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548章 “黑豹” “黑豹”!!!

自打上任起,刘之野便立即着手推动燕大区的现代化改革。

他提出要以科技为引领,全面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

还组织多次燕大区高级会议,邀请军队科研单位的专家们参与,
共同讨论军队装备升级的优先事项,同时引进国外先进军事技术进行对标研究。

刘之野特别关注基层部队的现代化装备问题。

他多次到各地部队视察,听取官兵对装备使用情况的反馈。

针对基层反映的一些装备落后问题,他直接推动相关部门加快研发和采购步伐,以提高基层战斗力。

刘之野还强调训练方式的革新,要求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尤其是针对新装备的使用进行全面培训。

在任内,他还大力推动燕大区的制度化建设,加强对各级军官的管理培训。

他提倡从制度上保障军队的高效运作,要求各级指挥官遵守严格的工作流程和纪律。

还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军校建设,为军队储备更多优秀的指挥人才。

对部队狠抓严管,刘之野对子女的教育也不放松。

刘之野一直对家庭教育非常严厉,不让子女沾染半点特…影子。

他的两个儿子和女儿刘淑贤,刘文和刘武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严格管教下,

尤其是刘武,他进入军队后,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基层干起。

刘之野从未给他任何特殊照顾,每当有人试图因为刘武的身份给予方便,刘之野总是果断拒绝。

刘武在部队里的一切升迁,都是靠能力和业绩说话,

他能从一名学员成长为排长,再到中队长,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当时L山战事吃紧,刘武所在的“黑豹突击队”接到了紧急任务,要前往L山防线,执行一项高风险的对敌作战任务。

出发前,刘武难得回到家中,想和父亲见上一面。

面对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兵,他斟酌了一番,开口说:“爸,也可能我就不能尽孝了。”

话音刚落,刘之野的脸色顿时变了,他语气严厉地训斥道:“你们这个小仗算什么呀,跟我们过去战争年代能比吗?你一个当中队长长的怎么能有这种情绪?”

这一番训斥直接把刘武的情绪压了回去,他站在那一动不动,没敢再辩解。

刘之野接着说:“作为军人,战场是职责所在,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先想着怎么把任务完成好。”

刘武听完后向父亲敬了一个军礼,然后便匆匆赶回部队。

在两山轮战期间,我军一共组成15支侦察大队先后参与到L山、都阴山作战中,战绩辉煌。

其中钟兴国率领的“黑豹突击”大队进入战区后,直属前指指挥。

参战过程中更是屡立奇功,成为15支侦察大队中的佼佼者,令全军刮目相看。

目前“黑豹突击”大队一共编成5个中队,主要侦察作战任务是:侦察捕俘,查明情况;巡逻警戒,防敌军袭扰。

从而保证L山、都阴山主战场翼侧安全。

如今“黑豹”大队主要部署于都阴山当面,西起八布河,东至边境3段11号界碑约100余公里地段。

大队部设在杨万乡。

敌军在此地埋设了大量的地雷,植被较少,遮挡物稀疏,并不利于侦察作战。

为扩大战果,经前指决定:跨出原定范围,适时寻找合适时机主动出击。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钟兴国作为指挥官深知掌握敌情自然是侦察任务的重中之重。

此次“黑豹突击队”主要目的是了解敌军作战部署,以及炮兵分布。

为分工明确,“黑豹突击”大队设立了指挥部、政工、后勤以及通信、运输分队。

此次,“黑豹突击”大队扩编共767人,一共编制5个侦察中队,
其中1中队115人,2中队最多145人,3中队125人,4中队129人,5中队140人。

位保障在L山方向对敌自卫还击作战主战场以及侧翼战场的安全,
“黑豹突击队”按照总部的指示,先后4个中队进入普弄、甭、林、蓬地区作战。

这里群山环绕,黑豹大队想要摸清楚敌情,自然需要借助大量的遮蔽物来隐藏自己。

对战士们来说,这里没有适合的条件。

条件不适合,战士们就自己创造条件。

按照前指的指挥,“黑豹”大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摸索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慎重作战。

这也是“黑豹”大队作战中需要考虑的一方面。

为扩大战果,将两山轮战推向高潮。

整个作战过程,军前指一共规划了5个阶段。

从去年5月中旬直至今年4月,完成五个阶段的作战目的。

在这一期间,“黑豹突击队”大队战果成绩斐然,抵近观察5000余人次,渗透侦察150组次,设伏3万余人次。

期间共俘虏敌军98名,击毙敌军443名,击伤三百名。

另外,还击毁敌军驻兵点21个,攻占敌军班防御阵地5个等,而“黑豹”大队牺牲13人,伤40人。

如此战果,显然在两山轮战期间,“黑豹突击队”不仅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5个中队均荣立集体功。

其中作刘武的第二中队被授予“英雄侦察中队”称号。

而个人获得荣誉情况也是数不胜数,其中,全大队共有26人荣立一等功、185人荣立二等功、450余人荣立三等功。

作战一年,“黑豹突击队”超600人立功表彰。

而其中这些英雄们无畏的作战精神以及表现,令人肃然起敬。

刘武的二中队是前一战后重组的,由前线所属各部精锐侦察兵组成,共有140名特种兵。

其中,于3月19日的“黑豹”二中队伏击37洞北侧的捕俘战斗无疑是最精彩的。

37洞位于马崩乡当面,距离边境800米,敌方4号公路从37洞南侧经过,距离苗皇帝山2.5公里。

敌军为确保苗皇帝山翼侧和4号公路安全,在37洞和隆花周边各自驻有1个连的兵力。

春节过后,敌军再次增派1个连队兵力到这里。

3月17日晚,二中队从163高地观察所附近发现,敌军方向5辆汽车沿4号公路先后进入37洞。

彼时,敌军方面并无大量士兵出现。

第二日,二中队的侦察员发现,几批敌军未携带武器,到距离我方观察所500米水井处挑水、伐木,加修工事。

显然,敌军这是要有大动作。

“黑豹突击大队”队长钟兴国认为,这很可能是敌军要向37洞增兵的信号。

于是下令,趁敌军立足未稳之际,实施伏击捕俘战术。

钟兴国将二中队编为5个组,捕俘组由10人组成,中队长刘武担任组长,秘密潜伏进入水井附近,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组织捕俘。

另外,一旁接应的由8人组成另一个小组,副连长孙新春任组长,负责接应刘武小组。

火力组由20名侦察员组成,部署于东北无名高地,主要是压制162高地和垭口方向的敌人,并阻击后方尾追敌人。

其他的则由大队长钟兴国指挥。部署好一切之后,各小组侦察兵整装待发。

为了趁着敌人不备,给敌军致命一击,二中队选择攻击的时间为晚上24时。

这会儿,天空之中已经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侦察伏击群开始从马崩冒雨出发,接近19日凌晨4时,才到达163高地北侧无名高地。

经过一圈的观察,刘武发现水井附近有很多的乱石林立,这里非常适合的隐藏。

而且旁边还有一些玉米垛,靠近水井距离仅有3米,可以说是位置绝佳。

侦察员们隐蔽好之后,陆陆续续一整天的时间,
约26名非武装人员先后进入伏击圈内割草、打水。
不过,侦察员们都摒神静气,没有暴露自己的目标和位置,一动不动,静静等待。

傍晚17时,几名敌军从阵地上下来,来到水井旁边,有的开始打水,有的朝着玉米垛方向走去。

此时,埋伏在玉米垛内的刘武等人发现,有5名敌军朝着他们这边走来。

在看到一人竟然朝着水井旁边打水时,捕俘手张林接到指令,猛然跃出,一下子将一名敌军给扑倒。

与此同时,刘武与其他的几人也迅速开火,将其中5人全部击毙。

如此动静,剩下2名敌军立即想要逃跑。

刘武反应迅速,立即与几名我军战士拦住其去路,并将其制服。

另外一名敌军,也随后被其他队员制服。

随着这边的枪声发起,很快阵地附近的敌军发现情况不妙,开始朝着山脚处射击。

刘武他们带着两名俘虏,一边走,一边还要看着脚下泥泞的山路。

其中一名敌军负隅顽抗,不愿意下山,情况危急,捕俘组立即将其击毙。

而另外一名敌军看到后,不敢再轻举妄动,只好乖乖地被押带着尽快的撤离了。

钟兴国大队长见敌军正在猛烈刘武他们开火,为了掩护他们,他指挥后方炮兵火力猛射敌军及压制37洞附近越军驻兵。

一时之间,敌我双方之间交战激烈。

令捕俘组措不及防的是,当将俘虏打算交给接应组的时候,
俘虏趁机逃走,由于敌军火力追击猛烈,刘武只好放弃追击,果断将其击毙。

之后,火力组掩护捕俘组与接应组撤离,截止到18时30分,参战人员已经全部安全撤回境内。

此次,“黑豹二中队”无一人伤亡,共击毙敌军五十多人,可以说是成果显著。

最令人拍手称快的是,本次的战术可以说是以“快”字著称,基本上达到了速战速决的目的。

不仅组织严密,而且战士们有勇有谋,刘武他们仅用一天的时间,就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此次并没有将俘虏带回,但是依然打出了伤亡0:51的好成绩,这也反映出如今敌我两军之间的实力差距。

不久后,“黑豹二中队”进驻普弄地区。

经过1个多月的摸查敌情,刘武他们发现距离我边境1.5公里的贡家湾敌军,

每天都会在下午的2个小时时间内,指派一名敌军到附近的寨里面挑水。

从敌军的行踪判定,这里的敌军兵力不会超过4人。

为了掌握具体信息,“黑豹突击队”大队长钟兴国指挥组长刘武,向附近边民了解情况。

钟兴国决定再次出击。

由此决定将“黑豹二中队”编成5个小组,分别为捕俘组9人,指挥组4人,由大队长钟兴国几人组成,阻击组6人、火力组16人,接应组22人。

钟兴国下令,各参战小组分批进入观察所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模拟训练,直到14时,才做好一切战斗准备。

各侦察小组早上出发,12时到达预定位置隐蔽,在但是没有发现越敌军踪迹后。

捕俘组组长刘武下令,进入1号水井旁准备伏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期间有几名敌百姓进入水井旁打水。

之后捕俘组观察员发现,一名敌军进入到了2号水井旁边打水。

于是,刘武再次调整命令,待该敌军打水返回途中,进行伏击捕俘。

就在这名挑水返回进入伏击圈后,刘武几人迅速出击,将其扑倒,李二牛立即上前将其锁喉。

很快就将其制服。

在撤退过程中,在贡家湾东侧又发现十几名敌军,火力组立即对其进行扫射。

经过10分钟战斗毙敌15人。

截止到15时55分,出击分队安全撤回。

此次,俘获的敌军经审讯为敌军群工组组长,中尉军衔。

在L山侦察作战过程中,“黑豹突击队”大队的捕俘作战基本上都堪称教科书级别。

他们作战将近两年,还有很多的捕俘作战案例令人拍手叫好,超600人立功获得表彰!
除了像钟兴国、刘武、孙新春这样的优秀青年干部,还有许许多多热血儿郎血散边疆。

富平山就是其中的一位。

二十多年前在塘沽,有个婴儿出生了,这可让富家充满了欢喜,孩子的父母满心高兴地给他取名叫富平山。

“山要是平了,路就能通了”,富平山这个名字里承载着父母的期望。

傅富平山打小就喜欢运动,因为身体条件不错,年纪不大就被爸妈送进了体校,当上了运动员。

在体校的时候,富平山跟同学相处得特别好,很有人缘,关系十分融洽。

有一回,同学家里突然出了变故,急需帮忙,

富平山晓得这事后,把自己全部的生活费都拿了出来,让同学能顺利度过这个难关。

这年头当兵不单单是一种职业的抉择,也是所有年轻小伙的憧憬。

那身绿色的军装蕴含着年轻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热切期盼,富平山跟其他年轻小伙没啥两样。

为了可以顺顺当当去当兵,他对自己的身体管理可上心了,就怕在体检的时候过不了关被淘汰。

十年前,19岁的富平山去应征入伍。

因为他在体校练就了不错的身体素质,所以很顺利地就进入了部队,从此开启了他的当兵生涯。

努力的人,到哪儿都不会掉队。

自打他进了部队以后,在训练上那是特别能吃苦。

靠着扎实的军事本领,富平山从班长干起,接着当排长,最后成为燕大区“猛虎突击队”的副中队长。

从这就能看出上级对富平山的看重程度了。

论战初期,敌军特工,老是跑到我军后边,展开袭扰行动,把我军阵地给破坏了。

为了达成对等威慑的效果,提升我军在敌后的作战水平,总部从集团军着手抽调骨干人员,构建前指直属的特种部队——“黑豹突击队”。

而富平山因为工作表现出色,与钟兴国一起调往了新组建的“黑豹突击队”。

加入“黑豹突击队”以后,富平山协助钟兴国把大队的工作安排得十分严密、有条理。

建队初期对外边的人来说,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支部队;在内部呢,也只是少数领导晓得这支部队的名号,所有的训练都是悄悄开展的。

因为得深入到敌人后方,那儿的战况复杂得很,还老是变来变去,富平山和他的战友们,展开了特别艰难、要求特别高的训练。

“平常多吃苦受累,打仗时就能少遭罪”,这是这支部队像铁一般的规定。

轮战期间,总部从各地调集了10个集团军,让部队轮流参战,通过实战来锻炼队伍,提升部队的实战经验。

富平山所在的“黑豹突击队”当然也在轮战的队伍当中。

他总算能上战场了,兴奋的富平山整宿没睡着觉,对老兵来说,战场就是最好的去处。

前年的冬天,南疆边境不像北方那么冷得刺骨,不过时不时传来的枪声,还是会让人觉得凉飕飕的,寒意直往骨头里钻。

按照上级指示,富平山所在的“黑豹突击队”得进入敌境,开展一次深度侦查行动,把敌人的军事部署情况给摸清楚。

“黑豹突击队”那可是全员战斗的队伍,在这队伍当中,不存在在后方指挥的人,全是在一线战斗的人。

命令一出,不管是队长钟兴国还是参谋,不管是班长还是士兵,所有人都把装备整理好,带上武器,做好准备,等着出发。

出发前,中队长富平山问队员们害不害怕,队员们都没吭声。

大伙心里都明白,这一趟走下去,有的人就回不来了,沉默并非是胆怯,而是一种抱定必死决心的毅然……

(本章完)

(https://www.mangg.com/id120104/5679260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