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哪里人,怎么会沦落成乞丐的?”郑森的发问就如同连珠炮,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我叫狗子,今年九岁,是陕西人,前年陕西大旱,家里收上来的粮食交完租后,就没剩下多少的口粮,于是爹娘就带着我出来逃荒。”
“那后来呢,你们怎么从陕西那么远跑到福建这里来的?”郑森非常吃惊,居然从陕西跑到这里,少说也得两千公里,在这个没有汽车与飞机的年代真是不可以想象的事。
“我们还没有走出陕西,就遇到了高闯王的义军,这个时候我们也没有多少吃的,正赶上闯王招兵,我爹就加入了义军,可是在义军里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还要躲避官兵的围剿,我娘就是在一次围剿时跑散了。
同时义军时不时的还要攻打一些镇堡与县城,可是义军装备落后,每次攻城伤亡都很大,而且攻城都让新加入的人打头阵,高闯王的亲卫一般只在关键的时候才参战,而且好东西都让他们拿走了,攻下城镇后强拉当地的百姓再加入义军。”狗子努力回想着自己的遭遇,这对九岁的小孩来说还有些困难。
“等等,狗子,义军不都是老百姓活不下去才起来反抗的吗,应该对老百姓很仁义才对,还有高闯王是谁,闯王不是姓李吗?”郑森很纳闷,好像历史课上讲的起义军都是仁义之师啊,还有闯王不是李自成嘛,怎么有这么大的反差。
其实郑森不知道的是明末农民起义,一开始确实是农民杀官造反,但是后来由于朝廷边镇持续缺饷,很多官军边兵哗变,也加入了义军,并成为义军的骨干,而义军本身的准备落后,大部分人拿着木棍当武器,在攻打有官军镇守的城镇时,只能用人们填,为了减少骨干的损失,就拿刚加入的流民当炮灰,反正陕西大旱到处是流民。
而一开始的闯王并不是李自成,而是高迎祥,李自成在他舅舅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闯将”。崇祯九年高迎祥被官府擒获杀害之后,李自成才接过了闯王的称号。
“这个狗子也不清楚,反正听爹爹说只有高闯王,没听说有李闯王,而我我爹也在一次攻城中受了伤,幸亏我爹身体强壮熬了下来,不过也烙下了病根。
在前年的冬天,高闯王的义军在前往庆阳的路上遭到官兵的伏击,于是我我爹看到机会来了,就与几个已经联络好的叔伯一起逃入了山中,我们在山里等了好几天,幸好有位大叔以前是猎户,还能打点獐子之类的吃吃,不然早就饿死了。
等官兵与义军走远了,我们才从山里出来,一路翻山越岭逃往河南,可是河南的情况也不是很好,最近也发生了一次旱灾,我们不得不继续逃荒。
就在这时候,几位叔伯就有了不同的想法,有的想去湖广,也有的想去江浙沿海地区,最后大家只有分道走,我们这一路就从河南转到南直隶,然后进入了浙江地界,差不多花了一年多时间,一路上我们见到了好多跟我们一样的流民。
而到了浙江后,我们沿街乞讨了几个月,有一天我爹听说有海商在招苦力,我爹就与几个叔伯一起去应征,回来后我爹跟我说要出海到南洋去一趟,他也不知道南洋在哪里,只是听说那里遍地都是黄金。
我们是在夏天出海的,可是我们只航行了差不多十天左右,就遇上了大风暴,当时狗子好害怕,感觉天都要掉下来一样,我们的船在风浪中触礁了,破了个大洞,根本修不好,勉强航行了一天,船就沉了,正好被路过的其他船只给救了,然后他们就把我们带到了这里来。
可是到了这里后,我爹由于受寒加上之前受伤的病根发作,一病不起,我们也没有钱看病,只能在城隍庙这里乞讨,我爹就在前天去世了,求求少爷,收下我吧,我什么都会干的。”说着狗子就呜呜的哭了起来,真是不容易,小小年纪居然还能记得这么多的事情,这让郑森对他刮目相看。
看着眼前的狗子,感慨古代的百姓真是苦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狗子小小年纪更是经历了可以说人生的所有苦难。同时郑森也开始鄙视那些海商,在海边生活了这么多年,难道连夏天是台风的高发季节都不知道吗?其实这也不能怪那些海商,这年头也没有天气预报什么的,而且人命又不值钱,只要有几艘船到一趟南洋,这些损失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好的,狗子,以后你就跟着我吧,等回去后先给你洗个澡换身衣服。”郑森拉着狗子就往外走。
“少爷,我们不是还要去买书的吗?”小伍赶紧提醒道,生怕回去少爷想起来又说自己。
“还说呢,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算了,你找福叔帮忙买吧。”说完郑森头也不回就走了。
“嗯不错,洗完澡看上去精神多了。”狗子在清洗干净换上合身的衣服后,俨然变成了一个英俊的小男孩,就是因为以前营养不良,所以身体比较矮小,虽然年长郑森二岁,但是却比郑森矮了小半个头。
“多谢主人,狗子一定会做牛做马报答主人。”
“狗子,我也不需要你报答什么,既然进了我们郑家,以后就不要再叫狗子,我给你取个名字吧。”郑森始终觉得狗子这个名字太别扭,叫着有些糟践人的意思。
“多谢主人赐名。”
“还是不要叫主人,叫少爷好了,跟小伍一样,对了,忘了问你本家姓什么?”郑森突然想起可以给人取名,但是改姓就不好了,而小伍则在边上好好鄙视了一下郑森,觉得他也太会收买人心了,把个小乞丐骗得一愣一愣的。
“回少爷,我本家姓徐。”
“那就叫徐文靖吧,以后就做我的小书童。”
“多谢少爷,文靖,徐文靖,嗯,狗子很喜欢这个名字。”郑森不知道自己帮狗子取得这个名字改变了他的一生,徐文靖这个名字在后来更是名镇天下。
郑森想买的书其实就是一些实学方面的书籍还有一些兵法书籍,最重要的是戚继光的练兵纪要,因为这位是郑森唯一知道的大明名将。
于是郑森早上就带着徐文靖一起习武,然后在莫进凯的教导下开始学习《三字经》,晚上再花些时间教导徐文靖识字,从此就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三点一线学习生活,基本可以赶上现代的九年义务教育。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郑芝龙在金门海战中击溃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从此控制海路、收取各国商船舶靠费用,郑芝龙也因此迅速富可倾国。俨然成为闽南的领主与海上霸主,并对缴纳保护费的商船(一艘大船需缴白银三千两),给予郑家的令旗;如不缴费而想经过郑家的海域,恐怕难逃被劫的命运。
崇祯八年(1635年),郑芝龙应明朝廷要求,继续率军讨伐昔日的兄弟,海盗中仅存的最大势力刘香,于虎门大获全胜,名震福建并官至都督,但是郑芝虎却阵亡于此役。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郑森开始了自己的科举之路,第一站是童生考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县试就是在县里考试,府试就是在州府考试,而院试是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
而在参加童生考试之前需要进行联名结保,所谓‘联名结保’,便是由同县的五个同时参加考试的考生互相担保,如果其中一个人的身份造假,其他四个人都会受到牵连,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互相监督。
其实还有一种选择,便是请一位廪生做担保,就可免去五人互保的风险,只是这样一来,风险便都转移到廪生身上,一旦有哪个童生的身份造假,那么给他作保的廪生便会被取消秀才资格,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郑森则是在莫秀才的担保下参加的县试,虽然郑森原先上的是三流大学,但是小时候的基础打的还是蛮不错的,所以很轻松的就通过了县试,而府试与院试都是在泉州府参加。
郑森不负众望,在六月通过了院试,正式获得了秀才的身份,可以在大明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了,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每三年一次,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即举行,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通称进士。
转眼就进入了九月,期间郑森想的最多的就是大美女陈圆圆,几乎是掐着手指头算年纪,总算是熬到了十五岁,不过在追美女前保住自己的小命才是前提,所以现在郑森的重点是想办法先替自己的家族找条退路,尤其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以防清兵入关后措手不及。
而第一个入选的就是台湾岛,以现在郑家的实力控制台湾就是举手之劳,这几年是郑家势力大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到了崇祯十二年,日本也开始闭关锁国,荷兰人只能通过郑芝龙与日本进行海贸,使得郑家成为东方海洋世界的唯一强权。但是现在大家都认为台湾是蛮荒之地,尤其大明还实行海禁,所以如何说服自己的老爹让郑森很头疼,尤其在大明讲究的是孝治天下,三纲五常是无法逾越的一道坎。
“少爷,好消息,打听到了!”小伍一边杀猪似得大喊一边直冲进郑森的房间,导致在练字的郑森手一抖,白瞎了一张宣纸,郑森直接将手中的笔向小伍扔了过去。
(https://www.mangg.com/id39386/211068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