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群英传 > 第五章 燎原之火

?第二天,东方一点微亮的时候士兵便打点行装,拔营出发。趁着早上凉快赶路,赶在中午前抵达府谷。三万多人排成几里的纵队,官军骑兵运动在两翼,防止有人逃跑。等大部人马都出发了后,杨岳与曹安才率领五百骑兵走在队末,主要是为了保护那批缴获的银两。

  

  两人走在一起,边走边聊。周围也没外人,两人也就老哥老弟的称呼起来,曹安笑道:“杨老弟,你一战成功,加官进爵指日可待啊!”“曹大哥,说笑了,兄弟我现在哪里还高兴的起来啊!”杨岳忧心忡忡道。曹安疑惑问道:“为何?这几个月来,老哥我可对你老弟佩服的五体投地啊!”杨岳用手一指长长的行军队列道:“远的不说,这些人的吃饭怎么解决?”曹安笑道:“哦,这个不归我们管,等到了府谷,各自遣回原籍便是了。”“然后呢?”“什么然后啊!”曹安装傻道。“这些人衣食无着,恐怕刚出了县城又会造反。”曹安笑道:“那我们就继续剿。”

  

  杨岳沉声道:“那我们要剿到何时才能罢休!”曹安一愣,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他的认知范围了。在他看来管好打仗就行,安抚民众,是朝廷的事。杨岳从远处收回目光,盯着曹安缓缓道:“我想把这些人带回榆林。”这可是几万青壮,带回榆林干什么,能干什么。曹安猛地开口道:“大人,万万不可啊!私自扩军,可是谋反大罪啊!”看着杨岳不语,曹安的额头汗水直流,他可不想陪死啊。连忙劝道:“大人,你年纪轻轻,又立下如此大功,升迁是早晚的事,何必自毁前程,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杨岳笑道:“曹兄,你想到哪里去了,兄弟只是想把他们带回去开垦军田,我们不是在河谷哪里有许多荒地吗?”曹安顺口道:“是的,那里原本是一片良田,不过从万历朝窟野河改道后,就逐渐荒芜了。”杨岳道:“我们需要疏通河道,引水灌溉。你看这几万人不是好劳力嘛。”曹安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对头。三万拿起刀枪就是战士的战俘,太扎眼了。朝廷不会置之不理的,言官们也不会无动于衷的。曹安还是忍不住道:“大人,这是何苦呢?为了几万贱民,赌上我等的身家性命。值吗?”杨岳叹声道:“值不值,我不知道。我只想在这乱世多救活些生命而已。”说完,不理曹安,打马向前面奔去。

  

  看着这好似一条长龙的行军队伍,杨岳不禁心潮澎湃起来。正如曹安所说,这三万人拿起刀枪就是战士,的确会引人猜忌。可他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不过看他们对自己恨之入骨的目光,收降他们可不容易啊!杨岳骑着马边走边想,忽然,他眼睛一闪,就好像大灰狼看见了落单的一只小绵羊似得,眼睛变得无比热烈起来。

  

  李慧梅头戴一顶小草帽,趴在王长松背上无聊的拿着一只枯草扎的蚂蚱在玩耍着,看见杨岳骑着马走过来,便高兴地用手挥舞着喊道:“叔叔,我在这里。”早就看见你了,杨岳心想。冲着王长松笑着拱手道:“王兄,我们又见面了。”王长松看着杨岳那笑眯眯的样子,顿时有种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感觉,不过还是拱手道:“大人。”杨岳又对着李氏道:“这位就是李嫂子吧?”李氏连忙点头称是。李慧梅突然说道:“叔叔,我想骑马!”杨岳看着她那天真无邪的眼睛笑道:“好啊,不过你骑想我的马,总要拿东西来换吧?”李慧梅歪着脑袋想了想,毫不犹豫的把那只草蚂蚱递给杨岳了。杨岳看着那只被她折磨的快要散架的蚂蚱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杨岳笑着把那只蚂蚱还给她,笑着说道:“不如这样,我认你做义女,你以后管我叫爹爹,所有好玩的都给你。”说完看着李氏和王家兄弟。众人顿时感觉大脑一阵混乱,李慧梅到是立马改口道:“爹爹,我要骑马。”众人无奈地看着李慧梅,就好像看着一只被拐卖的小绵羊。杨岳一把将她放在马背上,轻轻驱马跑起来。看着走远的两人,王长生问道:“这狗官使得什么坏心思啊!我怎么觉得有种掉进陷阱的感觉啊?”众人一同点头。王长松苦笑道:“不管他想什么,我看他对小梅没有坏心思。”李氏倒是没想那么多的,自己女儿被朝廷大官认做义女,以后再也不用忍饥挨饿,受着颠簸流离之苦了。

  

  快到中午时,杨岳已经抵达府谷城下了。还是那个周凤梧领着一干乡绅在城外敲锣打鼓地欢迎官军凯旋归来。军队和俘虏在城外扎营,埋锅造饭。杨岳等一干将校自然和乡绅去吃庆功宴。李氏母女和王氏兄弟也受到照顾,不用和众人挤在一起了,有一个独立的小帐篷。自然周围都是杨岳的亲兵保护他们的安全。

  

  看着席上的山珍海味,这两天没好好吃饭的众将也不客气了,敞开肚子,一个劲的造。杨岳刚开始还客套几句,最后发现净是阿谀奉承之言。也就无心搭话了,专心致志地消灭起桌上的饭菜了。酒醉饭饱之后,杨岳才想起正事,对一旁的周凤梧笑道:“周兄家里是做什么生意的啊!”周凤梧一愣,显然没想到杨岳问这个问题,顺口道:“都是一些粮食,丝绸,还有茶叶等小本买卖。”杨岳笑道:“如今,粮食可不是什么小本生意,敢问周兄,现在江南一担米多少银子?我们这里又是多少银子啊?”周凤梧连忙答道:“江南一担米四分三钱,我们这里是一两三钱。”

  

  杨岳听后沉吟道:“如此说来,就这么一转手,周兄就赚了一倍差价啊!”周凤梧笑道:“大人有所不知,我们做生意的也不容易,遇到土匪拦路,就要破财消灾。官场还需上下打点一番。如今更是盗匪遍地,有时粮食被沿途饥民哄抢一空,搞不好血本无归。”杨岳点头道:“周兄,你说的到也是真情。我有个请求,还望周兄答应。”“大人请讲。”“我想托周兄购买一批军粮,六十万担。”

  

  周凤梧为难道:“大人,如今路上不太平,万一出了差错我吃罪不起啊!”杨岳笑道:“这个你放心,我会派兵护送你的,不过要一个月之内运回!”周凤梧眼睛一亮道:“大人此言当真?一个月之内保证运回,以我周某人的身家性命作保!”杨岳哈哈笑道:“当然,周兄,此事如果能办成,我想我们以后还会有很多合作的。”周凤梧听后,心里自然高兴,他明白有官兵押送,自然要方便许多,也不需要担惊受怕,自己也可以顺便购置许多货物。

  

  在府谷停留一天后,杨岳终于率军回榆林了,李之述带领三百骑兵同周凤梧去江南购粮去了,骑兵暂由曹豹一人统领。回到榆林,自然免不了一番奖赏,除给阵亡的兄弟每户一百两抚恤,其余的将校也分别得到了不同的赏银。

  

  陕北住房大多为窑洞,如今百姓大多逃亡,窑洞也有许多闲置,这倒解决了这些俘虏的住所问题。一番思考后,杨岳决定对收降的义军进行打散整编,进行军事化管理。从卫所抽调一千老兵打散分到这些人中,将他们五十人编为一哨,设哨长一名,十哨为一营,上面再设营官。裁汰老弱后,总共有两万青壮,将他们都安置在窟野河两岸。

  

  李慧梅母子被杨岳接到卫署里居住,其用意自然十分明显。杨岳和王长松一番详谈后,王长松表示愿意接受朝廷招抚,但要求妥善安置义军余部及家属。对此杨岳自然满口答应,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义军对官军的抵触情绪。各项工作也能顺利开展,不久之后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在窟野河两岸开展起来了。

  

  从万历年间窟野河改道后,旧河道就干枯了,两岸的沃野也就荒芜了。杨岳计划想让河道归故,无奈,地方上的阻力太太,工程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故此,便开凿几条人工渠道引黄河水来灌溉农田。就这样,杨岳把自己的住所也从卫署搬到工地上了,和所有人同吃同住,这一举动令原来还对官军有抵触情绪的义军大为吃惊,经过几天劳作,人们发现这位杨大人并不是作秀后,仅存的不满也就烟消云散了。

  

  一个月后,从江南的粮队终于回来了,杨岳接报后连忙出去迎接,看见明显瘦了,也晒黑了的周凤梧激动道:“周兄,你要是晚再不回来,军心就乱了,你可是我榆林卫的大恩人啊!”说完紧紧握住了周凤梧双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周凤梧没想到情况如此严重,连忙道:“大人客气了。”傍边的李之述对杨岳拱手道:“大人,幸不辱命,六十万担军粮全部安全运回!”杨岳连忙道:“好好好,兄弟们辛苦了,快去休息吧。”好一阵杨岳的心情才平复了,拉着周凤梧的手,两人一同进到屋里,周凤梧细细地向杨岳讲述一路上的事情,杨岳在旁仔细听着。

  

  忽然,周凤梧笑道:“大人,我这次还给你带来几件新鲜玩意。”杨岳好奇心顿起,周凤梧让下人从车上搬下来几个口袋,两人一同上前观看。周凤梧从中拿出一把金灿灿的颗粒冲杨岳笑道:“大人认识这是什么农作物吗?”杨岳盯着这些东西发愣,脱口道:“玉米。”周凤梧一愣,他本来还打算卖弄一下的,没想到杨岳认识。便问道:“大人怎么知道的?我们北方可是没有。”杨岳压着心中的狂喜,解释道:“在书里看到过,周兄是从哪里搞到这些种子的?”周凤梧回答道:“玉米在两淮和江南一带有些地方种植,此物虽然粗糙,但耐旱且产量很大,据说亩产千斤以上。我想大人一定喜欢”杨岳笑道:“喜欢,喜欢极了。”

  

  除了玉米周凤梧还带了其他诸如马铃薯的耐旱的且高产的作物,真让杨岳高兴了好一阵,马上在新开出来的土地上试种起来,这些东西的生长期一般三个月就可以成熟,可以大大缓解陕北的饥馑同时也能解决军粮,至于说它不好吃,这个对于已经吃榆树皮,观音土的老百姓来说,有吃的就很不错了,那里还会挑挑拣拣。

  

  两个月后,杨岳站在山坡上,看着那些迎风而立绿油油的秧苗,杨岳一直久悬不下的心也轻快了许多。刚开始所有人都对这种新作物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但是看着这小东西生根发芽逐渐长出苗来,也就细心地经营起来,那些民夫们一担一担地给这些秧苗浇水,心里真心祈祷着东西能帮他们度过灾年,杨岳的沉思被一个亲兵打断了:有延安府的信使到了。

  

  杨岳马上回到住所,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正在等他,来人一见杨岳马上拜道:“卑职拜见大人。”杨岳问道:“有何要事?”这人抬起头道:“就在前日反贼高迎祥率众围攻延安府,府城已经是危在旦夕,杨总督特命大人率军速去解围。”说完将公文递给杨岳,杨岳瞧了此人一眼,总觉得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一种让他捉摸不透的东西,杨岳不由奇道:“你叫什么名字?”此人不禁一愣,答道:“在下延安府驿卒李鸿基。”看着那双清澈的眼睛,杨岳不禁觉得自己有点可笑了,关心一个驿卒干嘛。顿时笑道:“好,你下去休息吧。来人,放号炮,点将聚兵。三刻钟不到者,斩!”

  

  看着堂下十数名将校,杨岳将总督的公文大意告知众人。一位千总向前一步道:“大人,我不明白,我们刚于两月前全歼了高迎祥所部,他哪来力量攻打延安?”众人连忙点头,杨岳心里明白,饥民是逆军之源,高迎祥被击败后不到旬日便又拉起一只三万人的队伍,纵横在陕甘边界。王嘉胤也同样拉起数万人在陕山交界活动,天灾人祸不断,无数的饥民就是他们的不竭兵员。杨岳整理了一下思路道:“情报属实,高迎祥率众五万人围攻延安府。曹大人留守,继续军屯。曹豹,李之述等随我出征。”众人领命而去。杨岳看着他们的背影,脑子里居然想起那个驿卒,突然,一道思绪如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杨岳猛地身躯一震大喊道:“来人!”两名亲兵随即跑进来,等候吩咐。杨岳焦急问道:“刚才那个驿卒呢?”一名亲兵回答道:“回禀大人,已经离开好一阵了。需要派人去追吗?”杨岳挥挥手,让他们出去了。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一骑矫健的身影在陕北大地上驰骋着。

  

  杨岳趁着还有些时间,去看了看李定国那几个小家伙,几个月来李慧梅和他们到也相处的不错。杨岳给几个孩子请了个老秀才,教他们读书学习。无奈,几个孩子太调皮了,搞得那个老先生没几天就向他请辞。杨岳只好好言抚慰,又训斥了几个孩子一通。老先生终于留下了,几个孩子也安分了不少,起码不像以前那么调皮了。就在此时,杨岳站在窗户外面往里看,小小的罗虎在弄李慧梅的辫子,李定国在论语下面放了一本不知什么书,仔细地读着,其余几个也显得心不在焉的样子。

  

  杨岳本想进去教训他们一番,看见远处几名将领向他走来,知道军队已经集结待发了,就重重咳了一下嗓子,几个孩子往外一瞧,看见杨岳严厉地盯着他们,便立马端端正正坐好了,杨岳见状放心地走了。

  

  罗虎又去弄李慧梅的辫子,李定国又专心致知地看他的小书······

(https://www.mangg.com/id39136/231399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