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世界真相之天机掌控 > 第九章 得奇遇——清气明心

?洞中不知岁月,初春的翠绿褪去了严冬的枯黄。偶有几声鸟鸣在洞外响起,似乎是在提醒元哲时光的流逝。

  

  多日的闭关,完全粉碎了元哲寻获绝世武功,从此纵横江湖的幻想。满洞的书籍竟全是一些诸如《攻心论》、《纵横术》、《捭阖精义》等权谋之著。其实想来也是,“智”字分营的藏书之中又怎么会有“武”字分营的典籍留存呢?

  

  而这些日子以来,由于这洞中藏书均如元哲前世所观看过的《鬼谷子》等书,其间充满了中国式的玄奥之言,若是没有白话文的注解,根本就无法让人领会其中的深意。因此元哲博览群书后,对于这些权谋之术,虽说不上一无所得,但这艰深晦涩以文言写就的权谋之书,依旧让元哲看得一知半解,云里雾中。

  

  其实元哲也一直奇怪,很多深山奇遇的穿越者是如何看得懂那表意飘忽难明的武功秘籍,又是如何辨认那些体内的经脉穴位的。对于元哲来说,即使现在有一本绝世武功摆在他的面前,他也只能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

  

  这日元哲吃掉瞎子按日送来的最后一块干硬馒头,如往常一样,元哲开始一边右手伸出以食指触着经过的每一本书的书脊,一边左手指间转动着硬币,在洞中缓步挪移起来。对于元哲来说这饭后的散步已经是一天之中难得的休闲时光,在这期间元哲会放空脑海,让沉浸书海一日之久的大脑得以充分的放松休息。

  

  满屋的书脊几乎都被元哲以这种方式触碰,直到今日,突然元哲右手一空,在满屋装帧一致的书籍之中,元哲竟然发现了一本,装帧约莫只有其他书籍一半大小的破旧书籍。怀着好奇,元哲停止了今日的休憩,从书架中抽出这本“小”书,试图进行翻阅观看。

  

  然而看似古旧普通的纸质书籍却让元哲费劲力气都难以翻开,似乎页与页之间本就浑然一体,无分彼此。元哲拿起那本页封飘逸着“吾道”两个古拙大字的古卷,对着烛光细细观察起来。但让元哲失望的是,看似书页分明的古卷,除了不能翻开外,愣是没有丝毫的特异之处。若不是在这藏书洞中所有书籍的尺寸全都大小一致,放在元哲前世的图书馆中,相信没有一人会去注意这本普通的书籍。

  

  “好奇心能杀死一只猫”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越是打不开这本“小”书,元哲就越是对此书的内容感到好奇。更何况灵思一动之下,元哲猛然反应过来——这封面上的“吾道”两字,竟是用元哲前世的楷书写就,与现下所处时代的不知名篆体文字截然不同!

  

  半晌之后,元哲有些气馁的放弃了打开《吾道》的努力,当元哲正准备收起这书将之放回原处的时候,却不防元哲左手袖兜没有收好的硬币突然滑出袖外,元哲赶忙以右手的《吾道》当做网兜,企图接住那枚正在掉落的硬币。只是这硬币接是接住了,却是毫无声息的融入到《吾道》的书中不见了踪迹。

  

  然而,不待元哲探查其中究竟,旋即一道晦涩的微光从“吾道”两字上闪过,元哲握着《吾道》的右手瞬间传来一股剧烈的触电感,脑中闪过一种熟悉的晕旋后,元哲用最后的意识惊叹道:“不是这么背运吧,在这个连蒸汽机都还没有发明的时代,竟然让我遇上了触电?!”

  

  而后元哲双腿一软,俯身倒在了洞中。那本《吾道》却化作一道流光飞入元哲的眉心,只留下那枚之前被“吞噬”的一元硬币从中掉落下来,“叮”的一声掉在地上,旋转几圈便再也不动了。

  

  大概一顿饭的功夫,元哲摇摇脑袋再次清醒过来,动了动手脚却发现浑身没有一丝异常,仿佛刚才只是个梦境。直到元哲瞥见那枚掉落在地的硬币后,心中猛然升起一股血肉相连之感,隐隐的元哲似乎觉得能够直接将那枚掉落在地的硬币直接召唤到自己手中。可是元哲不死心的试了试后,望着地上纹丝不动的硬币,却发现这好像只是种错觉。拍了拍额头,元哲以右手食指揉着右太阳穴,一边弯腰用左手捡起那枚硬币。

  

  骤然间,元哲动作一滞,一股狂喜涌上元哲心头——那本《吾道》的文字竟然出现在了元哲脑海之中,并且其中的文字仿佛是经过元哲多年熟读理解一般对他来说显得通俗易懂。

  

  虽然还不能确定这本书的内容如何,但是能以这种超时代的方式被元哲拥有,想来这书的价值不会差到哪里。

  

  ———————————————————————————————————————接下来是日子,元哲都在对于脑中《吾道》的研究中度过。这看似薄薄的一册书籍,其中的内容却比元哲想象的还要少上许多。而起初令元哲失望的是,这册中的内容不是绝世武功,也非盖世辛秘。却是一篇记叙作者人生感悟的文言散记。在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内容显现在元哲脑海之中。

  

  尽管失望,但元哲至少发现这书的作者应该是来自与和元哲同个时空的家伙。像其中所用的《金陵》、《老子》、太白应该指的是元哲原来世界中的《红楼梦》、《道德经》以及李太白。而文章表达出的那种不求于神,不执于外的恬然,不由的让元哲有种心驰神往。就在元哲情不自禁无意识的默诵这篇古文之时,那原本作为文风那不可言说的飘逸淡薄之气,竟以一种玄之又玄的过程在元哲脑中变得清晰可见起来。

  

  此气一出便犹如一股清泉凛冽心神,元哲穿越后的浮躁以及多日看书积存的压抑竟在这一刻如烟消散,整个心境变得澄明通透起来。

  

  元哲不再去想那有关《吾道》的得失,随手拿起书架中一策《谋论》潜心阅读起来,原本艰涩的文字此刻虽然依旧难解,但却不再成为元哲阅读的障碍,反而成了元哲弄得文意的莫大动力。

  

  一年时间一晃而过,在这一年里,由于有《吾道》的帮助,元哲以非比寻常的速度,基本上通读了全洞的权术典籍。当瞎子敲着竹杖最后一次来到书洞时,元哲的心中一片宁静,缓缓合上手中的书籍,元哲抬头向着洞外望去,几分明媚,随四敞的洞门透入,洒在元哲周身,一缕乌黑的长发顺着元哲的额际滑落,一阵飘然欲仙的气息随着瞎子的步入,被元哲收敛于内。

  

  “该走了”,瞎子和元哲不经意的同声言道。肆意的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元哲跟随瞎子走出了这让他“脱胎换骨”的书洞。

  

  附《吾道》全文:四顾茫然,不知其道,世事纷扰,本心安何?灯火煌煌,前途渺渺,月光皎皎,其心闷闷。人之悲也,来非吾意,去非我愿。人之殇也,欲所不欲,求所不求。只身于途,哀者多焉,而乐者寥。纵身于道,痛着胜焉,而快者寡。坎坷随行,险阻难逾,感于太白,其诗有云:欲渡黄河,其冰塞川,将登太行,其雪满山。求而不得,斥而反至,难!难!难!

  

  有感于斯,思而求索,或有不得,而心安焉。人之如棋,黑白之间,横纵之交,但求途耳。人之于人,其唯障乎?周遭阡陌,四面楚歌,环而顾之,其途难觅。人之于人,其唯道乎?假人为途,视之以器,弃舟楫者,及之于陆,抛舆马者,及之于渡。《金陵》有云:机关算尽,自诩聪明,却是反误,卿卿性命。人之于人,其为何乎?其有解乎?岂有解焉?

  

  求佛者安,自求者惶。心之无根,浮萍飘零,心之所表,人之所见。人浮于世,有乎根哉?心无根耳,身无依也,心之根也,何求以得?但求仙神,或假外物。然则问心,其困解乎?皈神者也,吾之不欲,假外物也,心之不求。佛曰破执,执而受束,心所不畅。然则红尘,牵缠困绕,岂独一执?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可不得。以此之故,去彼取此,求一舍余。是谓之也,以执破执,抱心守一。

  

  月圆月缺,福祸旦夕,人之所遇,不可预也。而心有执,淡然处之,清风拂岗,明月照江。纵性而往,乘兴而归,不求于物,不愿乎果。心之所执,其行唯坚,但求诸己,无外乎人。心之所执,其途唯艰,壁虽千仞,无欲则刚。人言可畏,可不畏也,人心须防,但不防焉,但为之故,己之所求,异于人焉。

  

  非无求也,以执弃之,非无欲也,以心淡之。道之于途,始于足下,道之于心,源于所执。独揽明月,对影三人,纵路于风,只身而行。固守本心,勿癫勿妄,水之德也,善利不争。其非不争,所取异也。《老子》开篇,吾文之结:道可道也,非常道也。

(https://www.mangg.com/id10240/601328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