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晃了晃晕乎乎喝头疼欲裂的脑袋努力地站了起来,继续指挥战斗,这时又有几十名敌人分两路朝他们发动攻击。
他连忙用发报机请求后方炮火支援,并镇定地指挥身边的几名队员展开反击,努力打退了这波敌人的反扑。
见又一次被打了回来,恼羞成怒的敌军再次向167高地实施炮火覆盖射击。
刹时遮天蔽日般的炮火袭来,如呼啸的流星般穷凶极恶地猛扑,“黑豹二中队”的队员们只能暂停后撤躲避炮火。
然后,我军也针对敌军展开炮击,双方炮火互攻,敌方的炮火慢慢被我军压制。
四个小时后,炮火声才慢慢地稀疏下来,中队长刘武召集干部们,开了一个特殊的小组会。
会议的主旨是,不能抛弃一个牺牲的战友,决不放弃受伤的队员。
这场战斗从潜伏到结束长达30多个小时,由副中队长孙新春带领的敢死队,几乎全队伤残。
被敌军炮火封锁下的后援部队牺牲颇为惨烈,伤亡了三十多人。
在小小的167高地上,落下了上万发的炮弹,平均三平方米就会落下一发炮弹。
这一战,刘武率领“黑豹二中队”打的尤为艰苦,
他们共击退了敌军的8次反扑,歼灭了600多名敌人,打掉了越敌军20个屯兵洞。
战斗结束后,军工开始清剿战场。
在军工来不及返回时,战士史大金守着三十多位战友们的遗体不愿离开:“我们家乡有个风俗,人离开这个世界以后,就要有人守夜,给他们点长明灯指路。”
突击行动结束后,几十名敢死队员都被授予了一二等功。
他们所在的“黑豹二中队”也被授予“英雄二中队”的称号,幸存的队员们被军报广泛宣传。
……
刘武没有给他的父亲刘之野丢脸,身为刘之野女婿的钟兴国也不遑多让。
2月下旬,敌军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进攻。
敌军调集了两个团的兵力试图夺取我军在L山的那拉方向阵地。
这次进攻虽然被我军击退,但也暴露出了阵地防御中的一些问题。
为了加强防御,我军立即调整了部署,在前线阵地增加了火力配置。
各个关键点都部署了重火力,构筑了多道防线。
与此同时,我军的情报部门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密切关注着敌军的动向。
通过对俘虏的审讯,我军逐渐掌握了敌军的作战意图。
情报显示,敌军正在酝酿一场代号为"北光"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敌军的"北光计划"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目标直指我军在L山地区的防御阵地。
这个计划动用了敌军8个精锐团近2万人的兵力,规模之大远超以往任何一次边境冲突。
计划的第一阶段是通过小规模试探性进攻来消耗我军的警惕性。
敌军频繁对我军阵地发起炮击和小股部队袭扰,企图麻痹我军的神经。
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利用夜色掩护,组织特种部队渗透到我军阵地附近。
他们选择了最黑暗的午夜时分,以求在我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起突袭。
通过一名被俘的敌军下级军官,我军获悉了这个计划的存在。
这名军官透露,敌军计划在3月中旬发起总攻,意图一举夺取L山地区的制高点。
3月10日,前指在磨山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敌军大规模反扑的作战方案。
面对这一威胁,我军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防御措施。
防御工事的加固成为首要任务,工兵部队日以继夜地在前沿阵地构筑工事。
同时在前沿阵地布设地雷,在短短几天内,我军在前沿7公里长、0.5公里宽的区域内布设了大量地雷。
工兵部队使用布雷车快速作业,构建起了一道密集的杀伤防线。
另外,我军加强了炮兵火力的配置。
后勤部门也开始大规模运送弹药物资,800多辆运输车往返于前线与后方之间。
为了应对可能的突袭,我军还在各个关键点部署了火箭炮连。
每个阵地的火力配置都比平时增加了数倍,形成了一张严密的火力网。
各个炮兵阵地的弹药储备量都比平时增加了4倍多。
情报部门也加大了搜集力度,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敌军的动向。
各个电子侦查分队深入敌后,密切监视着敌军的一举一动。
通过综合分析各方情报,我军逐渐掌握了敌军的具体部署。
他们不仅确认了"北光计划"的真实性,还掌握了敌军的进攻路线和时间节点。
于是会议讨论决定,由X集团军防守泸江以西地区,也就是L山阵地、那拉口子地区和松毛岭阵地。
为了确保此次防御作战取得胜利,集团军刘首长亲自给负责防守松毛岭阵地的“黑豹突击”大队长钟兴国下达了死命令:
“敌人不是说要三天收复松毛岭吗,你的任务是与敌人血战五天!”
接到命令后,“黑豹突击队”的官兵们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
他们明白,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将会异常惨烈。
“长驱暗袭临危境,谋定计划侵边城。”
这一战,钟兴国也不负众望,他圆满地完成了刘首长交待的任务。
但是过程却十分艰辛,钟兴国的指挥部甚至险些被敌军包围。
松毛岭大战正式打响的时间是12日的凌晨3点。
而在此之前的几个小时,敌军已经秘密向我军阵地运动。
电子侦查分队监听到了敌人的电台,得知敌人将在3点发起进攻。
前指立即命令炮兵部队赶在敌人进攻前发起炮击。
这天夜晚,L山前线笼罩在一片诡异的寂静中。
这种寂静在凌晨时分被猛烈的炮火打破,
我军炮兵按照指挥部的命令,率先向敌军后方发起了覆盖式打击。
炮火的重点是敌军的炮兵阵地和后勤补给线,打击持续了整整10分钟。
同时,三个小口径火炮营对前沿三公里范围内进行火力覆盖,阻断敌军的潜在进攻路线。
这一招出其不意,让敌军伤亡惨重。
“黑豹突击队”镇守在前线阵地上,前沿观察哨持续向指挥部报告战场情况。
奇怪的是,在如此密集的炮火覆盖下,竟然没有发现任何敌军的踪迹。
原来是敌军指挥部下达了保持静默的死命令,敌军竟然没有自乱阵脚。
坐镇指挥的刘首长察觉事有蹊跷,又让炮兵部队发起第二轮炮击。
可是时间已经来到凌晨两点,前沿观察哨依然没有发现敌情。
分布在各个阵地上的6个炮兵连再次展开了两轮猛烈炮击。
每一轮炮击间隙,前沿观察哨都进行地毯式搜索,但战场上依然没有敌军的身影。
指挥部决定发射照明弹,瞬间山野、林木、河流都被照得通亮。照明弹的光芒下,战场上的一切细节都清晰可见……
就在这时,我军前沿观察哨终于发现了异常。
原来敌军早在夜半时分就已经摸上来了,就藏在距离我军阵地500米的区域内。
这支敌军特种部队展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力。
在我军几轮炮击中,他们的两个营长被当场炸死,但为了不暴露行踪,他们硬是咬牙坚持,继续保持隐蔽。
天色渐渐转向黎明,敌军认为这是发动进攻的最佳时机。
他们选择在这个视线最差的时刻,悄无声息地向我军阵地逼近。
我军12个炮兵连和4个坦克连立即按照"野猪"火力计划展开反击。
各个火箭炮连分布在不同阵地和制高点上,形成了一张致密的火力网。
这一次,敌军彻底扛不住了,不断通过电台向指挥部汇报伤亡情况。
敌军总指挥武昌黎毕竟身经百战,当即命令敌军炮兵部队发起回击。
我军也跟着还以颜色,双方就此陷入激烈的炮战中。
“山巅炮火映苍穹,血战阵地显军威。”
清晨时分,炮战仍在继续,而且规模还在扩大。
这一战双方先后投入了50多个炮兵营,各种类型、口径的火炮不计其数。
在纵深七公里的战场上,炮弹发出的火光,
让双方的战士都能看到彼此,双方步兵部队之间的激战开始打响。
黎明前的炮火把天空映射得通红,敌军的突袭计划彻底暴露。
敌军不得不改变战术,开始向我军阵地发起正面进攻。
战斗从黎明持续到正午,我军的炮火压制了敌军的后续梯队,使得其前方部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敌军的500人特种部队在密集的炮火中节节败退。
作为进攻的一方,敌军对松毛岭一线阵地志在必得。
而作为防守的一方,我军黑豹大队全员则是寸土不敢失。
敌军准备充分,来势汹汹,且占据人数优势。
黑豹大队压力巨大,但是凭借与阵地共存亡的坚定信念,誓死不后退半步。
战斗进行到了上午8点,已经呈现白热化的趋势。
由黑豹大队防守的一些警戒阵地全部失守,只有142阵地还在我军手上。
负责防守142阵地的是给办大队的二中队一个排,排长是李二牛。
打到这会儿,他们全排仅剩20人。
但是却顽强守住了此处阵地,在李二牛的带领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冲锋。
战斗到最激烈的时刻,阵地上充斥着炮声和敌人的冲锋声。
敌人如潮水般的涌上阵地,形势开始对我军不利。
战斗到中午,我军前方阵地的弹药消耗殆尽。
敌军抓住这个机会,向我军阵地发起了拼死冲锋,一度威胁到了黑豹大队的指挥部。
接着,潮水般的敌人逐步占领了阵地上的一些表面阵地。
李二牛无奈之下只能带着战士们躲进坑道,此处阵地失守只在旦夕之间。
敌我双方都对142阵地志在必得。
这处阵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在阵地后方的不远处,就是“黑豹突击队”的指挥部。
如果142高地失守,不仅意味着我军防线的崩溃,
也宣告“黑豹大队”的指挥部将直面敌人的进攻,钟兴国的处境堪忧起来。
此时,我军炮兵部队为了打击敌军,开始向142高地发射炮弹。
炮火虽然迟滞了敌军的进攻,但是也威胁着李二牛等人的安全。
钟兴国通过望远镜看到142阵地的状况,立即给炮兵指挥所打去了电话,他语气强硬地说:
“阵地上还有我的人,打死了你们要负全责,战后咱们司令部见。”
钟兴国的表态,让炮兵指挥部犯了难。
如何才能不伤及自己人,又能阻止敌军的进攻呢?
这就要考验炮兵的水平了。
事实证明,我军炮兵部队的军事素养非常不错。
炮兵们采取了一种特殊的瞄准方式。
也就是以李二牛等人所在的位置为中心,向外扩散打击阵地上的敌军。
犹如将手头扔进水中,荡起水波一样。
这种高水平的打击方式,竟然意外保护了李二牛等人,钟兴国派出去观察人员回来报告说:
“炮弹炸出了一道火墙,敌军靠近这道火墙,立刻就尸体横飞。”
“嗯,继续观察,有任何情况及时汇报。”钟兴国接到报告,只是简单地回应了一句。
他并没有表现出兴奋的样子,原因是142阵地的微小胜利,并不能左右战场全局。
随着敌军相继占领145高地和142高地。
黑豹大队的正面防线被撕出了口子,敌军进攻的身影开始出现在钟兴国的视野内……
从战斗一开始,敌军就像是接到了死命令一样,不要命地向前冲锋。
这也是145高地和142高地失守的重要原因。
在占领142阵地后,敌军又顶着我军炮兵部队的炮击继续冲锋。
最危机的时候,敌军一支大约有一个连左右兵力的特种兵,甚至都冲到了“黑豹大队”指挥部附近。
这支不要命的“敢死队”,已经与钟兴国的指挥部交上了火。
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听闻状况,本能地收拾起了电台和文件。
警卫人员询问钟兴国是否撤退,钟兴国一时陷入了思考中。
按照战场形势来说,钟兴国应该带领指挥所后撤。
然而,钟兴国并没有这么做,他认为此时后撤,
不仅会联系不上下属部队,而且还有可能错失有利战机。
钟兴国认为,战斗从凌晨3点开始,已经持续打了十多个多小时,敌军其实也是强弩之末。
其百人特工队的自杀式突袭,就是孤注一掷的证明。
看准这一点后,钟兴国果断下达了坚守的命令:
“指挥所暂不转移,警卫排人员务必奋力抵抗,被敌军包围的部队可以躲进坑道,要维持与指挥所的联系,节省弹药火力。”
为了保证计划顺利实施,钟兴国指示各中队将敌人放进50米以内在反击,用最少的火力给敌人造成杀伤。
尽管大队指挥部的人员对钟兴国的命令充满了担心,
但是钟兴国却胸有成竹,这位从列兵成长起来的大队长长,的确有大将风范。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大队部成功歼灭了敌军一个连的特种部队,仅有10多名敌人在战斗存活下来,逃回了敌军的阵地。
中午时分,我军增援炮弹被运到,炮兵部队再发神威。
战场上短暂的宁静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震天的炮响。
借着我军炮火的优势,钟兴国指挥下属部队发起反击。
下午1点,几百辆辆运输车将新的弹药运抵前线。
我军的火力网重新编织起来,敌军的进攻再次陷入停滞。
最终,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敌军500人的特种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等到下午5点左右,敌军的这次进攻行动彻底被粉碎……
这场激烈的战斗共造成了敌军3000余人的伤亡,整个战场一片狼藉。
在这片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到处都是战斗留下的痕迹。
战后的清理工作成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热带雨林的天气使得战场环境日益恶化,大量未经处理的遗体开始对军民健康构成威胁。
我军出于人道主义考虑,通过交涉渠道通知敌军前来处理遗体。
我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收尸队伍必须是非武装人员,且人数要有严格限制。
然而,敌军并未完全遵守这一规定。他们试图派遣武装人员混入收尸队伍,企图借机侦察我军阵地。
这种行为立即遭到了我军的警告性炮击。
敌军的收尸行动被迫中断,战场清理工作陷入了僵局。
为了防止疫病蔓延,我军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
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后,决定对战场遗体进行焚烧处理。
战役的经验被迅速总结和推广。
我军在边防工事建设、火力配置、兵力调度等方面都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特别是在火力协同方面,"野猪"火力计划的成功为后续的边境防御作战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种火力配置模式在后来的多次战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场战役也改变了敌军的作战策略。
他们逐渐放弃了大规模突袭的战术,转而采用小股部队骚扰的方式。
对于前线的官兵来说,这场胜利来之不易。
他们在战斗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为保卫国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役之后,钟兴国也有了个“铁血大队长”的称呼。
这自然与他作战勇猛有关,但主要还在于他铁一般的意志。
从前线退下休整时,钟兴国意外接到了他要老丈人刘之野的电话。
“兴国,这一仗你们打得漂亮,我看过战报,你有大将之风……”
别人怎么夸赞他,钟兴国毫不在意,但是老丈人的夸张却让他迎兴奋不已。
他谦虚地道:“爸,我差的还远呢,希望您老今后多给我们几个传授经验,让我们少走些弯路……”
(本章完)
(https://www.mangg.com/id120104/5679260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