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的9月,依旧酷热难当。尤其是出现了少有的很多天没下一滴雨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算算已经有30多天没下雨了,虽然从节气上讲是入秋了,但是那秋老虎可一点都不比夏日炎炎逊色多少。这段时间里萧安邦的修炼也某种程度上感觉似乎陷入了瓶颈,有些天没有打通新的经脉了,不过这个急不来,越急就越慢,因为修炼本身就是要求功候到了自然而然进入下一境界,不能用意念去指挥。虽然他知道,如果真的去特地意念指挥通脉的话多半还是可以通的,每晚子时盘坐进入功态中时,在恍兮惚兮之间,他都能感受到自己体内真气的强劲。但是那就不是真正得法的修炼了,意念引导通脉比较危险,很容易出现出偏的情况,就是常人一般都知道的大名鼎鼎的走火入魔的普通说法。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萧安邦自己一个人练功那么多年,从没出偏过,仰仗的就是从来都坚持自然之道,当行则行,不当行也不急,一切顺其自然。好比你去遛狗,给它规定得好好的,用它颈项上套的圈圈和手中的狗绳,死死拉住它不给乱跑,狗肯定不会乐意,经常会跟你对着干,要么站那不动,要么往反方向跑,要么使劲往前,别看狗身不大,跑起来一般人不注意还真不一定拉得住,这样,遛狗就不是一种快乐,而是一种负担了;而如果你能放开狗链,给它一定的自由,它可能会一下子跑得飞快,但是却不会真的远离你这个主人,基本就是围着你打转,这样狗也爽快了,你也轻松了,遛狗的目地也就自然而然达到了。
所以,萧安邦也不是很急这事,他琢磨着或许应该做一些调整,下来要打通的奇经八脉中的剩下4条和十二正经中的6条,路线都是跟腿脚有关的,静坐特别是双盘坐时,压迫那么大,血气通行缓慢,因此暂时通不过应该是正常的。只是,这么说来,应该增加动功和站功,可以增大练功通脉的几率。他选定了一种浑圆桩功,每天早上加站半小时。这种桩功,要求两腿膝盖微曲,同时要求全身放松,这样的姿势功态真气容易发动,而且两腿不受太多压迫,这就为真气发动自行冲脉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果然,这种调整是有效的,他才开始站了一天,就有明显的真气要自发往下行走的感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环境比较恶劣,由于站桩人基本上是不动的,那样就得考虑蚊叮虫咬的问题了,所以每次练桩功,都得穿上长袖长裤,在这么个大热天,可想而知了。而且站桩时还不能开着风扇,也不能站在自然的风口,必须减少空气对流,因为站桩进入功态时,全身毛孔大量打开,练完都得出一身大汗,这个时候要是吹风扇那就很容易风邪入体,导致各种病患。这种病患在西医很难理解或者解释,用中医就很容易,而且直指本源。所以萧安邦练桩功时是各种痛苦,好在修炼有成,忍耐力大大增强,又知道这种调整对于修炼是有益的,所以还是义无返顾的坚持了下来。嗯,周末去马苏家,还要帮搞一套纱门纱窗。这是他自己练功的痛苦感受,推己及人想到的。所以说,修炼要法财侣地,缺一不可。
话说秋老虎发威的时候,这个时候厂里的工作环境还比较原始,车间那么大,不可能装上空调,只是开着窗,让空气自然对流。整个车间唯一凉快的地方是在车间主任的办公室,那里有空调,萧安邦在那里也有一张办公桌,不过除了需要画图,他很少呆在里面,资料早都已经看过,缺的是实践环节,不去外面现场又怎么会有收获呢?而且也是去感受工人们的环境,学会同甘共苦,事实上,以他现今的功力,可以稍稍控制一下毛孔和体温了,出汗也比一般人少多了,所以也没想象中那么痛苦。实际上主任办公室的空调也是开的很有节制的,车间陆主任是个大老粗,是最早跟老总一起打拼的一批人之一,没有学会奢侈,一般能不开空调就不开的,他不喊开办公室其他人一般也不敢说话。对于在外面组装控制柜的工人,特别大多数是女工,也是非常难耐的,35度以上高温的天气,人坐着不动都要不停的出汗,何况还要干活呢。好在厂里的管理还比较有人性,一般碰到这个时候,都会在最热的时候,给放假半天,相当于只上半天班。但也好的有限,主要是工人们是计件算工资的,还有订单下来要在规定时间里赶出来,不然要罚钱,还得另外找时间赶,所以自发的,工人们会想出对付的办法,比如提早上班,还有晚上加班,因为早晚比较凉点。所以总体还是比较痛苦的事,只能希望秋老虎快点过去,或者来一场雨都好啊,可老天不归咱们管,天气如此,也是没办法。记忆中这年夏天到秋天,持续最高35度以上高温天气史无前例的达到了58天,差不多就是两个月,也没见雨水,杭城地下水都被抽取了很多了。
改革开放后的前些年,进入华夏市场最早的一批外商中,就有日国人的身影,所以来自日国的产品很早很多就进入了华夏市场,这让当年被日国人侵略几乎沦陷了大半个国家的国度的人民心理上极为难堪。记忆中后世,网络上仇日情绪泛滥时,大家喊抵制日货时,很多真心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不过日国人也的确是对华夏实行的是歧视性策略。表面上,他们是在为华夏的改革开放帮忙出力,特别是提供了大量的无息或低息日元贷款,受到了这个资金极度紧缺百废待兴的国家极度欢迎,相应的实际上他们也借此进入了华夏市场,赚取了大量利润。后来日国被米国威*,签署了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快速升值,日国为应对升值压力,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股市和房地产在巨多资金的推动下,非理性大涨,制造了大量资产泡沫,之后泡沫破裂导致日国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但就是这样,日国人依然过得很是滋润,就是因为有华夏这个庞大市场的存在。前面说日国人对华夏实行的是歧视性策略是有根据的。
日本人曾说过一句话:一流产品在国内,二流产品往欧美,三流产品销亚洲,压仓的……高价卖给中国人。这个后世有人通过对比找出了大量的证据,证实了这一点。用一句话讲,日国人挥舞着大把日元敲开了华夏的国门,然后把他们的垃圾货卖给了华夏,而且卖的是天花板价。电梯产品里就有好多类似的日国部件。萧安邦感受最深,也最不满意的也是前面所说的日国人以次充好。电梯控制柜里的大脑部位是PLC,就是工业环境下用的可编程控制器,PLC核心又是微处理芯片,所以微处理芯片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PLC的性能。
日国人特别坏的地方是,他们把外围做得很好,起码对比国内同类产品可靠性高得多,使得你不得不用他们的产品,另一面呢,把微处理芯片用他们压仓的产品,速度慢得可以,可能比国内的同类产品都要略差,就这样的产品,你爱用不用。结果为了可靠性,你还得用他们的,但也不得不降低了自己在芯片速度上的要求,这对于有实时性要求的电梯产品来说是个让人很不爽的事。要是微处理芯片速度够快,整个PLC的运行速度就能快速提升,也就能做更多的事,控制也能达到更精确的程度。在前世开发新产品的时候,萧安邦感受特别深刻的,就是瓶颈两个字。有些场合,电梯要求特别高的效率,那会来自欧洲的电梯,是在国内最早的合资厂,就有个曾经极为出名的品牌,就是迅达。顾名思义,迅速到达,这一系的电梯产品,沿袭了这个风格,对于电梯的效率特别讲究,给人的感觉就是起动猛,减速猛,效率高,的确是迅速到达。但是却不符合华夏人的心理,后来慢慢被市场所淘汰。为了研究电梯的极限性能,使用按照速度来进行直接控制的方法是最佳的,专业名称是直接停靠,通俗的说,就是减速到0速就开门,没有缓慢爬行适应的时间。这就对于芯片运行处理速度有较高要求,但是很明显,日国在华夏销售的PLC产品完全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导致了这一类产品研发的失败。电梯的可靠性是很要紧的,你要是一款电梯到站开门时,轿厢内地面跟外面楼面的地面总是不平,忽高忽低,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可靠的,也不可能会通过验收。
后来不得不把重点放在按照时间来运行的带有爬行段的电梯开发上。为了整体的协调,就以降低效率为代价,讲求整体的舒适感,起动加速和减速停车缓慢舒适,闭上眼睛的话几乎让人感觉不到电梯已经在启动或者停站了。慢慢形成了舒适型的电梯体系,倒是误打误撞符合了大多数国人的要求,后来在国内成了气候,追求舒适感的概念深入人心,发展出一大流派。这方面跟国内轿车市场有些类似,国内轿车也是追求舒适感,特别是豪车市场。至于推背感那就是加速度带来的感觉,是另一码事。
萧安邦早就跟车间里的组装女工们混熟了,女工们比较单纯,没什么坏心眼,有些实际工作上的疑问去请教她们,都是很乐意回答的。而且她们的工作是比较枯燥的,只有一些不太高的技术含量,在他们组装的时候,跟她们聊聊天也是可以解解闷,因此跟他们的关系处的不错。一来二去,控制柜里的那点名堂就在他跟组装女工们的聊天中了然于胸了。以他的维修异能,在测试的时候也能帮上忙,毕竟手工*作,有时候是会接错线的,所以需要测试过才能盖上检验的章然后出厂。整个车间的流程,基本上就是,根据订单电梯型号,调度开出下料单让人去仓库领齐所需部件,然后通过电梯运到装配间,车间里的男工人力气比较大,负责装配,装配好之后送到楼下进行组装,组装好之后由专门的试车人员进行测试,测试通过之后盖章签字,才允许出厂装箱。车间里专门有个技术工程师,专门负责解决技术问题和烧制程序。车间主任负责总体协调。整个车间人各司其职,没有游手好闲的人。对于农民出身办起来的乡镇企业,能做到这些其实相当的不容易,相当于白手起家起来的,这中间不知道需要经历多少挫折才能到这种井然有序的程度。所以这个厂还是很有看头的,后来能跟全球最大的电梯巨头达成合资协议,殊非幸至。而且这个厂的发展,对于周边地区的就业啥的带来的作用可谓是不可估量,电气车间里的大多数员工都是村里和附近村镇的年轻人,没考上大学的,没条件上大学的在所都是,有这个家门附近的地方可以工作,收人不低,工作也体面,因为城市规模扩张而造成失地的农民们也有了期盼,起码下一辈的能够安全着陆了,企业办得好了,村里每年的分红也不少,后来村里家家户户按照统一规划造起了小别墅,每年每家都有补贴和其他福利。家家户户都能住起小别墅,这是多少现代城市人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的事啊,而他们在一个农民的带领下实现了。他们不等不靠,靠自己打出了一片天地,也给政fu大大降低了就业安排的负担,还能多解决一批就业指标,这是何等的功德无量啊。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的,真是农民不可怕,就怕农民有文化啊。机遇,眼光,魄力,踏实,执行力,和善于学习,一个都不能少,这个成功来之不易,绝对不是单靠幸运可以达到的。
萧安邦慢慢的沉浸下去,一点一点的从内部观察感悟着这家企业成功的原因。他没有一点大学生的傲慢看不起人的架子,也没有这也不做那也不行的挑三拣四的坏毛病,论能吃得苦也不下于其他人,点评事物也总能一针见血,见解精辟,时有妙语连珠,做事拿得起放得下,所以很快在车间里跟大伙打成了一片,赢得了普遍认同。车间陆主任因为是大老粗出身,本来对于大学生是看不起的,觉得大学生眼高手低,不好用,但是在萧安邦这里他看不到这一点,所以也很快认同了,并且随着后期萧安邦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对产品的有效改良,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变得越来越尊重和重视他了。
(https://www.mangg.com/id32123/172010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