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武侠仙侠 > 神魔大战 > 第三十四回 服吴王众人显道 鹤鸣山双丽失影

?

  【特别说明:前些天文章给个报社主编与个教授看过,效果不错,告诫我要注意版权问题,故这些天看了看著作法,以为无碍,便继续写,继续发发哈】

  彩琳道:“二哥,你已有办法?”

  杨戬道:“解铃还须系铃人,今日暂且休息,明日我们去金陵见见那君王再说。”

  四人在吴州城外找了个住处歇息一晚。

  第二日一早,驾云来东北方的金陵城来。

  到了城池上空,好个王城!一览无遗:北依鸡笼,南邻雨花,东望钟山,西游清凉。墙高壁垒,活水护城。门楼高立,宫城齐排。楼倚山来,水绕城去。六街三市道道宽,千家万户紧紧挨。果真是:王府大京城,吴越帝王都。

  只是路人稀少,街市闭户,冷清凄凉,与吴州城好些相似。

  傅重、琼婳与彩琳都赞道:“好个大王都。”

  杨戬道:“只是失了往日熙熙攘攘、繁华兴荣之生气。”

  四人看清王宫去处,悄遁下来,傅重道:“我与二哥进去,二嫂和琳儿留在宫外等我们消息。”

  琼婳道:“三哥言之有理。”

  杨戬道:“雕兄就跟你们一起吧。”

  傅重道:“二哥,你可变一道士,我们好行事。”

  杨戬道:“还是你主意多。”说完身子一晃,成了道士,头戴飞扬巾,身披红色八卦衣,玉面无须,手执拂尘,气宇脱俗,仙风飘飘。

  傅重几人齐声道好,傅重道:“弟子傅重,见过师父。”

  杨戬笑道:“免礼。”

  四人说好来历名号后,杨戬与傅重便往宫门来。

  门口有守卫四人,甲胄附身,带刀竖枪,见杨戬两人靠上来,领头喝道:“什么人?快快止步。”

  杨戬笑道:“贫道乃东海方丈清源真君是也,这是小徒傅重,听得你们大王两忧缠身,贫道特来为他解愁。”

  一门卫道:“道长,你还是赶紧走吧,大王就因你们这些道士和尚生气,毁了不少庙观,如今谁都不敢在他面前提起修行之人,免挨重责。”

  傅重道:“我有一法,可免你责罚,尽管报来。”

  那门卫领头道:“还是省省吧,别引我等入彀。”

  傅重看看领头面相,笑道:“你若不信,我说几句给你听听。”说完就在那领头耳边嘀咕一阵。

  那领头低嘘一口冷气,眼中扫过一丝惊恐,道:“道长若有仙术,我便去试试,只是里面还有两层守护。”

  傅重道:“你可知内宫如何走?”

  那领头道:“都知,我们几个就是内卫轮换过来的。”

  傅重道:“这便好办。”

  傅重从袖中取出一道符,在上面写个“欲”字,递给那领头道:“你将这符印放怀中,一路走到君王处,直接报来。若路上有人问你,你只说‘大王召我’,你报完原路回到这里,保你日后晋升福贵。”

  那领头将信将疑接了符印,对其他三个守卫道:“你们看好此处,我去去就来。”说完入宫去了。

  杨戬暗笑,刚才傅重跟那领头门卫说的话杨戬句句在耳。

  原来傅重在那领头耳边道:“官爷,你十八岁时误杀了一人,后来有人顶罪,你三十二岁时犯了事,是你妻家福贵,疏通官府替你遮了罪行,这两件事都是传不得的。”那门卫领头听了一身寒意,知眼前这两人真非凡人,赶紧找话下台,生怕出了岔子,丢了身家。

  话说那领头一路惴惴不安的往内宫行来,中间两道看门的见了都问:“吉庆,有什么事报来,不得再往里走。”

  这头名吉庆,吉庆回道:“大王召我。”再不说话,直往里走,果然无人阻拦,一路到了养心殿君王上书房外。

  居室外有四个守卫,见了吉庆道:“这不是吉庆兄吗?听说你被调出守外门,如何到了这里?”

  吉庆道:“大王召我。”说完就进了上书房。

  见君王正在床上看书,四个丫鬟在旁伺候。吉庆急跪地上道:“有东海方丈仙山清源真君,携弟子傅重前来,说是大王有二忧,特来替我王排忧解难。”

  那君王心道:“今日奇了怪了,不但眼跳心慌,又来个海外道人,难道真有什么玄妙?”便道:“还有此事?寡人已几年不见有人说道士和尚了,宣到书房来,今日破例见见。”

  门外门卫立刻传出话来,着杨戬两人晋见。

  吉庆刚回到外门,话就到了,心道:“神了。”

  杨戬和傅重跟着导官一路来到内宫书房,见那君王正坐沉香木桌后,头戴冠旒,玉面紫须,神情威严,一身黄色龙凤纹袍,腰系金玉龙凤带,脚蹬澄黄飞凤朝天靴。门边立有两个丫鬟。

  杨戬施礼道:“贫道东海方丈清源真君见过大王,此乃小徒傅重。”

  吴越王道:“听道长说为我解忧而来,寡人富有江山,坐拥万民,锦衣玉食,国泰民安,忧何在?”

  杨戬道:“此乃外像,大王实有二忧,内忧无强子当立,继万世基业;外忧三年干旱,百姓受苦,国民疲敝,人心涣散,失了根基,他国来犯,如何是好。”

  吴越王脸肉一紧,笑道:“照道长说来,可有解法?”

  傅重道:“我师父修的是长生不老身,与天同寿术,这种子求雨者,皆小事也。”

  君王道:“如此海口,安有凭据?”

  杨戬道:“尽请君王出题,我若不能,当自行离去,再不来扰。”

  吴越王道:“可是海阔天空任由寡人出?”

  杨戬道:“悉听尊便。”

  吴越王沉思一会,道:“这金陵城内有几座庙观?”

  杨戬心道:“好刁的君王。”正思如何回答,旁边傅重笑道:“师父,此等小儿问题,就由弟子来答,百姓心中无数座,大王心中没有。”

  吴越王道:“此话怎讲?”

  傅重道:“百姓心中有,信也;大王心中无,不信也。”

  吴越王道:“如此回答,勉强也算说得过去。”忽然指门边穿天蓝长裙的丫鬟道:“这丫头年纪几何?家有几个兄妹?三代之内还有何人?身世如何?”

  杨戬两人回看那丫鬟,傅重暗中掐指一算,道:“此女年方十六又五个月,家有同母异父兄妹四人,三代之内有继父和兄妹四人。不过身世说不得,会引祸上身。”

  吴越王问道:“袭云,道长说的可对?”

  那丫鬟本名袭云,跪道:“句句属实。”

  吴越王道:“身世但说无妨,我免她无罪。”

  傅重道:“既然大王开了金口,袭姑娘,小道得罪了。袭云是水命,她亲生父亲属火命,命里克父,她亲生母亲甚有姿色,不过水性杨花。五岁那年,袭云随母亲外出,落在水中被一富家子弟救起,那人后与袭云的生母好上,袭云生母下药毒死袭云生父,带袭云改嫁了那富家子弟,这富家子弟就是袭云的继父,袭云生母与她继父又生两男一女。十四岁那年袭云下毒毒死了生母,其继父见袭云如此狠毒,就将她送入宫中当宫女,算是眼不见心为净吧。”

  傅重说道这里,地上跪着的袭云已泪洗膝下。

  吴越王道:“道长说的都是真的?”

  袭云哽咽哭道:“我恨她毒死父亲,狠她跟其他男人勾勾搭搭,她毒死我父亲时,我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当时却不知怎么办。后来长大了,从人手中换得一包毒药,下在她汤里,替父亲了却她,我心中从来就没这样一个母亲。”

  吴越王道:“难为你了,你两人先下去吧,我有话与两位道长说,没我的召唤,任何人不得进来。”

  袭云起身和另一丫鬟去了。

  吴越王道:“两位道长,如今只有寡人,如何解忧还请赐教。”

  傅重道:“除非大王对我师父言听计从,不然不敢说。”

  吴越王道:“道长请说,只要灵验,寡人定然照办。”

  杨戬不屑的仰起头来,吴越王见之,起身从旁边抽出挂剑,砰的一声放在桌上道:“此乃寡人佩剑,如失信道长,道长可取此剑去,到处羞抹寡人。”

  杨戬施礼道:“好,承蒙大王之言,要解当前之忧,首先要开库仓救人,再领百姓大兴土木,修寺建庙,或大或小,十倍于前,如此可感动上天,解水旱之灾。此事若成,我许大王十座庙观得一子,快建快得,解大王香火传承之忧。”

  吴越王道:“我早已下令各地郡府放粮,这修建庙观之事耗费巨大,就是倾我国库,短时也难得十倍庙观之款。”

  杨戬道:“赈灾之事各处都是雷声大雨点小,重症下猛药,我有一法,大王可下旨,国库带头,着各地府富贾豪绅、财主阔台出钱出物,各地衙门郡府督办。照办者,赐予名号官品,立碑设坊于其所建庙观之内;违令者,暗究其恶行,定罪查办,直至查抄其家产充公。贫道有六个好友,都是修道真人,谁家富贫如何,他们一看就知,可着他们巡抚各处,令那些心存徇私舞弊、投机取巧者无所遁形。如此,他们权衡利弊,谁也不敢以身试法,落个身败名裂或者家破人亡。”

  原来杨戬小时受教时,早有先生教过许多济世匡政之法,当时以为强人所难,未必可行,如今看目前吴越形势,反是一剂良方,或许会得奇效,故说予吴越王。

  吴越王道:“就依道长所言,责令半年之内,办成此事。道长六位好友何在?”

  杨戬道:“即日就到,大王可吩咐外官,若有梅山六友来此,就宣入宫来见。”

  吴越王道:“好,寡人即刻招人拟旨。”当即对着门外道:“来人。”

  门外进来一名侍官

  吴越王道:“即刻宣左右丞相和主簿来我书房,若有道仙梅山六友来,即刻宣来上书房见寡人。”

  侍官去了。

  半个时辰不到,就见侍官来报,说左右丞相和主簿已在门外等候。

  杨戬道:“贫道先回避了,大王完事后请在宫门外立一红旗,贫道见了自会来此。”说完和傅重化阵微风去了。

  吴越王见之暗喜,本来还对大兴土木之事摇摆不定,此时方才定心。

  杨戬二人出了宫门,寻到琼婳和彩琳,说了经过。

  琼婳喜道:“如此顺当,有点意外。”

  杨戬道:“先解了黎民之苦再说,这求子之事却要费些周折。”

  傅重笑道:“这阴间主勾死纳亡、轮回转世。这天界主阴阳生育万物生长者乃承天效法土皇地祇,主寿数者乃南极长生大帝也。待此间事定,我们先设法拜请南极仙翁首肯,若得他点头,由他去招呼承天效法土皇地祇便可水到渠成。然后咱们再去趟冥府,事可定矣。”

  杨戬道:“好,先等梅山几兄弟过来,我们去办。”

  四人计定,见几个王公大臣服饰之人从王宫出来,上轿子去了。

  杨戬对琼婳和彩琳道:“你们还在外面等候,若梅山兄弟过来,先打个招呼,别漏了相,我与三弟还进去。”

  两人化风进入王宫,来到书房现身出来。

  吴越王一见,道:“两位道长来得好,寡人已颁旨下去。”说完递了一黄色卷册给杨戬。

  杨戬打开看是政令草拟底稿,上有几个涂改之处,内容写的是: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两年国之大旱,民不聊生,思当年神灵毁弃,藐视天道,心中惶恐,感上天有好生之德,见神灵有应验之象,今颁布两条政令,一、由国库牵头,各郡府务必开仓放粮赈灾,设堂济民,如有阳奉阴违,投机倒把,哄抬粮价,囤积居奇者,一经查证,严惩不赦。二、各郡府和国库、富贾、豪绅、地主、财神等人员出钱出物,征募各地劳工出力,起土木之工,修建神灵庙观,限期半年,十倍于前。各郡府官员便宜行事,修建得力者,论功行赏,如有拖沓推诿、抵令不行者,按罪重罚。即日起执行。”

  杨戬、傅重看过,齐道:“好。”

  吴越王道:“二令并起,即刻全力而为,寡人另派明暗两组人马巡视督办,定要成了此事。”

  傅重道:“大王英明神武。”

  吴越王道:“道长几位仙友何时到此?”

  此时,来人报道:“宫外来了六人,说是清源真君朋友,称梅山六友。”

  吴越王道:“快快有请。”

  一会,梅山六友随侍官进到书房,与杨戬见了礼,俱称大哥,又见过吴越王。

  吴越王见六人都是鹤骨仙风,心中大喜,让下人都出去等候。

  吴越王道:“几位道长修的可是同路?”

  康安裕道:“大道相同,小道各异。”

  吴越王道:“寡人往日以为修行都是空谈,今日见清源道长显真章,实乃万幸,几位道长可否也略施一二,止了寡人慕道之奇。”

  梅山六友看看杨戬,杨戬点点头,康安裕道:“贫道几人就献丑了,张兄弟,你先来。”

  张伯时站出来道:“大王,待会贫道背过身去,请大王悄悄将一物藏入袖中,贫道来取。”说完就背身去。

  吴越王抽出桌下暗盒,从里面取了一物藏于袖中,就是杨戬等人也看不到,放置妥当,道:“寡人已妥,请道长转身。”

  张伯时转身过来,口中默念几句,笑道:“大王袖中可是一貔貅模样的古象牙雕。”

  吴越王喜道:“正是。”说完要取出袖中之物,伸手一摸,袖中已空空如也。

  张伯时笑道:“可是这个?”说完从自己袖中取出一象牙雕貔貅来,向前放在书桌前。

  吴越王惊叹不已道:“真奇了,若道长使坏,寡人要成穷光蛋也。”

  众人皆笑。

  张伯时道:“此乃隔空取物之术也。”

  吴越王赞不绝口。

  直健道:“请大王取一烧旺炭盆来。”

  吴越王即吩咐下去,一会就有人端来一大炭砂盆,盛有半盆煤炭,炭火红中冒白,正是旺时。

  直健道:“失礼了。”

  就见直健脱了布靴,卷起长袍,口中念道几句,赤脚踏入炭盆,双脚冒烟,黑如焦炭。

  吴越王急道:“道长当心,此术危险,不看也罢,何必损了仙体?”

  直健笑道:“火中取栗,足下一般。”

  直健在盆中轻踩不停,一会功夫,那盆中煤炭都成煤灰,火势熄灭,直健双脚出盆,地上一抖,顿时恢复原状,完好无损。

  吴越王目瞪口呆。

  郭申道:“大王,在下学得易容之术,大王可有兴趣?”

  吴越王喜道:“寡人正愁平日公务锁身,今日就放开繁芜,陪几位道长闲闲。”

  郭申道:“请取些水来。”

  吴越王叫人端来一盆水,道:“这些可够?”

  郭申道:“足够。”

  郭申到盆里洗洗手,蘸了些水,走到吴越王面前道:“大王,得罪了。”口中念念有词,将手上几滴水洒在吴越王脸上,手一指,道:“大王,到那边镜前看看。”

  吴越王就感几滴水落在脸上,走到书桌旁的铜镜前一看,大吃一惊,自己已成一少年,眉清鼻挺,英姿勃发。

  郭申道:“假如大王脱了这身王服,谁也认不出了。”

  吴越王道:“好玩好玩,待朕换了这身行头出去走走看。”

  杨戬笑道:“我来助大王。”说完对着吴越王身上吹了一口气。

  吴越王低头一看,王服成了一身黄色道袍,喜道:“妙哉,几位道长随本王出去走走,平日宫里人见朕都是大气不敢喘,如今不知是番什么嘴脸。”说完走到门口要推开房门。

  杨戬道:“慢。”走到吴越王背后拍了下他背板,道:“王兄请说。”

  吴越王道:“有何吩咐。”自己听了吓了一跳,连声音也成一少年音调。

  吴越王欣喜出门来,杨戬几人跟出,外面几个侍官见了,都跟杨戬几人招呼。

  杨戬道:“大王有令,他在书房内处理些紧要国事,若无召唤不得入内。”

  几个侍官赶紧应了,个个乖乖立在旁边。

  直健带上门,吴越王领着八人往乾清宫而来,路上有杨戬几人相陪,都没人敢问,原来杨戬等人受吴越王恩宠之事瞬间传遍了王宫。

  到了乾清宫门边,有两个侍官看守。

  姚公麟轻声道:“王兄,看贫道小术,请你自由入此宫。”

  姚公麟走到两个侍官边说了几句话,然后手一招,杨戬领吴越王等大摇大摆进乾清宫去了,两个侍官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就当没有看见一样。

  吴越王心中惊怒,姚公麟道:“此乃幻术,中者不知刚才发生什么,记不起来的。”

  吴越王道:“当真如此?”

  姚公麟道:“大王等会恢复原貌,问问便知。”

  吴越王道:“寡人现在就想看个究竟。”

  说完让姚公麟施法出了乾清宫,在偏廊过道立住道:“有劳道长去了道法。”

  郭申手一指,杨戬手一拍,吴越王顿时恢复原貌,折回到乾清宫门前。

  那两个侍官急忙跪礼道:“不知大王驾到,死罪,死罪。”

  吴越王道:“免了,刚才可有人进这乾清宫?”

  两个侍官到:“未有。”

  吴越王‘嗯’了一声,道:“今日我还有事,就先不进去了,你们勤勉些。”说完回养心殿而来。

  到了养心殿门口,几个侍官施礼拜迎,心中诧异不小,这大王分明没见出来,如今却从外面回来,真是稀奇古怪,口中哪敢多言。

  吴越王回上书房坐定,道:“今日一见,宛若两世,几位道长法术玄妙,世所罕见,这督办庙观之事就全靠几位道长了。”

  康安裕道:“大王为数万黎民思,我修道之人也当略尽绵力。”

  吴越王道:“好,我这就叫人拟旨,着几位道长担当暗督五府六郡事宜,每人需多少人手尽管说来。”

  康安裕道:“人多反而不美,我六人分督一两个地方,每人带两个勤快内卫即可,人要面生的。”

  吴越王道:“好计。”即传令叫侍卫统领来见。

  杨戬见此间事已毕,道:“大王,我带小徒先去了。”

  吴越王道:“道长不可忘记那事。”

  杨戬道:“寺观建成之日,就是大王皇室中兴之始。”

  吴越王道:“有劳道长了。”

  杨戬转而对梅山六友道:“这里的事就托几位道兄了。”

  梅山六友道:“应该应该,大王,我们送送清源道兄。”

  吴越王道:“好,寡人就不远送了。”

  杨戬和傅重辞了吴越王,梅山六友也跟了出来。

  出了宫门,杨戬道:“几位贤弟受苦了,可是于道长救出来的?”

  直健抢道:“正是,我们还在想法子,张角四人就来带我们出了洞,口中还说我们面子大,连他师父都找来了。在洞口我们见了于道长,于道长带我们走一段后,说了你和三哥来此,就先离开了。我们急赶过来,外面见到琼姑娘和彩姑娘,说了你们入宫之事。后面我们就直奔王宫与两位哥哥相见。”

  张伯时道:“不知两位哥哥如今去哪?”

  杨戬道:“我们要去拜访南极仙翁,为吴越王家传香火之事走走。”

  张伯时道:“两位哥哥如何寻长生大帝?”

  傅重道:“我听说长生大帝常在蓬莱与福、禄二星相会,打算先去蓬莱看看。”

  张伯时道:“我听家师说过,正一真人与长生大帝神交已久,小弟以为投其所好,必事半功倍。”

  傅重喜道:“张兄乃及时雨也,可知张真人所在?”

  张伯时道:“行踪不定,北邙山、天平山、云锦山都有他的仙迹,不过听说最近常在西南鹤鸣山五斗观中授徒传道。”

  杨戬道:“三弟,你以为如何?”

  傅重道:“这建庙修观之事非一日之功,我们先去拜会张真人为上。”

  杨戬和傅重宫门口辞了梅山六友,来到琼婳和彩琳停身之所,将前面之事说予两人。

  四人离了金陵,驾云往鹤鸣山而来。

  这鹤鸣山傅重晓得行头,四人直来,不多时见前面一山,三峰高耸,双锏中流,中峰突兀入天,左右二峰斜展几百里,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

  傅重道:“到了。”

  四人缓了云头,看起山来:山峻雄伟,高矗摩天;雨霁晴开,势如巨鹤。祥云匍匐,霞雾扑面;水气障天,崖阴碍日。苍翠欲滴,溪流汤汤。石骨嶙增,筋肋轩翕。仙鹤起舞,古猿劲啼。瑶草接踵,异根迷花。

  早见中峰古木下楼阁林立,四人就往中峰落下。

  果是一处道观,顶上牌匾写的正是“五斗观”。

  左右柱上各有一联,左边是:“巍巍乾坤神法道义可自然大定”,右边是:“光阴荏苒清静寡欲能养育苍生”。

  山前有两童立着,杨戬前道:“闻张真人威名,杨戬和几个友人特来拜会,有请小哥通报一声。”

  左童对右童道:“师弟,你还这里看守,我带他们进去。”转而对杨戬几人道:“请随我来。”

  杨戬等跟着童子往观内来,一路上苍松掩映,翠柏葱茏,楼宇飞檐斗拱,立柱回廊,古香古色。

  到正殿,上有三清神位,杨戬四人上过香。

  小童引四人到右边偏殿坐下,道:“几位暂歇,我去报来。”说完去了。

  一会功夫,小童引进来两中年道士,都是灰袍,一字巾,左边的圆面无须,八尺身长,右边的方脸长须,九尺身长。

  那圆脸道士道:“贫道王长,见过几位道友,这是我师弟赵升。”

  杨戬四人还了礼,报了姓名,分宾主坐下,上了茶。

  王长道:“家师前日蒙玉皇大帝相召,上通明殿议事去了,要明日才回,离去时吩咐我师兄弟二人,如有客人来访,请留宿一日,待他回来。”

  杨戬道:“那要叨扰贵观了。”

  王长笑道:“哪里哪里,四海皆道友,此观即彼观。”

  杨戬道:“真至理明言。”

  赵升道:“杨兄一人退十万天兵天将,神通广大,道法高深,真我辈翘楚也。”

  杨戬道:“惭愧惭愧,实乃无奈之举。”

  几人闲谈几句,王长道:“几位随我来,带你们去居室。”

  杨戬四人跟王长两人到了观内厢房处,王长道:“我等还有些功课,先行告辞,几位可在观内或山中走走,有什么需要尽管跟当班的师弟们说起。”

  杨戬等人谢过,王长和赵升去了。

  彩琳道:“琼姐姐,我们到山上游玩去吧,观里闷的很。”

  琼婳看看杨戬,杨戬看看傅重,傅重道:“我有些困顿,想休息一会。”

  彩琳一听,满脸不快。

  琼婳道:“妹妹,既然傅三哥不解风情,我们就别理他了,姐姐我陪你去。”

  彩琳朝傅重做个鬼脸,拉着琼婳出观去了。

  傅重和杨戬歇了会,便出房来在五斗观里溜达。

  来到右边时,见一人身影飘过,进了一偏殿,杨戬道:“这人有些眼熟。”

  傅重道:“我们隐在旁边瞧个清楚。”

  两人在偏殿外面偏角处来回踱步,过了好一阵,见里面走出两人,一人是王长,一人竟是张鲁。

  就听张鲁向王长行礼道:“不劳师长远送了。”说完就朝观外去了。

  王长也自回房去了。

  杨戬道:“听张伯时说起,正一真人乃张鲁师祖,看来不假。”

  傅重道:“不知张真人晓不晓得张鲁在外行当,有此徒孙真有自毁名声之嫌。”

  杨戬道:“见了真人就知分晓。”

  傅重道:“不可说此事。”

  杨戬欲言又止,点点头。

  两人再闲逛一圈。

  已近日暮,琼婳和彩琳还没回来。

  杨戬有些担心起来,与傅重一起出观来寻,整个鹤鸣山寻个来回,都不见琼婳两人踪影。

  杨戬急了,神眼怒张,往三峰和两涧中扫过,在左边山涧水底下见有一物,似是琼婳发簪。

  杨戬落入水中拾起,果真是琼婳发簪,来回看看涧里,涧底似有些打斗痕迹,出水来告知傅重。

  傅重道:“二哥,我们先回五斗观问问观里人,看看这附近有无什么精怪,再思他策。”

  两人回到五斗观,见了王长和赵升,杨戬说了琼婳两人之事。

  王长和赵升都呼奇事。

  王长道:“来此之人不是求道,就是慕仰家师仙风,从未发生走失人口之事。”

  傅重道:“两位道长,这鹤鸣山除了贵观之外,可有什么得道精灵或修道法士?”

  王长道:“这山上道观只我一家,也未曾听有其他高深修道之士。”

  赵升忽道:“师兄,你忘了,每月师父峰顶说法时,常有附近修炼之士来此听道,多是异类。有次众师弟要赶他们走,师父阻曰:天下苍生,俱出一宗,容他们来吧。自此每次师父说法,或多或少都有远近来客,后天就是师父说法之期,山中有他人也是合情合理。”

  王长接道:“确有此事,那些人中,有鳖蛟龟鱼,有猿兔狮鹿,还有鹰鹏鸾凤,修行散人,三教九流,时多时少。”

  傅重道:“这附近还有什么深山大川?”

  王长道:“西边三千里有大光明山,北边四千里是青城山,这山中双涧远通附近大河,名嘉陵江、岷江、雾山江,其他大河有渝水、川水、羌水汇合的灌江口,余下都是小山小河,也容不下得道精怪。”

  杨戬道:“我二人去探探情况,若她二人转回,请传信她两人留观中等我们回来。”

  王长道:“不用多说,这寻人之事我等也责无旁贷,等会我派观中弟子在附近查查踪迹。”

  杨戬道:“有劳两位道长多多费心。”

  赵升道:“分内之事,何须言谢。”

  杨戬和傅重告辞王长两人,出五斗观来。

  杨戬道:“我们先去最近的大光明山?”

  傅重道:“二哥,我们分头行事,我去大光明山,你去青城山,若青城山无二嫂两人踪迹,二哥就到大光明山最高峰来寻我;若三个时辰还不见二哥到,我便到青城山最高峰来寻二哥。”

  杨戬道:“还是三弟法子多,就依你计。”

  两人分道去了。

(https://www.mangg.com/id20855/146323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