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网游竞技 > 天可汗 > 篇外之一:兰亭悲歌 21

??

  太极宫内廷

  也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清晨,萧兰亭脚步匆匆赶往离安仁门不远的两个偏殿。这两个偏殿原为隋旧宫人的寝殿,但不知何时到后来竟辟成了两个书库。因为这两个偏殿以安仁殿为轴心恰好与淑景殿左右对称,不禁令人浮想联翩。听宫内的老人说,这里的藏书大多是前朝所留,当日李唐开国原想将江都宫隋炀帝的藏书尽数运往长安。怎知船行江上忽然风云变色,那满载前朝两帝收藏之诸子典籍都沉入了江中,竟然无一幸免,世人都传是隋炀帝读书痴迷,要将这无价经典都随他陪葬而去……

  令萧兰亭大喜过望的是,以前好多难睹真容的孤本都能在这书库中寻得踪迹,可谓是苍生之福。想到这里她不禁对当今天子偃武修文的善举默默赞颂了一番,有此学养何愁天下不能大治?!也许是她天然的直觉,这两偏殿又恰恰和那淑景殿暗自契合,令她隐隐觉察这其中定有些许故事。果不其然那日恰好在花园里遇到鲁国夫人和皇子福的乳母安国夫人闲扯道前朝往事,方知这书库的书原本就是隋朝观文殿的藏书,只是后来她们声音更低便听不到详情,实令萧兰亭好一阵懊恼。

  “萧师傅今日来的可早,又来借书了?公主近来可是好学,陛下知道了定是欢喜。”这书库门口的内侍一见萧兰亭来了,立刻满脸堆笑。这书库与别处不同,在内廷归内侍省管辖,算是陛下自己个的私藏,因此这里的内侍都是专门挑选不同于其他内侍。

  “嗯,我来替公主挑几本文论。”萧兰亭故作一本正经回道,心中自是暗喜又可以以此再借出些孤本来看。内侍也不详查,依旧点点头满面笑意附和:“陛下说了,只要皇子们公主们爱读,尽管拿去。只是有一件不可遗失了,萧师傅可要谨记,不然我们这些奴婢的小命可算是捏在您手里了。”

  萧兰亭不禁一乐,点点头:“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哦,公主自会好好爱惜,您老就尽管放心吧。”萧兰亭在离殿门不远处的书架上扫视,一边慢慢思量一边听到门口两位内侍正在嘀嘀咕咕。

  “陛下今日独召吴王奉见,甘露殿可是从昨个就开始准备了,可有内侍省那些大人们忙活的。哎,你说,这吴王好好的在安州,怎么就弹劾获罪了?当时陛下气的要杀长史权万纪出气,愣是被御史挡了回去。也难怪,陛下一直对诸位皇子们都是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尤其年长的几位皇子跟陛下感情最深,是当亲王那阵一起共患难过来的。你看六皇子那么闹,陛下也没真的恼怒伤一根汗毛。去年陛下去洛阳宫巡幸,蜀王还不是跟着师傅一起去了。”其中一个喋喋不休道。(1)

  “你知道什么?前些年我调过甘露殿当差,吴王那阵还年幼的时候一直都长在宫内,陛下和淑妃疼爱的不得了。乳母吴国夫人原来就是淑妃乳母的女儿。贞观七年的时候朝廷里闹得动静可大了,不知是谁说诸皇子不离京城是对太子的大不敬,愣是要活生生的分开陛下和儿子们。陛下为此都没把太极宫的瓦给掀翻了,可是制度在那摆着陛下不答应不成,你说说这谁人没有个儿女情长,陛下他也是有感情的人不是?有时候真搞不懂这些言官何苦来着。后来吴王和其他几位皇子之国了一年,但是第二年陛下就招吴王回来了,说是淑妃重病,其实哪里是重病,夫人的身体康健的很。为此没遭御史上书弹劾,这不又拖了几年前年才外放封地的。”

  “哦哦,你说的这些我知道,陛下那次不是说什么与吴王岂不愿常见之什么的……唉,陛下可真不容易,想见儿子都这么难。普通人家儿女子孙绕膝,可陛下的皇子们却要远离他老人家身边,到那边远之地终日不得相见。好在安州地富民丰,山水环绕,吴王去那里少遭点罪。……要是能选择,陛下巴不得儿子们都别去封地留在他的身边,他老人家可真是宅心仁厚……”

  萧兰亭被门口内侍的谈话吸引的忘记了看书,陛下那句原话父亲提起过乃是:“吾于恪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籓屏,吾百岁后,庶兄弟无危亡忧。”(2)她一面为陛下不因私废公而暗自感叹,一面又能体会到陛下在亲情与法度之间踌躇、彷徨而又懊恼的心境。家国家国,所谓家与国,有时取舍仅在一念之间,何况天子的家事原本就是国事,又岂能以常理以蔽之?正如魏征驳斥陛下那份慈父之心所言:“臣闻孝行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今陛下立身扬名,富有天下,华夷安泰,此实大孝,岂同进饘粥侍左右之孝也。且以四海之主,岂比庶人若与子孙同在一处,非所以保根固本之策。”(3)

  ………………………………………………………………………………………

  离开了的偏殿,萧兰亭脚步有些沉重,竟然有些气喘起来。过了安仁门有一片开阔的庭院,这里种植了满园的玉兰刚刚来路竟然没有心情停下脚步好好欣赏。如今看来,这玉兰已经长出淡粉、淡黄、乳白的骨朵,一股清新的香气扑鼻而来。据说这里原来是种植了许多杨柳,却不知被何人如今换成了满园的玉兰,动人心魄,沁人心脾。

  “萧师傅……”就在她刚要深吸一口这悠然的香气之时,不远处一声沉稳的唤声令她一惊,扭头望去。从那棵棵玉兰树间,慢慢走出一个悠长而俊雅的身影,仅仅从那紫色,萧兰亭便知是谁了,不由暗自一窘。

  “吴王……”,萧兰亭微微行了一礼,吴王李恪已经走到了她的面前,耀眼的令人无法直视。

  “听说皇妹最近一反常态甚为好学,最近她好像迷上了奇门遁甲之术,想必是萧师傅的功劳。”吴王李恪一边呵呵一笑轻描淡写,一边不露声色却暗自审视她的反应,锐利目光瞬间注意到她手中抱着的几本孤本残卷。

  “吴王过誉了,公主大多自悟,兰亭哪有这样博学……”萧兰亭声如细蚊,已经觉察到吴王恪可能知晓她和高阳公主偷偷研习术数三式,心中不禁上下忐忑。此举本来无伤大雅,但若是被有心人利用勾连,那就可能变成巫蛊之祸了。不过,借此要试探吴王恪是何样态度却是个好机会。

  “萧师傅家传绝学,只是我这个皇妹难以管束,一定费了不少心吧。作为兄长在次谢过。我正要前去公主殿,不如同行?”吴王恪依旧微笑着,但却似乎咫尺天涯。

  萧兰亭这才明白吴王恪定是刚刚见过陛下从甘露殿而来。她心中有些不明,虽然在别人看来她的对答依旧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听说萧师傅对文论研究颇深,前日本王读到一些文论有些不明之处,可否为本王一解‘诗教治国’这四字?……”吴王恪在身旁目不斜视,依旧有一搭没一搭的问话。萧兰亭顺着左上方望去,他的目光直视着前方,光滑的鼻梁好似在背后蓝天中化了弧线一般愈发好看。

  “‘诗教治国’?大王在看梁齐两朝的文论?这远非一两句可以说清……”萧兰亭有些诧异,有些疑惑驻了足。

  “呵呵,那萧师傅简单说说无妨?”吴王恪倒是不介意,萧兰亭这才明白他问话另有深意。

  “文选序曾说关乎人文,化成天下。曾祖昭明太子推崇‘风雅之道’,提倡发乎情,止乎礼。可谓‘诗教治国’先河。简文帝认为‘文籍生,书契作,咏歌起,赋颂兴,成孝敬于人伦,移风俗于王政,道绵乎八极。理惬乎九该,赞动神明,雍熙钟石,此之谓人文’都是诗教治国的精髓。比之前代更重性情、尚形式,算是有所成吧。”萧兰亭对祖上的文论耳熟能详,五岁便已经一字不漏背下,更对“四萧”的文论观品评得当,萧氏一门在佛学和文学上的造诣名满天下。

  吴王恪微微点了点头,半是玩笑道:“依照萧师傅所言,诗文‘放dàng’则为佳文了?难怪江南文风绮丽性情卓绝,父皇爱不释手。”吴王恪说罢朗声一笑,他戏谑之言一语双关,却毫无轻佻之意,萧兰亭不禁面颊微红回道:“先祖正是此意。”原来这‘放dàng’指的乃是不受拘检,任情、任性而行。典故出自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书》中“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dàng。”萧兰亭没想到平时沉稳内敛的吴王恪竟然倾心的是梁萧文学,与如今南北并举之风相合,不由心中更加钦佩他的胆识与见识。

  (1)《旧唐书.列传十九刘兰列传》“十一年,幸洛阳,以蜀王愔为夏州都督。愔不之籓,以兰为长史,总其府事。”蜀王老师盖文达的墓志提到盖文达随驾洛阳,蜀王应当也在其中。

  (2)《新唐书.太宗子列传》

  (3)《魏郑公谏录》——与儿子常一处

  作者有话:终于写到小三和小萧萧两人见面了,这个铺垫铺的我好不容易,擦把汗,希望大家喜欢这对才子佳人。文中借鉴了很多史料和论文在此一并谢过。

(https://www.mangg.com/id15094/817935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