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阵营全部都低估了这次战争冲突的规模,本来都认为这次战争最多有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够结束,各国的战备资源也就预备了够6个月的战争消耗。德志国因为是进攻方又是在敌国作战,所以很多资源可以掠夺敌占区用以支持继续发动战争。英吉、法兰等国就不同了,本土防御作战物资消耗更是惊人,足够6个月的物资只支撑了5个月不到就基本告馨,于是英、法两国大使拿着海量的钞票开始对外四处下单子订购物资用来“救火”其中最大的单子被美坚国的各大军火钢铁企业分销,鬼子国也因为份属协约国而分的一杯羹,因为中国的工业现在几乎等于0,所以只分到了最小的一部分。这只能说明一个世界性的人口、资源大国的悲哀。
王晋在一战前几个月就开始利用美坚国的美华公司用所有的油田、矿产在美坚国两大企业的股票作为抵押贷了大笔的美金分别在德志国各地租借仓库囤积了海量的橡胶、石油、猪鬃、粮食之类的战备物资,以前德志国认为战争要不了多长时间自己国内的物资完全够支撑这场冲突,所以不需要这些,现在因为战争的持久和英吉国舰队对德志国的对外贸易进行了海上封锁各种物资开始出现匮乏现象。美华集团主动找上德志国政府说有一大批存放在德志国境内的物资可以出售给,最起码令德志国可以使用3个月的各种物资,不过价钱比战前翻3倍而且是黄金结算,因为公司是美坚国公司,而两国现在还没有正式宣战,强行征用这些物资又是不可能的,所以德志国政府只能付出大笔的黄金储备咬着牙吃下这批物资,将在美华集团这里受到的邪火统统发泄到英法头上。
因为这个世界出现了王晋这个变态男出售给德志国的两大杀器,(德志国军队里的重机枪进入排级编制而且成立了专门用来大规模穿插近距离歼敌的冲锋枪师)在各个战场上英、法联军比原来世界死的人更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壕僵持阶段前重机枪普遍不被各国重视)其中著名的凡尔登和马恩河战役英法联军付出了将近60万人的死伤才堪堪挡住德志国波涛似的钢铁意志。
王晋迅速的把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到整个山西和绥远的建设中来,包头—太原的铁路已经开始建造,总工程师詹天佑对于这条由中国全资修建的683公里的铁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带着他的设计团队每天风雨无阻的奔走在各个施工段观察进度,生怕有一处遗漏或者设计不合理。山西、绥远的各个轻重工业继续扩大规模,代县钢铁厂2期工程已经结束,现在已经形成年产生铁80万吨、钢材50万吨的全国甚至全亚洲第一的大型钢材基地,除了供应自己使用外已经开始外销。武器制造同样发展势头凶猛,英法因为各种武器的大量消耗,而且沙俄国被德志国打的节节败退轻重武器大量遗失,这些都急需英法两国买单。英法两国因为国内武器产能已经达到极限所以将目光盯在了中国这个全国甚至亚洲重工业、武器工业最发达的省份:山西王晋以武器制式不同为由需要英法两国提供武器成产线,尤其是各种大炮的生产图纸和生产线,因为以前英法两国联合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武器禁售协议,所以现在中国的武器制造最大口径只能制造75MM以下山、野跑,现在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王晋当然要狮子大开口了。王晋这几年利用德志国技师、教授培养除了相当一部分军企骨干而且晋北的10多所技工学校(两府合并之后将这些学校分布于山西、绥远两地)也培养出了数量众多的合格技工,只是苦于没有大口径火炮的设计而德志国技师又把这部分知识捂的严实所以毫无进展。
虽然英法两国怕这个占世界3分之一人口的国家崛起而影响自己在中国的利益,不过现在被德志国打到家门口了两国政府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中国崛起的威胁在几年甚至十几年以后,德志国现在可是实实在在威胁了两国的国运,所以一阵扭捏之后送来了王晋需要的大口径火炮和生产的机器,另外派来大量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因为英法两国的人员进驻,德志国的技术人员不痛快了,吵闹着要走,王晋苦劝之下只能无奈放之离开,毕竟两强相争,山西甚至中国想要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势强的一方,而德志国的对外贸易在英吉国舰队封锁了海上交通之后就注定了不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个人觉得,德国如果在一战刚开始将那支“存在舰队”拉出来和英国海军死磕,两败俱伤之后制造大量的潜艇对英法两国进行破交作战,也许会赢的战争)
鬼子国因为觊觎德志国在中国山东的租界和位于中太平洋各处的殖民地,所以以和英吉国同盟执行条约义务向德志国宣战,并且迅速出兵中国山东,交战双方分别是鬼子国和英吉国军队组成的协约国联军,和主要为德志国的防守军队。战役由鬼子首先发起,目标是攻占德志国控制的青岛。战役于1914年10月31日开始,至11月7日结束。两国联军于这场战役中获胜,占领青岛。鬼子国的这种侵占他们主权的行为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从而引发了全国性质的抵制日货的大游行,并于其后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https://www.mangg.com/id9764/537136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