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超级电梯工 > 第10章 厚积薄发

?每到周末,萧安邦踩着单车快速往文山路马苏的杭城新家骑去。陪着准岳父岳母聊聊天,做做需要他这大力士才能轻松完成的家务活和技术活。最重要的是陪着马苏,聊聊工作上的成绩或烦恼,分享喜悦和排解烦恼,同时也出出主意。再跟她聊聊风花雪月的事,陪她去逛逛商场,买点小礼物给她,象发夹之类的戴到她头上,让她感受到自己的爱意和关心。有时与她去景区或公园走走,拍些甜蜜的爱情照,把时光留住在那最美好的一刻,享受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甜蜜爱情生活。

  

  中间跑去杭城图书馆,弄了本借书证,额,马苏也一起去办了本,大家也得一起努力哦。萧安邦也有意跟马苏培养共同的兴趣,比如跟她学习英语口语对话,吸收她的学习外语的经验,未来几年,公司要谈合资,跟老外的交流机会不少,多学点英语口语会有不少帮助,也可以未雨绸缪。自己学习英语本来是没问题的,但是这样一来就能让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还有享受共同进步的感觉,而她碰到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资料,萧安邦也能发挥作用,告诉她正确的翻译法,不至于搞出笑话来,这样彼此互补,共同进步,可谓琴瑟和谐。爱情不只是结果,更在于交往过程中心与心的交流,而且不时的要加点油,弄点催化剂,让爱情之火燃烧得更加旺盛,绝对不能认为大局已定,然后开始摆大老爷们的架子,实在是没有必要。

  

  有时间的时候就在图书馆看书,在旁人看来只是随便翻翻,对萧安邦来说却是整本印在了脑海之中,然后再花点时间进行高速消化吸收,总结出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不是简单的全盘记忆,好比电脑,全都塞满了硬盘空间的话,运行很多软件就会乱套,自己整理消化吸收之后,明显脑子会显的比较空,没有刚开始一下子装进了很多知识的那种不堪重负的感觉,书虽多,但精华却是不多,特别是现代的书,尤其需要这样去做,这样才不会读成了书呆子。借回家的书,一般都是大部头的工具类的书,不然不够回去读的。一天又一天,知识在萧安邦的脑海里开始集结成库,有变成百科全书的倾向。当然重点还是放在了挖掘传统文化上。一本又一本,在书海里遨游,快速吸收各类有用知识的感觉是那么的美好,有了足够积累才有未来随时随地的爆发,这就是厚积薄发。

  

  偶尔也回去一下母校,看望导师,顺便帮点小忙,保持跟导师间的联系,相信导师有项目时还会考虑自己的,到时花点业余时间帮忙,还能挣些钱补贴家用。维修的异能随着修炼进展,特别是上丹田的异动,变得越来越厉害,类天眼的功能也开始越来越频繁的出现,让他确信,异能跟上丹田的关系十分密切,只要上丹田的功力加深,或者脱胎换骨晋入下一个阶段,异能就有望升级。萧安邦维修牛人的雅号也在同事朋友间口口相传中变得在附近小有名气,许多人都愿意拿自己坏掉的设备请他帮助维修,因为很快就能修好。同事朋友间倒是不收钱,要什么都讲钱就俗了。不过他们一般也不会让他白修,或请他吃顿好的,或送点家人送来的土特产之类的,使得他平时的生活水平也事实上改善了不少。

  

  中医是萧安邦一个学习的重点,知识学的已经比较全面,理论基础已经打好,实践还是欠缺,主要没有行医资格证,不能去行医,以后要医也只能是靠偶然行医出来的个人口碑,暂时来说只能看有没有机会了,最好以后有机会弄本行医资格证,这个社会,有些规矩还是要遵守的,也可以省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虽然如此,家人朋友的小毛小病还是可以轻松治好的,自从上次手部相关的6条正经给一次性贯通之后,萧安邦给人搭脉诊治的时候,内气可以略略分出一丝延伸到病人体内,作用就像全方位的放大镜,对于脉象的理论和实际结合起到了绝佳效果,现在已经不需要看医院检查报告来验证就完全有信心断病了。目前在实践上的进展是马苏一家不需要去医院看病了,有点小毛小病都是人到病除。他还准备以后去搞一套针灸用的银针,进一步深化学习针灸。目前还主要是气功按摩治小病如感冒之类的,和开中药方抓药煎药来喝。还有食疗也是他所重视的,因为食疗最没有副作用,养生最佳。马苏妈妈的高血压问题,在于中年发福变肥胖之后的情况,目前用气功按摩来促进减肥,食疗来慢慢清理血管内的脂类物质,还有教她几个针对性的保健动作,是从洗髓金经里单独提取出来的,平时有空就可以做。还有养生六字诀,也是他重点推荐的健身的好法诀,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包括马苏父亲,也建议他每天一起做做养生六字诀。有几天,在马苏家,都有点象开办内部气功培训班了,嘿嘿。不得不说,萧安邦的鼓动是有效的,特别是在他以自己为例透露习练气功后的那些好处之后,他们也开始自觉加入了这个养生队伍。马苏不用说,早就被勾引去学习了,一听说可以美容,那个积极性比谁都高,因为她们在一起后,近距离看到过萧安邦的皮肤,那可真的是好啊,用一句广告词说就是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呵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在眼见为实之后。

  

  电梯是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特种机电设备,是打造都市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工具,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有乘客电梯,载着人们穿行于高楼大厦写字楼之间,使得楼房可以越造越高而人们不至于为爬楼梯而大伤脑筋;有载货电梯,可以运输大量货物,节省人力物力;有城市立体停车库,可以大大减少因为停车所占用的空间;有观光电梯,可以让人们从高处一观城市美景,还可以享受腾云驾雾的感觉;有自动扶梯大量运行于商场,机场,地铁,医院,风景区,城市地下或者空中通道等等公共交通要道,为人们提供便利;有住宅电梯,为城市居民,特别是老人提供必备的交通工具,使得身体欠佳,不便爬楼的老人们不再只能住在底楼;有医用电梯,可以给无能为力的病人们提供绿色手术通道;还有些特殊用途的电梯,比如厨房传菜也可以通过专用小电梯等。更有厉害的,有些全智能化办公大楼,进入大楼,按下要去的目标房间号,进入电梯,可以直接送你到那个房间;还有人设想建立地球与月球的通道,用特殊的电梯来运行,实现登月,当然这里面不知道还要解决多少课题才有某种可能来实现。总之,电梯已经是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工具了。

  

  就像人有大脑管控全身一样,电梯也有个核心控制部位,控制柜。萧安邦开始正式工作的部门就是生产控制柜的电气车间。有了超强能力和科研项目经验之后的萧安邦,不想完全重复前世在车间里的表现,他觉得完全可以做的更好,也能在民族电梯产业里留下自己的身影。他有一个野心,就是自己研制出一个全国产的控制柜,包含所有技术核心的控制柜,当然关键元器件,该进口的还是要进口,没办法,国产的质量不过关,为了整梯的性能稳定性着想,必须关键元器件进口,比如可控硅模块,想用国产的那就是砸自己牌子啊,德国的质量不错。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有意留神相关环节了,没象前世里一样,在车间里的下午有时候坐在那无所事事,人也昏昏欲睡。有了明确目标,特别是那么大的目标下,身体条件又那么好了,还会无聊那就笑话了。信心是有的,唯一不确定的是怕到时提出项目不一定会被通过,毕竟自己年轻资历浅,要他们押宝在自己身上也不太现实,他们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必须要他们认可自己的能力才可以。不过到时通不过,自己也不会损失什么,毕竟自己到时也会负责一个项目,吃透那个进口的核心调速器也是一样,还少了许多麻烦,况且2,3年以后就要合资,这类产品还会在后来慢慢淡出产品线,逐渐以合资产品为主。

  

  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视角,带来了不同的动力,在不为人知的电气车间的角落里,萧安邦雄心勃勃地计划着如何早日突围,展现自己,为自己加分。实力才是获得重视的关键,记忆中的自己有过多次机会与后来公司的掌舵人,也是后来的亿万富翁近距离接触,得到他的认同,他也伸出过橄榄枝,只是那会少不更事,又有点清高,没接受对方的好意和招揽,也因此埋下了后来遭受上司小人式打压,一气之下宁愿退出的隐患。老总直接招揽和老总手下招揽完全是两码事,很显然没这个职场起点明显不同,还耽误发展时间了。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大潮里,不光是大鱼吃小鱼,还是快鱼吃慢鱼,有时候,一步快就能步步快,而一步慢就可能步步慢。萧安邦还打算写几篇专业性论文,发表在电梯专业杂志上,肯定是有真材实料的论文哦。因为考虑到要考工程师职称,必须要有论文发表,能早日发表,就等于是早日符合硬指标,而且可以在行业圈子里慢慢打开知名度,说不定以后可以破格晋升高工哦,再世为人,就是要不走寻常路。怎么说,念了这么几年专业,以后搞个高级职称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出世修行是十分遥远的事,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现实的在家修炼则是需要有个合理职业,这是个前提。除非以后金融投资大获成功,彻底不再为了钱财满世界奔波,那时才可以去花大量时间进行修炼,修炼也有个远期目标,不过那是现在这样很难达到的,这是后话,以后时机到了再说。

  

  除此之外,对于其它部门的工作也在业余时间加以关注学习,力求从一开始就树立自己的大局观。必须要有全方位视角,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事物,这世界从来不会是少了谁就地球不再转了的,因此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自傲清高过度,所以首先得从思想上摆正自己的位置。同时争取表现机会,让自己有机会去到更高的位置做事。再世为人,不能再把自己囿于小小范围里坐井观天或者说夜郎自大。学习老总的魄力,深入研究他们成功的原因,没理由人家一个小学毕业的农民出身的人都能大获成功,而自己一个能力超卓的大学毕业生就只能一辈子打工吧。眼下主要任务就是积累,积累,再积累,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实力。自信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引用下伟人的著名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与各位看官分享。

  

  近期,萧安邦学习易经也有了点心得,他觉得自己现在这个状态,应该算是从潜龙勿用向见龙在田的方向运行中,该是努力拼搏,好好表现自己的时候了。易经从来是预测指导方面的首选经典,如果能够精通易经,完全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人生,这样才不会有时头脑发热,逆天行事。顺应天时,趋吉避凶,天下万物就有这个自然特性,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如果违逆这种自然规律,极可能最后颗粒无收,比如秋天才种下去,那么经过冬天,很可能早就死了,也就没有下一轮的春种了,最后结果就是绝收。

(https://www.mangg.com/id32123/172010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