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我是宋神宗 > 第二章内阁会议

?赵兴一大早,就在皇宫里跑步。在宫女太监卫士看来,这个新官家又在发失心疯了。当然也不敢惊了圣驾,只能远远地跟跑,一个个累着不轻。脸上红通通的大口喘气,但是没敢停下来。赵兴的想法很简单:这宋神宗可是个短命的家伙,自己占了他的身体,不练练,行吗?不知道哪个伟人说的,但说得很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本来,赵兴是要按例去早朝的。没想到,早朝在昨天就被取消了。也懒得去管,宋朝离灭亡还远着呢?赵兴很庆幸自己没有穿越成什么北宋南宋末帝类型的,必竟自己可没那么大本事力挽狂澜。没有武功,也没有什么才气,高中毕业,一无所长,当然不能和其它穿越者一样。不然,倒可以弄弄发明。如果发明火枪火炮,那就万事不愁了,直接就端了西夏北辽。发明水泥?发明烈酒?改进工艺,直接提高生产力?可是这些东西,以前看的小说里没有写详细呀!唉!

  

  赵兴想到这些头都麻了,怎么自己以前就没读理科呢?算了,就算读了理科,和其它穿越者比还是差太多。《商业三国》里面的都是高科技人才,《新宋》里的石越,太厉害了,至少是个科班生。赵兴想在众多的穿越小说里寻找一下借鉴,可怜找不到像自己这么差劲的主人公。

  

  赵兴分析了下自己的优势和力量,又分析了下北宋的社会主要矛盾。总结出三条:一,统治阶级是呼唤改革的,这是改革的基本条件,这次变法势在必行。宋仁宗的庆历新政就是先例。现在的朝廷重臣大都是仁宗遗留下来改革派。这些老臣因为新政失败有点心灰意冷,自己必须重拾他们的信心。另外再补充王安石一系新改革派的新鲜血液,再起变法就有了几分把握。二,北宋的矛盾其实是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土地缺乏的矛盾。自己没有力量绝对不能改变太祖的既定方针。想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都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根本利益。太祖皇帝的定国方针还是不错的,宋没有亡于农民起义就是最好的证明,宋朝的繁荣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大地主,大商人漏税这个必须打击,但不是现在。现在要做的恢复宋初的官员兵员规模。然后把蛋糕做大,反正火药时代到来,四大发明已经出现,海洋殖民完全可以展开,土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三,战马的问题。火药时代是骑兵加大炮的时代。蒙古帝国就是骑兵拖大炮征服天下的,庞大的帝国只有靠骑兵才能连接起来。骑兵就是这个时代的装甲部队,战马就是这个时代的石油。火药技术现在已经发展得不错,曾公亮还写了本《武经总要》,火炮的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只是现有的养马场都被西夏北辽占去了。必须有一个大型养马场,廉价的战马才能打造强大的帝国。

  

  想通了这些,赵兴不再迟疑。停下了前进的脚步,静待后面的宫女太监赶上。望着这些跪到在地的宫女太监,赵兴很庆幸自己没有穿越成太监,不然只能自杀了,一时间赵兴突然高兴笑了起来。“皇上,到了沐浴用膳的时间了。”太监李向安小心翼翼地说道。“恩,朕知道了。你马上去传旨,说朕身体不适,这半月就不上朝了。另外,招见韩琦、富弼、吴奎、曾公亮、文彦博、陈升之、唐介、王安石、吕嘉问、韩维、沈括、苏轼、苏辙、司马光、张方平、范镇、欧阳修、韩绛、王韶、种谔、徐禧、苏颂、吕公著,半月后在紫宸殿觐见。”赵兴一口气说出了一连串的名字,也不管太监记清楚了没有,就尽管急匆匆地洗澡去了。

  

  赵兴不喜欢人伺候,独自坐在大水桶里。舒坦,轻松的感觉让他又小眯了一会儿。赵兴竟开始喜欢上这样的生活。前世的他或许一辈子都得为生计奔波,现在竟然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一时间仿如隔世,但他却不愿醒来。美女,权力,金钱,地位,什么都有了,此生无憾矣!在接下来的半月里,赵兴仍旧每天跑步泡澡。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都腻在曹太后那里。赵兴明白,自己一半的权力都来自这个老太婆。其中的关系,必须加于巩固,消除曹太后对韩琦的对立。自己的帝位可是韩琦坚持的结果,有他在朝,帝位的稳固自然不在话下。在诉苦,施苦肉计,装孝心等连翻攻势下。祖孙俩一时相处得其乐融融,对于朝政两人也交换了意见。在得到赵兴的一些保证后,两人一番妥协下来也达成了一些共识。赵兴之所以如此,关键是曹太后也的确是个识大体的女人,不贪权,做过很多了不起的大事,在朝野内外都声望极高。半个月下来,赵兴开始进入角色,逐渐融入这个时代。

  

  紫宸殿。“皇上驾到。”太监尖叫道。“臣等参见陛下。”众大臣全都跪伏在地。“列位臣工请起,来人,给各位大人看座沏茶。”赵兴坐上龙床后,很愉悦地说道。“谢陛下圣恩。”这些朝廷重臣纷纷落座,也不好言语。“这是今年的新茶,上好的龙井,各位爱卿品尝品尝。”说完,赵兴也不再言语,只是细细品茶。这些大臣内有元老重臣,也有不知名的小官。没有人知道这次皇帝要搞什么事。但十有八九是变法,富弼气疯官家的事,小道消息传得满天飞。最紧张的自然是富弼,那件事他也没想到官家会那般激动。得意的是韩琦,他本来以为得罪了太皇太后,再任宰执是不可能了。只好当个为英宗*办后事的山陵使,先外出避一避,没想到官家把他叫回来了,宰相的位子自然丢不了。赵兴看着这些喜怒不易色的大臣,这可都是历史上无人可取代的大人物。好在有赵顼的记忆,倒不会认错人。望着这些自己前世崇拜的人物,赵兴真想一个个跑过去要签名。有这些出锐拔萃的人物在手,有什么大事做不成呢?就算自己是阿斗在世,也该烂泥上墙。想到这些,赵兴一时间雄心万丈。“今天把诸位爱卿招来就是要商议变法之事,朕同皇祖母商议过了,太皇太后深明大义,知道国事艰难,变法之事自然全力支持朕。你们都是朕的股肋之臣,你们的大才朕是知道的。变法肯定是变的,这个不用讨论,关键是怎么变,变什么,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咱们得拿出个步骤来。”赵兴一下子就讲开了,语调中还带着些激动。

  

  各个大臣都相互扫识了一眼。韩琦、曾公亮等元老重臣都在等富弼先开口,深知富弼是宰相,又是传言的始作甬者,这个头他不得不冒。而其它如沈括、吕嘉问等小官则琢磨着自己怎么一下子就深得圣眷呢?王安石则一脸失望之色,本来以为自己负天下大名三十年,这次定然单独君前奏对。富弼自知逃不过这劫,且对早年新政失败也心有不干,知道若不是仁宗动摇,也不会失败。下了下决心,起身说道:“陛下决心变法,臣定然为陛下分忧。陛下知道的,臣是仁宗新政之臣。若要变法,当重开新政。”“富大人所言甚是,我朝弊政冗官冗兵冗费为最害,当重开新政,应明罢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等”韩琦插上了话。要当宰相,自然要敢于任事。“爱卿的意思,朕知道。然而新政之败,不是没有道理。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赵兴说完看向了王安石。韩琦、富弼则失望地坐了下来。“臣认为变法之要,当理财为先,臣有策可使陛下不用加赋税而国用自足。”王安石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话语中带着一丝坚韧。“天下之财是多少就是多少,不在此处,便在彼处,理财怎么可能使民富国强?介甫,慎言。”曾公亮接过了话头。“曾爱卿说得有理,安石,说说你的想法?”赵兴可不想听争辩,只好先安抚曾公亮。“陛下明鉴。”曾公亮说完,也不好再讲什么,只好坐下听听王安石怎么说。“差役法害农,陛下是有体会的,若变差役法为免役法,对不能服役的征收免役钱,既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又保证了徭役的正常进行。若不能交免役钱的,朝廷可贷款,确保促进生产,待来年丰收,自然可以还贷。臣任职地方,尝试此举,效果显著。”王安石的自信让他说的话有点自吹自擂的味道。“安石的策略,臣认识确为妥当,然而国家大事,吏治最为紧要,若择人不当,此法未必不会走向反面。臣以为应当先整顿吏治。”司马光郑重地说道。司马光是史学大家,事情的轻重缓急倒是看得透彻。“臣常年任职边疆,变法如何,臣不知。然而我军败多胜少,西夏欺人太甚。臣认为应当裁汰老弱,进行军屯,以耕养战,蚕食河煌之地,断西夏一臂。望圣上恩准。”王韶说得很急切。王韶是宋神宗时唯一的开边名将,很有战略眼光。“此策虽好,可现在朝廷内库空虚,没有能力做呀!还是要解决内政困扰,不要主动挑起边衅。”文彦博淡淡地说道。“王爱卿说得好,不过此计还得压后。文爱卿所虑也是有道理的”赵兴和稀泥地说道。“还是吃了没有骑兵的亏,西夏兵马都是骑兵,胜则追,败则退。我们大都是步兵,无可奈何呀!若是能收复阴山马场就好了,也不会如此被动。”种谔愤然说道。“是呀!自唐末以来,西域之地已三百多年不复我朝所有,西夏贼反叛自立,真是可恶。”唐介一脸感慨地说道。“这都是外患。我朝之忧,还是流民过多。土地兼并越发厉害,农民没有了生计,隐入山林成为盗贼,大肆募兵总不是长久之计。冗兵之劣空耗国家钱粮。臣以为,应大修水利开辟新田,安抚流民。”欧阳修说得意味深长。“无论是整顿吏治还是安抚流民,总要有安置的地方。太祖以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官员不能轻易裁撤,不然国本动摇。天下之地,良田山泽都是有主的,哪里还有地方安置流民?开新田,恐怕现下没有财力做这些吧?即使能开,所得恐怕也入不敷出呀!”吴奎提醒道。“可以寻找矿山,招流民开矿。也可多造作坊,转农为工,所造之物尽数售于外海夷蛮。”吕嘉问建议道。一帮元老重臣都瞪了他一眼,都不知道这人是谁,哪来的山野匹夫,也敢君前奏对。“纵使大宋山川广阔,哪来如此多的矿山任君开采?海外蛮夷穷困,拿什么来购买你的东西?”韩琦责问道。如此你一言,我一言地讨论,竟不知不觉就过了午时。

  

  看到大家都喝了一肚子的茶水,赵兴有些不忍。责令太监快些准备膳食。赵兴此举也是因为自己肚子饿了,在大臣眼中,这次赐宴却是非常荣耀的事。元老重臣觉得圣眷仍在,小官吏则有得遇明主的喜悦。一时间,气氛热烈,好像一家人在一起过年一样。赵兴拿出当保安队长时的手段,向元老重臣一一敬酒,说些感些你支持我的工作类的话,把这些老头子一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对于小官吏这些后生则是一个劲叫吃菜,说大事在即,一定会重用你的话,把这些到了而立之年的人弄得士为知己者死一样。赵兴一下子感觉自己离一代雄主也不远了,一时间豪情万丈,竟想起了毛爷爷的词。赵兴提议道:“今天能与列位臣工聚宴一堂,朕是欢喜得紧呀!各位都是文豪大家,不如每人赋诗词一首,如何?”“好,快拿笔墨。”苏轼兴奋道。书案很快搬了上来,苏轼潇洒地铺开纸张,拿起毛笔,说道:“陛下先赋一首。”赵兴借着酒兴,也没有犹豫,吟道:“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涛涛。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惜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待赵兴摇头晃脑吟完,众群一愣。这首词帝王气息扑鼻,藏不住的霸气外放。“敢问陛下,成吉思汗是何人?”苏轼疑惑地问道。“啊!”这么一问,赵兴的酒醒了一半。心想,这次抄袭过头了。随即,一脸悲怆地说道:“若今日你我谋划的变法失败,灭我大宋者。此人也!”“什么?”众臣顿时惊慌万分。纷纷跪伏在地,齐声说道:“臣等竭尽所能,定要变法成功,富国强兵。”

  

  “都起来吧!现在该谁来了?介甫,你来。”赵兴指向了王安石。王安石一听,知道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来了。一帮的元老的元老重臣都知道王安石肯定是要入职中枢的。“是,陛下。”王安石开始吟诵起来:“神物登天扰可骑,如何孔甲但能羁。当时若更无刘累,龙意茫然岂得知。”这首诗意思很明确,是王安石毛遂自荐了。诗文的前两句是指神龙能够上天入地,但是孔甲由于不懂得豢养的要领,因此不能豢养,后两句则说若非刘累学的豢养之术,那么龙的神通也就没有人会知道了。王安石通过这一事例,以龙自比,希望君主能够以正确的方法来使用其才智,得到赏识与正确养育的诗人就会为赏识之主用尽才智,一展所学,而不在乎个人的荣华富贵与功名利禄。众臣都看向赵兴,看看管家如何回答。“好,真宰相之才也!”赵兴称赞道。“谢陛下。”王安石很激动。其实赵兴这句称赞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但所有人都知道,官家家是给王安石许了个宰相的位置,至少做参知政事是没问题的。一时间羡慕和嫉妒的眼光纷纷扫向往王安石,接着连忙向王安石道喜,也顺带称赞一番。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其乐融融。一场会议竟弄成了君臣乐,但这番诗词却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很快,就轮到了做笔录的苏轼。只见苏轼一边飞快书写,一边昂头吟诵:“江城子。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憨胸丹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貂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壮哉!子瞻可愿投笔从戎?”赵兴急问道。赵兴前世可是在读初中时学过这首诗,当时觉得豪气冲天,读起来很爽,真想金戈铁马,尽情奔驰。“臣····。”苏轼一时不知道要如何回答。本来是等着官家也能许自己一个大官呢。现在官家竟要他去做武将,这不是自寻死路吗?“怎么?不愿意?”赵兴质问道。其他人则在一旁沉默不语,等着看这个大才子的难堪。“臣愿意。臣愿意为国征战沙场。”苏轼无奈地说道。“哈哈哈!好。今天就到这里了,诸位爱卿回去想想,如何开展变法,上各折子上来。今日的会议是内阁会议,其中内容不得外传。”赵兴严肃地说道。“臣等告退。”所有都陆续走出了大殿。

  

  在回去的路上,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在琢磨着:谁是成吉思汗?他会灭宋?内阁会议是什么意思?

(https://www.mangg.com/id10504/604897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