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山回张店前,岳父就到处打听,哪有善治红伤、疙瘩、疔毒、疖子什么的大夫。最后有人告诉他说,在长山县城城南不远处,有一家人治好了许多人的病,并说:人家用的是膏药,专治跌打损伤,只要把膏药帖在坏处,很快就能把脓水和毒拔出来,然后再慢慢的静养,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好等等的话。
鲍德山回家了,确切的说,是回到了张店——回到了岳父的家。
此时,鲍德山的胳膊也肿了,小臂肿得简直赶上自己的小腿了,把岳父一家人吓的目瞪口呆,把岳母吓的直掉眼泪,对着自己的老伴说道:“咱姑娘的命苦啊,结婚不几年,没了公婆,又生了四个小子,没有公婆帮衬着也行,可这德山却遇到了这当子事,弄不好,别说手保不住,我看命都保不住了。”,“唉!我苦命的闺女呀!”,岳母不停地说着,并不住的叹息着。二位老人赶紧把伙计叫来给德山做饭,等德山吃完饭,岳父就陪着德山坐车去了长山县。
这长山县的治红伤的大夫,是祖传的膏药治病,在当地被称为“膏药王”,不是因为大夫家姓王,而是那些卖膏药的人家,他家的膏药最好。到了“膏药王”家后,大夫看到鲍德山的病,又问了一下这病的时间,说:“你这病,来的还算时候,再过几天,如果肿到腋窝以下的话,就没救了。不是我自吹,你这病也就我家能治吧!你这病要想好利索,至少得半年,能干活的话,至少还得再养半年。”。说完看着德山二人。接着又说:“我能治好你的病,可你家能治得起吗?”,德山的岳父赶紧说:“治起治不起,也得治,只要有人,这日子、这家就能过下去,日子就会好的,大夫你说吧,得多少钱?钱不够的话,大伙凑凑呗!”。大夫说:“这鲍木匠嘛,我早就听说过,鲍家的人也很仗义,但我和你家没有什么交情,但这病嘛,我会全力去治的,但钱不能少,不过嘛,我也不会要的太多,咱们这样吧,你,三天来一趟,我看看病情,看完病情后,再给你调一下药,这样能好的快些,每次,换一回药,给一次钱,估计,病好了,可这治病的钱嘛!”,说到治病的钱时,大夫停了一下继续说道:“这治病的钱嘛,差不多得赶上你干一年木匠活挣的了。”。大夫说完,又看了鲍德山和他岳父一眼,似在询问着:你们还治吗?德山的岳父听出了、也看出了其中的意思,说了句:“甭管多少钱,只要有一线的希望,就得治啊,要不这家的日子怎么过啊!”。
大夫根据鲍德山的病情,开始给他下药了,并且说:“这熬膏药嘛,可不像熬汤药,很费事的,从开始到成膏没有一小天的时间是不行的。我看,今天,你们是回不去了,就得在这住下了。”。
正如这大夫说的那样,从开始熬到成膏,用了近一天的时间。大夫把膏药帖在了鲍德山的伤口处,同时又在他的肩头帖了两处,嘴里说道:“看到没,回去后,就这么帖,你的病太重,在肩膀上也帖上两帖,这样,就不会向下漫延再肿了。我家的膏药,不是像别人家那样的,熬好后,得倒在棉布上,再用时,得用火烤软了之后,才能帖到受伤的地方。我家的膏药,是熬完后,倒在石板上的,凉后,凝成膏了,再把它撮起来团成丸,用的时候,用嘴一含就软了,含软后,把它吐在手上,用手捏成饺子饼儿大小就能帖了,帖完了,怕把衣服等弄脏的话,只要在上面帖上一块厚点的纸就行了,用时,比别人家的省事。记住,含的时候不要把唾沫吐掉,要把它咽到肚子里,这样还起到了吃药的作用。”。
大夫给德山用完药后,各自都睡去了。这一夜,德山睡的很安稳,可以说是从摔下来后,第一次睡的这么香甜。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时候,岳父一看德山的气色,与昨天比,那差距真是太大了,心中很是高兴。德山感觉就像所有的脓水,都在向手上贴膏药的地方聚,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吃完早饭后,德山坐着车回家了。当车路过周村的时候,鲍德山说到家看看,岳父说:“这次还是别到家了,到家后,哪有不吃饭的,等做好了,再吃完,到家后,一定要很晚了,你妈不知道要急成什么样子呢!咱们,还是直接回张店吧!早点回去,也好让你妈放心呐,过几天后,你再回家养病,好不好?”,一边说,一边用眼睛看着鲍德山。就这样,鲍德山又直接回到了张店。
鲍德山的病,好的很快,但是在岳父家呆的时间长了,总觉得让岳父、岳母侍候着,不是个滋味。提出要回家去养。
鲍德山回家了。家人才知道近二个月来鲍德山发生的事。听说了这事,德山的叔叔、婶子们劝说德山不要上火,病会慢慢好起来的话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房中,但德山,早已从表情上,看出了婶子们脸上露出的不快。
德山的叔婶到家后,婶子们就嘟囔开了:“你看,这年月,本来日子就不好过,可偏偏又摊上了这种事,这一年从头到尾的,这活,不白干了吗?德山家,这么多张嘴,吃喝不得都吃伙上的吗?简直我们在替死大哥给养孩子了。人家早就说过要从伙上分出去过日子,可是你们偏就不让,这下好了,我们养着吧!”。德山的叔叔们听后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了句:“那也不能现在就分啊!分也得等德山能干活了再分的呀!”。
常言道: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德山在家养病期间,又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
这事发生后,德山从伙上分了出去,也从父亲原来的房子中搬了出去,开始了真正属于他的独立支门过日子的生活。
这不幸是这样的:德山婚后,只几年的时间,就生了四个男孩子。其中,长子鲍金发,先天痴呆,此时,已长到了十多岁了,他的生活起居,每天基本是由他的几个弟弟照看着。
说起这痴呆的人,由于智障,想的事自然要比正常的人少得多。尽管有智障,但人的第一本能是不会消失的,于是身体发育,往往比一般的人要好得多,真可谓:“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从早到晚的鲍金发,就知道吃呀、喝的。对人家的亲热、冷淡虽分不清,但对这些却是格外的上心。
转眼,端午节就过了,山东半岛的气候,一天比一天热起来,大田里的菜,也陆陆续续的下来了。某天中午还没到,德山的女人就开始准备做午饭了。德山的病好了很多,心情自然格外的畅快,在帮媳妇做了点小活后,就趁着孩子们不在的时候,到外面去转转。
当时的山东,已经有了义学,专供穷人家的孩子读书,尽管只是学些简单的知识,无法与正规的私塾相比,但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识几个眼目前的字、算个帐什么的,村中的孩子们基本都上了义学。德山的三个智力健全的孩子有的去义学上学了,有的跑去看热闹,只有这鲍金发不知今天是怎么,没人带他出去玩的。他一人在家中,一会儿院里,一会儿院外,一会儿屋里,一会儿屋外的串着。今天,德山媳妇,做的是小米饭,此时的德山媳妇,已经把小米饭做得差不多,就在这时,鲍金发和德山叔家的5岁的小孙子从外面跑了进来。德山叔家这个小孙子的母亲临时有事出门了,用棍子把门顶好,就急着办事去了。
5岁的孩子被关在了家中,甚是孤单寂寞,这时听到外面有人在玩耍,在屋里急的直喊,听清是鲍金发的声音后,亲切的喊着:“大哥,大哥,把顶着的门给我开开吧,我们一起玩。”。
鲍金发,尽管痴呆,但有人喊他大哥,他还是满心高兴的。一个痴呆的孩子,是不会考虑他做的事,别人高兴与否,听到人家一叫他大哥,让他把门给开开,还有人能和自己玩,便快步跑到门前,没用多大的力气,就把顶门的杠子挪开了。两个孩子玩了一会儿,可能是生物钟的作用吧,快到饭时了,两个孩子来到了德山媳妇做饭的屋子,结果不幸发生了。
(https://www.mangg.com/id31416/168699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