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向我抱怨,社交是一个不断失去自我的过程。我想他们是混淆了社交与表演,正如很多人以为情商高就是讨好别人。
做自己是人的本能,社交是生存所需,两者并不矛盾。
社交中受欢迎的人,都不是滴水不漏、接近完美,而是有原则、有态度、个性鲜明、极具魅力。
没有任何一种社交技能可以比得上真诚。真诚不是能力,而是态度,不登高踩低,不见人下菜。
每个人既是企业家又是创业者,经营与管理的第一个企业就是自己。
管理好自己,最重要的不是寻找完美人设,而是用好自己的特点。
记住,你的弱点与缺点,也是你的特点。
多见人,少交友
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你最近交的一个朋友,跟你认识几年了?忍不住想了一下自己。最近交的几个朋友,几乎都是在杂志社认识的,屈指一算,差不多十年了。之后认识了很多熟人,但能够上升到朋友层面的,几乎没有。
交朋友与谈恋爱真像,精力旺盛的时期就那么几年,随着成熟的到来,自己像一列火车越跑越快,路过的人越来越多,能一起抵达终点的,还是青春年少时,彼此见证了脆弱、狗血、叛逆与努力的人。
这种感受,很多人有共鸣。
“对啊,所以我成了死宅,见那么多人又不交心,有什么意思?”
“年龄越大,维护友谊的成本越高,不像年少的时候,借块橡皮,抄个答案都能成了过命的交情。”
“你看得上的人,不屑跟你做朋友;你看不上的,整天缠着你。”
这些,我都同意。
人越成熟,越懂得珍惜自己,就越会慎重地选择是否把时间与精力花费在维护一段感情上。那些需要输出很多能量却无能量输入的交往,我也十分抗拒,但我不同意因为交朋友越来越难,所以不想要认识陌生人。
友谊与爱情一样,不是生命的全部,而是人生的奢侈品。每一个买过奢侈品的人都知道,你的衣帽间里,有一个最贵的包,却有无数个便宜的包。它们可能是街头偶遇、旅游的一时兴起、网上独立设计师的手笔等。是它们让包包这个概念变得更加丰富,也让生活充满新奇感,虽然你投入金钱、精力、情感最多的是最贵的包,但如果你的衣帽间里只剩下那个最贵的包,也就剩下了枯燥、无选择,甚至了无生趣。
古人云: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我却觉得,如果你时间紧迫,多认识一些有趣的人,也可以达到读万卷书的效果。
熟悉的地方无风景,熟人之间也没有头脑风暴。在关键时刻激发我的人生思考,大部分是偶遇的陌生人。
去澳大利亚的时候,遇到一对丁克夫妻。太太第一次介绍丈夫是物理学家时,我们都信了。然而,她丈夫只是个退休教师,专注自制飞行器几十年,最成功的一次试验,飞行器升空45米。
“45米!”男人自豪地说,女人崇拜地看着他,那气氛不能更感人。
有幸目睹了他们的一次试飞,在城郊的空旷处,那个面目可疑的铁家伙升空的时候,我的心提到嗓子眼。安全着陆后,加起来快120岁的两个人,紧紧拥抱、深吻。
“不觉得很危险吗?”我问。太太兴奋的脸还红扑扑的,认真严肃地说:“与飞行相比,我觉得生孩子更危险。”
这对老夫妻,如果出现在新闻里,我会觉得他们不正常。然而,亲眼见到他们的日常,温暖而又宁静,我开始反思究竟什么叫幸福。
我们喜欢用一种标准来确定幸福,人为设定一个及格线,在及格线上的是好命,及格线以下的则是不幸。却忘了其实每一种幸福都有缺陷,而每一种缺憾也自有它的幸福之处。
我们所面对的压力与痛苦、狭隘与悲观,往往是由这根及格线造成的。当你见识了更多的人,阅读了他们的人生,这根线就会慢慢消失,你开始明白自己所处的是一片森林,每一棵树都有它的阳光雨露。
在饭局上,遇到一个花心的直男癌。那场聊天,让我见识了玩世不恭男人的另一面。原来这个时代,女人虽然辛苦,却是有目标地向前冲,可以选择貌美如花,也可以选择赚钱养家,而男人则承受着单一价值观的压力,只有功成名就、赚钱养家这条独木桥。
有个书店老板,也是公认的怪人。一天能出一百个点子,随时表示要跟你合作,但所谓合作,就是你一个人做。但跟他聊天,是超爽的头脑风暴,在他的书店坐一天,能看到半个城市的文艺老中青三代。
还有永远在恋爱的插画师,她说你们都想找有趣的人结婚,但其实真正有趣的人根本不想结婚。
跟这些人谈新奇的话题,我不介意他们的三观与我是否相符,也不强求下次见面谁还能记得谁,但我确信,在当时的那场聊天中,他们是能量输出源,增长了我的见识,拓展了我的视野以及思维的边界。
深交怕奇葩,浅交爱奇葩。
我们不要以朋友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以男朋友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男人。一本书,没有出人意料的情节就不会促成你的思考,当我们将大千世界中的人,当作书来阅读时,就应该抛弃年龄、人品、身份的偏见,与奇人聊天,跟怪人吃饭。
不必付出真心,只要有足够的真诚。
多见人,少交友,是人生行至某处的一种必然转变。交友是投入,见人是经历。而人生的广度是由路过的风景决定的,你所见到的那些人,就是你路过的风景。
在任何一种关系中深入,既可能收获爱,也可能收获害;当我们足够强大、独立、自信,对于爱的需求就会变得克制,从而避免难堪的伤害。倒是那些人与人之间,意外而突如其来的温暖与火花;因各自成长与经历的不同,而对彼此产生的好奇,构成了我们与他人之间最和谐的关系——聊完各自天涯。
只有心情的投入,没有情感的付出,如此甚好。
听真理的人,不输于讲真理的人
金庸笔下,最不会说话的人是郭靖,偏偏郭靖命最好。不仅在各门派大腕的帮助下成了江湖大哥,更娶了聪明美丽的富二代黄蓉。
黄蓉待他,比一个平常的姑娘对待自己的呆丈夫好一百倍。永远正面表扬,甚至不惜贬低自己:你是好人,我是坏姑娘。
年少时读《射雕》,觉得作者真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塑造郭靖这么一个6岁才会说话的笨人,却让他走了好运,无疑给笨嘴拙舌的芸芸众生打了一针强心剂。那时候,我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姑娘,一直到现在,也不属于能在酒桌上谈笑风生的人。
我天资有限,语速慢,说话声音小,脑袋比嘴巴动得快,适合小范围、一对一交流。所以一直羡慕那些人来疯,越是人多的时候,越能发光,声音洪亮,妙语连珠,再简单的事情从他们嘴里说出来,都有趣得要命。
有一段时间,我很努力地想成为那样的人。看了很多关于谈话技巧的视频与文章,当看到有一篇文章说,你不会说话是因为知识不够渊博时,我恶补了若干酒局饭桌的常识。结果一次同学聚会,大家谈到红酒,我抓住话头,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这可是我刚刚学过的。结果不仅聚会被我讲冷场了,还有同学在背后说我太装。
我委屈满满,直到见到一位前同事。
他之前给大家的印象是老实木讷,值得信赖,如今做生意发了财,变得自信了,加上饭局是他做东,所以说了很多自己的发家史,讲了很多人生的大道理。宗旨只有一个,以前瞧不起他的人,如今高攀不上。
有人能把任何话题讲得有趣,而他恰恰可以将任何话题说到冷场,以前话少尚可藏拙,如今话一多,就显得格外面目可憎。
我是从这一次饭局开始,明白我们这一类人的问题所在。
真正的问题,绝不是会不会说话,而是能不能接受一个不会说话的自己。参差多态,方为幸福本源。不会说话并不足以成为社交障碍。个人形象被破坏,是始于不会说话却偏要当社交明星的用力感,刻薄一点形容,就是吃相难看。
伶牙俐齿的黄蓉,第一次见到郭靖,郭靖听她谈吐俊雅,学识渊博,不禁大为倾倒。或许正是他大为倾倒的模样,俘获了她的芳心。
如果人要凭借说话这一本领,分出三六九等,上等为会说话的,中等为不会说话也少说话的,下等则是不会说话却总要说的。会说话是一种天赋,如果你向一个会说话的人取经,他可能告诉你很多经验,却依然解决不了你的问题。
我开始明白,不会说话的人,首先要做一个好听众,享受与会说话的朋友在一起,而不是羡慕嫉妒他们。生活是一部情景剧,每个人最舒服的状态是安于自己的角色。即使绿叶龙套,做得久做得好,不抢镜不抱怨,也自有口碑。
我曾经参加一个女企业家沙龙。大多数企业家都练就了一副铁齿铜牙,最后一个站起来的,是一间健康沙拉企业的创办人,身材非常美好,穿一件抢眼的白纱裙。她说:“我的特点是不会说话,只会吃,所以从事的行业也与吃有关。时候不早了,大家准备吃饭吧。”大家愣了一下,笑着开始鼓掌,演讲比赛似的氛围忽然就松弛下来。
那一天,她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后来又见过几次,她的确不擅言辞,总是坐在角落里安静地听大家讲,迫不得已要发言时,话最短。然而你可以看出来,那条最短的发言,她是精心准备过的。
穿绿裙子的时候,她说:“我今天穿得像一片生菜,生菜不会说话,但营养丰富,它是我们沙拉里常备绿叶。”
遇到餐饮大咖聚会,她说:“今天生猛海鲜很多,沙拉是配角。我会继续当好配角,咱们健身房见。”
她的形象淡而不寡,言少却味长,与她经营的健康沙拉品牌不谋而合。
不会说话的人到底有没有可能通过多年的学习与训练,变成了一个会说话的人?当然有。
然而,我更愿意选择像卖沙拉的女企业家一样,看清自己做自己。
再小的个体,也是品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自己的品牌。不会说话的你,可以选择做一个贴心的倾听者、安静的美男子或美女子、睿智的点评家——少言自威,胜过千言万语。
当太多人希望成为谈笑风生的焦点人物,焦点反倒可能落到不会说话的人身上。就像一部影视剧里,满满都是小鲜肉流量担当,互相攀比倾轧的结果,是演技超强的黄金绿叶脱颖而出。无他,因为姿态从容好看,令人定神静心。
作为不会说话的人,你有权选择沉默,安心地做一个鼓掌的路人。然而必须发言的时候,敬请精心准备。不要羡慕别人两小时的演讲不打草稿,属于你的人生,就是一分钟的发言也要反复斟酌排练。
爱这样的人生吧。正是因为你没有出口成章的天赋,才造就了现在这个你:克制、冷静,思维比语言发达,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代表自己的智慧与阅历。
拒绝别人要干脆
朋友被邀请参加一个地产活动,心里不想去,就说时间对不上。以为没事了,过几天,人家又来找,说我们改了时间,这下没问题了吧。他才说,真没空,谢谢你的邀请,人家就不高兴了,说我们为你都改时间了呢。
对方到底是不是为他改的时间,有待考证,但他拒绝别人不干脆,给人留下了把柄。
这位朋友,有点像几年前的我。那时候年轻,总觉得自己情商很高,不需要把拒绝做得太难看。用的套路经常是先答应别人,然后临时有事,编出各种理由,表示确实想去但去不成。
终于有一次,惹怒了一个朋友,说你去就去,不去就不去,总是这么犹豫不决,真的很讨厌。
我心里一惊,犹豫不决?我一开始就没想去啊。
后来我观察了很多人,发现所谓高情商的拒绝,无论编出多少理由,拉出多少垫背的,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不靠谱、易生变。
拒绝这件事,最高情商的表现就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千万别装。
不敢干脆地拒绝别人,表面是为别人着想,不想让人家难堪,其实是太把自己当回事,觉得你拒绝了,人家的心就碎了。
其实任何一个人提出要求,都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甚至他可能比你更认可拒绝这一选项。
千万别觉得对方是抱很大希望,非你不可,才会开口。满世界到处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不靠谱要求的人,说不定哪次撒网就捞几个心慈手软的冤大头。
地产界流传一个故事,讲的是王石有多爽。
他卖了一块地给别人,已经收了订金,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买家表情严峻,左不舒服右不舒服,但就是不说为什么不舒服。
王石善解人意地说,我们吃完这顿饭,如果你还是不舒服,我就把钱一分不少退给你。吃完饭,他问那人舒服了吗,那人说还是不太舒服,他就退了钱。
其实那块地,地段、形状都不太好,之后放了好多年,也没卖出去。也就是说,这块地卖不出去,是理所当然;卖出去,是意外之喜,王石绝不会因为这块地卖不出去而怀疑人生,更不会拉黑拒绝他的朋友。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买家的好运,现实中很多人,如果你拒绝得不干脆,他们会慢慢说服你,让你去做你并不想做的事。而当你真去做了,对方也并不感激你,相反会拿你的态度说事儿。
拒绝是不需要解释的,解释得越多,越容易给别人造成错觉:你是故意拒绝我,或者你故意抬高身价,想让我不断求你。
你留给别人希望,就引诱他人付出,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有人要你帮忙,你不说自己帮不了,而是说今天比较忙;到了第二天,别人又提出来,你说明天再说;第三天,人家要请你吃饭了;到第四天,你说我真帮不了,那人一定会勃然大怒,你帮不了早说啊,浪费表情。
拒绝别人不干脆,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害怕给朋友留下薄情寡义的印象。
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之间的交往,根本上升不到情义的高度,而是在规则之中运行,规则是检验靠谱的唯一真理。能做就全力以赴地开心去做,不能做就第一时间通知对方,是成本最小的人际交往规则。
别人选择了你,而你干脆地拒绝,是把选择权交还给对方。
我想让你做我女朋友,你拒绝了,选择权就是在我手里,我可以选择继续追你,或者去追别人,不需背负任何心理负担。
如果你不拒绝又不答应,以各种理由拖延,选择权就是在你的手里,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靴子会落在头上。
这才是最大的自私与伤害。
即使在爱情中,我们都不是唯一的备选,何况其他事情上,其实你并没有那么重要,不必担心被你拒绝的人走投无路,相反,你的拒绝可能让他春暖花开。
我当作者的时候,最恨一种编辑,就是你把稿子给他,他说很好,你再问,又说交给主编了,问到第十八遍,他说我喜欢但主编不喜欢。这中间差不多耽误了半个月。
后来我当编辑,不能用的稿子看完立刻告诉作者“不适合我们,你赶紧给别人”。同事觉得我种耿直Girl多得罪人啊,人家作者写稿不容易,你十分钟看完就说不行,太伤人。
然而,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得罪作者,反倒让他们对我产生了信任,觉得我看稿子专业、准确,特别了解自己杂志的定位与主编的想法。
拒绝是不需要理由的,不想做、不合适就是最好的理由。理由说得再好听,也是拒绝。当拒绝这个结果摆出来的时候,别人已经在想怎么找下家了,哪有心思听你解释你的难言之隐。
拒绝并不难看,不敢拒绝的姿态才比较难看。你不想付出还想当好人,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所以,对于拒绝这件让你为难的事,我只有三个建议:
第一时间说不。
理由越简短越好。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心,不必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大家都是成年人,谁还为谁负责?
告诉对方,下次有能力,机会合适的时候,再帮忙。
如果有人因为你拒绝了他,就跟你翻脸,你应该庆幸友谊的小船及时翻了。不然这辈子,注定你是下等兵,他是Bigboss,你要随时在线,随时帮忙,帮完忙还主动敬礼说“团结”。
事实上,很少有人因为被干脆地拒绝而把对方拉入黑名单,只会反思自己,重新评估双方的关系,寻找舒服的点位继续交往,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你不需要讨人喜欢,只需要对人有用
花花问我,“我内向、有主见、不善于拍马屁,在办公室不讨人喜欢,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啊,你干吗要去讨人喜欢呢?”
内向、有主见,并不会让人讨厌,除非你嘴黑、腹黑还喜欢背后插刀。
但花花的苦恼我太理解了。我也有一段时间,自我评价极低,那些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社交达人总让我感觉很自卑。高一时,我甚至因此产生厌学倾向。跟父亲说不想上学,因为大家都不喜欢我。我爸眼睛一瞪,说:“如果你考试能得第一名,看老师同学对你怎么样?”
天下父母都一样,你跟他们讲什么,他们都跟你讲成绩。
然而,当我在高三成功由学渣逆袭为学霸时,我发现我爸是对的。虽然我的性格一点都没变,但老师对我的表情变了,也没有同学欺负我了,以前不怎么搭理我的人,还经常约我放学一起走,问我是怎么学习的,有没有什么复习资料可以推荐给他们。
这真是一个功利的世界啊。不过,我喜欢!
我对花花说,讨人喜欢是世上最难的事。你再好,也会有人不喜欢你,并且如果你身上只有可爱,时间就会无情地磨损它。张爱玲的性格该是很奇葩了,那么孤清冷傲刻薄的一个人,然而却有很多人喜欢她,她也并不缺乏朋友,因为她拼的从来不是可爱、随和,而是实力。
讨人喜欢的人,总会努力经营自己身上的可爱,却忘了,可爱是经不起时间打磨的。这种情况,在职场表现得特别明显。
一批新人入职,有人会说话会做人,外形乖巧,前辈都喜欢;有人埋头做自己的事,不怎么说话,外形也是路人一个,前辈们对此人无感。然而一两年以后,可能讨人喜欢的人还是讨人喜欢,却仅此而已。同事下班玩,喜欢叫他,上班需要帮忙,也喜欢叫他,但背后肯定有人说,他没有实力只靠卖萌。
而不那么讨人喜欢的人,如果他的工作做得让人心服口服,就会收获尊重,变成团队里重要的人,这意味着他在职场中可以走得更远。
讨人喜欢,是天性,模仿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与时间。有人的性格、外形天生比较讨喜,有人就差那么一丢丢。这一丢丢要补起来,简直伤筋动骨。有时候补着补着,就成了东施效颦。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群体中,很难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属于你的选择就是去做一个对人有用的人。性格帮你关闭的那扇人际关系的大门,你可以用实力轻而易举地敲开它。
我以前的广告公司,有个性格不好的美术总监。我们去给客户做展示,三个方案很快被全盘否定。美术总监最后一个上台,他那张脸太不讨喜了,对方总经理表示不想听。“就10分钟,不是给我面子,我没面子,是为了你自己的品牌,这很重要。”
他的演示干净利落、异常动人,把我们的方案以模拟场景与数据分析的方式直观地表达出来,胜过同事之前说的千言万语。演示结束,对方很快敲定了方案,并要请我们吃饭。美术总监面无表情地拒绝了,客户竟然没生气,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有个性,我喜欢!”
虽然我们平时很少说话,但每次我捅娄子兜不住底的时候,都是他挥舞魔杖帮我摆平。包括他的很多工作方法与工作态度,到现在还影响着我。
如今离开那个公司多年,很多当时与我相谈甚欢的小伙伴都已散落天涯。但每年春节,我都会给他发短信拜年;他只要开口,我立刻放下手头事情去帮他,丝毫不觉得麻烦,而是感觉荣幸。
我们常说这个人性格好,那个人性格不好,其实好与不好是相对的。你的性格,在他人眼中呈现什么状态,与你的实力紧密相关。
你没用的时候,不喝酒不参加饭局是不识时务,有用的时候就是有个性;你没用的时候,说话直是不懂事,有用的时候就是坦诚。
什么是有用?
就是对他人、集体有价值,并且这种价值,不是低级的给予与讨好,而是你的能力与魅力自然引发出的人品升级。
千万不要为了讨人喜欢选择改变自己,这会让你长期处于自我评价过低的状态。
如果你是职场新人,感觉气压低的时候,就在做好本职上下功夫,而不是去请客送礼。如果你在家庭生活中,感觉受到了冷落,就去完善自我、做能够让你变得快乐而丰富的事,而不是拼命去讨好伴侣。
你可以有心机,但你的心机要用在怎样让自己成为某个项目、某个圈子中有话语权的人;怎样把哪怕很小的一件事,做到完美、漂亮上。
陈丹燕在《上海的金枝玉叶》中写到贵族女性黛西,“文革”时被下放,做小卖部的售货员。她把要烂的水果用很低的价格买回家,吃过以后就知道哪种甜哪种酸,还跟农民学习如何对着灯光,辨别鸡蛋是否新鲜。渐渐地,被打倒的资本家黛西成了一个讨人喜欢的售货员,因为她能告诉顾客哪种桃子是甜的,教他们挑选鸡蛋的方法。
在任何小事上做成专家,你的人生都有逆袭的机会。没有人只是因为讨人喜欢而成功,也不会有人因为不讨人喜欢而失败。别人的态度只是你失败的借口。
当你为自己不讨人喜欢而苦恼,应该检视的不是你的性格,而是你的能力与实力;你的敬业与努力;你的见识与趣味。这些方面的缺失,才是让你在人际关系中缺乏自信的真正原因。
在这个功利而平等的世界里,你不需要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你只需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就行了。
别与你瞧不上的人计较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遇到一个很让人讨厌的同事。他聪明伶俐,但聪明不是用在如何做好工作上,而是用在如何拆别人的台,打别人的小报告上。他也很会讨好领导,吃饭的时候,总有一只眼睛在关注老板的需要。对同事像冰一样寒冷,对老板像火一样热情。
我们搭档做一个项目,老板在的时候,他假装努力;老板不在,他就去玩了。我很气,既然两人搭档,你是老员工,我是新员工,你不做我更不做了。结果deadline到了,工作却没有完成。老板怪罪,他笑着说:“工作我早分配好了。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效率太低,我没想到,是我的错。”我当时气得说不出话来,老板却只是笑笑,又给了我们三天时间。
我忍不住去找老板理论,说了一堆他的坏话。“如果他继续这样,工作还是完不成。”我负气说。
“你既然瞧不上他,干吗还跟他计较。你不觉得你在跟他计较的时候,就变成了他吗?”
老板话说得温和,我却无言以对。
想想那段时间自己的表现,老板在的时候做事,不在的时候聊天,工作完不成,把责任都推给搭档,真是跟他一模一样。
可是,我还是想不通,老板为什么可以容忍他这种人。
随着职场经验的丰富,我明白了,在老板的眼里,员工各有不同用处。比如我这位很让人讨厌的同事,工作不努力,却是饭局上活跃气氛的高手,而且擅长说奉承的话,在任何场合都让老板很有面子。这种嘴脸,我们觉得很讨厌,老板却很受用,并且无论谁当了老板,他都有市场。
工作踏实努力的人,往往不具备剑走偏锋的能力,只能以德服人,用时间与能力去证明自己。如果跟他计较,就很容易变得一无是处。工作上可以跟他拼不努力,饭局上却拼不过人家的机灵,憋半天想要夸一夸老板,说出来的却是“您就像我们的父母”,听得人尴尬癌都犯了。
跟自己瞧不上的人计较,最好的结果是,你成了他,但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根本成不了他,却连自己都弄丢了。
与这个讨厌的同事共事的几年,我慢慢明白,我们瞧不上却又打不死的人,身上既有让我们鄙视的毛病,也有我们做不到的优点,否则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他早死一万遍了。
当我们的内心被情绪占满,就会只看到他的缺点——他又懒又虚伪还阴险,居然混得不错,那我干吗要踏实做事?这一个小念头,足以让你变成既不能让自己快乐,也很难获得他人尊重的人。
不能让自己快乐,是因为你无法做自己。你总在跟你瞧不上的人计较,他偷懒,你也停工;他虚伪,你也皮笑肉不笑。表面上,你们越来越像,你似乎有能力与他抗衡了。可是,你与他最大的不同是,他做这一切,都是快乐的,他的世界观支撑他去做这些事,并从中受益;而你,做这些只是为了赌气,你根本瞧不上此刻的自己,当然也不会从中获得享受。
当你拼命地去跟你瞧不上的人计较,你会变得比他更令人讨厌。变坏容易变好难,一个人的缺点是很容易被模仿的,优点却很难被超越。因为缺点是短板而优点是能力。一个样貌普通的人,要变丑,只需要从内心到衣着都邋遢,而要真正变美,却必须经过三五年的塑形、化妆、衣品训练。
最终,你学到的都是他的缺点,所以他那么令人讨厌,却活得如鱼得水;而你与他计较,却变得处处不顺。
不仅仅在职场,家庭同样如此。经常有人跟我吐槽婆婆,列举一百条婆婆的罪状,忽然话锋一转,说我现在也跟她一样,她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可是,婆婆能倚老卖老,你能吗?对于你的丈夫来说,婆婆是他无法反抗的宿命,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你能吗?
没有先天的优势,却去跟对方拼缺点,这样的计较只会伤自己。
不与你瞧不上的人计较,与宽容豁达无关,而是一种精明的生存技巧。聪明的人,只与朋友谈理想,不与敌人论对错。你所讨厌的人,就是与你两个世界的人,尽最大可能保持表面的平和,在内心深处与之划清界限,维系最小的交集,是明智的做法。
越是令你讨厌的人,生命力可能越顽强,他们深谙凉薄世界的生存之道,与他们计较,最终改变的是你。
“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却可以选择不被世界改变。”挺直腰杆,别与你瞧不上的人计较,你身上自然会有一种让别人惹不起的气场,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让你在人群中拥有越来越高的辨识度。
一个人走出黑暗比两个人快
朋友抬爱,送我一个封号:朋友圈正能量女王。此朋友圈非虚拟世界的朋友圈,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朋友们听不到我的抱怨,也看不到我情绪失控的时候。
你是春风,那么你的雷电给了谁?
朋友曾经这样问我。她是一个冷静的水瓶座,觉得我这种百毒不侵的灭绝师太范儿,要么是双面人格中的某一面,要么就是情商高得简直虚伪了,我一定有一个情绪出口,就像武林高手的命门,全身盔甲,独此处可一剑致命。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如她想象那样复杂,或者见不得人。
你为什么总能保持开心呢?因为不开心的时候,我在写作。
写作就是我的药。
看陈冠希的纪录片《触手可及》,作为创业青年的一切,我都不奇怪,有资源有人脉有积累,阴沟翻船也不会过得比普通人差,然而有一段描述,真的击中了我。
“我已经有将近八年没拍电影了。这是他们唯一打败我的地方;他们拿走了我的激情,他们赢了,演戏是我的激情所在——我真的很想演戏,这是我目前唯一的遗憾。”瞬间明白眼前这个年轻人,在息影的8年,为何颜值掉线得那么厉害。
演戏就是他的药,他被剥夺了吃药的权利。
虽然我们总在寻找让自己发光的事,却没有人是永远光明闪亮的。我们有犹豫不安的时刻;有颓废恼怒的时刻;有悲观失望的时刻;心里住着一团乱麻,理顺了,又会乱,乱了以后,又需要理顺。
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内心深处那个向着光明那方的好小人,永远在跟躲在黑暗之中的坏小人作战。世上根本不存在百分百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在他人面前是多么牛的鸡汤表情包,夜深人静时,终究需要面对自己内心的不安与狂躁、怀疑与自卑。
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人,需要求助专业心理医生,大多数时候,我们要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写作于我而言,就是一场心理按摩。
它让我以最快的速度安静下来。多年的职业修炼,坐在电脑前,手指轻触键盘的那一刻,身体里仿佛有一个按钮,滴的一声打开:欢迎进入工作状态,这儿野花繁盛,牧草肥美……
烦恼,不是因为那些值得烦恼的事情,而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既想左又想右;既想站在潮头,又想躲在水底;既想享受平静生活,又想要活在聚光灯下,在两种无法兼顾的想法之间左右拉扯,你就会无所适从、自我怀疑;烦恼像雾霾,你越用力,吸进去的脏空气越多。
所以,你要平静下来。只有平静,才可以放空。我是用写作的方式到达平静,我身边也有朋友,是去画一幅小画、练一张字帖、做一个蛋糕、跑一场步、游一场泳。
专注度越高,越有助于放空。
我很少选择找朋友倾诉,甚至连伴侣也无法担此重任。我们的烦恼其实不值一提,我们所忧患的所有问题,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早已有千千万万的人找到过答案。我们所无法控制的、所愤怒的,是对于人生的无力感,这些情绪,与选择无关,甚至与成功无关,不是你过上另一种生活,就不会出现,而是人类这种思考动物的宿命。
不要期待找到永久有效的药,我们所能找到的,是暂时的安慰剂。
你心烦意乱,否定一切,可能因为朋友圈中的一个状态,可能因为熟人的一个眼神,甚至有时候,情绪就是情绪,根本不为什么,所以,当你试图向另一个人倾诉,以寻求安慰,体会到的可能是加倍的孤独。
没人有义务去理解你,许多在我们心里真切存在的痛,在他人眼中不过是一个“作”字。作为成年人,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走出黑暗,常常比两个人更快。
做一件能静下心来的事,做一件能够带来成就感与愉悦感的事,为我们心里那个向着光明那方的小人加油,往往比与朋友抵足夜谈,醉酒狂欢,更有用。
我的一位朋友,每当怀疑人生,就去高处唱歌。
他从小爱唱歌,即使如今,大多数人依赖于KTV大屏幕提词,他依然坚持背歌词,还把喜欢的歌词输入手机备忘录。
“迎着风,唱着歌,云离得很近,马路离得很远,芸芸众生忙碌奔波,不过是一场蚂蚁搬家的游戏,还有什么值得烦恼?”他这样描述的时候,我也很想站在这个城市的最高处,迎风唱一首歌。
承认吧,我们大多数烦恼,都不是你死我活、不是生存危机,而是走在平坦的路上,前方一个小坑,是颠过去还是绕过去的问题。
既然总要走过,颠过去还是绕过去有什么区别?其实没有。之所以觉得有,是太把自己当回事,拧巴着不从,就是为了证明,我的生活我做主。
每个坚信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过一生的人,最终总会发现,我们是被生活的潮水推动向前,不是选择走还是不走,而是选择快乐地走,还是悲伤地走。
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她的药是健身。
在过去5年,她经历了病痛、离异、母亲离世,一度怀疑自己患了抑郁症。开始健身以后,她时常对我说,虽然我管理不了自己的命运,却可以管理自己的体重、体脂、肌肉,这也算是一种成功的人生。
健身,让她管理好了自己的身体。
而写作,让我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绪。
所有的不平、纠结、烦恼,都被我用键盘敲了出来,当美好的文字潮水般占据空白的电脑屏幕,我身宁静,我心飞扬,漂亮的词句就是我的朋友,心向光明就是我的远方,内心深处那个“坏小人”,瑟缩在角落,我大方地向他伸出手,像比赛胜利者安慰比赛失利者一样:不服再战哦。
既然我们悲伤的源泉永远脱离不了生活的无力感,能让我们变得坚定而有力量的事情就是治病的药。
不祝你永远健康,而祝你尽快找对自己的药。这才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你平凡生活中的光辉梦想。
好的生命不是完美的,而是完善的,有一套健康的自我循环系统,坏情绪有出口,纠结时有良师,即使生活给了你沉重一击,你也能云淡风轻地拿出自己的速效救心丸:城市中可以高歌的天台,一部百看不厌的电影,一本信仰般永远读不完的书,写作、手工、绿植、流汗、美容、买衫……
你不必百毒不侵,但有药就有生命力。
弱者才记恨,强者都宽容
初中时的物理老师,在我学渣逆袭的初级阶段,给过我重重的一拳。
那次物理考试,100分的试卷,我考了98分,而就在之前的期中考试,我的物理还不及格。所以,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质问我,考试抄谁的,并且要求我放学后留下来重新考一次。
考完以后,他不吭声了,没有私下跟我认错,也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澄清。
我恨他。
初三的时候,他调去别的学校,全班同学都去送行,我没去。有同学回来告诉我,汪老师问你怎么没来。
我说,我这辈子都不想见到他。
城市不大,碰面的机会总有,每次看到他准备跟我打招呼,我都低头走开,他戴一副黑框眼镜,我叫他四眼汪。
高考结束,拿到录取通知后返校,在校门口碰到他,他叫我的名字,恭喜我考上武汉大学,我竟自然地叫了一声汪老师,停下来与他谈话。
那一天,我忽然发现自己没有那么恨他了。
大学毕业几年后,参加同学会,大家说起当年那些奇葩的老师。一个同学说班主任势利眼,对官二代同学关心爱护,对家境差的同学讽刺打击。“上个月在路上碰到他,我还想揍他一顿。”我很吃惊,他竟然可以恨一个老师这么多年。
“你为什么不恨汪老师,因为你现在过得不错,犯不着。他还恨老谢,因为他一直过得不太好,人过得不好,总要找点原因吧。”另外一个同学说。
原来,他一直觉得自己没考上大学,现在当工人,是因为班主任对他不关心、不重视造成的。
过得好的人,就不容易记仇,成功的人,更宽容。
这个道理在男女关系的爱恨情仇里,体现得更明显。
什么是对前任最好的复仇,就是你过得比他好。
当你过得比他好时,眼睛是向前看的,根本没心思去复仇了,相反,你会想起他的好,想起你们在一起时的那些笑,想起你们的分手,其实并非一个人的负心,而是两个人的错失。你甚至会同情他过得没你好,庆幸自己离开了他。
这世界上,谁又比谁境界高?所谓大度,所谓宽容平和,是你站得比对方高才容易做到的。
某上市公司老总在公司上市的时候,特意给前女友留了个位置,邀请她来观摩敲钟,并且分原始股给她。
前女友特别优秀,当年他落魄的时候,人家没看上他。上市不忘前女友,相逢一笑值千金,肯定不是因为爱。
所有分手后的不忘,都有怨恨的成分。但因为我站得比你高,就可以用更高级的方式表达不满。你当年嫌我是穷小子,现在我是霸道总裁,我没必要恨你,更不必声讨,我现在这个样子,站在你面前,你就明白自己当初错了。
不介意,是因为曾经有过介意。如果当初没有介意,现在也不必故作洒脱说没关系。
听过一场青年才俊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某娱乐公司经理。
青年才俊做小职员时,因为一次小小的疏忽,得罪了这位经理,后来他人生开挂,搞定了很多资源,这家公司却永远将他拒之门外。僵局最终打破,还是因为这位经理离职。
青年才俊拿出这个例子,不是想说明经理小心眼,而是告诫年轻人,在工作中,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他说,感谢这位经理,让他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从不主张感谢那些曾经伤害我们的人,然而,如果真能做到感谢他们,也是人生渐入佳境,因为一定是你现在过得比他好,或者至少差不多。
弱者最容易怨恨。过得不好,又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原因,要归因于别人,没有比那些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更适合拉出来顶包的。
汪峰的前女友葛荟婕每次微博吐槽前男友,就会有人在下面留言:你一定过得不好。
过得好的人,没时间关注别人的生活,也没精力沉浸于过去的伤害,过的好得人,过去的所有经历于他而言都是有意义的,即使是伤疤,也是为了提醒他,远离容易伤害你的人,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暗夜里的自怜、怨恨只会让伤疤发霉,迎着风大步走,伤疤才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甚至旗帜,而那些伤害过你的人,也不过是你人生的过客,是被你抛在身后的风景。
所以,如果你问我,怎样才能放下对过去某人某事的怨恨,我会大声告诉你,去过得更好吧!让成功治愈一切。
你说话的方式,毁了你的优势
一次活动上,他坐在我旁边,是一个文创企业的老板,设计师出身,带了一个年轻女员工。准备吃饭的时候,大家交流创业心得,女孩开始低头玩手机。“你就不能不玩手机吗?”他忽然说,声音大到我们都听到。“怎么了,饭不还没来嘛?”女孩脸一红,显然面子挂不住。“要再玩手机你就出去!”他更生气了。
大家纷纷劝解,心想这都什么事儿啊。
后来女孩跟我一起去洗手间,说她拿了年终奖就辞职。“不伺候他了,烂人!”
她的老板是不是烂人?我看未必。与工作伙伴、客户一起吃饭,低头玩手机显然很不专业,然而,因为老板采用了不恰当的说话方式,不仅导致自己失去了一个员工,更使这位员工,因为反感老板的情绪失误,而失去了反思自己的机会。
如果当时,他可以发条微信告诉女孩,这样的场合,认真倾听大家谈话,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女孩是不是更乐意放下手机?如果事后,他能给女孩讲讲职场社交规则,告诉她什么情况下,不应该低头玩手机,女孩恐怕不仅不会觉得他是个烂人,甚至在很多年后,还会想起有一个大哥哥一般温暖的上司,教会自己很多人生道理。
上司,是我们踏入职场后,最重要的良师益友。身为上司,你要永远记得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完成任务,给上面交代,更重要的是在下属面前的形象与修为,因为他们不仅仅是跟你一起干活的人,更是与你一起成长的兄弟姐妹。
我对一个好上司的判断,首先看他说的话,会不会让自己失去威信与优势。一个人会说话,体现他的情商、智慧、历练,你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才不会经常因为情绪反弹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他会说话,他说的话你才能听进去,你在他手下做事,才能更快地学到东西。
想想那些特别讨厌的人,你会发现,首先是他们说话的方式特别让人讨厌,而不一定真做了什么坏事儿。
很多时候,占了理的人,因为说话的方式别人接受不了,而成了过错方。这种情况,在婚姻里也很常见。结婚纪念日,丈夫忘了买花,太太开口第一句话是,嫁给你这种男人真倒霉,总是不给我买礼物。
丈夫的内疚,瞬间化为愤怒:娶你才倒霉呢,嘴巴像刀子,忘性又大,上个月才给你买了包。
做错了事,却完全不知道自己错了,这种情况其实很少。当失误发生时,我们会变得敏感、自卑,一边埋怨自己怎么这么笨,一边出于本能,希望抓住对方的失误,扳回一局或者挽回一点面子。
占据优势,却不会说话的人,正好给了失误方这个机会:瞧你什么态度?就冲你这态度,我这样对你也没错。
真正能让别人心服口服地承认自己错了,不是看你跳得多高、说得多难听,而是心平气和地找原因、说结论,不要把事情引入指责的怪圈。任何关系,一旦进入互相指责的怪圈,大家就会放弃成长,只争输赢。
我在职场看到过太多这样的团队。老板经常指责下属,说话完全不讲究,下属就开始挑老板的刺,什么嘴臭、腹黑、油头、长相猥琐、三观不正直男癌都来了,没有一项是就工作论工作。
当你发现自己陷入这样的职场环境,离职恐怕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这样的老板不会让你成长,只会让你逐渐失掉对工作的热爱。
为什么有人总是以不当的说话方式让自己处于劣势?除了少部分人是因为修养不够,更多的情况是他们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夫妻之间、父母之间,觉得怎么说话无所谓,反正是一家人;而那些喜欢以大家长自居的上司,也特别容易一开口就伤人。
距离感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存在,成年人最重要的美德是边界意识。这个世界上,除自己之外的都是外人,应该遵循社交三原则:彼此尊重、理智对话、就事论事。
那么,怎样说话能够让你清晰地表达自己,让对方意识到错误,以后避免同样的失误?
首先,当我们指出一个人的错误,绝不是为了让他无地自容,而是有所改进。那些因为意外而造成的小失误,一笑而过,对方会感念你的大度。
第二,问句,尤其反问,很容易造成居高临下的姿态。“你怎么能犯这种错误?”与“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次失误是怎么造成的”,前者会让对方立刻起了防备,后者才会让他们启动反思模式。
第三:不要算老账,说你总是这样,或者你上次也是这样。算老账容易让对方产生挫败感,即他在你心中的形象已经定型,再怎么努力都没用。
当对方失误,你占据优势,根本不必再去证明自己有多正确。总是做这种证明题的人,最后没变成神,反倒成了瘟神,大家避之不及。
指出他人失误,只有一个善意的出发点:就是增进团队成员的了解与和谐。应该把智慧放在探讨怎样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把对方说成小丑。
你不是神,也会犯错,也反感他人的指责。请记住,当我们身边出现了他人,是为了彼此取暖,过得更好,而不是显得你比他高明,无论你们的关系是朋友、上下级,还是伴侣。
越抱怨,越孤单
从十年前开第一家咖啡馆开始,我看到很多店主的沉沉浮浮。周围的店铺倒闭换人更是家常便饭。做生意就是浓缩的人生,可以在几年内,把浮沉荣辱演一遍。
总结这些年看到的人,我发现,没人一直行大运,也没人一直走霉运。那些最后在霉运里爬不起来的,是爱抱怨的人,因为他们吓走了想帮他们的人。
我的第一家咖啡馆旁边有家夫妻店,太太比丈夫大二十多岁,很多客人愿意去他家,因为这对夫妻本身就是传奇。但命运有时很顽劣,丈夫心梗猝死,我问太太,还想把店开下去吗,她说当然了,这是他的梦想,也是我的经济来源。
有一段时间,他家的生意特别好,虽然太太不懂管理,出品也差一点,但熟客朋友都想帮她一把。毕竟,她是传奇,因为命运的玩笑,变得更加传奇了。
经历了这种人生突变,跟客人念叨一下,大家都能理解。但她慢慢成了祥林嫂。事情过去大半年了,还是跟谁都抱怨:生意不好做,老顾客不来了,员工流动大,撑一个店很累……弄得去照顾她生意的人如坐针毡,只怪自己不能一口气喝十杯咖啡。
最后她撑不下去,转让了店铺。走的时候跟我抱怨,人心不古,连当年跟她丈夫称兄道弟的人都不照顾她的生意。我真想告诉她,那些想帮你的人,是被你的抱怨吓跑的。
每个人都愿意看到脸上有光的人
。生活已经够苦了,想让别人跟你在一起,你不能是一味药,而要是一颗糖。
前两天,我跟娅娅受朋友之托,给一家餐厅老板做宣传策划。老板曾经是五星级酒店总厨,自信满满地出来开店,结果生意根本不行。一顿饭吃了两个小时,老板一直在跟我们抱怨房东不守信用,街坊邻居无良竞争,门口修路等,我跟娅娅本来想到很多好建议,却根本插不上嘴。
吃完饭,我们已经完全放弃要帮他的想法了。
当一个人开始不停抱怨,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说明他已经全盘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之所以还没躺倒,只是留一口气,给失败找一些漂亮的理由。
所有爱抱怨的人,都看不到或者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在他们看来,自己走到今天,全都是遇人不淑、运气不好,是命运的错。抱怨也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说明“我没错,全是他们的错”。
这种不反思的态度,决定了抱怨者只能越过越惨,从一个失败到另一个失败。他的朋友越来越少,最后剩下那些愿意听他抱怨的人,并不是想要他好,而是想从他的遭遇里,找到自己的优越感。
西谚说,抱怨是往自己的鞋里倒水。
当一个人习惯于抱怨,就关闭了自我反思的觉悟与从头再来的决心。
爱抱怨的人,都喜欢把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曾经有个朋友,跟我抱怨家庭、丈夫、朋友、上司,我觉得她虽然情商低,但人很善良,就出手帮了她。于是,我顺利成了下一个被她抱怨的对象。
并不是她什么都做不成,而是抗挫折能力太差。遇到任何困难,立刻开始焦虑,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功,先把责任推卸了再说。这种习惯,导致她一事无成。一来因为过早抱怨,先承认了失败,没有精力再去奋斗;更重要的原因是,动不动就抱怨,错都是别人的,伤了合作伙伴和朋友的心。最近我跟一对90后小夫妻合作农产品推广。
创业之后,接触无数行业,我发现农业最难做。投入大、周期长、沟通成本高,对体力、脑力、耐力要求都极高。
小夫妻创业三年了,还在投入期。男孩自己送货,一天睡四五个小时,整夜开车是家常便饭。按理说,这样一个看不到未来的项目,值得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但我们谈话的一个多小时,他们从没有抱怨过市场,甚至第一次送货,被批发商坑了,男孩都说“怪我太没经验”,而女孩崇拜地看着自己的丈夫。
我毫不犹豫答应了他们的合作计划,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在帮他们。因为在他们身上,大家看到了梦想的光芒与成功的信心。
一件事无论成功与失败,最终的根源都是你自己。爱抱怨的人喜欢把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而把失败的原因归于他人。这样的思维定式,造成他们成长性很差。
当挫折来临,抱怨是自我安慰,收获同情,不抱怨是承担责任,收获伙伴。弱者迷恋自我安慰,强者勇于承担责任。世界不会因为你承认错误而抛弃你,朋友不会因为你倒霉而离开你,只要你不抱怨、很坚强、有阳光,就有更多人愿意帮助你,并且帮得心甘情愿、充满希望、无所顾虑。
不是犯错的人,越来越孤单,而是抱怨的人,越来越孤单。跟爱抱怨的人做朋友,不小心也会被他抱怨了。
总有人跟我说,小羊,我知道爱抱怨不好,但我改不了。没有什么改不了,不过是有时候抱怨让你觉得收获了一些同情,你迷恋这种同情罢了。如果你意识到越抱怨越孤单,你一定可以改掉它。
所有自以为改不掉的坏习惯,都容纳了我们的软弱。
你拼尽全力去维系的,只是一个假的人脉
以前我很相信第一感觉,如今自己带团队,应聘见到很多人,我对于第一印象极好,尤其初次见面,心理关系就莫名亲近的人越来越警惕。反倒愿意选择简历有亮点,面试发挥稳定,态度不卑不亢,说话不深不浅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交往越深,越出彩。
这方面,小米是我的老师。她如今自己开猎头公司,我在杂志社的时候,她还在国企做HR。第一次去面试,向她讨主意,她说:“做你自己就好了,要礼貌大度,但不要刻意讨好谁。入职以后,也不要去艳压,你现在的艳压都会成为以后的打脸。”
我顺利通过面试,入职以后,经常担心不能在同期中脱颖而出。小米又安慰我:“开始平庸一点不是坏事,别把老板的胃口吊得太高。你要努力,但不要用力过猛,更不要不择手段,每天进步一点,日久天长,就能赢。”
这碗鸡汤,我喝得将信将疑。然而一年后,当我升职做了编辑部主任,发现在入职前三个月,冲在最前面的员工,有些已经离开,有些默默无闻。
不是我跑得快,超过了他们,而是他们自己越跑越慢了。他们在最初的工作中消耗了太多的气力与热情,被老板捧得很高,很快,双方的关系变得微妙:员工认为老板过河拆桥,不念旧情;而老板认为员工居功自傲,不想努力。
如果你给老板的第一印象是宇宙无敌能干,他就无法接受在你身上看到平庸。
以为是金矿,结果发现含铜,与以为是铜矿,却发现里面有金子,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态。前者令人失望,而后者叫作惊喜。虽然实际上,两块矿石的成分相似,区别只是最先展示的是哪一面。
小米一再提醒我,在工作中,要认真规划、不断充电,缓慢释放自己的能量。要做铜里藏金的人,而不要做金里藏铜的人。前者是高附加值,潜力股;后者叫假冒伪劣、吃相难看。
我与小米携手在职场打怪升级,后来我写作、开店,她也开了自己的公司。我们都喜欢观察人,我感性,她理性。有些在饭局上认识的人,事后讨论起来,我们的感觉经常不一样。我觉得古道热肠的人,在她眼里往往是交浅言深。
渐渐,我发现人的确分两种,一种是耐交沉稳型。为人慎重,刚开始会有距离感,心门要慢慢打开,像发掘宝藏一样。另外一种则是热情冲动型,很容易给人留下难忘的第一印象。交往深了,却发现他缺乏与人深交的能力。
人是有局限的,不可能每一面都精彩,能走心的,往往走不了肾,能走肾的,没耐力走心。
容易在人际关系中高开低走的人,通常分这几类。
1.交浅言深
“我把你当好朋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男朋友睡觉不穿内裤”……没什么交情,却喜欢以暴露隐私、展示人脉获得他人好感,都是交浅言深。交浅言深,往往是因为缺乏社交的底气,想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他人信任,但别人也不是傻子。
2.用力过猛。
关系不深的时候,随叫随到,抢着埋单,高铁飞机接送无怨言,等你在心里把他当朋友,却找不到人了。倒不是“征服了你,就一笑而过”,而是他的精力有限,只能用来讨好新朋友。觉得老朋友应该理解他,却不知道老朋友也只是喜欢他的热情而已。
3.为社交而社交。
每天为你的朋友圈点赞的人,令你感动,想为他做点什么。然而,当你偶然加了几个共同的朋友,发现他给每个人的朋友圈都点赞,包括他很讨厌的人。这时候,他对你再好,你都不会感动了。这样的人,过于世故,以为能在人际关系中滴水不漏,却漏掉了真诚。
无论职场还是朋友圈,都是一场马拉松,以跑百米的心态去跑马拉松,很容易高开低走。
我见过太多人际关系网中勤奋的蚂蚁,拼尽全力去维系的只是一个假的人脉。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热闹的朋友圈,却没有走心的朋友。
虽然人际关系从过去的一个村一座城走到了现在的一张大网,能在其中成为长跑选手,渐入佳境,经营起稳定的人际关系,靠的还是老一套的三板斧:坦诚、真挚、境界、实力。
坦诚、真挚是基础。朋友不是互相讨好,而是求同存异。礼貌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不露锋芒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你会得罪那些只要表面好看,交人从不走心的伪社交达人,却能收获三观相合的真朋友。
境界、实力是进阶。想跟大咖做朋友?不要去强行讨好、硬拉关系,给自己时间,在社交之外下功夫。你的见识多了,自然能交到高境界的朋友;你的实力强了,自然可以进入大咖的视线。
作家刘震云论长久的友谊,谈到两点:
三观要比较相合、利益要有所互补。
坦诚、真挚、境界是三观,实力是利益。
一个人,在业余时间做什么,决定他5年后的职业走向。而你在人际关系之外所做的努力,也决定你未来的朋友圈。
那些每天花很多时间经营人脉的人,与平日很少联系,却在关键时刻出来跟你合作、给你帮忙的人,哪一个更容易成为你的朋友?
是交朋友,还是做马仔;是用心经营人际关系,还是玩人脉,体现你的人生规划。
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讨好他人、交浅言深,透支的是自己的时间与热情;完善内涵,缓慢经营自我形象,有事说事,没事各忙各的,积累的是一张他人无法拒绝的名片。
情商高就是心里装着别人
几个人在一个桌上吃饭,她是我带去的朋友,服务员把菜单给她,她要递给我,我说你先点,结果她噼里啪啦把一桌人的菜都点了。点完也没问我们行不行,菜上来,发现每个菜都辣,一个正在口腔溃疡的老兄吃得龇牙咧嘴。
回去的路上,她说小羊姐,我是不是情商低得没救了,怎么才能提高呢。我告诉她,情商高就是心里装着别人。
“真装吗?还是假装有就行了。”
“假装的早晚会被发现,高情商就变成了奸诈狡猾、阿谀奉承。”
“那我可做不到,我这人最大优点就是自私。”她说。
我笑笑,做不到就做不到吧,二十出头的姑娘,再任性几年无妨。
等到真有一天,或者情场失意,或者职场失足,觉得提高情商跟吃饭一样重要,或许她会想到这个下午,我们走在樱花四落的街上,我告诉她,情商高,其实就是心里装着别人。
冯仑讲第一次见李嘉诚。
情境是李嘉诚作为商业大鳄,接见内地长江CEO班的学生。大家想象的场景是学员落座多时,大哥姗姗来迟,众人鼓掌欢迎。真实的场景却是,大哥亲自站在电梯口,与每一位乘电梯到来的学员握手,递上自己的名片,吃饭的时候,四张桌子,大哥在每张桌子旁坐了15分钟。告别时,他又逐一与大家握手,包括墙角站着的服务员都没有漏掉。
“整个过程,让我们每个人都很舒服。”情商高的好处,就是让大家都舒服,以后还愿意跟你玩,跟你混,跟你做生意,愿意帮你,衬你。
这样说起来,好像有点功利,然而关键是,还有那么多人,连这么功利的事情都不愿意做。
就像我的那位小朋友,她说我很自私哦,心里才不愿意装别人呢。其实这不是自私,是傻,是天真,是对未来没有目标。
说到自私,大哥不自私吗?他是因为自私才在心里装着所有的人,包括一个普通的餐厅服务员。作为商人,每个人都是他的潜在客户,要知道,你们热爱的小岳岳(岳云鹏)做过餐厅服务员的,我大学勤工俭学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做餐厅服务员。
经济学家斯密说:
市场上所有人都自私自利,却为他人创造出了便利。
自私,意味着有一个利己的目标,比如谈成一件事,做成一笔生意,在职场里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情场无往不利……损人又不利己的,不是自私,是使小性子、傲娇、天真,或者太年轻。
提高情商的结果是让别人舒服,起因却是我们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成为更好的自己,交到更多真正的、愿意帮你的朋友。
我遇到过一个非常沉默的女生,是个歌手,个子有一米七还多,参加一个花艺活动,连男生都没有比她高的,合影的时候,我注意到她隐秘地弯了腿,在照片上看着跟我差不多高。“照上半身”,她轻声叮嘱摄影师。后来看那次活动的照片,她一点儿也不出挑。
从那以后,我也学会了与比自己个子矮的人合影的时候,略略屈膝。
最近我做新书活动,主办方邀请她所在的乐队捧场,主唱悄悄告诉我,她建议不要唱歌,讲几句话就好了,因为“唱歌会抢小羊的风头”。
这个女孩,让我感觉特别舒服,我相信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能帮她的事情,我一定会做。
对于真正高情商的人,心里装着他人,是一种日常,像清水流过河床,河床边的一切都被自然而然地照料过了,而不是要用这个人的时候,才心心念念,嘘寒问暖,后者总有刻意之嫌,其实谁的智商都没有欠费。
关于情商这个话题,如此简单粗暴而又有效的解答,再次证明我们是良心公号,然而一定还是有很多人,说“我就是不知道怎么装下别人”。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共情,用古语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喜欢被照顾,就去照顾别人,你喜欢被温柔对待,就去温柔对待别人,你喜欢不抢你风头的人,你就不要去抢别人的风头。
当然,情商高的人,偶尔也有几分无趣,上帝总是公平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得到所有。有时候,玩玩闹闹,逛街撒野,我还挺喜欢找几个奇葩朋友,他们自己爱变态辣烤翅,就点一大包回来,吃得我第二天满嘴火泡;他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打来电话,讲跟前任的狗血事件,全然不顾我是不是在陪孩子睡觉,他们就是《小时代》里的手撕达人,随时手撕又随时和好。
然而,如果谈到共同创业,谈到共度余生,谈到做同事与上下级,谈到做搭档,我会毫不犹豫选择有一点点无趣,却理智宽容,温暖包容,心中有他人的高情商者,他们是无意外之乱的保障,是做成一件事的基础。
成为牛人的5个要点
1.成为一个很牛的人,你要有情怀、格局大,用作家冯唐的话说,人一辈子拼的不是谁有钱,而是谁会想。
世界这么大,即使在一个不大的圈子里,能爬到巅峰的也就一两个人。如果说这还不算残酷,更残酷的是即使站在巅峰的人,也不一定有安全感,因为他会发现无论朝哪儿走,都是下坡路。所以,往上爬的人,有思而不得的痛苦;已经上去的人,有得而复失的痛苦。
人一辈子,最需要战胜的不是你的竞争对手、你的假想敌,而是你自己。是与自己的贪、嗔、痴做斗争。你学了再多知识,能画再牛的思维导图,开车被人碰了一下都想不开,还是无知。
2.找到你的情绪开关,掌握它。
你想去日本看樱花,老板不给假,机票太贵,你觉得活着没意思。可是,你们小区的角落里就有一株沉默开放的樱花,风吹过,一样有樱花花瓣落在你的脸上。我不会教你怎么跟老板怼,但会提醒你,小区角落里的那株樱花已经开了。
如何在欲望与现实永远不配套的情况下,依然活得逼格满满,生机勃勃?你需要随身带着一个开关,啪的一下,就能关闭无用的坏情绪。
想得开的人都自带开关,想不开的人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是他人态度的寄生品。
3.你要会生活,就像我的老偶像蔡澜说的,吃吃喝喝就是人生啊。
每天给自己做早餐的人,是很牛的;每天带精美便当上班的人,是很牛的;无论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是全职太太还是企业高管,每天留半个小时给自己,做与工作完全无关的兴之所至的事情,是很牛的。
有些很牛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很牛,反倒自卑满满地跑去羡慕那些刀尖舔血的娱乐明星与忙得不知早餐滋味的创富明星。
4.你已经很牛,自己却不知道
就像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每个人的成功也不一样。你要去努力赚钱、充电、Follow这个多变的时代,这一切,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你有多牛,而是为了生活。
你的所有努力,最终还是会落脚在好好生活,那么,不如从今天开始就好好生活。
“等我有男朋友”“等我有大房子”“等我有钱”“等我结婚”“等我有孩子”“等我退休以后”……别等了,你又不是孟姜女、望夫石。
你后宫没女人,你衣柜里没衣服,但你可以有一些漂亮的餐盘,每天早晨像选妃子一样选盘子。
5.成为一个很牛的人,你要看点美好的书,你要多去美术馆走走,你要看大师的电影,影后的演技。你眼睛里美好的东西多了,就会心胸开阔,富有力量。
我知道越是痛苦、奇葩、挑战人类道德底线的事情,越容易吸引眼球。痛苦是流量担当,幸福却是沉默的。我希望你们与我一样,关注幸福。正如王小波所说:“人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
而读书是最好的娱乐。对于书的选择,也有窍门。但凡一本书,读了让人平静,或者让你痛苦,却从痛苦中明白了人性的力量,就是好书。如果读完让你迷惘,怀疑人生,这是本坏书。读书并不能净化你的生活,你的周围依然有令人讨厌的同事,你还是会遇到挑剔的客户,你的男朋友可能还是会劈腿。
读书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改变我们自己。梁文道说:“读书读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很牛的人,是明白生活的不如意,却依然珍惜生活中的如意;明白人性的恶,但更敬重人性的善。我们不是天生如此,而是需要看到更多好的产品,好的文字,好的艺术品,艺术的真谛就是让人感到好,甚至完美无缺。
艺术一点也不风花雪月、高高在上,它就是生活本身。烦恼的时候,去看一幅名画,比找人倾诉有用。
(https://www.mangg.com/id93682/27774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