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斥候爬上大松树,说明那有利用的价值。”徐荣在弘农经营数年,对这一带的地形也是十分了解,他努力地在脑海中想起南野的地形。
“是的。如果南野沦为战场,那么在这大松树上就可以俯瞰整个战场的局势。”张绣说道。
徐荣目视张绣,示意他说下去。
“敌军的细作在南野北面坂坡下的村庄中侦查房屋和地形,似乎是有意在那个村子里驻扎。如果他们从陕陌出发到弘农,经由南野北上务乡,那么那个村庄便理应是他们的扎营之地。”张绣说完,郭汜便问道:
“你的意思是段睿故意做出包围弘农的架势,事实上却打算不包围而西进?那他又何以如此大费周章而不直接穿过城而西进?”
“可能他们要诱我军出来。”段煨替张绣说道。
“如果敌军要在那个坂坡下的村庄扎营,简直是不堪一击。”张绣说道。
“不错,敌军为了让我们有这种想法,所以故意表现出要在那里扎营。这是一种诱敌的手段,想让我们在不自觉中出战。”张济对侄儿张绣的勇气感到欣慰,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光靠勇气是不济事的。
“如果真是此计,我军必须谨守城池不出。那样敌军也无可奈何。”段煨说道。
“不,”张绣对段煨的保守想法很是不以为然,又一瞥发现徐荣并未表态,更进一步说道,“当战机成熟、士气高昂之时,以寡击众也是可以的。既然已经知道敌人的伎俩,何不将计就计?战机从不会从天而降,我们要自己创造战机。”
徐荣听了张绣的一席话,心底里也是深表赞同。
战机不会从天而降,我们要自己创造战机。徐荣在心底里默念着这句话,联想着南野台地尽头的那个村庄的地貌。
敌军一旦陷入那种地形,一定会动弹不得。徐荣暗忖。城中眼下也拥有两万余兵力,其中不乏西凉精锐,而且士气高昂,虽然兵力上占弱势,但是正如张绣所说,在战机成熟之时,亦能给敌军以致命打击从而获得胜利。
“对,要把握机会。”徐荣喃喃道。
**********
护国军即将大举进发的消息在前一天传到弘农城中。
在清晨,传令兵向护国军各营传达段睿发布的大军进发的命令。隐瞒数万大军的行踪是一件不易的事,因此不如不隐瞒,以激发全军的斗志。
在出发的前夕,各军的勤务兵队承担了辎重队的角色,因此倍加忙碌,要将收集上来的麦、米做成饼、干饭等“行军粮”。出发前要将这些便于携带的“行军粮”作两、三天份发放到每个士兵手中。
进发的命令一发出,各营中便升起了袅袅炊烟。
“敌军的确是明早出发,陕陌一带的军营中到处都是准备行军粮的炊烟。”
“敌军本营附近的行动愈发活跃,可以看到很多传令兵在各营间穿梭。”
“敌军的先锋队已经前驻沿途的道路和村庄,我军的斥候行动愈发艰难。”
这些情报陆陆续续传回弘农城中。
**********
午后,护国军的出发行动更加明显,勤务兵开始将辎重搬运上车,各部队的车辆也都开始装载物品。等到准备就绪后,士兵们围着篝火准备武器,等待夜晚来临。
眼下已经是四月末的光景,晚上的天气并不寒冷。但是等待战争的感觉,远胜过战争本身。
“现在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比起以往在冬天出战的夜晚要好多了。那时候可是冷得连刀枪都握不住啊。”
“可是这一次的出征,连归期都不敢指望啊。”
“别胡说,有将军的带领,肯定能够凯旋而归的。想以往哪一次战争,鹰旗所到之处还不都是大获全胜?就连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函谷关都被拿下了,攻入长安指日可待啊。”
夜幕降临后,除了值夜的人,其余的人都就寝。出征两月以来,像这种露宿野外的事是常有的事。能够睡大帐篷或是投宿村庄的人毕竟只有少数指挥高层,像普通的士卒们大多窝在草中。
而与此同时,在本营的大帐中仍然灯火通明,将校和谋士们聚集在一起,听取最新的情报。
“敌军今日并无特别的行动。有十数名骑兵在进出城池,个个神色浮躁,乱抓当地人,责问是不是我军的细作。
“敌军的大将都蛰居城中并未露面。从长安来的援军驻扎在城下。
“敌军的斥候队频繁出入坂坡,哨探大多在南野北部一带活动。”
参谋将情报汇报完毕后,荀攸说道:
“看来敌军对我军的动向有了一定的掌握。按照敌军的动向来看,似乎是有意将我军逼下坂坡,然后如取袋中之鼠。总之,敌军很有可能已经看破了我们的手段,打算将计就计。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郭嘉微笑道:“既然敌军将计就计,我们不妨来个以牙还牙。”
但是如今尚不知敌军如何将计就计,以牙还牙也就无从谈起。
“张将军,你认为敌军会如何将计就计?”段睿看向张辽。
张辽明快地答道:“如果是我指挥的话,我会首先以伏兵或快速进军的方式先发制人,逼敌人下坂坡。如果不行的话,则会趁着我军在南野台地上布阵之时发动夜袭。”
“敌军要施以计策,必然会在我军主力下坂坡之后。不下坂坡则敌军不来。要想给敌军致命一击,必须先诱敌出动。”高顺说道,“诚如前几日郭军师所言,我军半数下坂坡诱敌,再上坂坡布阵以包围敌军予以歼灭。所以这一战,无所谓什么将计就计,也无所谓什么以牙还牙,只是单纯的进退之策。进退,在于能否控制时间。明天出发之时,各队需要派出精干的人手调查路况,以供危急之时进退的路径。其次,需要各部间以狼烟、号角等密切配合。”
高顺一席话,等于下了结论:
第一,诱敌出动;第二,掌握进退,歼灭敌人。
“只要各部能了解高将军方才所说的进退之策,依据本营指挥,一丝不乱,定能取得胜利。”段睿总结道。
与此同时,在弘农城中也召开了军事会议。
张绣整理收集到的情报,做一个报告:
“敌军定于明日早晨,由陕陌向西南方向前进,在近正午时分可以渡过烛水,再转北横越南野,大约在申时到达坂坡。”
在场的将校们都对段睿不包围弘农、而是在坂坡下扎营过夜以诱出己军并且在南野台地上实施包围的策略深信不疑。根据种种情报分析得出的结论亦是如此。
段煨主张不理会敌军的**,除了斥候和哨探,其余的人一律留在城中。
“不如让敌军在原野上彷徨,想西进也罢,想进京也罢,都由他去吧。”
张绣则有不同的看法:“让敌军从我城下堂而皇之地通过,有损我军威名。虽然敌军数量上占有,但是却已长途奔波,又不谙地形,相比之下,我军以逸待劳,又占尽地利,以一敌二,胜负参半,只要掌握时机,必能取胜。”
“我从无守城之念,随时准备出城一战。”郭汜一脸傲气,似乎完全不把护国军放在眼里。
支持段煨的人,寥寥无几。
“莫非段将军在函谷关被段睿吓破胆再不敢战了?我西凉军中从无怯战之人!”郭汜哂道。
函谷关之事一直是段煨心头一个憾事,在回到弘农后大家一直避免提起。而郭汜一言,更是令段煨燃气怒火。
“吾并非怯战。好吧,既然郭将军如此认为,就请在此地奋力杀敌,吾自回长安向相国复命。”段煨冷冷道。郭汜亦不甘示弱,两人互相怒目而视。
“郭将军,大敌当前,我们还是团结一致抗敌比较好。”张济打了个圆场。
“我看我们还是伺机而动吧。”徐荣说道。大家都点点头。
“时机可能是敌军下坂坡之时,我们得仔细思索对策。”徐荣叮嘱道。
军事会议继续召开,在当天夜里,弘农城中各部都收到了次日与护国军决战的命令。
在决战激昂斗志的另一面,是悲怆的氛围。双方皆全力投入这一场二对一的战争。弘农城中的士兵们已经忍了两个月,大阳、函谷关、陕县、黾池,一退再退,早已是憋了一肚子的火。在这天夜晚,弘农城中一片旺盛的士气,士兵们在骚动中入眠。董卓军中对于军功是十分重视的,对于西凉军而言,明天是立大功的日子。
;
(https://www.mangg.com/id31656/176637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