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第一兵家 > 第一百零三章 西上

?二月中,袁绍派荀谌为使者赠予段睿万斛的兵粮。

  “这是作为盟友的一点心意,也算袁将军为勤王事业贡献的一点力量。”荀谌如此说道。

  段睿当然不客气地收下了。

  如今出兵的安排已经妥当,段睿辖下的各郡人民都在讨论西上的事情。平日里,讨论军事的话题是颇为忌惮的,但是对于这次西上的军事行动却特别的宽容。在讨论最热烈的邺城,聚集在此的各诸侯的探子和细作更是积极地活动收集情报。

  段睿在最后的军事会议结束之后便向袁绍、曹操处派出了使者,通知即将率军西上。

  在袁绍赠予兵粮的同时,曹操派堂弟曹纯率骑兵五百、步兵两千来到成皋作为西上的援军。

  出征的日期还没有下达,但是可以感觉到日期临近了。

  段府中,这一次没有以往出战前凄别的氛围,甄宓并不知道出征的日期,但是知道出征的日期近了,于是每天都打扮的很艳丽,反倒是段睿看着一阵头晕目眩。

  “这可是主公掌握天下的一战,大家都为你感到骄傲,身为妻子,我的心里是最高兴的。”甄宓的脸上洋溢着明媚的笑容。这样的一种笑容,稍稍平复了段睿此刻紧张的内心。这一次作战的意义是前所未有的重大,不能有一点失误,这种心理于是造就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出发前,你代我去邯郸父亲的墓冢看看。”

  段麟生于邯郸,离世后归葬邯郸。段睿每每想起父亲一生的成就,就产生有一种敬仰的感情。此时心中仍有些不安稳,于是想到去参拜一下父亲的墓冢。但是出征前事务繁忙,每天都要听取整合各方的情报,部署工作,着实抽不开身,只能让甄宓代自己去。

  “那我就不能送夫君出征了。”

  “在我出征前不能去吗?”

  “不能。我一定要与夫君过出征前的最后一夜,所以不能代夫君去。”当甄宓说最后一夜这句话时,俏脸稍微红了起来。以往出征前夕,段睿都会去甄宓的房间告别,并留在那里过夜。

  “我明白了。那么,等我出征后再去父亲的墓冢吧。”

  段睿的眼前浮现出邯郸郊外一片茂林中父亲那孤零零的高耸的墓冢。

  **********

  二月末,段睿率大军从邺城出发。在前一天,张辽率军向河内进发。

  同一天,段睿向长安城中的公卿送去书信说明自己在这一天出发。书信由使者快马送到河内附近,再由隐秘的御庭藩藩士持信送到长安。

  段睿分兵两路而进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司州诸将的耳中。

  此时司州各部主要有徐荣部一万余人,段煨部一万余人,张济部一万余人。其中骑兵有近五千。

  聚集在弘农郡城的三位大将赶紧商量对策。

  “段睿以主力兵马从河南进攻,我军只可据守函谷关。而张辽的偏师进攻河东,乃是意图从中截断函谷关前线和弘农之间的联系。”徐荣说道。

  “如今只能加强函谷关的防备,并且派出突击队牵制敌人前进,同时等待相国的援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了。”段煨说道。

  其他的将校都默默无语,因为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部将们面对着最大的危难而沉默着。

  最终决定,段煨率领精兵三千人驰援函谷关。

  三月月首,段睿进入了洛阳西五十里的谷城。

  他在谷城听取并整理来自河东、弘农、河南、关中等地的情报,并且指挥各部攻取司州诸将在河南的据点。在函谷关以东的各据点的兵马稀少,完全不能抵抗段睿的兵马,于是各将纷纷弃城而走,将兵力汇聚在函谷关。此时徐荣等人的心情是不想多浪费一兵一卒。

  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之际,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其城北带河,南依山,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

  自函谷关至黾池,中间一百五十里,这一段崤函古道极为险峻,即使是作为运送粮草辎重,也不甚方便,所以徐荣等人在函谷关的驻军有所限制,目前止有五千士兵。

  段睿的本营谷城距离函谷关不过三十里。他派高顺率先锋军靠近函谷关扎营,但是并未下达总攻击的命令。

  “敌人的战力不明,不能轻易发动进攻。”段睿派出传令兵告诫先锋的各位将校。而在谷城的东、南两个方向上,护国军如一阵风般肃清了后方的敌势。直到三月中旬,段睿已经完全巩固了后方,于是大军沿着谷水西进,逼近函谷关。

  在弘农的徐荣和张济每天召开军事会议,但是只能听到前线护国军又攻陷了某某城池,己方部队节节败退。部将们依旧沉默,他们实在不能想出办法。

  最大的坏消息还是河东。张辽率军一路势如破竹,沿着段睿去年冬天的轨迹连下数城,直逼河东郡城安邑。河东的豪族们似乎都和段睿在暗中有着往来,这样的形势下,他们也蠢蠢欲动。这样一来,河东必然不保。徐荣等人的部队原本就比段睿西上的大军要少。

  “现在不是出去决战的时候。”徐荣心里很清楚,诸将心里都很清楚,但是如此憋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地盘一步步被敌人蚕食,眼见着威胁到重要的道路、据点。大家都在忍耐着,等待长安派出的援军。

  可是从长安回来的使者回复说,西凉的叛军愈发猖獗,李傕、牛辅的大军陷于陇西不能返回,京中的兵马也是捉襟见肘,一时半会是不能派出大军增援了。

  “不如联合白波军从后方牵制张辽的行动。”张济想到,可是这种可能又微乎其微。董卓和白波军作战多年,如今双方能否抛弃前嫌联手实在是个未知数。但是事情总归是要一试。徐荣和张济合计之后,仍然是派出了使者前去白波谷一带。

  在函谷关附近,早有以十人、二十人为一队的双方的哨探部队,出没在各条布满杂草、荆棘的山间小道上。偶尔也有一些摩擦发生,哨探部队的主要任务不是作战,但是两相碰面,仍然忍不住亮出刀枪上去厮杀一番。

  高大巍峨的关楼纹丝不动地屹立在两山之间。

  ;

(https://www.mangg.com/id31656/170037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