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哈哈哈,大唐 > 第 80章 耀眼的人物

随着西域大捷的消息传到楼观学。

年轻的学子沸腾了。

书院的匠人开始刻碑立传。

先生把红底黑字的大字报直接张贴在文庙前。

一个叫做李小二的书院学子突然间成了书院里耀眼的人物。

这也是继前几位大师兄之后。

又一个能让书院贴大字报的厉害人物。

望着书院大字报讲述的内容。

高年级学子开始疯狂的拍大腿,无数人发出哀嚎声。

“我就知道,我当初就应该入伍的啊!”

“悔啊,我真的是后悔啊,这怎么让中年级给拿走了,今后我可怎么活啊!”

“悲乎矣,心碎矣,悔不当初矣!”

他们知道,新的大师兄出来了,他们再也没有希望了。

除非有人能比他厉害。

除非有人能在明年的科举中考中秀才。

或许还有那么一丁点的希望。

今年春闱开了秀才科,考场空荡荡的。

没有一个学子愿意去考这一科,连先生都不推荐这一科。

这一科已经成为虚设,无人报考。

在读书人的圈子里,秀才就是最高等级的称号。

那是可以膜拜的大佬。

比如书院的颜第二先生。

当年他都险些考不上,可想这一科的难度有多大。

如今这一科要取消了。

太难了,没有人去考了。

如今,一个小小的人,参军入伍。

在西域苦熬两年,阵斩一千六百余人。

从一名府兵直接策勋四转。

这还不算完。

这个李小二还完成了陷阵,夺旗帜两大功勋。

中年级的学子疯了。

李小二他们都认识,老跟李敬业打架还打不赢的那位。

大家都想不到平日文绉绉的一个人。

到了战场会这么的厉害。

“我同桌诶,李小二是我同桌呢。”

“老天爷啊,这还是人么,他这回来书院不得重新分班。

自此后他就是九班的人了,我和他成了陌路啊!”

书院有分班制度,且格外的残忍。

从一到九共九个级别。

学习最差,武艺最差,骑射最差的在一班。

一班的学子毕业大概率是回乡当乡老。

开个小私塾,帮书院举荐人才。

九班就是楼观学最好的班。

因为“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字。

它既为“阳数”,又为“极数”。

天之高为“九重”,地之极为“九泉”。

而且,九这个数字还是太上皇钦定的。

九班的学子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

但一定君子六艺中有一科一定是别人比不上的。

一定是出类拔萃的。

九班毕业的学子可以不用参加科举。

年纪到了可以直接入仕。

名单直接呈在皇帝的案桌上,也不会在吏部那里“侯官”!

兵部大换血,大唐这么多折冲府。

皇帝会把所有有能力的学子全部安排到折冲府里面去当长史。

李小二原先是中年级五班的人。

如今怕是要到九班了。

分班的这个制度虽然很残忍。

但在书院里,低年级是不会分班的,中年级才开始。

也就是说,低年级的三年中所有人都是在一个起跑线。

书院是不会把不努力的人分到和努力的人一起。

所以才分班。

学习好,不代表一切。

但学习好能代表你比别人努力。

分班就是最快速分辨智商高低的方法,没有之一。

分班就是为了挑出高智商的人。

这就是现实,没有什么同样是人,这样做不公平等乱七八糟的。

(ps:唉,当初没听老师的,现在后悔都来不及!)

李泰望着看红榜不愿离开的书院学子。

李恪同样也如此。

如此大的场面,要说不羡慕,那是自欺欺人。

“你两个别看了,看了也没用!”

李泰和李恪兄弟两人幽怨的回头。

望着笑呵呵的父皇,两人齐齐叹了口气。

两人搞怪的模样逗得李二得意的哈哈大笑。

他是真的为李厥开心。

身为帝王,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跟着自己一路走来的人才。

比从世家,从科举考试中挑出来的人才要可靠的多。

因为了解,所以拳头才能握在一起。

拍了拍屁股,李二从躺椅子上站起身,对这两人说道:

“走,陪我去颜家一躺,既然知道了,不去恭喜一下不算个样子。

我要不去,晋阳定会埋怨!”

李泰闻言赶紧道:“父皇,今日怕有些不妥!”

“咋了?我去还不妥,我还没死呢!”

李恪见状赶紧道:

“父皇,误会了,今日一大早颜家就忙碌了起来。

稳婆来了十多个,孙神仙也被人从深山里抬了出来。

你的身份高,你去了,怕是让颜家更忙!”

李二闻言瞬间明白怎么回事,惊讶道:

“昭甫这个小人要当父亲了?”

“嗯,昭甫是要当父亲了。

昨日西域的喜报传来,家里人大喜,动了胎气,今日一大早就去了医署!”

李二闻言咬着牙恨恨道:

“昭甫都有了子嗣,这颜韵和晋阳屁大个动静都没有。

这是颜白不在家。

他要在家我定要好好地问问他这个父亲怎么当的!”

“想当年,我十六岁就完亲。

这颜白倒好,非要定个什么家规。

非要什么十八岁才能完亲,搞的乱七八糟……”

“你们两个狗东西也是的,非要学他!

别家子嗣跟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孩子都七八个了......”

听着父皇的念叨,两个人都不敢说话。

更不敢提孙神仙说的那些话。

这个时候谁开口谁挨打。

谁犟嘴谁罚跪。

李二年纪大了,虽是帝王,但老了也跟其他老人没有多大区别。

一忆往昔就停不住。

一看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看都不顺眼。

“走,不带护卫,你们两个跟我一起去看看!”

“喏!”

今日的颜师古最开心了。

从昨日到现在脸上的笑就没有落下过。

西域的战事结束,颜白不日就要归来。

家里的侄儿马上就要当父亲,家里又要添人。

这喜事一件接着一件。

孙神仙刚才也说了,虽然是动了胎气。

但也是到了孩子要出来的时候。

殷氏身子好,等着就行。

说完这些孙神仙就走了,连茶水都懒得喝。

因为他走了,颜家人才开心。

他要喝着茶候着,那才是吓人。

李二带着李恪和李泰偷偷的去了医署。

在长安得到风声的尉迟家,程家,还有两个李家已经派人来了。

颜韵一个人陪着,已经喝了好多茶。

李二想偷偷摸摸的来,奈何他实在太耀眼。

才来就被眼尖的晋阳的发现了,硬是拉着他往里走。

这一下就热闹了,全是各种见礼声。

好多身份不够格的也趁着这个机会面见了太上皇。

开心的走路都在晃荡。

“师古,我这是恶客上门!”

望着有些不好意思的太上皇,颜师古笑着摆摆手连忙道:

“无论任何时候,陛下都是臣这里最尊贵的客人!”

李二嘿嘿的笑了笑。

能从古板的颜师古嘴里听到这样的话。

怕也就是自己不是皇帝的时候了。

自己若是皇帝,颜师古绝对不会这么说话。

“孙神仙咋说的?”

颜师古看着医署的水漏,轻轻叹了口气:

“那会看的时候说得等两个时辰。

如今两个时辰快到了,咋还没动静呢?”

李二扭头望着颜勤礼笑道:

“勤礼,一转眼你都要当祖父了。

听说还是双生子,孩子的名字想好了没有?”

颜勤礼正准备说话。

医署里突然传来稳婆变了调子的呼喊声:

“见顶了,快,快,热水准备。”

产婆说罢,双手叉腰,望着众人道:

“产妇要生了,你们这群男人快些离开,莫要在这里吵了,出去说话!”

“啊~~~”

殷氏开始使劲了。

原本压抑的低呼声陡然拔高。

像是突然绷紧了琴弦。

听的颜昭甫心里一颤,额头的汗刷的一下就出来了。

昭甫她娘闻声也是膝盖一软。

她跑到祖祠前,跪在门槛前,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低声祈求着祖宗庇佑。

时间走的很慢,西方的那一抹落日余晖越来越淡。

稳婆满袖血污地冲了出来。

抬头挺胸的像是一只骄傲的大公鸡。

“大郎君出来,大郎君出来了!”

她把包裹好的孩子放到颜昭甫的手里后又冲了进去。

颜昭甫望着怀里的襁褓,胳膊抖个不停。

能把马槊挥舞的虎虎生风的手。

却好像抱不住怀里的这个肉团。

望着怀里的那张又皱又红的丑脸。

颜昭甫发现怀里的儿子竟然和祖祠里的高祖画像有几分相似。

眉眼里透出的骨相和祖父颜思鲁一样。

“来了,来了,二郎出来了,出来了,哎呀,大喜啊,又是一个带把的……”

颜勤礼慌忙冲了过去,把孩子抱在怀里。

小小的人忽然睁开眼,咧着嘴好似在笑。

纯净的乌瞳映着廊檐下高高挂起的红灯笼。

颜勤礼看的痴了。

颜勤礼轻轻碰了碰小人的近乎透明的鼻翼,笑道:

“颜惟贞,记住了,今后你的名字叫做颜惟贞。

比你跑得快是你的大兄,他的名字叫颜元孙!”

孔惠元走了过来。

将准备好的论语放到颜元孙的襁褓上。

随后将长命锁放到老二颜惟贞的襁褓上!

贺喜声传来。

宾客们还是进来贺喜,贺喜颜家得子,贺喜颜家得子,贺喜

庄子里的妇人笑着走出家门。

把精心准备的贺喜礼悄悄地放到了颜家。

晚风吹拂着仙游。

院子里的石榴树抖落了数朵鲜红的石榴花。

正好落在下面的长椅上和案桌上。

案桌上。

老爷子生前刻下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二十个字熠熠生辉。

小龟像是看到了什么猛然回头。

揉了揉眼睛。

石桌还是石桌。

躺椅还是那个躺椅。

(ps,麻烦看一下作者说,一点小小的感受。)

(https://www.mangg.com/id151243/3345505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