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网游竞技 > 月涌江流 > 六、绝处逢生路

?日月如箭,转眼已是六年。唐、马两人过得如何?

  关外狂沙依旧,旅人如故,由乌垒镇东去的官道拓宽了。其时,已是明洪武七年。大漠之下深藏的“冥府”住户可好?

  黑暗的迷宫里大洞小洞不知凡几,但有声音的似乎只有两处。随着声音寻去,你会明白,这是交手的声音和敲打的声音。

  黑暗里,两个身影迅速地移动着,对掌进退的声音连珠似地响着。忽地一声轻呼,一个声音道:“不好意思,又是为兄的小胜。”另一个声音嘟囔着:“见鬼了!”

  这两人正是马登和唐青。两人随即坐下,调均内息,各出一掌相抵。一瞬间,两人的手与臂都抖了起来,显然正各自用劲儿。就在这时,脚步声响起。两人对望一眼,“波”的一声脆响,两掌分开。来人笑道:“好!如晦已到我当年来此时的水平,小青则练到了我当年功夫的九成。我的心思没白费这六年呀!”

  来人自然是塔雅。这六年来,他从吐纳内功教起,以至拳脚剑术,尽数传与两人。他虽知这些不一定用得着,但决不藏私。当然,他们最重视的还是内功,毕竟这才能解决实际性问题。不仅可提高耳目灵敏度,以应对黑暗的环境。还可增加师父的助力,早日挖开河道。不过说实在的,他两人帮工的时候倒很少。且为了让他们专心练功,塔雅也不带两人在洞里转。因此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就是开挖出口附近的十几个洞窟。两小也知日后能否出去,全在是否用功上。故而颇为自律,并不叫苦。用心练习每个招数,全神应对每次调息。

  这些洞窟大大小小,每面石壁形态俱不相同。大的有如巨殿广厅一般,小的不过容下两三人。但不管岩洞多大也不见有一根柱子,真难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其实这种地貌叫盐岩,万年以前此地当为湖海一类。在湖海底部,不断沉积着动植物尸骨。凡是动植物尸体的有机部分会随年月消失,而骨牙等坚硬部位会保留下来。再经地壳运动,岩浆造访,使底部水体气化。晰出的盐与骨质中的钙,在高热情况下与岩浆成分发生反应,形成盐岩。再经过水体的进退,多次的岩浆活动,加热、冷却、冷却、加热地反复,形成了今天庞大的地下迷宫。这些,自然不是当时的人们所能明白的。但盐岩的一个特点,是塔雅和这两个小鬼所了解的,那就是盐岩有强大的夺水功能。它甚至能将空气中的水分吸收掉。所以三人这些年来每活动一阵就必需补水,否则必将变成“人干儿”。

  他们现在走的方向,正是通往这里最珍贵的东西——水源的所在地的方向。二人随师傅离开他们练功的中型石洞,穿过另两个小型石窟,到达一个大石洞洞口,一阵阵轻柔的水响从中传出。三人走近石洞,不住地绕过地上的乱石。这里看来黑暗,其实不是的,此时唐、马两人也早明白了。原来迷宫的四壁上,长着一种只有在不见光的地下生长的喜盐植物。这是一种附在洞壁上,以盐岩中盐分为养料的苔藓,它们也同样拥有从空气中吸取水分的强大能力。而它们还有另一个本领,那就是发光。它们的光是蒙青色的,且极细弱,一般人根本无法以之照明。但二人内功已有火候,可以之辨别事物的大体位置。但离师父的“以之如阳光,清晰见物”便差远了。

  唐、马跟着师父,本以为要开始挖石了。要知道盐岩十分不好挖,因它特殊的成分,硬度是花岗岩、大理石的五倍以上。因而自塔雅开工到如今,前后挖了十多年才挖出眉目。但今天似乎不是如往常一般,因为并没有停在他们挖掘的西壁,而是走进了北壁的小洞口。他们能知方向并不奇怪,因当年塔雅来此寻找不死药时带备了指南针,而后来并未丢失。

  两人觉得今天有点儿怪,但对望一眼后仍跟了过去。从这洞进去有条通道。通道很长,出去后便是两人初来此地、初见师父的洞窟。两人目光扫去,立时见到当年只能用手摸的诗句刻痕。他们如今也早知这诗的来历:它不是什么大诗人写的,而是个带着三、四个仆人的年轻公子写的。

  “这人快三十岁了,人很稳重。是我为父亲找不死药的时候,在来此途中认识的。那时正是冬天,那天正下着大雪。我们是在‘路人亭’相识的。当时我是因时到晚间,要在亭中吃干粮。而他却似走累了,要歇一歇——他可是非常文弱的。”

  “当时的天气并不太冷,因那只是初雪。可他已经一身棉衣,还带了风帽。不过他人倒很热情,如不是不时打喷嚏,只怕会更好些。他很豪气地向我介绍山川名胜,且得意非常。不过看得出,他对这些的确十分了解,如数家珍。只可惜他刚说了一半就受不了了,叫人奉上手炉。我一直忍着笑听他说完,表现够他的英风豪气为止。他似乎很满意,且引我为知己。临别时挥笔写就此诗赠我。说实话,我生在西域,长在西域,一生没去过中原,也没想过去中原。我从没想过竟有福份与一个诗人结识,更能亲眼看到传说中的‘提笔成诗’!而且这首诗还是题给我的赠别诗!”

  “但可惜,我忘了问他的名字了。”

  此时塔雅停下脚步,后面二人忙跟着停下。塔雅瞧着刻字的石壁,无限感慨地说道:“来这儿的第二天,我便在这儿刻下这首诗,并戏称其为‘书房’。唉!”他心中似有无限感触。摇一摇头,带他们继续前行。

  穿过三大四小七个洞窟后,唐、马二人已是叹为观止。这些都是他们六年来从未涉足过的地方,且洞洞有别。有的洞窟还在壁上形成了天然山水画,真是无法形容这迷宫的壮丽。两人一路走着,不住地对两边石壁详加品评。但这次塔雅并没有制止,反而微笑着旁听。

  此时的唐、马武功已有火候,他们自然对他们师父的样子很熟。多年暗无天日的生活,已使他须发满面。不过,由于他们要练武,故头发长到一定长度,便得想方设法弄断,以免让它们碍事。他们常用的手法,是将长的碍事的头发以食指卷起,以锋快的石块将之划断。他们都是习武人,干这个也不难。而且二小发现,师傅的语音也不像当年那么死样活气了。他之所以语气那样,是因长期没有交流——他没失语已是奇迹了!

  塔雅带他们转着,忽然问道:“你们还想去些什么样的地方?”唐青一时没回过神来。马登想起他们平日吃的怪异食品,道:“师父,咱们吃的东西是些什么呀,我想看看这些东西的生产之所。”塔雅一笑道:“随我来。”

  他们又穿过两个洞窟。地势开始下降,空气也似乎热了起来。再穿过几个大小洞窟,唐、马早见通道四壁映着暗红的光。等到通道向左一拐,二人才彻底被震住——这里的一切都是红色的,火红。他们面前是一个巨大的火池,热气扑脸,呼吸困难。内中似有一种火红的液体,但却似静止。池的四周有一圈突出的石台,石台宽窄不一。宽处可行马车,窄处一人通过还需贴壁而行。绕池有不少洞口和通道口。塔雅一边带二人小心地绕池而行,一边介绍道:“这些洞口也不见得都有路可通。有一些只是一个洞而已,进去之后只能从原路退出。有些就像这个,”说着伸手一探已伸进一个洞口。笑道:“只有一臂多深,一摸到底。简直不是洞,而是坑。”

  他引两人走到一个洞窟前,伸手一指笑道:“请。”二人好奇地走进洞窟。这儿由于有火池的关系,比别处亮得多多。再以两双练武且惯于黑暗的眼睛瞧去自是亮亮堂堂——这儿的四壁上,疏疏地长着一些灰的东西。此时塔雅已进入并向深处走去,二人随之深入。愈向内温度愈低,那些东西愈多。

  四外的空气不那么炎热了,二人都松了一口气。马登道:“这些是什么,怎么从来没见过?”塔雅笑道:“你没见过?这就是咱们这些日来的口粮啊!”看到两人震惊的样子,塔雅续道:“这叫蘑菇。其实,这也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蘑菇。不过是一种耐高温的菌类罢了。”

  塔雅又领他们转了几处。那真是处处不同,景景独特,实非人力所及。转来转去,三人从东壁回到了那有水源的洞窟。这里顶壁的中央,有水不住滴下来,在凹凼处形成一个仅一围的小水池。但由于这是淡水,因而成了迷宫内三人的生命线。

  塔雅无限感慨地说道:“看得也差不多了。凡是这些日子以来,我足迹所到的地方,你们差不多也游遍了。可我看这洞之深广,实不可测。也不知何年何月可穷尽其景。不过,我们却要离开了。”“离开!”“没错。这洞窟的顶上,既是滴水下来的地方,河道当然就在我们的头顶。后来我便发现,整个北壁的大半后面都有水。以为师的功力,可听到些微水声。故壁厚当在一尺以上,不到二尺。但这玩意的坚硬,你们也领教过。等再挖开一个可供人通行的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就算挖开了,外面的水直往里灌,咱们也出不去。而且刚才你们都见了,这地下迷宫的另一边是深入地下的。我们要想从进水口出去,必须要等进水口淹没在迷宫一侧的水面下才行。那得等到哪一年?”

  “故而我用‘游墙功’游了上去,发现上面有一个平台。这平台其实是块大石,只有一部分与洞顶相连。我便将之挖细。并经多次实验,找到了可使之断落的着力点。”说着,他停步了,“你们看!”

  在他伸手一指的地方,有一条不摸就看不清的线。“我把外袍拆了,一段一段接长,它正指示着上面那个可使大石坠落的部位。一会儿,我会用石头,按照线的指示,敲在大石与顶部连接处的细纹上。大石一落下,我们三人便在这根线……”说着用手一指那细线在地面上的固定处,道:“这儿的后面,这是个能摸到下落巨石的安全位置。我们就在这儿,以全力先用卸劲,后用推劲,使大石改变方向投向北壁。利用震力使北壁打开大口子,水一满我们便可出去了。”;

(https://www.mangg.com/id21470/132577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