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大奸臣 > 第七十七节 灵感 下

?

  远远的看见朱登科与其余九人汇合在一起,就是姚匡眼力再好,但几百米外的距离,一身白衣的朱登科也变成了个小白点,他似乎看到朱登科向着这边招了招手,一拨马头,反倒是骑着小马先向着后面跑出了百多步,这才又回转马头。他估摸着这小马气力不足,要远一些才能把速度提起来。

  长枪挂于鞍桥之侧,他一手挽弓,一手提缰,双腿一夹马腹,向着远处的人群跑了过去。

  途径郝大鹏,姚匡有意贴着他身边很近的地方冲了过去,看到他拖着肥胖的身躯,连滚带爬地躲到一边,不禁放声狂笑……

  小马疾驰,蹄声清脆,随着鼓点一般的马蹄声越响越急,姚匡已感到有风迎面袭来。

  两侧野草、低矮的灌木飞速地倒退,目标人群逐渐清晰,他松开缰绳,仅用双腿御马,左手挽弓,右手从箭壶中抽出一支箭,虚搭在弦上,一时间,久违的策马挽弓、飞驰战阵的酣畅又重回胸中。

  尤其是远处还有一群等待他去厮杀的“敌人”,他好生畅快!

  小马越跑越快,姚匡离“敌人”也越来越近……

  忽然有几只弩矢从远处飞来,但是多数都偏出去很远,只有一支迎面扑来,他一侧头躲开,微感刺激,不禁“嗷嗷”大叫两声。

  更近了,目标越发清晰,但是当他彻底看清了“敌阵”模样,心中一惊,双腿夹控小马,猛然变向,在百步外开始围着“敌阵”跑圈……

  起初他认为那些大盾是有些古怪,但后面想来,要是人举着盾了,就没办法再放箭了,而且盾大一些也没什么了不起,那么大的盾,一个人光是费力照顾盾了,哪里还有什么余力厮杀!

  况且,胯下有战马,如果单是用弓对付不了那些盾,再骑马冲撞上去,人就是躲在盾的后面,总是扛不住战马的冲击。

  但是,他眼前的“敌阵”哪里仅仅是盾,而是四面大盾落在地面组成的盾墙,盾向后略带倾斜,每个盾的中央还伸出一大截长枪……

  当他围着“敌阵”兜了一整圈,立刻又把盾墙升了级……

  那是四面,每面四面大盾,共计12面大型盾牌所组成的盾城!

  无耻!

  姚匡看着盾城后,几个人仅仅露出头,就冲他射出弩箭,怒不可遏。

  ……

  不错,这就是朱登科在打初柳板子时,灵感突发的成果。

  他隐约记得,后世在某个历史论坛中看到过一张图片。图片上,一面大盾捆在一个小木桩上,小木桩插入地下,一个欧洲十字弩手躲在大盾的后面给弩上弦。

  这绝对是弓弩武器对射时,极佳作战的方式,比起身穿重甲更加有效且经济。

  而对于宋军来说,盔甲只能远距离防箭,如果单纯为了防箭,盾牌的效果绝对超过重甲,但是,持盾必然又不能再用弓弩,降低了投射火力。此外,为了防御骑兵冲击,又必须在每个刀盾手的后面,再配备长枪手……这进一步的降低了弓弩的投射火力。

  当然拒马防御骑兵冲击效果更好,但是沉重的拒马对于机动能力极差的宋军而言,又是绝对不可能携带很多的东西。

  于是,当朱登科淫笑着自己用肉板子替换了木头板子时,他灵光一现,为什么就不可以运用组合的方式,采用一种组合武器,替换拒马、长枪、盾牌三种武器来对抗骑兵!

  初步的设计方案如下,一个高137厘米、宽80厘米、厚0。2厘米长方形的铁盾为主体,外加底部两侧各一根30厘米长的支腿,盾的中下部再开一个带卡槽的小洞,使用时,用一杆同样带卡扣的长枪穿过小洞,卡死,支撑在地面上,就形成了带一定拒马功能的枪盾组合——

  长枪枪柄和盾牌的支腿各插入地面下10厘米,三点支撑,形成一个坚固的支撑面,外加突出盾面的一截长枪,可防御骑兵高速冲击。

  倾斜于地面60度角的盾面,垂直高度在140厘米,士兵只要微微缩头弯腰,就可以全身遮蔽。至于底部露出不足17厘米的空隙,几乎可以忽略,毕竟敌人很难爬在地面射击。而身高在160厘米-170厘米的士兵,这个140厘米的垂直高度,正好是端弩射击时,比较舒适的高度,仅露出头部就可以射击。

  整套枪盾组合的重量在22公斤左右,朱登科再考虑,如适当加厚盾牌,继续增强防箭能力,可以适当削减80厘米的宽度,保证整套装备在25公斤左右,仍然远低于宋军长枪手全套重型扎甲的32-35公斤。

  这套装备最大的好处就是解放了前排步兵,如果再配备上带面甲的重型头盔,足以抵消蒙军弓的优势,形成对射局面,甚至还有相当大的优势。

  虽然未必一定能完全抵御带马甲的重装骑兵不计损失的冲击,以及蒙军下马进行肉搏战,但是……

  一套这样简易有效的装备,拉平了对阵时的劣势,迫使弓骑兵放弃最擅长的战术,被迫进行白刃战,这样的装备,还需要有更高的要求吗!

  当然,今天朱登科有点无耻,10个人带了12面大盾,他让李庄儿和其余两个很壮实的人都一人背了两面,摆开阵型后,一个四方阵,有近10平方米的安全空间,虽然12杆长枪交错在阵内,算不上十分宽松,但是已经不影响作战动作了!

  何况,这种方形盾阵随着人数的上升,相对需要的盾牌数量就会呈几何数越少,如果是100人勉强遮蔽,最低需要40面盾;如果是万人,则只需要400面盾。

  算上冗余量,朱登科相信,每支宋军只需要1-2成的士兵配备这种枪盾组合,就足以掩护全军避免中近距离的弓弩劲射,至于远距离抛射,有中厚强度的盔甲足以抵御。

  ……一转眼,姚匡围着盾阵跑了两圈,这百步,也就是150米左右的距离,明显几个家丁的射术不行,大多偏了很远,只有王守义射出的弩箭,对姚匡还有点儿威胁,但是都被姚匡躲开,或者用手中的弓拨挡开来。

  姚匡也试着引弓还击了几箭,虽然他手中是朱登科又为他找来的、一石二力的强弓,也足以对150米外的目标构成极大的威胁,但是骑在颠簸的马上,本来射击只露出盾墙上的头部就有些困难,然而,每当他举弓之时,就能隐约听到朱登科无耻的大喊……

  “……他要射了,缩头!”

  “……别只顾着射,只要他举弓,就缩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别单独射了,四把弩一起射……再加些提前量!”

  “……听我的口令啊!一起瞄准……射!”

  随着时间的推移,盾阵每一次齐射,越来越精准,小马的速度也有降低的迹象,姚匡慢慢感受到弩箭越来越大的威胁……

  终于,一支弩箭射在了小马的腿部,虽然没有箭头,也有麻布包裹,但是小马仍然吃痛唏溜一声,有些不受控制地乱蹿了几步,而盾阵中也传来朱登科得意的大叫:“中了!中了!……大伙儿再加把劲儿啊!”

  姚匡怒火中烧,再也按耐不住,望着盾阵前突出的枪头,策马冲近盾阵……

(https://www.mangg.com/id16109/944862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