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欲火大明 > 第六章 移民台湾 上

?

  “大呼小叫的,没有一点规矩,下次再这样罚你去蹲马步。”小伍一听要罚蹲马步,吓得直接就不敢说话了。

  “你倒是说话,到底打听到了什么消息?”郑森深深的感慨这个小伍跟着自己都八年了,但是这个眼力劲没有哪怕丝毫的任何长进。

  “少爷,今年福建大旱,官府已经有点赈济不过来,县城外的流民也越来越多,老爷他们商量要把这些流民转移到台湾,已经上书给新任的福建巡抚黄道周了,估计很快就会实施。”小伍实在是佩服自己的少爷,居然连大旱之后老爷要移民都算得到。

  “嗯,知道了,我爹回来了吗?”郑森不紧不慢的说道,其实郑森自从听说有旱情之后,就猜到自己的老爹可能会迁徙流民到台湾,因为这也不是第一次了,而台湾是无主之地,也没有什么百姓,土地又肥沃,如果不是大明实行海禁的话,台湾早就发展起来了,其实在郑芝龙看来,海不海禁的跟他没有太大关系,尤其现在大明走私成风,与其让百姓活活饿死,还不如把百姓迁徙到台湾,也算是给百姓个活路,可以造福乡里。

  “回少爷,大老爷正在书房与其他几位老爷议事,可能就在议移民之事。”小伍赶紧借机表现道。

  “知道了,你去忙吧。”郑森转身对徐文靖道:“文靖,走,随我一道去见我爹。”郑森整理了一下衣服,率先走出了自己的书房,向议事厅走去。

  “爹,孩儿过来请安了,是否可以进来?”郑森在议事厅门口一本正经的询问道。

  “是森儿啊,进来吧。”

  “爹,各位叔叔好。”

  “森儿,你不在房里好好温习功课,跑这里来所为何事?”郑芝龙看到郑森过来不是太高兴。

  “爹,我听说今年福建大旱,各地都有流民,而爹欲将流民移至台湾安置,故特来献策。”

  “哦,这事你也听说了,但是为父的上陈还没有得到巡抚黄大人的同意,你小小年纪就不要管这些事,赶紧回房去读书,明年可是乡试之年。”郑芝龙显得有点不耐烦。

  “爹,森儿今年已经十六岁,可以出去历练历练了,而且孩儿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参与移民正好可以历练一下,再说孩儿觉得现在的科举还不如不考呢。”还考个什么科举,明朝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灭亡了,难道给清朝当官,还是先搞定退路再说。

  “混账,你说什么昏话呢,学的文武艺,卖于帝王家,这是千年不变的道理,你不参加科举,如何光宗耀祖,如何进入官场,如何可以继承我们郑家。”郑芝龙听完郑森的话,差点崩溃了。

  “爹,请听我说,现在的科举只以八股取士,已经没有太祖时量才取士的精髓,而且现在的官场贪官污吏横行,百姓却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各地民乱四起,官府剿不胜剿,另外关外女真已经建国,正是内忧外患之时,可是朝中仍然是党争不断,孩儿认为我们郑家是该为今后有所打算。”

  “哦,想不到森儿想的这么深远,到时让叔父小看了。”郑鸿逵看着郑芝龙脸色还是不善,赶紧打圆场,毕竟郑森跟他比较亲近。

  “胡说,朝廷大事是你们该批评的吗,若是被言官听到,小心前程不报,郑家的事情自有为父安排,你只要负责好好考你的进士就好,你的路为父已经替你安排好了,无需多言。”

  “是,爹,孩儿知道了,但是孩儿还是想到台湾去历练一番,增长见识?”以郑森现代人的思想实在无法理解那种根深蒂固的士大夫情结,不就是大明灭亡嘛,搞得好像死了亲娘,很明显大明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可是大家还是抱有幻想,三百年的中原王朝影响看来很深远啊。

  “幸好自己没有一口咬定大明必亡,否则估计走不出这间屋子,看来如果以后有机会也不能取明代之啊,像自己老爹这样的武人都心向大明,更别说那些士大夫了。”本来郑森在认识到自家的权势后,还有那么一点幻想,不过现在只能深藏心底了。

  其实这几年郑森已经借着各种机会试探过自己的老爹,最后他不得不放弃这个不现实的做法,只能自己另想出路。

  “大哥,森儿已经在家苦读了八九年,是该出去见识一番,而且森儿是远近闻名的神童,考个举人而已,不用这么紧张。”郑鸿逵也觉得男子汉大丈夫不能一辈子窝在家里,就算考中进士,以后治国平天下,那也得先了解这个天下不是。

  “是啊,大哥,三哥说的对,就算是考进士那也是要进京赶考的,正好趁此机会让森儿出去历练一番,说不定将来也能有所帮助。”郑芝豹也开腔帮郑森说话了,其实郑家老三郑鸿逵与老四郑芝豹非常向往郑芝龙纵横海上的功绩,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郑家添砖加瓦,而不是坐享其成。

  “好吧,不过功课也不能拉下,要是明年考不中举人,看我如何罚你。”郑芝龙一看大家都赞成,也不好拉下脸来反对。

  “请爹放心,孩儿不会拉下学业的,这几年孩儿也看到很多流民,深感百姓生活不易,虽说我们经常周济乡里,但是与整个大明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如果这次能把灾民安置好,不失为治理流民的一个好方法。”郑森很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胡说,那是当朝大学士们考虑的事情,那轮得到你一个后辈来指点,我只是让你历练一下,又不是让你去台湾。”郑芝龙一听郑森居然要跑去台湾,马上出言反对,台湾虽说是郑家的势力范围,但是实际控制的是荷兰人,他可不敢让自己的继承人去冒险。

  “不就是去台湾嘛,大哥不放心,我带森儿去就是了,荷兰人现在不敢招惹我们郑家。”自从虎门大战之后,郑鸿逵已经好久没有领兵出战了,他急于想表现自己的能力,所以经常求战,这次移民就是由他负责运送。

  “鸿逵,你去台湾我不反对,但是森儿去就不合适了,说不定赶不上明年的乡试,再说了森儿还小呢,恐怕……”郑芝龙实在是不放心郑森去台湾,那里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性。

  “爹此言差矣,古有甘罗十二岁就拜相,孩儿今年已经十六,而且还有秀才功名在身,再说孩儿一直随三叔习武,不说武艺超群,平常三五人也近不得身。”现在的郑森身高已经接近成人,而且长得也很壮实。

  “好吧,但是要听从你三叔的安排,千万不可意气用事,还有年前一定要回来,知道吗?”郑芝龙也确实无从反对,总不能连自己儿子这个小小要求都无法答应,不过他给郑森规定了返回的期限。

  “是,请爹放心,孩儿不会给三叔添乱的。”郑森决口不提期限的事情,在他看来要安置好这些移民,怎么也得到明年初第一季粮食收上来才行。

  其实这就是郑森认识的误差了,郑芝龙虽然也移民,但是只是给些耕牛、种子或者给一些银子,然后放任这些移民自生自灭,能够活下来的十成中只有五六成。

  从崇祯六年开始,郑家就开始陆续向台湾移民,不过只要是集中在南部,最高时一年就有两万余人,可是至今为止台湾岛上的移民也没有超过三万,没有派人进行安置与管理是最主要的原因,同时没有郑家的保护,移民到台湾岛上的百姓也要承受荷兰人的剥削。

  “我们刚才正在讨论这件事呢,不知道巡抚大人会不会同意呢?”郑芝龙对自己的上陈迟迟没有回应有些拿捏不准,以前最多几天就有回复,这次一等就是半个月。

  “大哥,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在福建还不是我们说了算,管那么多干什么。”郑鸿逵觉得自己的大哥现在做事瞻前顾后的,很不爽利。

  “鸿逵,慎言,我们现在是大明的官员,不是海盗了,怎么能不顾朝廷法纪呢。”郑芝龙就怕郑鸿逵做事莽撞,虽说现在朝廷正是用兵之际,武人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大明还是文官主政的。

  “爹,孩儿料定巡抚大人一定会同意爹的上陈的,毕竟现在朝廷的陕西、河南、湖广与南京局势已经糜烂,巡抚大人是不敢让福建再出现动乱的,而我们福建的大部分赋税钱粮都已经调拨给南京剿匪之用,可以说现在巡抚大人根本拿不出多少粮食来赈济灾民。”

  “嗯,森儿分析的有道理,我看大哥可以去催一下巡抚大人,让他尽快下决断。”郑芝豹见缝插针的提醒了一下郑芝龙。

  “四叔,不用去催巡抚大人,我们可以先做一些准备工作,虽说之前我们也有移民,但这是首次在台湾对移民的百姓进行管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而且灾民的数量很大,须知磨刀不误砍柴工,等我们做完了准备工作,估计巡抚大人也该下决断了,还有就是现在荷兰人已经控制了台湾南部,侄儿觉得我们这次可以选在台湾的北部安置百姓,避免与荷兰人起冲突。”

  “呵,想不到森儿说起来还一套一套的,就是不知道做起来怎么样了,哈哈。”一旁的郑鸿逵看郑森在扮老成,打趣了他一下。

  “三叔,我们在讨论正事呢,森儿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所以只是跟随爹派遣的管事学习,现在只是把我的一些想法说出来而已。”郑森说完瞪了一下郑鸿逵。

  “看来我儿确实是长大了,分析事情条理清晰,而且也很有主见,那我就让施天福负责主理此次移民之事,森儿你就当天福的副手好了,正好可以多学习一下。”郑芝龙很欣慰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看来郑家真的后继有人了。

  “爹,既然已经决定了移民,不如我们现在就找天福叔一起来讨论一下移民的细节。”

  “嗯,说做就做,文靖你让管家去通知一下天福,就说我找他有要事相商。”

  “是,老爷。”徐文靖行礼后径直走了,一刻钟后徐文靖就带着施天福走了进来。

  “大人,不知找天福有何事要交代的?”施天福一边抱拳行礼一边问道,施天福也是跟着郑芝龙的老人,倒也不是很见外。

  “是这样的,福建今年大旱,本官建议巡抚大人移民台湾,想让你主导此事,同时本官想让森儿跟着做你的副手,出去历练一下。”

  “天福叔,请多多提携小侄。”郑森赶紧打蛇随棍上的奉承起了施天福,生怕自己老爹再反悔。

  “严重了,森少爷有事尽管吩咐就是,森少爷现在可是有秀才功名在身的人,不像我家的施琅到现在还一事无成呢。”施天福也是个玲珑人,一看这个架势就知道郑芝龙已经开始着手培养郑森。

  “天福,你们就不要相互吹捧了,本官找你来就是一起探讨一下移民的准备事项,越具体越好,毕竟一来一往得航行半个月的时间,如果准备不足的话,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大人不是在说笑吧,移民台湾之前也有过,无非就是每人分配些粮食银两什么的,然后把灾民运到台湾而已。”

  “天福叔此言差矣,就是因为之前我们做的不够细致,才导致移民台湾的灾民死伤惨重。”

  “森少爷,如果我们还要在台湾安置这些灾民,这投入可是不菲啊。”

  “天福叔多虑了,其实也就是多费些粮食而已,我们去南洋的船只只要返回的时候从安南购买些粮食就足够我们使用,而且以我估计,只要一年时间台湾绝对可以自给自足。”

  “看来森少爷是胸有成竹啊。”

  “小侄只是最近闲来无事,想着我们郑家既然要救助福建的百姓,何不做到底呢,这样也更能让福建的百姓记住我们的好。”

  “嗯,森儿想的不错,以前我们虽然也救助了一些灾民,可是把他们扔到台湾自生自灭,与我们的初衷就不符了,而且船只返回的时候空着也是浪费。”

  “大哥说的对,粮食都是小钱,关键是可以得到好名声,对于我们扎根南安可是有百利啊。”

  “既然如此,那卑职知道如何做了,另外大人准备派遣多少船只呢?”

  “就从附近征集百艘船只,再调派几艘战船随队保护,再带上些军队到台湾防卫荷兰人。”

(https://www.mangg.com/id39386/211068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