑森直接把那几个抱怨特别大的给送了回去,不能跟百姓同甘共苦的人他是不会要的。

  经过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村庄周围的土地终于完成了丈量,外围的土地也开始了先期的丈量,如此可以避免下批百姓到达后因为丈量土地而耽误播种时间。

  已经拿到土地的百姓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在进行耕作,这里基本属于平原地貌,土地都比较肥沃,只有少部分的田地地势比较高,为了给高地灌溉张明琪已经安排了二十个木匠打造龙骨水车。

  简易的码头与仓库也都建好了,建完后的码头一次可以停靠十条大型船只,而且还不会觉得拥挤,不过码头与仓库之间的道路还没有来得及修,徐文靖已经安排了石匠与新兵到附近的鸡笼山上采石铺路,不过木匠就闲了下来,为了合理安排,郑森让其中大部分木匠帮忙百姓建造木屋,而剩余的二十多个木匠在张明琪的建议下在鸡笼山的溪流上建造风车,准备利用水力舂米磨粉。

  “嗯,明琪你安排的很细致,不过码头那边不要停,我的要求是要同时停靠至少二十艘大型船只,而且还要对现在的码头进行适当的加固,对了,可以在码头安装一些吊车。”

  “少爷,什么是吊车?”郑森的新名词让张明琪直接傻眼。

  “哦,就是类似于抬杆一样的东西,就是帮助装卸货物用的,这个你可以问一下文靖,他应该知道。”

  “是少爷,小人这就安排,不过如此安排的话木匠就比较吃紧了,需要适当调济一下。”

  “这样,我们先去看看水车的打造情况,如果那里顺利的话,可以抽调些人出来。”

  “少爷说的有理,那小人先带少爷去看一下水车的打造情况。”

  郑森与张明琪一行人赶到小溪边上的时候,木匠们刚打造好了一架水车,正在调试,可是样子与郑森以前见过的转轮式水车完全不同,于是上前问道:“木匠师傅,你打造的这个是什么水车,我怎么没有见过?”

  “回大人,这个是龙骨水车,专门用来灌溉的,操作方便而且也易打造,只要有足够的木材就行。”其中一个木匠回答道,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大家都开始称呼郑森为大人。

  “那这个怎么用呢?”很好奇的问道。

  木匠就引着郑森到已经打造好的一个龙骨水车旁,一边演示一边跟郑森说;“大人,只要站在上面这样踩就可以了,很轻便,十岁的孩童都能操作。”

  郑森看着木匠操作龙骨水车,发觉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出龙骨水车这种水力机械,古人的智慧绝对令人佩服。

  “哎,要是有蒸汽机就好了,不过我也不知道蒸汽机的具体原理,不知道现在这个年代瓦特有没有发明了蒸汽机,看来要好好问问西蒙。”郑森又想到我们的西蒙同志,但是可怜的西蒙同志现在正带着二十个冶铁工匠在翻山越岭的找矿呢。

(https://www.mangg.com/id39386/211069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