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欲火大明 > 第九章 台湾初开发 上

?

  有了徐文靖开头,大家也就开始踊跃发言,虽然瞎说的比较多,但还是提到了几件现在急需要处理及注意的事情,如需要先用艾叶熏蚊虫,将小水塘填平,避免滋生蚊虫;同时禁止饮用生水,必须喝煮开的水;要求百姓在自己建造房子的时候要将地基尽量垫高等等不一而足。

  郑鸿逵则一直在边上看着郑森的表现,完全不管不顾,在他看来自己来就是来打仗的,这些后勤保障之类的想想就头疼,实在是懒得管。

  次日一早施琅首先带领一千军队下船,然后郑森才开始安排徐文靖带领新兵到就近的山上伐木,木匠与石匠则在港口就近建立仓库及码头,张明琪则带着十余个账房先生去安排那些保长甲长安抚船上的百姓。

  “哎,少主为什么要带我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啊,到处都是蚊虫,才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被咬了一身的包。”

  “就是,我也一身的包。”负责头前探路的斥候开始小声的抱怨了,其实也不能怪他们,现在的台湾北部根本就是没有开发的地方,非常的荒芜,只有西班牙人经常来溜达而已。

  “姜大哥,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就是一天也别想巡视完。”施琅眼看着太阳已经升起,开始对斥候的探查进度有所不满,只得向自己的副手姜兴彦求教。

  说起这个姜兴彦可是跟着郑芝龙的老人了,基本上所有大型的战斗都参加过,不然郑鸿逵也不可能放心让施琅这个后辈来指挥军队。

  “大人,以卑职之见,不如兵分三路,这样大队人马就不需要再这里空等,如此进度也可以加快很多。”

  “可是姜大哥,这样兵力不就分散了吗,我怕附近有佛朗基人。”

  “大人放心,看到我们如此的大张旗鼓,就是红毛人也不敢来轻易招惹,更不要说佛朗基人。”

  “好吧,那姜大哥负责东面,巡视完后在鸡笼山下修筑兵营,刘百户负责西面,到淡水河处建立烽火台,正面由我负责,各位切记让斥候轮流探路。”施琅也发现自己谨慎过了头,现在的郑家如日中天,应该没有人敢在海外来撸胡须,同时他也发现斥候的苦处,果断采取措施,体现出了施琅的带兵天分。

  如此分兵之后进展果然加快许多,由于各路斥候可以进行轮换,也减少了士兵的苦楚,大家也就不再抱怨了。

  郑森等人刚吃过中午饭,就接到施琅传来的消息,他们已经完成了巡视,正在往鸡笼山开拔,按照郑森的估算这一圈巡视下来怎么也得要一天才能完成,怎么才半天就完成了。

  经过传令兵的报告后郑森才知道,原来施琅是兵分三路,在问清楚情况后郑森并没有留下传令兵,同时告诫施琅如果遇到山民不要与他们发生冲突并立即通知他。

  而郑森自己则通知张明琪开始安排百姓分批次下船,随着一艘艘小船的靠岸,百姓开始陆续走上久违的陆地,开始熟悉台湾岛这个处女地,由于之前提前做了一些准备,百姓可以按照次序领取粮食与农具。

  可是随着百姓越来越多,问题就慢慢出现了,第一个暴露出来的就是农具种类繁多,很多百姓只挑自己熟悉的农具,这样原先郑森买的套件中出现很多无人问津的农具。

  于是负责分配农具的小伍就将这些农具强行分配给后到的百姓,引起了百姓的不满。

  郑森得到消息的时候,百姓已经把小伍他们围住了,还能听到小伍的大声责骂:“你们这些刁民,我们郑家可怜你们,才给了你们一条活路,但是你们却不知报恩,难道想造反不成?”

  听到“造反”两字后百姓们不知觉的后退了两步,也低下了自己的头,确实如果没有郑家的照顾,自己还不知道已经饿死在哪里了。

  “大人,我们是平头百姓,可不敢造反,郑家的大恩大德我们一辈子都不敢望,只是这些农具我们都不会用,给了我们也没用,而且还会耽误耕作,之前的百姓都能领到趁手的农具,我们也只是想问问而已。”此时一个在百姓中比较有声望的老者出面向小伍赔罪。

  “这有什么关系,用用不就知道了嘛,谁也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用的,难道还要小爷我来教你吗?”小伍看百姓退缩,开始得理不饶人。

  郑森有些看不下去了,自己当初犯的错误自己得承担,如果为了农具不趁手耽误了农时的话,将会影响自己整个移民安置的进度,走上前去踹了小伍一脚,骂道:“小伍,怎么说话,百姓的声音我们也要听听,而且这位老大爷说的对,你先把那些百姓不需要的农具收起来,以后我再想办法。”

  “可是少爷,那样的话农具就闲置的太多了,而且……”

  “好了,我知道了,农具数量我心里有数,你照我的吩咐行事就行。”说完郑森又转向刚才老者,给他做了一揖,“多谢老大爷的提醒,都是我们考虑不周,没有什么比耕作更重要,不知道老大爷怎么称呼?”

  老者一看刚才的架势,就猜到郑森是这里的管事,看到郑森行礼赶紧侧身让过,并且对着郑森跪了下来,“这位大人,小老儿刑丁阳代表乡亲们多谢你的活命之恩。”

  “刑大爷,千万别这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郑家不会眼睁睁看着父老乡亲饿死乡里,但是福建毕竟土地太少,所以我们才想着把大家安置在这里,这里都是无主的土地,每人都可以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这样大家也就有了后继。”郑森急忙将刑大爷扶了起来。

  虽然将流民安置到台湾郑森是有私心的,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整个大明的土地都集中在皇族与大地主的手上,而且福建又是个多山的地方,总不能让郑家与整个士大夫作对。

  “请大人放心,我们会好好耕作,尽快产出粮食,大家伙都听到了吧,好了赶紧散了吧,不要让这位大人难做。”在刑大爷的号召下围在一起的百姓都自觉的拿着新领到的农具返回安置点。

  郑森一刻不停地赶到码头找张明琪,那些没有用的农具必须退掉,太占地方了不说,还的找人看管。

  “明琪,之前订的农具有很多不适用,你想法运回去处理掉,再想办法运点耕牛过来,光靠人力无法达成我们的先期目标。”

  “是,少爷,小人这就安排,不过以小人看,少爷买的农具有点多了。”

  “哎,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本来以为怎么也的有五六万人,结果还不到两万,差距实在太大了。”

  “少爷还是不理解百姓的乡结,一般只有实在是走投无路的人才会离开故土,哪怕只要有点希望,百姓也要留在故土。”

  “嗯,确实是我想的太简单,不过不管人多还是人少,我们都要尽心妥善的安置好这些百姓,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根据地。”

  “根据地,少爷的意思是要把这里经营成郑家在海外的基地?可是老爷前些年就抚的时候就放弃了这里,不然这里也不会仍然如此荒芜。”

  “父亲的想法我暂时无法改变,但是这里却是整个航线的中继站,经营这里对我们郑家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是父亲看不到这点而已,现在说这些也没有,而且都是我的私自决定,你暂时不要跟老爷说,以后定期我都会过来视察,你尽快在这里建立大明那套规矩。”

  “少爷,大明实行的可是海禁国策,虽说最近有所放松,但是要在这里建立官府肯定会引起朝廷的注意。”

  “这个你就放心好了,现在朝廷的眼里只有民军与关外的女真人,是不可能在意台湾岛这块飞地,不如红毛人也不敢占据这里,你就放心大胆的做,有事我给你撑腰。”郑森拍了拍张明琪的肩头以示鼓励。

  “是,小人明白了,可是如果老爷问起的话该如何回复?”

  “我父亲不会问的,就算问起也只是百姓的安置情况,父亲已经没有开拓进取的野心,你先忙,我先到各处看看。”郑森不想太多评论自己的老爹,他只能自己默默的做安排。

  各个安置点的百姓在选出来的保长甲长带领下,熏蚊虫的熏蚊虫,填水塘的填水塘,还有一部分已经开始在搭建房屋。

  看着老百姓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样子,郑森觉得自己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了一方百姓,如果按照郑芝龙原来的想法就是将这些百姓送到台湾,给予赈济的粮食,让他们在这里自生自灭,这与自己的打算背道而驰,自己要让这里成为郑家将来立足的根基。

  而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陌生的环境是人类最大的敌人,特别是水土不服造成的疾病更是催命的魔鬼,现在有了郑森他们群策群力将一些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又安排了大夫与药材随船过来,损失也降到了最低,本来应该大面积爆发的疟疾没有发生,烦人的蚊虫也不见了。

  张明琪也没有闲着,带着其余人已经开始在丈量土地,按照之前议定每个成人给予田地三亩,孩童十六岁算成年,分发土地的同时给予郑氏的地契,并且告诉百姓这里的土地禁止买卖,赋税按亩计算,十抽一,由于今年刚到故而免赋税一年。

  但是分发下来的农具不是免费的,需要拿这一年产出的粮食进行交换,不过也就几十斤粮食,还可以分批偿还,这个赋税在大明来说是极低的,这也是郑森为了鼓励百姓的政策,后续只要台湾发展成熟之后田税还是要回复到十抽二的,在没有其他杂税的情况下,这也比大明收取的田税要低。

  老百姓听到这些消息,高兴的晕了,感觉这里简直就是天堂,开始四处打听到底是谁带他们过来,经过分发农具的风波,刑大爷见人就夸郑森,虽然不知道郑森的真实身份,但是对郑家的恩情大家都记在心底。

  五天后施天福看到各项事情进展都很顺利,仓库也建好了一部分,就安排人员将剩余的物质转移至码头。

  现在最闲的就数郑鸿逵了,他就是带舰队过来护航的,可是现在别说海盗了,就是西洋人也没见几个,整天在船上无所事事,想找郑森闲聊又找不到人,可把他憋坏了。

  “将军,要不我们也上岸看看,说不定森少爷也需要我们的帮助呢?”郑鸿逵的亲兵们也闲的蛋疼,就开始怂恿他下船溜达。

  “也好,顺便看看施琅这小子有没有在偷懒,不过船上必须留人,说不定红毛鬼什么时候就来了。”郑鸿逵虽然头脑简单,但是做海盗最基本的谨慎心理还是没有丢。

  郑鸿逵在岛上找了半天也找不到郑森,只好去施琅的兵营视察,不过施琅也没有让他失望,作为后辈中佼佼者,施琅做事一丝不苟,将兵营建的如同铁桶一般,还定时安排斥候进山查探。

(https://www.mangg.com/id39386/211069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