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风流吕布 > 第二章 灵帝大行

?

  汉中平六年(一八九年)四月,大地上草木复苏。天地间的生灵大到飞禽走兽,小至蝼蛄蚂蚁,都渐渐增加了活动量。这是因为天空中的太阳,无私地将它的能量赐予世间万物。

  然而,洛阳皇宫之中,大汉的当今皇帝,即将走到他生命的尽头。御医们已经束手无策,回天乏术,只得爱莫能助地向当今天子跪安,然后毕恭毕敬地倒退而出。

  十几个权势熏天的宦官们匍匐在地,跪拜着龙榻上他们那已经不能起身的君王。宦官们哀恸不已,有几个不住地低声哭泣。他们是真的很伤心:床上躺着的那个行将就木的君王,是这些宦官们无上权势的赐予者。皇帝就要驾崩了,这些宦官们还能够得到皇位继任者的宠信么?面对着渺茫的未来,身处勾心斗角的皇宫之内,还要应付朝堂之上与党人朝臣们无比惨烈的争斗。这些宦官们的确很心痛,皇帝怎么这就不行了呢。有几个忠心耿耿的还在那里想:咱们这么多奴才,除了我之外,要是这里随便哪一个能够代替皇上去死,那该多好啊。

  可惜愿景与现实往往相左,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几个头脑灵活一点的宦官已经在想:这眼瞅着皇上就不行了,咱们这些阉人要想在危机四伏的朝堂之上呼风唤雨,要想在明争暗斗的皇宫之中高枕无忧,那就得从新的皇帝那里继续得到相应的权势。

  床上的汉灵帝刘宏勉强抬了抬手,张嘴发出几个极低的音节。最靠近他的宦官张让和赵忠赶紧直起身,跪行几步上前。张让低头把耳朵凑到刘宏嘴边,听了一会儿,抽泣着轻声说道:“奴才明白了。皇上稍候,洒家这就着人去办。”说罢连忙起身,弓着腰疾步倒退到门边,转身向门外几个小太监吩咐着什么。

  看来这张让功夫了得啊:从龙榻到门边少说也有三十步,中间还要绕过两个屏风。可是他弓腰退步神行,竟然毫无差池,连一眼都没回头看过。就这一手,恐怕让吕布、关羽、张飞三人联手都做不到。

  不大一会,只听“咚咚”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传来。候在门边的张让连声道:“快快,抬进来。手脚轻着点,别惊扰了皇上。”

  一个长长的队伍蜿蜒进来,原来是一口口大箱子,每个箱子由四个皇宫内侍抬着。看来箱子颇为沉重,好些人累得面红耳赤,脸上汗如雨下。

  内侍们依照张让吩咐,将箱子小心轻放到龙榻周围。床上的刘宏像打了一剂强心针一样,惨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润,他挣扎着要坐起身来。赵忠和靠近的两个宦官连忙抢上前去,三人之中,两个抱扶着浑身颤抖的皇帝,另一个连忙拉过龙被、龙枕,在皇帝背后迅速垫起。三人轻轻地协助刘宏倚靠在床上,然后急忙跪回地上,免得挡住了皇帝的视线。

  张让的确了解皇上的心思,挥手赶了那些内侍出去,接着跟到门边关上大门。回来帮着一众宦官把一个个箱子都打开来,然后十几人继续匍匐待命。

  只见箱子中全是金银珠宝,一时之间,在寝宫内通明的灯火辉映下,整个宫中氤氲着珠光宝气,瑞气万千。刘宏欣慰地沐浴在这彷如仙佛之气的耀眼光芒之中,微微一笑。

  看来皇宫里那些太医学艺不精啊,怎么就没人能开出这么大手笔的良药呢?良久,眼见着刘宏气色慢慢好起来,也不知道这回光返照的光景能够持续多久。

  忽然,寝宫门外响起一个尖锐的声音:“皇后娘娘求见陛下。”

  见皇帝还徜徉在金珠玉宝的气息之中,完全没理会,张让凑上前去轻声提醒了一番。

  刘宏回过神来,沉吟了一会,嘶哑着声音道:“让她回去,朕不想见。”他顿了一顿又道:“宣蹇硕前来。”

  张让应诺之后又施展倒步神功,前去门外传达皇帝的意思。

  话说灵帝去年八月,在西园将大汉禁军改编成一支新军。此军共设了八校尉,这宦官蹇硕就是灵帝任命的上军校尉,为众校尉之首。他是灵帝钦定的国家军队最高统帅,八校尉中的袁绍、曹操、淳于琼等人都要听从蹇硕的节制,就连身为大将军的何进也要听其指挥。

  片刻之后,宦官蹇硕奉命来见。看看这蹇硕,真是人如其名啊,健硕无比。这寝宫之中的其他宦官跟他一比,都成了豆芽菜,难怪灵帝让他做了上军校尉。可惜啊,再健硕的人也抵挡不住“仙佛之气”光芒大盛啊,这不,他一进门就被晃花了眼,好半天才缓过神来。蹇大校尉回过神来之后,赶紧地小跑到一众宦官身后参拜皇帝。

  刘宏招手,跪拜在地的蹇硕连忙靠近。只听皇帝对他说道:“朕育有两子,年齿皆少。长子刘辩举止无状,未有人君之威仪,兼之其母何皇后专横跋扈,朕心厌之。待朕大行后,汝执西园八校尉之威,扶持皇子刘协继承大统。切记,万勿违逆朕意。”

  皇上此道旨意一下,一众宦官中有人不乐意了。为啥?你说这刘协吧,是个精明人。虽然他年岁不大,可人家总有长大的一天吧。万一以后不好被咱们糊弄,那不是给自己找了个麻烦么。所以,几个反应快的急忙朝着蹇硕使眼色。

  这蹇硕不仅身材高大,脑筋也挺灵活。一看有好几个宫里的哥们兼直系上司有异议,他可不敢得罪这几位,可是这边可是皇上亲口下的旨意啊,这可怎么办呢?

  正在思考间,皇上不乐意了:“嗯?难不成蹇硕你敢抗旨不尊?”

  “不不不,奴才遵旨。”蹇硕满头大汗,先遵旨保住自己脑袋再说吧。忽然,他灵光一闪,说道:“可是,皇上。奴才在想:这大皇子刘辩,宫内有其母何皇后,宫外有他舅舅何进大将军。奴才要是按着皇上的意思拥立二皇子刘协,这二位准不会善罢甘休。万一要是他们里应外合闹将起来,恐怕……所以,刚才奴才是在考虑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可是奴才生性愚钝,实在没什么头绪。因此奴才想向皇上讨个主意,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汉朝廷的安定啊。”

  刘宏沉吟一会道:“唔,你考虑的挺周详,不枉朕对你委以重任。”

  “这皇后虽然蛮横,可毕竟是女流,没什么主意和主见。再说了,她在宫里和你们这些内侍不是处得都挺好么。朕当时想废后,你们可都还帮她说话来着,要是当时依着朕的意思,如今哪用顾忌她呀。

  不过只要你们帮助蹇硕遵从朕的意思办,到时候大局既定,谅皇后身处宫中,由你们周围伺候着,她翻不出什么大浪。”

  “唯一值得担心的,是皇后的哥哥何进。可恨当初朕被皇后这个刁妇蒙蔽,许了何进一个大将军的职位。你们都来想想,朕该如何处置何进啊?”

  一众宦官一听,心里那个高兴啊:咱们整天和外庭那些家伙斗来斗去,难以占到上风。不就是因为,有何进这个手握兵权的皇亲国戚大将军,站在他们那一边么?如果这何进倒了,谅那些个小鱼小虾和那些个老黄瓜们,肯定没什么大能耐了。到时候宫内宫外都是咱们说了算,哪还用顾忌皇帝。就算让那精明的刘协做皇帝又怎么样,等他长大的时候,一切尽在咱宫里爷们手中掌握,他是皇帝还不是得听咱们的。

  一时,众人开动脑筋,七嘴八舌,鼓动皇上招何进进宫来。能把他给做掉是最好,实在不行也得罢了他的官职,让这何进大将军再也翻不了身。

  刘宏从善如流,传旨宣何进进宫。同时,蹇硕秘密调动五百禁军埋伏后宫之中,欲捉拿何进。

  何进接到圣旨之后,立即起身前往宫中欲觐见皇帝。

  谁知何进刚刚由外朝进入后宫,迎面遇到一个旧识走来,使劲朝他打眼色。何进惊觉立即回转,由便道出宫,谎称自己生病不能入宫。

  话说给何进暗示示警的人,名叫潘隐。现在蹇硕手下任军中司马,他也是暗中反对宦官把持朝政的义士。

  何大将军不进宫,皇上可等不得,到了半夜刘宏就在金银珠宝的包围中驾崩了。

  何进得到消息之后,凭着手中部分兵权,联合朝中元老们,扶持自己的十四岁的外甥刘辩继承帝位。

  刘辩于灵帝驾崩两天后,登基即位。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并且临朝称制。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为光熹。皇弟刘协时年九岁,刘辩封其为渤海王。又封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同录尚书事。

  蹇硕在刘辩即位之后仍然想依照灵帝遗诏改立刘协,好让自己博个拥立之功。但是他又害怕掌权之后的何进诛杀自己,于是向赵忠等其他宦官求助。但是有的宦官跟何氏亲近,或者急于自保,反而将蹇硕给卖了。不久,何进就命令黄门令逮捕并除掉了蹇硕,将其所领禁军悉数归于自己,从此取得了西园八校尉的指挥权。

  有手下人建议何进乘此机会清除宫中众宦,张让等人却求告于何皇后。何进被妹妹劝阻,失去了这个除掉宦官们的大好机会。

  灵帝的母亲董太后受到宦官们的蛊惑,企图参与政事,因此和目前正“垂帘听政”的何太后闹得很不愉快。何太后让他的兄长何进奏请,将董太后迁出京师送往老家养老。何进又抓了董太后的弟弟骠骑将军董重,关进监狱。董重性格刚烈,不甘受辱自杀在狱中,董太后闻之忧惧而死。

  此时的并州,吕布正在军营检阅部队。在他的认识中,袁绍和曹操之所以在三国前期,诸如成立讨董联盟的时候,十分有号召力。乃是因为他们两人都是积极对抗宦官的“义士”,再加上二人本就属于禁军校尉,在军中也有一定威望。而自己和他们相比,在军中的威望自然不在话下,飞将军之名可不是白叫的。如今只是欠缺对抗宦官的“义举”。按照吕布所知的历史,很快何进就要召集外地诸侯领兵入京,而且何进会被宦官们杀死。同时宦官们也将受到袁绍等人的大肆诛杀。所以,吕布决定挑选一些军士,随同自己前往洛阳。到时候随机应变,也在天下人面前留下一些深刻印象。

  并州如今粮足兵精,不过吕布不想过早的在天下英雄面前暴露自己的实力,因此准备带一些次一点的队伍出发。

  可手下将士们不知道州牧大人的想法啊。阅兵嘛,肯定是穿上最精良的装备,骑上最彪悍的战马,提着最新分发的武器,展现出自己最勇武的一面。吕布欣喜地欣赏完手下将士们的操练,无奈只得选取几支后备队伍随同自己出发,反倒弄得大家都摸不着头脑。

  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关注《三国之风流吕布》,谢谢支持!

  附言:本人最近在武汉从事建筑行业,时间比较紧。本书更新速度慢了一些,给各位读者带来不快,在此紫轩诚挚道歉!请各位大大继续关注本书,紫轩一定加油创作,尽力保证更新量。

(https://www.mangg.com/id18576/157916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