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群英传 > 第九章 后金兵退

?东边的天际已经有一丝光亮,战场上到处是死人死马。鞑子残兵被围在一个方圆不足一里的营地里,双方交战一夜都已疲惫不堪,明军也只是将他们围住,没有发起攻击。杨嘉谟看着后金的残兵对傍边的曹安感慨道:“十年了,老曹,当年我们在沈阳被鞑子打的抱头鼠窜,想想当年真是狼狈的很啊!”说着从马背上拿起一个水囊狠狠灌了几口,眼睛中泛着泪光道:“袁巡抚,还有沈阳的十万兄弟,今天我给你们报仇了!”曹安在一旁沉默不语,抢过水囊灌了几口后全部浇在地上。杨岳在一旁也摸不准这两个老家伙为何如此伤感。杨岳道:“父亲,是否发起进攻”杨嘉谟笑道:“还用打吗?来人,把炮给老子拖过来!”杨岳听得心里一阵哆嗦,傍边的卢象升皱眉道:“大人,此举是否过于残忍?如今鞑子已经插翅难逃,可以派人前去劝降。”杨嘉谟挥挥手道:“不用了,这些鞑子侵我土地,杀我百姓,死不足惜!可惜让代善那个王八蛋跑了,不然我非活刮了他不可!”卢象升见状知道不可挽回,便站在一旁不语。

  

  剩余的后金兵见明军拖来一门门火炮,知道自己的命运。顿时什么也不顾了,挥刀向明军杀去。一门门火炮发出轰鸣,一片片的后金兵如同割麦子般的倒地,活着的人依旧不断向前,在距明军不到百米的时候只剩下十几人了,明军一阵箭雨,再也没有一个人能站起来了。

  

  明军虽然消灭女真人一万多人,自身伤亡也近万人。这还是明军占了夜战便宜,鞑子失去战马又处于一片混乱还是给明军造成了如此大的伤亡,可以想象若是换成野战的话,胜负还是未知数。卢象升所部此战伤亡更是达五千人,卢象升显得极为心痛,大多数是大名府的子弟兵,其中许多人他都能叫上名字。

  

  杨岳见此便安慰道:“卢兄,战争中的伤亡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和鞑子之间的较量就是在考验双方的战争承受力,今日一战,鞑子损失精锐上万人,所谓八旗已经被我们全歼了一个,像这样的损失他皇太极还能来几次呢?”

  

  卢象升闻言一愣,他还是第一次听人如此评析大明和后金的战事,在一般人看来后金兵骁勇善战,勇不可当。实则大明虽弱,但却地大物博,有亿兆黎民,后金虽强但地处一隅,兵丁不过十几万,民不过数百万。卢象升感慨道:“杨兄高瞻远瞩,卢某不及,若是我大明将军都如杨兄这般舍生忘死,何愁鞑虏不灭。”

  

  杨岳笑着拍了拍卢象升的肩膀道:“卢兄你也不要妄自菲薄,我断言你以后必是中兴我大明的一代良臣名将。”卢象升听后到时眼睛一亮,他少时刻苦读书,又学习弓马骑射,想着就是以后能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卢象升抱拳道:“那就借杨兄你吉言了。”说完两人抚掌大笑,心中皆有惺惺相惜之感。

  

  战场上明军在打扫战场,只见一个士卒挥起大刀将女真人的首级斩下,不顾鲜血淋漓提在手上然后冲下一具尸体去了。大明军制,军功以斩敌军首级论。曹安在一般和杨嘉谟说话,还在抱怨刚才一番炮火太狠,许多尸体炸的粉碎,连脑袋也没了。杨岳看的一阵干呕,上前对杨嘉谟笑道:“老爹,是不是太狠了点,死也不给别人留个全尸啊!”其余几人听得有些惊讶,连卢象升也一副理当如此的样子。杨嘉谟笑道:“我本以为你小子从军了能变的坚强,看来你还和以前一样,一副悲天悯人的书生心肠!”

  

  杨岳在心里发誓,自己绝不是仁慈也不会同情这些鞑子只是觉得此举过于残忍血腥而已,见其余人不反对也就不再说话了。杨嘉谟惊讶的看了傍边一脸漠然的杨岳,心里感慨万千,儿子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知子莫若父,若是在以前杨岳必定会说一番圣人云一类在他看来狗屁不通的混账话,可是看着他现在这样子,杨嘉谟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可怕的想法,随之就自己否定了,儿子虽然生了一场大病后脑子有些问题。可是毕竟还是自己儿子,看来是自己打仗搞得脑子有点乱,可是他自己却无法解释或者说服自己儿子现在对自己那种疏远感还有陌生感。

  

  杨嘉谟用手拍拍头让自己清醒一下不在想这些了。看着战场上士兵收割女真人的首级,回首对傍边的亲兵道:“让士卒们将鞑子的尸体和脑袋堆在一起,筑京观!”傍边的诸人听后都十分惊讶,曹安在一旁赞道:“这倒是个好主意!这些年来鞑子太嚣张了,是该给他们一个教训,你说皇太极若是看到会不会被气的吐血。”杨嘉谟听后哈哈大笑,杨岳却无奈的摇头苦笑道:“父亲,此举虽能打击鞑子士气,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多尸体如果不被及时掩埋的话可能会造成瘟疫,到时遭罪的还是我大明百姓。”杨嘉谟一愣,摸摸胡子讪笑道:“你说的有道理,恩,有道理!”

  

  最后,女真人的尸体被挖深坑撒上石灰掩埋了,不过杨嘉谟还是坚持起土立起三座高数丈的坟包,傍边立碑正面写着十一个血红大字:敢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碑的后面则是崇祯二年冬月,明总兵杨嘉谟,杨岳,卢象升等人大败鞑虏于此,以及战斗过程。众人颇为无语的看着这个老头这近乎于闹剧的一幕。

  

  耽误了大半天之后,全军整队出发。由于缴获战马颇多最后全军一人三骑,浩浩荡荡向京师杀去。行至昌平西时发现有大股明军散兵,杨嘉谟一声令下将溃兵团团围住,抓住一个千总盘问起来。原来是在接到勤王诏令后,山西巡抚耿如杞也自告奋勇,领着抚标营和太原营三千多名官兵赶赴畿辅勤王,但是山西总兵张鸿功和巡抚耿如杞的勤王军队到达畿辅地区以后,兵部传令驻守通州,第二天调守昌平,第三天又调守良乡。按照规定,军队到达汛地的当天不准开粮。山西兵三天调了三个地方,三天没有领到口粮。士兵们极为愤慨,就自己在驻地附近抢掠粮食。朝廷又以耿如杞、张鸿功未能约束军队,下令逮捕。这五千名精锐士卒,眼见巡抚和总兵下狱问罪,就一哄而散,搞明白缘由后,杨嘉谟笑道:“既然如此,也不要回山西了,跟着我们干吧!”这些溃兵只因为缺粮而哗变并非真的想背叛朝廷,在杨嘉谟一番连哄带吓后,也就加入进来了。杨嘉谟将这些士兵打散分别补充到各个部队里,一路上不断地有失去家园的青壮加入,杨嘉谟一概来者不拒,尽数编入自己队伍里,等到了京郊时全军已经扩充到三万人了。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北,却发生几件大事。在西北五镇勤王之师中由于甘镇和榆镇先行,其余三镇虽然比较缓慢,可是在总兵和巡抚的督促下也逐渐开拔,甘肃巡抚梅之焕和杨麒统领的军队,在走到安定县时发生哗变。这次兵变的原因是,入卫行程远达六千里路,没有发给安家粮食;统兵官员迫于朝廷严旨,一个劲地赶着士兵们快走。士兵们负载的盔甲、铳炮又重,困苦不堪。士兵们愤愤不平地说“左右是死,不如就死在这里”。于是在王进才、殷登科、吴天印的领导下奋起反抗,格杀出面阻拦的参将孙怀忠、把总周道昌、连登魁。接着许多士兵携带武器加入义军,此次进京勤王又抽调了许多边军精锐,导致三边兵力空虚。刚刚平息的义军又死灰复燃了,而且烧的更旺,高迎祥也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号称“闯王”。许多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加入义军。这时候,一个失业的年轻驿卒在走投无路下也加入了高迎祥的队伍。

  

  在后金大营里,皇太极震惊的盯着浑身是血的代善父子。在得知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后,皇太极差点没忍住下令杀了他们,两万精兵就回来不到三千人,自先皇努尔哈赤颁布七大恨起兵以来,八旗精兵可谓是百战百胜,明军是一触即溃,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在众人的求情下,皇太极想了想代善毕竟是大贝勒,而且又在先皇努尔哈赤死后代善父子极力拥护自己做大汗,最后把代善由和硕贝勒降为贝勒,又剥夺了正红旗二十牛录的人口。

  

  阿巴泰在一旁轻声道:“大汗,现在明军各地援军正在源源不断地开来,我军又遭此大败,北京城又久攻不下,可否暂时避其锋芒?”阿敏却不忿地大声道:“大汗,想此路明军不过万余人,我军如能集中兵力定能将其全歼,为死去的将士报仇!”其余人也在一旁出言附和。豪格在一旁看着父皇本来大气都不敢出听到此言忙大声道:“父汗,此仇不报,我八旗铁骑颜面何在?皇太极却没有理睬豪格,缓缓站起来沉声道:“传令,命侦骑严密监视此路明军,其余各旗向永平,迁安方向转移!”

  

  乾清宫里,崇祯和几位大臣正在商议军情,一个小太监跑进来禀道:“皇上,孙承宗大人求见。”崇祯大喜道:“快叫他进来。”“遵旨”。不一会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臣走了进来,虽然神情疲惫但神色中却有股喜色,见了崇祯连忙拜道:“臣孙承宗参见吾皇!”崇祯连忙将其扶起。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加兵部尚书衔总督天下勤王兵马三朝老臣孙承宗,从外表上看不过是个干瘦的老头子而已,不过现在京师的防务都要靠这个老头子了,傍边的周延儒和温体仁也在一旁对其拱手施礼。孙承宗还过礼冲崇祯拱手喜道:“今日老臣接到兵部奏报得知,我西北勤王之师在昌平与鞑子遭遇,经过一番惨战,我军斩杀鞑子万余人,其中经查证其中有正红旗将佐数十人。”崇祯听后一把抓住孙承宗的手半信半疑道:“可是实情?”孙承宗点头道:“兵部已经派员检查过了,从战场上的遗尸来看,是鞑子所谓的正红旗精兵。”崇祯这些天被战事搞得焦头烂额,每天听到的都是某城被破,某某大臣殉国的败报,听到如此大胜不由精神为之一振,更觉得自己中兴大明有望,不由仰天长笑。

  

  傍边的周延儒和温体仁也觉得这是个扬眉吐气的大胜仗,这些年国家在辽东屡战屡败,损兵折将,多少大将,重臣死于辽事。故而两人一齐拜道:“恭贺吾皇,天佑大明!”周延儒道:“皇上自登基以来除阉党,澄清吏治,如今又取的如此大捷,吾皇真是天纵英才,此乃大明之福啊!”说着竟然还举袖拭泪。温体仁岂会甘居其后连忙道:“此战全靠吾皇坐镇中枢,临危不惧,激励将士,我军才能取得此大捷!”崇祯在两人的吹捧下不禁有点脸红,摆手道:“这都是君臣一心,将士用命,哦,对了,孙先生,此战是何人打的?”孙承宗在一旁看着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猛拍皇上马屁,心中有些不耻两人行径。也不好泼冷水,只好站在一边听到皇上问自己,连忙道:“回皇上,是甘镇总兵杨嘉谟,榆镇副总兵杨岳,还有大名知府卢象升,他们现在驻扎在广宁门外十里处。”崇祯想了会问道:“这个杨岳是不是就是半年前在陕北大败高迎祥等反贼的那个人?”孙承宗道:“吾皇英明,正是此人,此人善战知兵,是不可多得的良才。”崇祯喜道:“传旨,朕要在平台召见此次京城保卫战中的功臣,论功行赏。”总的来说孙承宗对杨岳还是有好感的虽然还不曾蒙面,通过以往杨岳的战绩来看此人真是一员将才。

  

  自己今年已经六十有七了,没有几年活头了,以前好不容易培养了个袁崇焕,结果现在被投入大狱了,估计是要完了。如今的大明真是内外交困,关外的后金虎视眈眈,此战虽然侥幸获胜,但是八旗并没有伤到元气。皇太极此人雄才大略远超其父努尔哈赤,以后他会更加小心谨慎的。相对于关外八旗更让孙承宗担忧的是陕西的农民军还有朝廷里的党争。大明王朝已经两百六十年了,此刻危机四伏,若是不能内平农民起义,外抗强虏,肃清吏治的话,恐怕大明真的要,哎,孙承宗摇了摇头,看了一眼兴奋的皇帝,哎,皇上太年轻了,太着急了,太想着中兴大明了,可是这样总比没心没肺要好的多,他不由地扫了一眼周延儒和温体仁。孙承宗下定决心要见一见这个杨岳,看看是不是能将自己平生所学可以托付的人。

  

  杨岳等人自从在昌平打败代善后,就率军一路南下直抵京师西郊的杨各庄。说来也是巧合,这个小村庄大部分百姓都是杨姓故曰杨各庄。杨嘉谟听后就将中军营安置在此,背靠广宁门。他一路上收容了许多难民和散兵游勇,这些人不能全部挤在一起,故而军分三处,杨岳领军驻扎在杨各庄以北三里的李各庄,卢象升则在杨各庄西面三里扎营。三处可以互相支援,一处遇袭两处都可以派兵救援。另外各种斥候,侦骑,游哨,步哨,明哨,暗哨更是遍布方圆数十里,杨嘉谟等人也是警惕八旗的报复,故而十分谨慎小心。

  

  杨各庄现在成了一处大兵营,全部的粮草和军马都在这里,故而防守十分严密。在村外明军挖了一条宽两丈,深一丈八的壕沟,上面有吊桥可供骑兵通过。距壕沟三十米则是在原有寨墙的基础上加高加宽的土墙,再往外墙上浇水,寒冬腊月的很快就结成坚冰了,不仅无法攀爬还坚硬无比。在村子的四周还筑有炮台,完全可以发挥明军的火器优势。用曹安的话讲杨各庄现在就像一只偎依在墙角的大野猪,不但皮糙肉厚,而且尖牙利嘴。

(https://www.mangg.com/id39136/231400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