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科技新贵 > 第1047章 婉拒采访要求和由此想到的事情

  “子书,刚才央视那边发消息过来,想要采访你。”裴晴进入叶子书的书房,将接到的消息告诉他。

  由于叶子书常年在老家待着,加上他本人有比较宅,和外界沟通并不多,但是外界想要和他沟通的人和组织,却是非常多。

  因此裴晴除了管理太极集团之外,还充当了叶子书对外联络工作,这项工作倒是不复杂,一般的事情,家里的人工智能就能处理。

  只有比较难以抉择的事情,才会通知裴晴,让她判断是否要继续沟通,按理说央视的采访,不应该过来问他,因为这样的采访请求已经太多了。

  一般都会拒绝,他已经不是很多年前的他了,那时候为了发展业务,为了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一些工作不得不去做。

  现在他接受采访,宣传自己,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哪怕真的想要对外传达一些信息,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交账号发布,用不着接受媒体的采访。

  “什么采访,还要你亲自过来询问?”叶子书笑着说道。

  “这次采访却是挺特殊的,据说央视想要搞一个《感动中国》栏目,听说规格挺高的,代表着对国家和社会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做出重大贡献。

  这次采访央视那边是想要准备些素材,你平时又不怎么接受采访,他们在这方面的素材比较少。”裴晴说道。

  提到《感动中国》,叶子书自然明白是什么节目了,前世在国内确实引发了不小的舆论反响,叶子书最深刻的还是他们的致辞,挺有水平的。

  只是这个栏目想要将他弄上去,感觉不太合适,倒不是说他的贡献不够,而是他觉得没有必要,机会还是留给别人比较好。

  他自己好不容易待在老家几年,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没有必要再次站在聚光灯下,更何况他也没觉得自己多么感动中国。

  自己这些年所做的事情,不过是他自己的理想而已,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因此他认为这些年的付出,其实还是为自己的理想付出,只不过他的理想比一般人要大,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更宏大而已。

  当然,他所说的淡出公众视野,其实也不准确,人虽然不在江湖,江湖中到处都有他的传说,不可能真的淡出公众视野。

  只是他已经不打算抛头露面了,安心待在家里搞自己的研究,有空照顾一下旗下产业的发展,待的闷了,就出去走走看看。

  “你帮我拒绝了吧!”叶子书说道。

  “为什么要拒绝,这不挺好的?能够上这个节目,是对你这么多年来付出的肯定,这可不是普通的电视节目。”裴晴不解地问道。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凡事都要有个度,不能什么好事都要占了,我确实做了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但是不能因此就拿自己的贡献说事。

  更何况我们掌握了如此庞大的资产,已经是对我这些年努力的回报,要求太多,终究会有反噬的一天。

  更何况这样的机会,给我不给我又有什么区别,我不需要这样的肯定和鼓励,但对其他人不一样,你懂我的意思吗?”叶子书严肃地说道。

  前世他看到太多的商业大佬,喜欢招摇过市,不仅想要赚取巨额的财富,还想要引导民众思想,充当普通人的人生导师。

  甚至有自大者,对国家的政策指手画脚,总感觉自己就是对的,结果如何?基本上都是以一地鸡毛的结果落下帷幕。

  他虽然不用如此紧张和担心,他的发家史可以说干净得不能再干净了,而且以他的贡献来说,也不用担心。

  别人是顺应时代发展起来的,并不是他们真的那么牛,而是时代赋予了他们发挥的机会,俗称站在风口上的猪。

  而他叶子书则是推动时代发展的人,两者的段位根本就不一样,他们不过是时代的幸运儿,并不代表他们就不可替代。

  不过他说得也是他心里话,天大的好处他占了,连蝇头小利的好处也不放过,别说是外人看不过眼,连他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地道。

  裴晴听得到他这么说,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毕竟两人朝夕相处这么久,很多事情一点就透,根本用不着详细解释。

  这次之所以还要解释这么多,主要还是这个节目是对叶子书做出贡献的肯定,作为他的伴侣,自然希望更多人认可他的贡献,属于关心则乱。

  “那行,我这就去回复他们。”裴晴答应了下来,然后推出书房。

  看到裴晴带上门离开,叶子书倒是意识到现在已经2003年了,2003年他最深刻的不是《感动中国》栏目播出。

  而是4月份发生的非典型肺炎,该病症不仅出现在我国,世界多个国家都出现过,带来的影响非常大。

  实际上时间会更早,在原来的时空里面,在去年11月16日在FS市爆发,只是现在并没有听到类似的报告,可能时间出现了偏差。

  不然的话,他不可能收不到任何消息,但是这件事情还是要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最好,一旦出现的话,就必须要尽快处理好。

  不然时间一长,必然会引起较大社会面恐慌,给居民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也会给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

  他之所以现在才想起,原因就是他前世印象中就是2003年的事情,加上前世消息相对闭塞,又不处于第一线,时间存在偏差很正常。

  相比前世的另一场重大疫情,这次整体影响力不是非常大,反而促进了我国电商产业的发展,互联网从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现在我国经济运行模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这次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不会特别大,不会影响工农业生产。

  只是对消费端的影响比较大,不过我国目前的线上线下业务发展得也不错,就算进行一定的风控,也不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此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也没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甚至潜意识里也没有把这件事情当成重大事件。

  不过现在想起来了,他觉得有必要提前做些准备,研发特效药就不要想了,他目前有没有病毒的样本,研发特效药就是个笑话。

  但是没有病毒样本不意味着就不能研发治疗的药物,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对抗外部入侵的最好系统,只要充分利用,效果同样非常好。

  实际上他也不认为针对病毒本身做防御就是个好的办法,因为病毒种类太多了,变异太快了,针对病毒本身其实有点缘木求鱼的味道。

  当然,他这不是反对太极集团开发特效药,事实上他们已经开始针对地球上现存的危险性病毒展开了治疗药物的研究。

  不过他们不是针对某一种病毒来研发的,而是针对某一类病毒进行研发,希望通过扩大治理谱系来实现治疗药物适用范围。

  这样起码比针对某一种病毒提供特效药要强得多,但是这种方法针对未知病毒,还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因为想要研发对应的治疗特效药,首先就要对病毒本身研究透彻,才能研发该类病毒的广谱药物,这是基本的科研逻辑。

  那么如何在没有搞清楚病毒本身特征的情况下,就能提供有效的治疗呢,这样以不变应万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清楚,那就是充分利用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来实现消灭入侵病毒的目的,就算不能完全消灭,也要压缩到一定程度,不至于产生严重的后果。

  当然,不排除有些病毒具有避开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让免疫系统根本就无法察觉,甚至还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得免疫系统减弱或失效。

  所以他这次打算研发两款针对病毒入侵的药物,一种是激发人体免疫,提升人体免疫系统敏感性的药物。

  这种药物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本身的功能,不过只是让其变得更加敏感,对病毒还没有大量繁殖之前,就能提前感知,并且进行剿灭。

  还有就是提升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细胞的数量,特别是当病毒本身已经大量繁殖并扩散的情况下,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细胞的速度和数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免疫细胞和病毒之间的拉锯战,是彼此消耗的战争,如果免疫细胞产生的速度远低于病毒繁殖的速度,就意味着防守失败。

  不过仅仅如此也是不行的,光提升免疫系统的能力,也有可能出现免疫过激行为,病毒没有干掉人类,反而人类被免疫系统给干掉了。

  所以该类药物必须有一系列配套药物的支撑,能够避免出现免疫过激,同时提升病毒的识别率,避免正常细胞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

  另一种就是替代免疫系统的药物,当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功能无法起到作用的时候,需要这类药物提供额外的免疫支持。

  上面一种药物还在理解范围内,毕竟人类研究的历史已经很长了,也诞生了很多研究成果,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被使用到。

  只不过是使用特殊药物,比我们平时使用的手段增强人体免疫力,效果很高,治疗过程更加温和而已。

  但是第二种药物就难以理解了,药物不是细胞,更不是免疫细胞,如何依靠一类药物诞生具有针对性的替代免疫系统?

  这对于其他人来说难以理解,但是对叶子书来说,却并不难,这类药物还有一种名字,定向诱导细胞性变药物。

  根据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那就是可以将正常的人体细胞,转变为可以针对某类病毒的免疫细胞,实现反剿病毒的目的。

  这在生物医学领域属于最前沿的课题,如果针对这类生物技术研究,能够掀开生物医学发展新的里程碑。

  可惜这类研究难度非常高,原因很简单,细胞本身就是由基因表达的结果,如何绕开基因,实现细胞层面功能性转变?

  这里面牵扯到先进的细胞学理论和基因理论,甚至往大了说,是建立在深厚生物学基础上的研究,以目前人类的生物学知识储备,还无法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对叶子书来说,研究针对某种病毒的替代免疫药物,其实非常简单,这次他打算研究针对所有对人体具有危害病毒的光谱替代免疫药物。

  这才是最难的方向,里面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任何确定哪些病毒对人体无害,哪些病毒对人体有害。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办法,第一种就是确定人体目前对哪些病毒或哪类病毒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利用反向排除法做出筛选。

  然后将这些病毒的特征记录下来,通过药物识别这些特征,凡是和这些特征不匹配的病毒,都可以认为是对人体有危害的病毒,可以列入剿灭清单里面。

  第二种就比较麻烦,但是比较可靠和准确,那就是提前对人体症状进行监测,发现人体处于不正常状态。

  这一步并不算很难,难的是知道人体处于不正常状态,如何判断不正常状态的诱因是病毒,还是其他因素。

  之所以要搞清楚这一点,是有利于诱导最适合的细胞来针对这类病毒,也有利于该药物在人体特定部位诱导体细胞变成免疫细胞。

  如果搞不定这两点,那就只能搞地毯式轰炸,显然对人体的负担比较重,相比之下,精准射击才是损耗最小的方式。

  对别人而言这个问题无解,但是对他而言,并没那么难,他采用的技术被称作基于基因的延伸表达特征识别技术。

  说人话,就是每种生物都是以基因作为基础,通过蛋白质等表达基因要表达的信息,从而形成一个统一而完整的生物,不至于出现彼此相悖的现象。

  既然整个生物都是基于基因的,那么通过基因是不是就可以知道基因说要表达的所有特征,然后拿着这些特征作对照,不在该范围内的表达,肯定有问题。

  当然,人体里面不只是基因要表达的蛋白质等组成的细胞,也有大量的有益细菌,人体是一个巨大的生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原始丛林。

  所以光有这种技术还不行,还要避免误伤队友,虽然队友不是自己,但是队友死光了,对人体来说,也会产生巨大的危害。

  而叶子书对人体细菌等微生物种群的研究,可是非常深刻,减肥药、益生菌等等,都需要对该类问题有充分研究。

  现代生物制药,指望依靠一两种成分就搞定一种疾病基本上不可能,任何疾病的诞生,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

  想要在搞定疾病本身的情况下,还要避免伤及无辜,产生较大的后续影响,所以他拿出来的药品,成分往往非常复杂,各个成分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像前面研发的抗衰老药,成分高达150种,每种成分之间都存在彼此相生相克,每种成分的比例也有精准要求,不能失衡,不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像中医药中有以毒攻毒的说法,实际上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不是简单地以毒攻毒,那样就真的要完蛋了,需要在里面添加了很多消除次生影响的药物。

  这就体现了中医观念的先进性,中医永远不会把一种病孤立看待,如果真这么做,最后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

  为什么西医不这么干呢,是西医的人不知道这点吗,肯定不是,而是这么研究,难度太大了,而西医本身就是工业化的产物,或者说是资本化的产物。

  他们对于利益的追求非常迫切,只要证明一款药针对某种疾病有效,且副作用不死人,这款药就合格了,达到上市要求。

  最多就是将明显的副作用进行说明,让医生知道使用这款药会带来什么后果,其实相当于免责声明而已。

  而且这种研究方法更加简单,在研究的过程中,每增加一个因素考量,难度呈现指数级提升,而且也不符合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论。

  现代科学研究讲究一切可度量,一切可数据化,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成分越单一就越好,每多增加一种成分,实验工作量和成本,就要指数级增加。

  所以中医想要数据化,难度极高,不说不能使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而是承担不起研究的成本,投入和产出严重不对等。

  这从太极集团的药品研究变迁就可以看得出来,在普通超级计算机阶段,他们研究的药品也是以单成分或有限几种成分药品为主。

  而且针对的病症都是简单的病症,对次生影响的处理不太好,原因就是这时候的超级计算机的算力不足。

  这还是在他提供了医药研发系统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套系统,情况显得更加举步维艰,这也是医药研发成本高昂的原因。

  自从换成了超级量子计算机,情况又发生了改变,现在他们研究的药品,全部都是复合药品,相比之下,这类药品就要高级很多。

  因为有强大的算力支持,他们可以考虑更多的次生影响,添加更多的有效成分,分析成分之间的彼此影响等,成本就要低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古代中医,理论性建树都是上古传下来的,后人基本上是研究药方为主,因为当时条件有限,一生能够研究出几个药方,就已经是极限了。

  至于为什么上古时期就能奠定中医理论,他也不知道,可能当时诞生了一位神人,智力超群,又拥有超强的敏锐性,总结能力也很强。

  在人类历史长河当中,不排除这种天才人物,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开创性研究,只是这种人物,诞生的概率太低了。

  而他写的《系统性医学》也是遵循这种思路,不过非常抽象,绝大部分人看了觉得空洞无物,到现在都没有流行开来。

  反而是他写的那些具体研究成果,成了国内所有医学院的教材,对这种现象,他也没有感到失落,说明这本书还没有遇到对的人。

  至于为什么要写得这么抽象,原因就是只有越抽象字数才会越少,越抽象才能越具有概括性,它不是具体的医学案例,而是希望能够达到统领性作用。

  所以想要从这本书里面找到具体的研究成果,那就不要想了,但是仔细研读,读透读明白了,是有助于从事具体生物医学研究工作。

  叶子书将研发新药的工作列入了自己的工作计划,准备在过年前将技术资料整理好,太极集团能够尽早开展实验研究。

  不过现在研究时间有点来不及,哪怕是太极集团,想要从研发到临床试验结束,过程一切顺利,也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而且寻找临床试验对象也比较困难,常见病毒性疾病患者还好找一些,有些罕见病毒患者寻找就非常难了。

  总之,研发新药肯定赶不上需求,为了能够及时应对,他还需要拿出临时处置方法,减少恐慌,让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而他拿出来的措施,是很少使用的针灸方法,实际上在他撰写的医学书籍里面,就有一本专门讲解针灸的内容。

  不过那本书里面并没有讲解针灸如何应对病毒性疾病,只要运用在镇痛、化瘀、活血、急救等领域,内容其实非常丰富。

  只是想要依靠一本书来应对所有情况是不可能的,当时他也没有往治疗病毒方面想,毕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针灸治疗病毒性疾病,其实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利用针灸穴位的刺激,暂时提升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减轻和消灭病毒的目的。

  既然赶上趟了,他打算撰写再写一本针灸类的书籍,将之前那本讲解针灸的书籍没有涉及的内容给添加上。

  针灸是人类最廉价、最方便的治疗手段,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针灸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研究针灸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天问医学院里面,根本就没有西医和中医之分,一切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医学都是具有价值的,区分反而落入了下乘,思想反而处于紧固状态,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

  在天问医学院的带领下,国内倒是没有像前世那样,出现西医看不起中医或诋毁中医的情况,在太极医疗集团所有医疗机构里面,都有中医门诊。

  相比西医而言,中医的应对方法更加灵活,对外部的依赖相对较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往往能够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只是中医对从业者的要求非常高,无法流水线生产,西医属于工业化产物,容易流水线培养,这里面没有优劣之分。

  西医模式有利于实现医疗普及化,对提升整体医疗水平有很大帮助,中医对未知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优势,能够拉升医疗水平上限。

  目前太极医疗集团旗下的中医门诊,除了邀请全国知名中医专家之外,主力其实还是通用机器人来坐诊。

  原因还是真正的中医顶尖人才太少了,实习生无法独立坐诊,只能让通用机器人顶上去,顺带也带学生,避免其他中医藏一手。

  至于通用机器人有没有这个能力,完全不用担心,叶子书在帮太极集团研发医疗系统的时候,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

  其他中医大部分只是针对某一类疾病研究比较深入,而通用机器人中医,涉及的范围更广,更加全面,真实实力,其实比其他中医要强。

  之所以还要招其他中医,目的还是为了传承,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学会了,不算传承,传承的最终目的必然是人。

  想明白这些,叶子书又将写针灸书籍的工作列入即将开展的工作计划当中,希望能够在元宵节之前写完。

(https://www.mangg.com/id93425/68830555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