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超级电梯工 > 第51章 粉墨登场

?在之前与马苏蜜月旅行途中休息时,萧安邦难得头脑真正有时间空下来,也开始审慎反思自己的一些重大人生观点和问题。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自己虽然此生立下了宏愿要以超脱轮回为目标,而这条道路非常难走,至少目前尚未找到现实里可以指教自己的人,唯一可以指引自己的还是故老相传下来的古籍经典。

  

  以目前自己还是凡人之身,要从那些残缺的古籍经典里参透那些功法之类的,难度本身就已极大。

  

  而后寿命也将是一个极大的制约因素,虽然自己现在修炼有成,但是能延寿多少还是个未知数,光这些就不知道要自己花多少时间去研究和突破。

  

  时间实在是不充裕至极啊。

  

  这就要求自己必须尽快从实业发展中解脱出来。否则,自己恋栈不去的结果,到时就是没有足够时间突破到下一级,身死道消。

  

  所以对这些产业自己还是要学习刘邦模式,只要管理控制好那些高层就行了,而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到自己该做的事上。

  

  产业界的落后本就是事实,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了,而相信有了自己之后,已经可以极大的加快追赶外资的进程,这就足够了。

  

  国家把包括电梯业在内的诸多行业率先对外开放,也是受到WTO制约,存了拿这些相对重要性比较差的行业做试验的心思。换句话说,这些行业就是像后世一部叫《集结号》的电影里所演绎出来的炮灰,整个民族电梯业才会面临今天这么恶劣的局面。

  

  自己之前的想法,明显是自以为拥有了前世记忆,就应该力挽狂澜于未倒,从而把整个责任担到了自己身上。

  

  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实在是有点傻。

  

  世间万物都自有其运行规律,不是哪一两个人可以逆转的,好比奔流向大海的江水一样,最多改道而已,最终还是会奔向大海的。

  

  所以,曾经有个君王就说过“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这样的名言。

  

  实在是,当你离开尘世,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时候,再辉煌或者再悲剧都跟你无关了,也不会再照着你的想法运行,而只会按照它自己的规律进行演变。

  

  我们人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能让自己及身边的至亲好友尽可能多的从中得益,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儿了。

  

  古代许多朝代的开国帝皇,文治武功,励精图治,叱咤风云很多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生前是那么的称雄于世。

  

  他们谁不想要万岁?又有谁不想要让自己开创的皇朝千秋万载传承下去?

  

  最终历史告诉我们,一切都是空的,绝不会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甚至,那些帝皇之家的祖坟都给刨了,他们又能做些什么?还能从棺材里爬出来算账?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就有一首对于自己身后事交代后人的名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这样的贤者也只能期盼后人在祭奠的时候告知一下自己临终前耿耿于怀的事而已,别的啥也做不了。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一滴蜜糖”这个著名寓言故事的诞生,人人都只是这世界的过客而已,人生苦短,人生的意义就是抓住当下,享受生活。

  

  自己有这样的奇遇,之前却是太完美主义了,事事讲求完美的结果,就是失去重点,最终必然会来不及去做自己最想要去做的事。

  

  萧安邦深刻地检讨着自己再世为人以来的所作所为,不知不觉背后出了一身毛汗。

  

  他开始把心态给端正起来,甚至对于自己能否在此生超脱轮回也不再抱持执念,人生太短,自己可以重拾修炼之路,在有生之年开创出一条路来,给后来者多条选择之路也很好了。也算是结下善因,就算此生难逃一死,重返轮回,自有得善果的时候。

  

  接下来几天,萧安邦与攻关组的同事们基本上在一起研究和推演新项目电梯在极限高速时会有哪些问题,出现时又该怎么去解决。

  

  比如,设计这款电梯时理论上最高速度是4米/秒,那么如果真的运行到4米/秒时,对现有的硬件和软件都会有严峻的考验。

  

  有了萧安邦“借鉴”回来的那些资料,加上萧安邦的循循善诱,刻意引导,攻关组同事们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迅速深化,再也不是那些菜鸟可以相比的了。

  

  趁着项目还没落地的这段时间,萧安邦还组织了同事们撰写论文,对于自己研究过程中一些比较常规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准备拿去到《电梯世界》杂志发表。

  

  这些准备发表的论文已经是国内较高水准的研究成果了,相信一定会很受《电梯世界》杂志社的欢迎。

  

  作为一家国内权威的专业杂志社,他们很是欢迎那些有技术含量的文章发表在他们杂志上,一来会提升杂志的含金量,使得读者们不至于因为过多的广告页面而抱怨甚至弃订,二来还能直接有效提高销量。

  

  当初萧安邦就是这样与他们彼此受益的,现在萧安邦想要尽快培养出后备人才,自然也不会忽略走这样明显的终南捷径。

  

  萧安邦打电话给《电梯世界》杂志社的赵寒总编,跟他沟通了一下这方面的意愿,保证自己这边提供的论文质量和实用性不低于自己以前发表的论文。

  

  赵总编大喜,作为一本专业杂志,如果全是广告,肯定没法生存,因为人们不可能会买账,所以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就极为重要。

  

  上回发表萧安邦的论文系列,直接使得杂志的订阅量增加了3成,还都是业内人士主动破季订阅的,简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现在萧安邦告诉他会有很多论文会发表,质量还都保证不下于他前期发的论文,简直是直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他原则上保证,如果这些论文质量都果真不错的话,他愿意专门给西东电梯集团开设专题版面,用连载的方式分几期来发表。

  

  萧安邦心里大骂奸商,明明是互利合作的事,偏要说得貌似求他似的。也罢,是自个先找上门去的,也难怪人家拿捏。不过只要他肯发就行了,自个这样做也是为了手下谋福利呢,有了发表的论文,下次评工程师也可以快些得评上。

  

  几天之后,陈总还真带来了好消息————搞定了安装样梯的地点。就在杭城,平均24层的新开发的高档写字楼,加上地下3层,算起来有27层了,每栋楼有4台乘客电梯可以群控。

  

  最高27层的电梯,每层就算4米,提升高度也就108米上下,4米/秒的话有点浪费,因为很难跑得起来,中间多有截停的,写字楼的特点就是这样,而按照3米/秒的话,单趟跑完全程也就30多秒还不到40秒钟,完全在用户承受范围之内,所以确定下来按照3米/秒的速度来运行。

  

  因为换成4米/秒,还需要设备扩容,增加的代价不少,而在这办公楼里能体现出来的价值不大,从性能价格比来说,3米/秒最划算了,预计一台梯就能少几万元,4台就能节省10多万元。只要合适就是最好的。

  

  西东电梯当初起家时,之所以能够逆势抢占市场,能方方面面为用户着想,服务至上就是成功的原因之一。此次也不例外。

  

  安装公司是集团独*立核算的子公司,样梯安装这事就交由安装公司去办了。前世萧安邦在安装公司呆过好几年,这世忙着搞设计突围,倒是没了去安装公司的想法。前世去安装公司的初衷其实就是为了可以多赚点钱,毕竟在总部技术部门拿的基本是死工资,温饱倒是有余,想要在杭城买房,那是想都别想。

  

  虽然萧安邦这世没去过安装公司,但是前世里却是在各个岗位都是干过的,包括安装,因此他对于安装并不陌生。但是手下那几个却是从没安装过的。

  

  所以,萧安邦一声令下,让攻关组成员全数去了安装现场,参与安装和熟悉真实产品,为下一步搞技术奠定更好的基础,而不至于像空中楼阁般。研发项目光靠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必须立足实际。

  

  由于安装的是新项目电梯,公司比较重视,特地抽调了精兵强将,由公司资格最老的钳工古林虎带领的安装团队来安装。对古林虎,萧安邦前世倒是很熟悉,也合作过多次。人家文化不高,但是钳工技术过硬,是公司不可或缺的现场安装人员中的顶梁柱。

  

  在西东电梯发展史中,特别是一开始时,为了赢得业务,很多非标准的电梯,公司都去接下来,就为了能多赚点钱,可谓是夹缝里求生存。

  

  这个时候,钳工就太有用了,非标准梯,顾名思义,就是有很多地方不符合标准的电梯,因此需要进行改造,特别是现场改造,没点真功夫根本改不下来,这不是为改而改,而是改了就要能用的,而且要能通过验收的。古师傅就是这样的人。

  

  当然,非标梯不值得提倡,毕竟电梯行业是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特种行业,现场改造难度特别大,而且质量也不容易保证,所以后期,公司对于非标梯也作了限制,凡是非标梯,一律加价30%,以敦促用户尽可能按照标准梯来提供安装土建条件。当然,要实在是没办法,公司也可以接下来搞,价格自然就要贵得多,这很正常。

  

  在大家通力合作之下,每天加班加点,只用了半个多月时间,就把一栋楼的4台电梯给装起来了,平均大概才只4天时间就安装好一台,效率相当高了。

  

  要知道,安装的时候,很多东西要爬楼梯运上去的,千头万绪不说,虽然在工地上戴着安全帽,危险性都还是很高,有些工作就出钱请民工帮助扛活了,不然累死也很难那么快装好。

  

  安装方面,萧安邦虽然也懂,但是他大多时候只是看着,很少去指手画脚,甚至还帮着扛一些重活,萧安邦都这样参与了,手下几个人也自然没理由坐看,因此也都参与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

  

  所以,古师傅的团队跟萧安邦带的团队关系处得很好。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本来就应该不看僧面看佛面的,现在人家大知识分子都肯放下架子,认真参与进来,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一来二去,两个团队的人合作得很愉快,甚至互相请些客什么的在所多有,都快要称兄道弟了。

  

  电梯安装好后,后面的工作就主要是萧安邦这个团队的了。由于其他人都没参加过安装调试,萧安邦就暂时亲自出马调试,旁边带着几个攻关组的同事跟着学。

  

  由于事先的准备工作做得很细,加上安装团队给力,加上萧安邦亲自出马调试,新电梯调试很是顺利,感觉上就跟以前的电梯没多大区别。

  

  不过萧安邦知道,事实上并非如此,这只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给人的假象而已。一旦出问题,怕是没几个可以解决的。

  

  因为这是新电梯,还没进行足够的培训工作,产品也还没有完全定型,还得有个的过程。调试后,大家都去乘坐感受了一下,这电梯效率很高,舒适感也很好,换句话说,只要材质过硬,这台电梯长期正常运行是没多大问题的。而材质的选取,正好是萧安邦之前设计时重点关注的方面,相对其它款式电梯,有过之而无不及。

  

  至此,新项目算是成功落地了。萧安邦回到厂里,邀请陈总等人现场去观摩。

  

  陈总大喜,毕竟是他出面联系的,要是电梯质量不好那就太没面子了,对自己的人情关系户也不好交代。

  

  房地产是个特别讲求团队协作的公司,尤其是在建筑过程中,哪个先哪个后都有讲究的。电梯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少了电梯,现代的那么多高楼大厦都得完蛋,其重要性甚至比代步的汽车还要重要,已属于千家万户的必需品了。

  

  大楼封顶之后,就要进入电梯安装,电梯安装好可以正常运行之后,大楼繁重的装修工作也可以慢慢进场了。一环扣一环。现在那么快完成,写字楼就可以更快进入装修,招商工作也可以同步展开,实在是很好的一个信息。

  

  由于电梯还要经过质监局验收合格之后才能交付运行,现在还只是内部试运行,属于质量内控阶段。

  

  陈总等人来到现场,亲自乘坐感受。由于大楼还没交付使用,电梯本身也还在内部控制阶段,每个楼层外都有明显的隔阻标记,而考虑装修的意外破坏可能性极高,安装后的不锈钢贴膜也没撕开,外观上倒是很难看得出好坏。

  

  此时,想按哪层就可以直接去哪层,对于电梯本身的极限运行效率非常容易直观的感受出来。

  

  从底层开始,按了顶层按钮,电梯关上门开始运行,众人摒住呼吸,静静感受起来,在脚下短暂却还算平缓的压力之后,电梯迅速启动,很快进入匀速运动阶段,此时基本没有额外的感觉,只有经过每个楼层,看到从门缝里透过来的一丝光亮,和听到轻微刷刷的摩擦轨道的声音,电梯非常平稳,晃动极轻,仅用了35秒左右时间,电梯就从负三层顺利到达了顶层24层,到站开门,动作显得非常迅速,平层精确度也很好。

  

  由于是样梯安装,稳定性可靠性要求更高,萧安邦是按照略有爬行度的模式调试的,但是爬行距离非常短,最多不到10厘米这样,感觉上跟直接停靠的电梯效率没多大区别,却多了一层保障。

  

  参与内部验收的人员,还有南总、方副总工、技术科金科长以及销售科科长,质检科科长等人,众人反复乘坐感受过之后,都给出了不错的评价,起码比公司现有的产品都要上档次,配合豪华装修,完全可以发展作为公司下一阶段的主打高档市场的产品。

  

  由于公司内部的质量标准还要高于质检站的标准,因此通过验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所以,得到公司几个巨头的认可,至此,也算是新项目研发得到了圆满成功。下一阶段,将作为重点,新的一款主打高档电梯市场的产品就此粉墨登场了。

(https://www.mangg.com/id32123/172014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