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小当家”改名为小当家餐饮集团,之所以改名主要是将发展中心转移到国内的需要,毕竟在国内没有必要强调中餐。
但还是保留了“中华小当家”品牌,作为高端品牌经营,该高端品牌不分国内和国外,采用统一的经营标志。
去年他们在国内开设了1万家餐饮连锁店,主要以中低端餐饮为主,因为太贵的话,刚刚稍微富裕的百姓,舍不得消费,市场不会很大。
真正有钱的人,可以去他们的高端品牌店,那里的菜肴绝对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最低消费也要上万元,如果舍得,十几万,甚至更高的菜品也给他们整上来。
不过高端品牌店面开设的并不多,只在首都和沪上开了两家,原因还是没有足够胜任的厨师,培养时间又太慢了。
如果他们舍得花钱,倒是可以雇佣通用机器人,基本上一教就会,能够满足他们高端店面扩张的需要。
他们在国内和国外的经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国内不仅经营各种中餐连锁品牌,还经营很多西餐品牌,同时还有各种民族特色品牌。
除此之外,他们还经营西式快餐,这是在海外不会经营的类别,目前国内西式快餐受欢迎程度还是挺高的,利润率非常可观。
别看他们开了1万家餐饮店,其实还处于理顺业务的阶段,还没有真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毕竟他们的品牌太多了。
比国外的品牌多很多,品牌数量高达30多个,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独特经营内容,能够开如此多的店面,说明经营还是可以的。
由于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国外的扩张没有之前那么猛,主要以稳定当前经营为主,提升单店的经营收入,而不是继续盲目扩张。
去年全年,他们的营收为2000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700亿元,净利润率有所增长,达到了15%,净利润额为300亿元。
他们目前还没有开启经营分享计划,准备等发展遇到了瓶颈,再推动该计划,目前还处于快速扩张期,暂时不适合这么做。
他们不像其他企业那样搞加盟,不管加盟商的死活,只需要自己先把钱赚到手再说,他们必须要保证每开一家店都能活下去。
经营分享计划的根本目的,还是增加员工的积极性,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在管理遇到困难时,比较有效。
目前别看他们的经营店面数量那么多,但是管理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不过继续扩张,肯定精力就不行了,哪怕有智能管理系统,也无法保证服务质量。
到时候推动店面员工和公司分享经营收益,促进第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店面收益和员工利益挂钩。
由于去年利润非常不错,加上模式基本上已经确定,比较容易扩张,于是打算今年进行大扩张,准备在国内新开3到4万家店面。
对于他们这个扩张速度,叶子书并不奇怪,国内市场很大,别说是四五万家店面了,就是他们扩张到十几万家店面,他也不会感到奇怪。
只要找准市场,产品受到市场欢迎,管理和供应链都能跟得上,就有快速扩张的能力,这还是他们以自身盈利作为扩张基础。
以前大家都为了省钱,基本上都是在家吃饭,随着大家收入的提升,去饭店吃饭的比例会快速增加。
加上万城基业那么多商业店面,总得要租出去经营,不可能全部握在自己手里,小当家餐饮集团的快速扩张,对他们是一个利好。
按照市场需求,他还认为他们的扩张有点慢了,今年他又要打算给旗下员工大涨薪,社会消费能力会进一步提高,对餐饮的扩张非常有利。
叶子书想了想,打算对小当家餐饮集团投资1000亿元,继续加快餐饮产业的扩张速度,他们正处于餐饮产业发展的风口上,加快扩张很有必要。
而且这些投资的钱,大部分还是进入他旗下的口袋,房租和装修费都是交给万城基业,就算个别店面经营失败,总体损失也不会很大。
这么多投资下去,足够他们将国内店面数量增加到14万左右,今后他们自己的营收,就足够满足快速扩张,不用他继续给钱。
如果管理不过来,可以雇佣通用机器人当店长,通过通用机器人店长,可以做到对每个店面进行严格管理,高层决策也能严格执行下去。
万城基业依然处于疯狂投资阶段,去年15万亿元的投资下去,产生的实际投资效果高达25万亿元。
可以说,全国的房地产市场,他们属于一枝独秀,虽然也有其他房地产公司,甚至国有企业也加入房地产领域。
但是之前好地段的土地,基本上都被万城基业拿到手了,而且现在百姓手里积攒的资金还不足以购买房子这样的大件。
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并不大,万城基业手里的房产都是自己的资金开发,可以持续持有,而其他开发商却不能如此做。
他们的资金大部分都是通过银行贷款来的,如果长时间卖不出去,光是利息就会压垮他们,引进的楼花模式,也因为万城基业的现房政策而夭折。
所以没有任何一家房地产企业能像万城基业这么肆无忌惮地发展,他们必须小心翼翼看市场动向,决定开发多少套房子。
经过这几年的高强度开发,他们手里已建成或正在建的建筑面积非常庞大,接近200亿平方米,就算扣除商业楼盘,居住楼盘190亿平方米。
如果按照人均居住40平方米计算,足够4.75亿人居住,加上原本就有住房的城镇居民,城市可以容纳的人数已经到了6亿多人。
不过以前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不是很好,人均住房面积很低,能有15平方米就不错了,城镇改善型住房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除了建设楼房之外,他们继续投入巨大的资金在高速公路建设上,今年的投资规模达到了1万亿元,比去年增加了4000亿元。
原因还是国内的汽车销量越来越高,对高速公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的需求,他们决定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
没有良好的交通设施,后期会严重限制汽车产业的发展,很多人买了没法开,经常堵车,放到家里又没有停车位,非常折磨人。
就像他想的那样,想要促进居民的消费欲望,房子必须要大,小房子放不了多少东西,就算想买,想了想还是决定放弃。
同样的道理,想要让居民愿意买车,就必须要让他们觉得买车是件舒心的事情,不仅开车出行方便,而且使用成本还不能太高。
出行方便无非就是道路交通条件好,也不用担心停车位的问题,使用成本低就是能源价格不能太高,最好长期保持稳定。
前者正由万城基业来做,他们建设的任何物业都配备了足够的停车位,别说是一个家庭一辆汽车,就是一个家庭两辆汽车都足够容纳。
他们的居住区车位是按照一套住房2个车位配置的,现在土地价格不是很贵,万城基业也愿意将更多的土地资源花在功能建设上。
而且他们都是成片拿地,规划起来也更加容易,如果还是按照前世的局面来,想要做到就很难了,毕竟要考虑经营成本问题。
由于之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扩大建材业务,以适应城市化建设的需要,现在他们打算停止建材业务扩建。
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没有继续扩大的必要,目前的建材业务规模,足以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再扩大就意味着浪费。
等到城市化建设接近尾声,这些产业就会严重过剩,到时候很难处理,为此宁愿延长城市化建设周期,也不能造成产能过程,这些都是真金白银。
到时候想要不浪费这些产能,要么就将产品出口,要么就将设备出口,问题是,世界市场能否接得下如此庞大的产能是个问题。
我国城市化发展如此快,原因是经济发展非常好,城市就业数量迅速攀升,其他国家经济虽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有所提升,但是速度不可相提并论。
人家的城市化是个很缓慢的过程,别说是消化他们的产能了,就是这些设备卖出去,都存在一定困难。
对于他们的判断,叶子书是认可的,维持适中的建筑产业规模,有利于维持健康的产业形态,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可能会持续到2000年。
到时候,国内还会有大量的道路建设,例如地铁、高速磁悬浮、高速公路建设等等,能够帮助消化一部分产能。
只是这次上缴的资金规模有点庞大,一共有29.82万亿元,除了给小当家餐饮集团投资1000亿元之外,手里还有29.72万亿元剩余。
如此庞大的资金,总不可能放在手里面,需要花出去,本来他准备一股脑给万城基业,现在看来,他们能否消化得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没想到花钱又成了他的烦恼,不是他想要赚这么多钱,而是旗下企业太会赚钱了,很多企业做的就是垄断的生意,想不赚钱都难。
本来有这么多的资金,正好可以投入到超高速磁悬浮交通网络建设上来,毕竟只是相当耗费资金的。
如果每年建设1万公里,就需要投入4万亿元,他手里的这些钱,足够投资,奈何有关部门对此非常谨慎。
一是在没有看到试验线建成,对于他们技术的可靠性还无法做出准确的评估,毕竟一旦决定就意味着全国一盘棋,中途就不好更改了。
超级磁悬浮交通网络和现在的铁路网络兼容性不高,如果进行改造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必须慎之又慎。
二是对是否将铁路建设交给私人企业来做,还没有一个定论,虽然从芜湖到合肥这条线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建造,并不表示全国的线路都交给民营企业承包。
在没有定论之前,想要大规模建设很难,如果有政府单位投资,如何保证盈利也是一个问题,毕竟他们的资金来自银行,是需要还利息的。
想到这些问题,叶子书也有点头疼,以万城基业的能力,估计最多只能消化20万亿元的资金,经过内部放大效应,这笔资金可以扩增到30万亿元以上。
除了继续用于他们的城市化建设,还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其他业务的发展,例如他们计划中的产业联盟以及他们自己的服务业务。
剩下的9万多亿元,如何花就成了问题,他不可能拿到这些钱去投资海外,外海投资由潮汐投资公司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从国内拿钱到国外投资。
说实话,国外的资产还真没有多少吸引力,至少对他而言是如此,按照普通商人的想法,自然是钱越多越好。
但是按照他的想法,只要保证他生活开销以及研究所需,剩下的钱并没有多么重要,目前他想的就是发展国内,至于发展国外,他不想操那个心。
在超高速磁悬浮交通网络建设还没有定论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必要为此预留资金,必须要尽快为这些钱找到投资项目。
只有这些钱投资出去,才能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进一步提升国内经济的发展,让百姓口袋里的钱更多。
只是现在他也很难找到有大规模投资的项目,他又不是政府,可以完全不计回报,投资总得有点收益,哪怕不高也可以啊!
接着往下看,看到万城基业提到了旧城改造的事情,认为有必要在今年对旧城改造项目进行试探性开发。
和他们现在建设干净漂亮,居住面积非常大的住宅区相比,老城区基本上显得非常落魄,除了区位优势外,其他条件都比较差。
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一旦涉及很多人的利益,就非常麻烦,想要让老城区的人搬出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以前他们是不愿意碰的,反正外面有大片的土地建设,没有必要碰旧城改造,但是随着城市外围土地开发,老城区改造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现在有两种选择摆在他们的面前,第一种就是货币补偿,按照老城区居民的居住面积来补偿现金,这是政府愿意做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补偿款会通过政府的手发下去,至于补偿给居民多少,就不得而知。
第二种就是居住面积置换,如果是按照1:1置换的话,老城区的居民不会同意,毕竟人家的区位优势很好,土地价值比城市周边的土地要高。
他们想要采取的是人均40平方米的面积补偿,也就是说,不给他们现金,给他们其他地方的房子,这样他们随时可以搬到新家。
但是这里面也有个问题,这些居民一般都是距离自己工作的地方比较近,如果住到距离单位比较远的地方,通勤时间比较长,愿不愿意还未可知。
反正不可能在原地按照人均40平方米补偿,这样万城基业不但没钱赚,反而要搭进去不少钱,赚钱多少无所谓,但不能做亏本买卖。
这两种方案各有各的好处,第一种方案政府愿意,而且万城基业作为开发商还不用那么费事,工作都由政府来做。
但是对老城区居民不太友好,可能他们到手的钱,购买偏远地区的房子,还要搭上一笔钱,问题是,万城基业目前的房子还没有开卖。
其他房地产商的房子存量很小,大量的购买需求,会促进房价快速上涨,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按照他的想法,居民购买房产投入的资金,按照当地收入水平,应该相当于个人10年左右收入总额,这样是比较合理的。
第二种方案,万城基业需要投入的精力非常大,政府也不一定愿意这么干,唯一的好处,就是居民不需要额外投入资金。
这里面最容易扯皮的就是有的人老城区的房子面积大,有的人房子面积小,如果按照一样的补偿,肯定有人不愿意。
叶子书思考了一会儿,决定还是采取第二种方式,这样不会让房价迅速上涨,同时居民也不用额外投入资金购买房子。
区别的地方在于,人均房子面积大的,可以优先选择在那个地方置换,人均房子面积小的就要往后排,挑别人剩下的。
这样让那些老城区人均住房面积大的居民,感觉自己得到了特殊优待,矛盾也就不会那么大。
而且开发老城区,需要成片开发,要么都同意,要么就放弃,对于小地块开发,万城基业就没有必要蹚浑水。
反正对万城基业来说,是否开发老城区并不是他们的优先项,能成固然好,没成也没关系,他们又不是没业务可做。
写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叶子书继续往下看,万城基业的营收其实还可以,只是都继续投资了,导致连年亏损。
县城的房子以销售为主,大城市的房子以出租为主,不过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原因是银行信贷对购房贷款还没有开放。
万城基业的房子建设成本是比较高的,县城房子的建设成本在每平方米2000元,加上资金成本等,房子起步价是6000元每平方米。
问题是,县城的房子面积还比较大,基本上都在160平方米到200平方米,如果全款购买的话,对县乡居民而言压力很大。
而且就算是银行愿意为购房提供贷款,很多人也是非常谨慎,想要改变以往的观念,是需要一定时间适应的。
所以他们的收入还是以租金为主,加上物业费,扣除各种税费,这部分收入一共为1万亿元左右,可出租物业面积为60亿平方米。
平均每平方米的租金加上物业费,在15元左右,这里面还包括各种商业物业,居民住宅平均租金更低。
好在他们签署的租约都比较短,最长的也只有3年,一般都是签署1年的合约,目前的租金显然是不合理的。
而且这些房子今后会有相当一部分会销售出去,不适合签署长租约,之所以这么低,主要还是想给刚刚进城的人一个落脚点。
没想到租金还挺不错,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房屋资金上涨了很多,这还是万城基业压制的结果,如果完全按照市场操作,租金会更高。
剩下的是旗下服务业收入,加在一起也有1万亿元,不过和投入相比,就不值一提了,至于和建筑有关的产业,属于自产自销居多,在年报里面也只是提了一下而已。
看完万城基业的年报,叶子书还是决定将今年的投入增加到25万亿元,一是旧城改造的资金成本较高,要多留点资金。
二是让他们继续加强非地产业务发展,他也不给万城基业划线了,凡是合法的经营项目,只要他们想做都可以。
三是为旗下员工做好安排,过不了几年,这些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人,就有可能会面临大面积失业,城市化完成得差不多,就没有那么多建设工作岗位了。
将来会面临回老家的命运,但是老家有没有工作适合他们还不一定,种地肯定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这也是他让万城基业发展那么多业务的重要原因,到时候可以安排这些员工转岗,在城市能够扎根下来。
他们的产业发展联盟,也是出于这个目的,说到底,还是叶子书无法对这些员工做到用完就抛弃,还是希望能够给他们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
剩下的4万多亿元,他准备用于人工智能+通用机器人的创业计划,投入到目前他旗下产业很难惠及的边远地区,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说实话,他也不清楚这个需要花费多少钱,因为他也不知道人工智能3.0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甚至他连人工智能3.0会投资什么产业,都不是很清楚,完全让人工智能3.0自己玩,通用机器人配合人工智能来实现。
这也算是一个有趣的尝试,至于会不会亏本,他不是很在意,反正就算是亏本了,资金还是用在这片土地上,总能起到一点效果。
这次花钱带来的困扰,让其发现,自己赚的钱还是太多了,旗下产业优质资产,不用预留那么多的资金。
于是打算进一步提升旗下员工的薪酬,本来打算将平均月薪提升到1万元,现在他打算提升到1.2万元。
目前旗下总营收为132.65万亿元,这个数字不等于GDP,因为里面有很多重复计算数据,原因就是他们很多业务是内部循环的。
GDP数据在80万亿元左右,青龙科技公司和玄武科技公司内部循环比较严重,麒麟工业集团内部循环也比较严重。
而且随着产业体系越复杂,营收和GDP数据差距会越大,这是旗下总营收膨胀那么厉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旗下产业国内员工总人数也突破了2亿大关,但是平均产值其实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原因就是涉及的低价值业务越来越多。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资金需要不断投资,而高价值产业终归有限,而且他旗下产业还不需要长时间研发,无法消耗那么庞大的资金。
加上他本就希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对涉及不容易淘汰的服务性业务是支持的,导致用工人数越来越多。
不过他旗下人均产值还会远高于其他企业,这也是他快速提升员工薪酬的底气所在,如果不是考虑到社会整体情况,他都准备将员工的平均月薪提到1.5万元。
然后看了下由他父亲照看的两家企业,发展得都还不错,他们还是按照净利润的50%分红,钱还是他父亲拿着,他没有要的打算。
毕竟这点钱对他作用不大,甚至连怎么用,他也懒得管,只要用在正途上就行,哪怕是捐出去也行。
(https://www.mangg.com/id93425/69257180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